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虎年说石室伏虎岩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0日
来源:湄洲日报   作者:黄知岸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教似乎与老虎有着不解之缘,佛书上就记载着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清代乾隆皇帝还曾将十七、十八罗汉钦定为降龙、伏虎罗汉。而在莆田城区的伏虎岩上,也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伏虎和尚”,人称妙应禅师,也称伏虎禅师。

  伏虎岩,又名石室岩,位于城区西郊二公里处的山上。山上有多处石洞,相传为古人穴居之所,故名石室岩。唐代妙应禅师于唐大中六年(852年)在此建寺,当时寺名为“石室岩精舍”,传说禅师出入常跨两只驯虎,故又名伏虎岩。妙应禅师俗姓黄名文炬,莆田涵江黄霞村人,是唐末著名高僧。生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他出身书香门第,年轻出家潜心研佛,后“栖隐于此”,住在石室岩,与野兽为伴,一心一意修身养性。传说禅师有“驯虎之异”,山虎来到岩洞前,他便以禅心驯虎。此后,他常骑虎入城,宣佛传教,成为一时奇迹。至今,西岩寺后山,留有“伏虎岩”遗迹和碑刻。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座古刹历经沧桑,仍保留着许多珍贵遗迹和文物。如今,沿着百余级石阶蜿蜒而上,两边松石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路旁有篆体“伏虎岩”。由此拾级而上,便到“石室岩精舍”。其南侧有一座玉皇殿,前有一对透雕龙盘八仙石柱。寺后耸立着一座七层四角形砖塔,奇峭古朴,别具丰采。寺旁有块巨石,突兀于群岩之上,长约2丈,形似舌头,人称“龙舌石”;石下有洞穴,其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树下有乘风亭。

  春天的早晨和黄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于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烟云缭绕,时隐时现,“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石室藏烟”之胜景,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石室岩附近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涅磐木台、海印石、天仙庵等诸景。

  如今,石室岩已列入城区风景名胜旅游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开通了凤凰山旅游水泥路,扩建寺内各个建筑物,铺上了一条从山下至山顶五里石板路。每天下午城区许多男女老少结伴爬山锻炼。妙应禅师伏虎的故事你可以不信,但故事里所包含的人如何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真谛,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黄知岸/文 许志挺/图

  [来源:湄洲日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连天古刹话千年
下一篇:伏虎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