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和田:曾经的祥云佛国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邵如林 樊前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和田:曾经的祥云佛国

  作者:邵如林 樊前锋

  和田,新疆最南的一座城市,一处典型的沙漠绿洲。尽管这座城市至今动辄黄沙滚滚,可作为2000年丝绸路上重要的玉石、丝绸产地和集散地,和田早已沉淀出了她内敛的气质。这里也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着丰厚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高僧如法显、玄奘都曾涉足其间。

  沙漠诞生人类的文明。和田就是其中的例子。风沙裹挟着尘土席卷而来,一辈辈和田维吾尔族人就这样在挥动胳膊扬鞭赶着驴车中,在扯开嗓子的吆喝间,记录了丝绸之路上的历史。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藏语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素有“玉石之都”的美名,明清时就已形成。

  历史上,于阗国的建立应该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中原王朝也就是这个时候通过张骞知道了于阗这一神秘的国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首次在新疆轮台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管理下辖的西域各国,于阗也就是在此时被纳入了中国版图。东汉末年,于阗国势力十分强大,中亚、西亚及中原商人多汇聚于此,于阗由是逐渐成为西域重要的玉石、丝绸的生产、交易中心。

  这个时候,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活跃,印度等地的佛教也随着大月氏人的到来在于阗得到了广泛流传,于阗成了西域地区名副其实的“佛国”。西晋时,其王被封为“于阗王”。唐时设置于阗镇,为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后设毗沙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置10州。五代时后晋封其王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北宋时,于阗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为吐蕃、回鹘所阻绝。11世纪在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进行多次苦战后,于阗国终为喀喇汗王朝所征服,从此改奉伊斯兰教。清代改于阗为和阗,先后设和阗办事大臣及和阗直隶州。1920年,民国政府划叶城、皮山、和阗、于田、墨玉、洛浦和策勒县,成立和阗道,后改为行政区。1959年改和阗为和田,1979年建立行政公署。

  佛教传入我国的第一站

  佛教进入古代于阗,大约是在公元前1世纪。关于佛教传入的过程,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这些传说表明,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由于于阗国与南亚各国交往的日趋频繁,在南亚天竺等国已经兴盛达200多年的佛教,就传入了于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于阗遂成为佛教东传进入我国的第一站,成了沟通佛教源头与中原佛教流播的桥梁,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织口、集散地和转运站。丝绸之路凿通之后,佛教徒西行求法的第一个目的地,往往就是佛国于阗。

  公元400年,东晋僧人法显到达于阗时,看到的是“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法显《佛国记》)的太平盛世。当时的于阗国中,仅大型佛寺就有10余座,小型寺院不计其数。于阗国王安排法显住在规模宏大的瞿摩帝佛寺中,寺院中的僧人多达3000余人。于阗国流行每年一度非常隆重的佛像行像仪式,法显在《佛国记》中记录了这一盛事。行像前一个月,城里便开始清扫道路,装点街巷。法显为了观看盛大的仪式,特意在这里多住了一段时间。行像那天,举国倾城而动,“城里边扫洒街道,庄严巷陌,城门上张大帐幕”(法显《佛国记》),装饰得华彩美丽,国王及夫人、公主等都聚集在富丽堂皇的帐幕中。各寺塑造的佛像先被集中在城外,然后依次徐徐行进。高大的佛像被装在四轮车上,车体上装饰着各色珍宝,悬挂着绢幡华盖,如同活动的殿宇。当行像宝车即将进城时,城楼上鼓乐齐鸣,城内万众欢呼,国王及臣民们散花焚香,顶礼膜拜,场面极其隆重而热烈。公元644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国途中行至于阗,当时全国有大小寺庙百余座,大乘教徒5000多人。玄奘描述了该国媲摩城中一尊檀香木的佛像,“高二丈余,甚多灵应,时烛光明。凡有疾病,随其痛处,金箔贴像,即时痊愈。虚心请愿,多亦遂求。”(《大唐西域记》)

  和田约特干 樊前锋供图

  佛国于阗的历史大约持续到了11世纪初年。当时,早已皈依伊斯兰教、以喀什噶尔为都城的回鹘喀喇汗王朝,在新疆境内发动了对于阗和高昌以推行伊斯兰教为主要目的的“圣战”,遭到了于阗国的顽强抵抗。1006年,喀喇汗王朝最高统帅玉素甫·喀迪尔汗率领10多万来自巴格达、波斯、印度等地的伊斯兰雇佣军,再次进攻屡攻不克的佛国于阗,终于占领了于阗国都,继而征服了于阗全境。于阗的佛教寺院尽被焚烧,佛像雕塑都被毁坏,经卷文书散失殆尽,僧侣信徒悉被追杀。少数逃过劫难的于阗人也被迫离开了故乡,逃往西藏和青海。

  于阗国隆盛1000多年的佛教经幡降落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弯拥抱苍穹的新月,佛国于阗的故地,从此开始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新纪元。1008年,喀喇汗王朝从于阗向远在中原的北宋王朝派去了入贡使团,于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自此又得以延续下来。

  自从11世纪初年被喀喇汗王朝征服之后,于阗国连同它曾经巨大而辉煌的国都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最终成了人们不懈探索的难解之谜。

  昔日的于阗国都,今天的约特干

  20世纪以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和田境内的约特干遗址为于阗国都的说法。

  约特干,位于今天和田市西南20多公里的巴格其镇艾拉曼村。“约特干”是维吾尔语,有“躺着”、“被子”及“故园”、“故乡”等意。据有关专家解释,“约特干”的含义,是指厚重的历史像被子和厚厚的黄土一样,覆盖着古城和故乡的遗址。有一天,在一片被树木和庄稼掩盖着的平坦的沃土良田上,一条从喀拉喀什河引水灌溉约特干农田的渠道决了口,渠水四溢,在农田中冲出了一条条沟壑。此时恰好有位浇水的农民从旁经过,看到沟壑中有闪闪发亮的小金片混杂在古代陶器和其它碎片当中。于是,这个农民和其他农民开始用水冲刷农田,在泥土中搜寻和淘洗黄金及其它宝贝,而且越搜寻越多,从小金片发展到金器、首饰、陶塑、铜器、玉器、古币等,收益颇丰。后来,这条沟壑就成了一片宽长各数百米,比周围土地低凹下去七八米,且泉水横溢、沟汊密布的沼泽地。但附近的农民依然在沼泽地周围的堤岸边挖掘淘宝,且每每都有收获。

  20世纪初,凡来到约特干的探险者,如瑞典人斯文·赫定、法国人格瑞纳尔、日本大谷光瑞以及英国人斯坦因等,都在这里有惊人的发现。他们的发现物中,有镏金铜佛头、金首饰、玻璃器皿、日常用品和各种明显带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陶器、陶俑、铜饰品及建筑装饰残片,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古钱币,品类齐全,规格较高,时代跨度长,看得出来许多器物不是一般百姓所能使用的。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这块不知被淘洗过多少遍的土地中,仍然不时有各种罕见的文物出土。

  昔日的于阗国都,今天的约特干,好似平地突然塌陷,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环境极不相称的巨大的凹地。凹地内芳草萋萋,沟渠纵横,流水潺潺,如今只有牛羊在里面悠闲地踱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