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文化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
论吴文化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
冯明臣
[内容摘要]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昊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
[关键词]吴文化;民间宗教信仰;影响。
《辞海》“江南”条释:“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南。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春秋、战国、秦汉时指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在我国关于乌镇、西塘等“江南六大古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书中阐述江南概念时写到:“近代专指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经济专家陈学文教授在《嘉兴府城镇经济史料类纂》一书前言中指出:“嘉兴地区在明清江南(狭义的江南是指苏杭常嘉湖五府)经济区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因为它能反映出江南水乡经济的特点。”本文采用《辞海》“江南”条释所指的范围。关于吴文化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目前学术界论述并不充分。秦宝琦、谭松林在《中国秘密社会·第一卷·总论》中全面论述了秘密社会包括民间宗教的历史演变情况。但关于文化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没有充分论述。日本学者三谷孝的《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力图从会门的角度,以农村社会为背景来考察民间宗教,为研究民间宗教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对民间宗教信仰的文化因素论述不多。马西沙、韩秉方合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史》在学术界首次成功地理清了一些教门的源流,为研究民间宗教开辟了道路。只是很少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分析民间宗教信仰。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而每一种因素对文化影响的力度又因时因地而异。因此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吴文化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
吴地区先秦以来就有着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在那炎热潮湿、棒莽丛生、沼泽四布、虫蛇出没的恶劣环境中,吴地区的生产力还很低下,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以致进入阶级社会后财产的分化并不剧烈,从而为原始氏族制度某些残余的保存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些残余包括原始的图腾崇拜和迷信鬼神。吴文化具有较为浓厚的宗教性内涵。从汉至唐代,吴地区因地理的相对偏远,受儒家影响要比中原晚而弱一些,在文化个性上也就比中原更自由、活跃,佛教、道教在当地的流播非常迅速,进而与古老的好神巫的传统结合,产生了鲜明的宗教特质。吴越先民自古就是“信巫鬼,重淫祀”。吴地区水网密布,人们舟船为生,为适应水上作业的要求和威慑水中鬼怪的心理愿望,吴越先民在与水患斗争中逐渐形成敬事鬼神的信仰传统。吴、越民间信仰体系极其庞杂,有众多的地方性神祗崇拜。这些神祗涉及吴越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神话人物神、自然崇拜神、历史人物神等等。隋唐时期这种信巫鬼好淫祀之状况仍然十分普遍,《隋书·地理志》载:“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唐崔龟从《宣州昭亭山梓华君神祠记》云:“吴越之俗尚鬼,民有病者不谒医而祷神。”佛教在吴地区的传播也可以说明,东晋南朝,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佛教在江南流播甚广。上层社会与民间普遍流行这种新的文化,名刹众多,信佛者日众。至唐代更是禅僧云,禅宗在此迅速流播。
民间宗教往往利用迷信崇拜,更注重组织形式,以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和变更现实社会为目的,通常带有反正统、反社会、反现实的特征,因而又被历代统治者称为“异端”“左道”“邪教”。民间宗教反映的是一种大众心态,它的形成有其连续性。会道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封建迷信和练功练武相混杂的日常活动”。“中国的会道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的带有宗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会道门是民间宗教的一个别称,会道门的特征是民间宗教特征的体现。封建迷信是导致民间宗教信仰的温床,吴地区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有利于江南民间宗教的广泛传播。江南广泛存在的民间宗教信仰与远古、先秦时期该地区盛行的崇巫尚鬼之习俗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民间百姓在畏惧鬼神的同时,开始畏惧巫祝的法术,而这种畏惧心理的出现无疑是与其对巫鬼力量、巫祝法术的信仰密不可分的。三国两晋时,吴地区民间巫、傩活动日益活跃。东吴之际,巫师精擅法术的神迹在吴地区江南广为流传。江南远古、先秦以来一直流传的巫、傩文化,经过长期积淀已成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对于培养当地人民崇巫尚鬼的信仰心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五斗米道以符篆咒术为人治病,以祈禳斋醮为人谢罪免灾,这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民众祛病祈福的心理。五斗米道等民间道派由于其传道方式符合江南民间尚鬼崇巫的社会心理,因而在江南得以广为流传,这对于江南民间宗教信仰心理的加深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东晋南朝时期,正是道教由民间道团向上层教会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民间鬼神信仰与民间巫鬼道向来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于道教的形成与发展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大量鬼神传说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则为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流播铺平了心理基础。
