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秦岭里的那些寺庙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程耀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秦岭里的那些寺庙

  我到西安做策划,接的第一单活,是一处别墅盘,地块在秦岭北麓。公司的同事告诉我,那是一块长达3.2公里的山坡,土地交易业已完成,那里只剩下3座破庙和1800棵古树了。我说看看去,看看有没有办法保住那些树和庙。

  秦岭就像西安的一幅画屏,凡进山的地方,必有一个小小的村镇,一律叫什么什么口子。甲方的地块,与沣峪口毗邻。车子开到沣河的出山口,向东望去,山林森然,有一条引水渠蜿蜒其间,渠岸便成了林荫小道。顺着小路向东走一阵子,一条山涧横切过来,沿着涧谷,向北深入林莽。没多久,山涧平缓下来,就有一处屋舍,引路的人说:到了。

  走到近前,但见两尊硕大无比的巨石,夹着一排灰瓦房,五大间,没有前庭后院,坐南朝北,里面隐隐约约是一些灰头灰脑的佛,细看,尊严犹在。寺前落叶满阶,庙内空无一人,显然是一座野庙。我以前到过无数寺庙,屋舍俨然,金碧辉煌,游人如织,但门票的一涨再涨,导游小姐喋喋不休,每每让我扫兴。想不到这座野庙,巨石精神抖擞,诸佛安之若素,让我一下子产生依依不舍之情。一行人在庙里庙外留连忘返,都说不妨猜一猜这庙的来历。我一边听别人的大胆设想,一边心里琢磨,它是不是某个大户人家的家庙?就像《红楼梦》里的水仙庵、铁槛寺什么的。正在胡思乱想,伴着山泉的淙淙响声,过来一位采药的老人,童颜鹤发,笑容可掬。向他打听,回说打他自小起,一直是这个样子,附近的人叫它“石佛寺”,这两块石头,是灵石啊,你在石头下烧一柱香,舀一瓢山涧水带回家,喝了,保你消灾免祸哩。老人乐和和地说着,我们入神地听着,完全沉浸在“又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中。

  地块里另两座庙,据说与农舍无异,正值盛夏,漫山漫坡,不是荒草,就是酸枣刺,行走多有不便,有人说下次再来吧,便放弃了探访。

  回到公司,西安当地的同事听说了,无不惊喜,问:你喜欢山寺?那可是秦岭的特产,不过没有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那般诗情画意啊。我说,不碍事的,有空就请领我走走。

  真的有人愿陪我进山。从西安的东、南、西三个方向,进入秦岭的腹地,通道大约十来条。我曾沿312国道,造访贾平凹的家乡丹凤;顺西(安)万(县)公路南下,直抵山城柞水;由眉县、太白的山间弯道,深入红岩河谷。车行山路上,庙来寺去,目不暇接,因了交通便利,香火不衰。譬如,蓝田县境内的水陆庵,紧贴高速公路旁,庵外停满了小汽车,一望而知名气大得很,往返了好几次,同事介绍说是重点旅游景点,不妨一游。这好意我谢绝了,总觉得,寺庙应当寄托人们对灵魂超脱的企望,跟旅游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并不想去凑热闹。我只向往深山中掩藏的古寺。

  然而,进入深山老林,必须弃车徒步。走得满身大汗,所见到的大抵是些破庙野寺,有时连人影也见不着。若是偶尔遇上一两僧尼,看他(她)种几分地,兴两畦菜园,养三五盆花草,想必是半农半僧吧。见到来人,奉上粗碗野茶,聊聊日常琐事,喜笑家常。或问:常有人来拜佛吗?则改用出家人语:万法随缘。听起来就像俗界常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道别时,送你到山门,合掌施礼,飘然隐去。这样的山僧野寺,见过,到过,就有一份念头装在心田里,那情景,从此就融化到你的岁月里了。

  两年后的五月,与朋友夫妇结伴游普陀。朋友的妻子信佛,在渡海艇上闲聊,她说你读过不少佛教的书,可知信佛的人为何不讲天命讲佛性?我说:正想请教你哩。她微笑着说:我们相信“一切皆空”,但并非“百物不思”,而是不为外物所累,只把外物看是空幻的东西,如此,便不为世俗利害所烦恼,身处浊世,而自有一方净土,得失不惊,来去自由,这就是佛的境界。

  登上海岛的最高峰,青山隐隐水迢迢,我仿佛看到,那些散落在万山丛中的寺庙,就像一株株绿荫如盖的菩提树,佛,就隐身其间。遥望西天,我突然产生想回到秦岭的冲动。(程耀恺)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