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商界佛学与管理智慧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胡一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商界佛学与管理智慧

  作者:胡一夫

  首先,我们讲一讲为什么要向佛教学习管理?可以说,提到管理,佛教很早就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学。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教以来,僧团的发展,早已具备管理的制度,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僧团统领大众的管理学也与时俱进,相当高明。从《华严经》里,佛陀说三皈依:“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即可知道佛教僧团是最善于管理大众的组织。很多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是出世的宗教,倘若引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必然导致企业走向衰败。这是一种谬见,中国可以有儒商,也就可以有佛商,佛商的价值绝不亚于儒商。当儒商成为中国企业家追逐的时髦概念之后,我认为佛商这一概念也到了应该被确认并得到发扬的时候了。

  对佛学与管理的感悟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不同的解读,有人问:胡老师,您怎么解读?我的看法很简单——利润不是祸水,金钱不是罪恶,关键看人如何运用。用来自度、度人都是天大的好事。用佛心来做生意,就能功德圆满。

  佛门与商界,看似远,实相近;佛理与商道,看似异,实相通。感悟佛法精神,生菩提心,饮智慧泉。思考和解决在事业、命运和企业管理实践当中遇到的诸多困惑和矛盾,提高哲学思维能力,以求戒定慧的大境界。我们说,“管理学”是现代最时髦的一门学科,学者有学者的论点,专家又有一套说法,佛教对管理的观点又是如何?前段时间,笔者聆听了星云大师的一场佛学讲座,讲的就是“佛教管理十问”;星云大师管理理念与现代想法不太相同,想法独到,他认为「管理别人之前,先要学习给人管」、「管理别人之前,要先管好自己」,管理要重视尊重、平等、沟通,以鼓励替代命令,受管理者自然心悦臣服。

  星云大师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让国父纪念馆的讲座现场充满笑声与掌声,大师谈的管理层面很广,包括管事、管物、管钱、管时间、管身体,还谈到心理、情绪、脾气的管理;更以佛光山的管理为例,谈到了修行、因果的管理。星云大师谦称不敢谈管理,因为他的管理和一般所谈的管理不太一样,他说,人最难管理,但他觉得管人不够,要管自己!他认为管理不能高高在上,要彼此尊重!现代的管理讲阶级,由董事长、总经理到主任,一层一层的往下,阶级太多,他觉得不好,管理应该要平等,有平等的沟通,才会协调。

  看看国内的出版界,我们会发现,有二类书卖得最火:一是营销类,二是国学类。这不奇怪,从营销的角度讲,这恰好满足了人们的二大需求。一是需要剑,需要生存和发展;二是需要禅,需要信念与修炼。当你走上禅道,拥有足够的智慧时,就能很自然地懂得该怎样管理,一切都能运用自如,没有什么可以难得住你。很多管理难题,可以在佛学中找到答案。

  佛学,并非青灯古佛,并非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哲学,一种智慧,一种人生高度。禅能修身,能养性,能疗伤,能治病,它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照在行者的身上,让人远离浮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我这些年所接触的许多老板或企业家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佛教徒,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身的感知、感悟,去寻找真理、寻找智慧、寻找企业的成功之道。不少企业家由于点染很深,所以对宗教或者佛学抱有疑虑,后来通过交流,才发现原来佛学不是迷信,不是烧香叩头,不是求神保佑。在笔者看来,一名企业家,若真心求法,内证外显,把佛学佛理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固然可贵。但是仅仅把佛学、禅理视为一种管理手段,从中寻找管理的智慧和启示,我觉得也无不可。只要你运用这些智慧,就说明你相信。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预定《佛学管理智慧》课程,请联系13938256450)认为,禅——

  禅是智慧,是思考,是运筹帷幄;

  禅是道义,是承当,是经世济民。

  禅不是宗教,禅的世界没有教世主;

  禅不是哲学,不是线性思维或者逻辑思考;

  禅不是神秘主义,不是不可言说、不可实证的神奇“境界”;

  禅是一组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以精湛圆妙的体系,融会贯通了古老中国的思想精华;

  禅是一个指向真理的“方法”,教会人们如何完成具足大“心”、如何成就大成之“事”,如何造就大写之“人”;

  那么,具体,什么是禅?禅的基本含义是“定”,即笃定、静虑。它不但是一种沉静省定的思考方法,更是一种静净思虑的修养方式。心定神凝,然后从体、用、相、境去发现、观照,通过顿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禅。禅所追求的是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禅所要求的灵活性,体现在社会、企业以及方方面面,灵运变通,这也是禅的智慧所在。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者方能显示大智若愚之度。这就要看管理者的悟境了。胡一夫老师与您分享下面一个故事——

