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苯教特殊的皈依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生根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藏最古老佛法雍仲苯教很重视外皈依四宝境、内皈依四对境宝、密皈依智慧四宝、绝密皈依四大手印宝。这些说法是雍仲苯教特殊的说法,也是今生最终成就的皈依方法,苯教《心经明灯》记载:“外部四种皈依境,内部四种对境法,密部四大智慧宝,极密四大手印法。”
  外皈依四宝境
  外皈依四宝境是显宗和密宗合壁的皈依方法,也是藏传佛教独特的一种说法,藏传佛教里皈依三宝之上加上师宝,称为如意四宝与皈依四宝。这些说法是吸收了雍仲苯教皈依法。印度和汉传佛教里没有这种说法。实际上皈依三宝已经皈依四宝了,因为你皈依三宝时一定有师傅,那个师傅就是你的上师宝。藏传佛教里对上师特别崇敬,在社会上地位很高,在弟子心中就是佛。上师是三宝合一的本体,引度众生至轮回彼岸的舵手;是悲心为主,具无上悲心威力,如同众生之母;上师是三身佛之根,三宝总集,一切诀窍之源。所以皈依上师。皈依上师的方法是:用身顶礼上师,用语歌颂上师,用心信奉上师,行为照上师的吩咐修法。佛是度化大众的大应身,相应大众而传法,让无明众生明了自心,脱离苦海。不但自己脱离所有苦海,成为芸芸众生的怙主、救世主,则被称其为佛陀。法宝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方法,是佛的智慧精神代表。也是佛的慈悲加持和真理。佛法包括佛经、佛塔、佛像等一切证教之法。僧是六根清净的出家人和菩萨等引导大众的导游,也是佛的绍圣、法的根源。
  内皈依四对境宝
  内皈依四对境宝是密宗的皈依,外皈依四宝境和皈依三根本都归纳于四对境内,但包括的内容就多了一些。内皈依四对境宝:加持的对境、威力的对境、悉地的对境、慈悲的对境。
  第一加持的对境:把皈依四宝境观想于自己前面的虚空中,使而受到殊胜的加持,被称为加持根源的对境。只有观想四皈依境才能受到殊胜四种加持,你皈依上师才能得到修行的威力和意念之力,知道真谛和真理是谛加持力;你皈依佛,你的智慧越来越圆满,那是智慧加持力;你学习佛法,入定和观想等安住自己的心,心自然就安静下来,烦恼就自动消失是寂静加持力;你皈依僧,僧人给你讲课,你供养他,增加你自己的福德智慧资粮是一种舍加持力。加持的对境是如意四宝。
  第二威力的对境:你想今世成就或者想得到威力,你就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在灌顶时上师告诉的特殊本尊,自身和本尊融合一体,使而受到殊胜的威力,被称为威力之对境。观想时必要按照密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修,不能用执着而实有的观想,虽然存在但没有实有,如镜子里的影子,光体;虽然很明显但没有是在的,如井里的月影。成就的根源是本尊,威力的根源也是本尊,若无本尊,则无成就本尊之法。
  第三悉地的对境:空行母是事业的根源,护法神是保护佛法和佛的事业者,事业有出世佛的事业和共同人间的事业,我们追求的事业并不是共同人间的事业,我们追求的事业是佛的事业,佛的事业来源是空行母,保护者是护法神,所以我们把空行母与护法圣众观想成本尊的眷属,与本尊合而为一,使而会得到殊胜佛的事业与殊胜之悉地,被称为悉地之对境。日日修行空行母和护法神,口口诵念空行母和护法神的咒和依轨,供养空行母及护法圣众,让他们保护佛法和我们的善法。
  第四慈悲的对境:我们皈依三宝和皈依三根本等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一切众生脱离苦海,早日成就,所以我们应把芸芸众生观想成自己母亲,为什么观想?一切众生曾经当过我们的父母,那时候的父母和今生父母的恩德没有区别,所以一切众生都是发慈悲心的对境,使而获得大乘觉悟道的精华慈悲心,被称为慈悲的对境。成就佛位必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必要慈悲心,慈悲心必要众生。慈悲心是既是大乘佛法精华,也是度化大众、修密的根本,若无慈悲心,则无法得到三身佛果,若无众生,无发菩提心,因为没有菩提心的对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