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们教了孩子什麽—量大福大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8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向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开学以来,小庆在班上一直是个认真学习丶负责守规的好孩子,因为他的优良表现,还
喝过我精心准备的欢乐下午茶呢!所以当第一次有人来告他的状时,我真的十分讶异,是不
是有什麽误会呀?经过彻底的询问,才知道小庆被同学伸出的脚绊得差点跌倒,因此很不高
兴的踢了同学一下,双方因此吵了起来,我跟小庆说:「同学伸出脚当然不对,你可以告诉
老师,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但你用如此暴力的手段对待同学,是不是比同学更不
应该?」小庆听了默不作声,最後在一声道歉中,这一事件总算告一段落。
  过了不久,小庆又因同学背起书包时撞了他一下,踢人事件又再度重演,这次他明知道
同学不是故意的,可是还是选择了最坏的示范。我除了重申应该如何控制情绪并告知家长外
,也狠狠的在他当周行为成绩单上重重的扣分,以提示这件事的严重性,心想他总该学会教
训了吧!如果同学受了伤,他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过不到半个月,小庆上体育课时被反弹的篮球①到,由於他一再坚持是同学故意拿球丢
他,除了再次踢人外,还把同学压在地上,害得同学嘴唇留了血。我惊觉问题的症结在小庆
的「小心眼」,因过度爱护自己而不愿吃亏的心态作祟,才会在特定的状况下失控。我想在
少子化的时代,家长从小过度宠爱的情形日益普遍,养成孩子「只知有我,不愿吃亏」的意
识十分强烈。因而造成孩子人际关系的紧张失衡,甚至冲突纠纷不断,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
孩子谈谈「量大福大」这个主题。
  首先我以一个故事开头:有一位弟子,动不动就抱怨,不是嫌饭菜煮得不好,就是生气
别人翻动他的东西,只要有人做错一点小事得罪他,更是天天唠叨个没完,总想怎样讨回公
道才甘心。因此终日心情恶劣丶愁眉不展,做什麽事都不顺遂,於是决定上山请教师父如何
是好。师父听了他的叙述後吩咐这位弟子去买盐,回来後,师父准备了一杯水,抓了一把盐
往杯中放,请他喝看看是什麽味道?这个弟子喝了一口就马上吐出来说:「师父,水好咸!
好苦!」
  随後,师父又把他带往寺院旁的大池塘,同样抓了一把盐丢倒进池里,叫他再舀起池水
尝尝,再问道:「池水是什麽味道?」弟子又说:「这水没什麽特别,不咸,也不苦。」
  此时,师父语重心长对弟子道:与人相处难免有磨擦,这些不愉快的事就像那把盐,不
是很多,也不是很少,但是我们所体验的是苦或是乐,决定来自於盛放盐的容器是大还是小
。这个容器可以是小杯子,也可以是池塘,甚至是湖泊,如果我们的心量够大,就像池塘对
於一把盐,早就稀释了,一点也不受其影响。如果你对别人的过错不是那麽锱铢必较,甚至
宽宏大量毫不放在心上,就能悠游在宽阔的湖水里,自由自在丶快快乐乐,才有心力去把该
做的事做好,甚至他人都很愿意伸出手来成全你,这才是幸福的人生观呀!
  凡事不吃亏,样样都要斤斤计较,真的是和自己过不去,争名夺利难免与人结怨,将来
总有因果待偿;不肯原谅别人,那又咸又苦的滋味,还是得自己慢慢去品尝。「退一步,海
阔天空」,这样的心胸才能为彼此带来双赢的局面,有智慧的你要选择哪一个?
  接着,我再举一个实例子:清朝康熙皇帝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
,他老家桐城的亲人砌墙盖屋,与邻居吴姓人家发生争执,家人捎信请他处理。大学士看後
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很明白,就是叫家人应当退让。家人看了信以後,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
让出三尺,三加三等於六,这就成了「六尺巷」,也就是相当於二米宽的小巷。从此六尺巷
在张英的家乡丶现在的安徽桐城市传为美谈。
  由於他的心量宽大,不仅自己富贵荣耀,也泽荫了後代子孙,他的第三个儿子张廷玉,
是康熙皇帝时的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丶军机大臣。张廷玉总计为官于康熙丶雍正丶乾隆
三代皇帝,共计五十年。张英的长子张廷瓒,也是康熙时期的进士,因此在桐城几百年来就
有「父子宰相府」丶「五里三进士」的说法,当地父老至今仍啧啧称奇丶赞颂不已。
  张英的「六尺巷」是传统文化最宽阔的街巷之一,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
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唯有心宽了,量大了,人生路才好走,才不
会耗费时间塞在车阵里,才能很快的达到目的地,张英的典范是不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呢
?我希望孩子能懂得我的心意,一时冲动好像赚得了什麽,实际上失去的可能更多,若要平
安如意丶福泽绵长,就从开拓我们的心量下手吧!
                      第391期 公元2009年1月发行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