  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年青时便拥有了许多的资产,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去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准备经商。突然,外面传来了行情下跌的消息,于是他便想把商品脱手处理掉。这时候,有一位同行想趁他心情烦躁之际,以低价买进他的产品。此时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矛盾。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同行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产品。于是他那颗原本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充满了欲望。他认为价格一定还会有很大的上浮空间。赚大钱的想法使他迟迟不愿将货物卖出。最后,行情暴跌,他损失惨重。我们能够看出,其成败完全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真正的敌人不是他的砍价或抬价的同行,而是其内心的不安和没有平常心。有些企业家会说:禅很玄的。这个东东如何去做到呢?胡一夫老师认为,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三个观点:

  1、禅定帮你学会休息。

  禅定有许多技巧和方法,不少书籍、磁带、CD以及网站对此都有介绍。一旦开始练习禅定,你所达到的水平以及运用各种技巧的能力将随着你的体会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提高。禅定的效果有点儿像打盹,打盹过后,人会陡然精神,对于休息时间少、连续工作高强度的企业家来说,效果尤其明显。笔者作为一名咨询师、培训师,经常出差,号称“空中飞人”——但掌握了一些小技巧后,我在车子上可以很快地休息,在飞机上可以休息,我中午休息也很快。所以,我认为,忙碌的现代人很需要这样的智慧,一个调整、调节自己身心的好方法。

  2、入定助你决策。

  禅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人进入安静状态。对于企业家来说要想把企业的事做好,就要首先专注某一事,能专注,就是入定了。但入了定之后,还常常有许多干扰,心里又不静了,又思想起各种事来,这就要分心了,事情就会做不好,就会出乱子。特别是作为一名领导者,无论采用上面哪种方法,只要你能真正进入无欲无念的境界,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发现,当头脑不再被万千思绪所牵绊,身体不再被情感所左右的时候,自己对外界的意识将更清晰,工作效率也将大为提升;这样的话,企业家的决策的精确度就会相对提高,因为精神,所以精确。

  3、响应和谐社会。

  运用佛学禅理来开发我们的智慧,以慈悲、友爱的心态去经商,莫把商场当战场。人人“心知佛”,每一个人都能心中有佛,有大人之觉,社会企业何愁而不能成功,国家民族何愁而不能昌荣。如此做下来的结果,不仅人人终成正果,还净化了社会,进而对社会人类做出了贡献。

  胡一夫老师认为,你有一分的自觉,一分的智慧,一分的德行,一分的企业精神,你就一分的不会污染山河大地,一分的不会产生假冒伪劣产品来坑人害人。惟有这种企业精神才是当代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性战略。胡老师的佛学管理课程将一个又一个佛法故事娓娓道来,期望能让每一位忙碌中的学员,都能够学会放松自己,都能够找到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找到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

  也许,课程结束时,你会感悟到:在生活上,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在待人上,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积善;有一颗感恩心,你会更幸福!在做事上,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明理;有一颗不贪心,你会更快乐!在处世上,有一颗忍让心,你会更逢源;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淡然!在修身上,有一颗修行心,你会更智慧;有一颗质朴心,你会更纯粹!在成长上,有一颗自知心,你会更清醒;有一颗自助心,你会更稳重!

  甚至来说,如果大家都学佛学,如果我们能运用佛学、禅理来开发我们的智慧,以慈悲、友爱的心态去经商,那么我们的经商生活就会充满欢声笑语。佛学极为重视实践精神,实践并不难,当你学习管理理论知识,然后找到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前进,理论就用到了实践上来了。如果我们天天在那里想,如何把管理学内容用于实践,没有实际行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头来还是如竹篮打水。胡一夫老师认为,佛学管理学的三大核心价值:

  1、直指人心,打造高绩效团队。

  2、将工作中的任何烦恼都变成修行的道场;

  3、管好心灵就能管好一切,开发一流管理者的心智;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经验(案例略)说明:佛学的智慧与企业管理是相通的,管理者修禅有利于做好企业管理。如今,禅道管理已经成为国外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胡一夫老师在国内领先地推出禅定管理系列培训课程,旨在提升企业经营的智慧和境界,希望能帮助管理者释放心灵压力、更有效地管理企业人才、凝聚团队精神。商海沉浮,企业如舰,管理者如何做一个成功的舵手?胡老师希望各位企业管理者不仅可以学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帮助您增加对人生的感悟。

  总之,诚实经营是禅,积极进取是禅,和谐竞争是禅。胡一夫希望企业界、培训界的朋友都来叩开佛学的大门,从中汲取佛学管理学的智慧!

  来源:价值中国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