二、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
吴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从远古以来就不断地吸收、融合着其他文化,显示了较突出的文化包容性,最突出的即是它和楚文化及中原文化的交融。中原文化始终影响着吴文化。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经历了一条山北向南的推进过程,而江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这一推进过程中的文化孔道。从历史上看,这种文化推进不是统治者有意识的理性行为,而是政治或战乱带来的客观后果。考古发现,在商代太湖流域的马桥文化中含有中原二里头夏文化因素,据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推测,这很可能是夏王失败后由巢湖顺江而下到达上海后带来的。吴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异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分不开的。先秦时期吴文化和楚文化及中原文化曾有过长期的交融,中原文化影响着其后来的发展。吴立国之初中原文化即开始融入吴越当地文化。显然,吴文化是在与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融中得到发展的。秦汉统一中国以后,采取大规模彻底的文化统一政策,并大规模移民江南。强势的大一统的中原文化冲击着江南各区域文化。大量中原人士南迁江南,使得东汉以后江南的文化优势逐渐建立。三国时期孙权的许多重要官员如鲁肃、吕蒙等将领都来自北方。东晋永嘉八王之乱、唐代安史之乱中,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主要去向均为江南。江南广泛接纳北方士人与北方文化。最早的移民可能还多少带点主人的优越感,傲视后来者,但到后来,他们就习惯于
宽容了。永嘉南渡时,北方王、谢等上层大族也尽量避开顾、陆、朱、张聚居的吴郡,到相对僻静的会稽郡去发展,次等士族则多侨居京口、晋陵,以免与江南“主人”发生正面冲突。从那时起,这种互不相扰各取所需式的宽容意识就开始形成。经过1600余年的发展强化,已经辐射积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东晋南朝时,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江左佛教发展更广。名刹遍布,信佛者日众。唐代禅宗在江南迅速流播,一时禅僧云集。这些都说明江南文化对新的文化的充分吸收与融合,可见其开放性的特征。
东晋南朝时期,佛、道教对江南民间宗教基本上采取了收容、改造的态度,这种收容与改造一方面使佛、道教能够利用民间宗教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民间宗教从佛、道教中吸收了大量鬼神观念,从而丰富了这一时期江南民间宗教的内容。更使其开始带上亦佛亦道的色彩。东吴以降,佛教迅速在江南一带扎下根来。佛教在吴地区的迅速发展与该地区肥沃的宗教土壤是分不开的。江南人民“敬鬼神则受巫觋之欺”。“尚鬼好祀”的民风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无限敬畏和祈求福祉的强烈愿望,这种准宗教的心理、氛围,对于佛教在吴地区的传播是非常有利的。佛教进入江南后,面对“淫祠杂神”,基本上采取了收容与改造的态度。佛教对以“淫祠杂神”为主的民间宗教的收容与改造对于江南民间宗教的影响集中表现在:首先由于佛教的传播,在江东传统的鬼神行列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鬼神,如饿鬼、罗刹、魔、夜叉、阎罗王、如来佛、菩萨、天王、诸天、罗汉、伽蓝神等。其次佛教教义中大量的鬼神故事在民间流行,丰富了民间鬼神信仰的内容。再次佛教的流行使观音信仰在江南民间盛极一时。道教在吴地区的流传由来已久,民间对“灵魂不死”“肉体飞升”的虔诚构成了江南民间极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孙吴时,笃信李阿道的信徒“转相教授,布满江表”。后瘟疫流行,李宽亦未能幸免,但他死后,他的教徒却以为他是“化形尸解之仙,非为真死也”。道教在吸收民间巫鬼道因素的同时,对于民间巫鬼道所具有的原始巫教色彩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尽管这些新天师道经典对民间巫鬼道进行了批判,但民间巫鬼道并没有因此而大受影响。道教虽然反对民间道派进行“血牲祭祀”,但它的昌炽却对民间鬼神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有积极的意义。这一时期,佛、道教。尤其是民间道派在吴地区的活跃发展丰富了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佛教使江南民间宗教信仰行列里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将自身的鬼神观念渗透进了民间宗教信仰之中:民间道派以鬼神之道进行传教从而使民间鬼神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深化。
小 结
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礼教伦理等历史条件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以前论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观念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至于从区域文化特征加以深刻论述的论著更不多见。不同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特征,由于文化“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因此我们可以从区域文化影响的角度加以分析。“中华文化就是由许多同形异质、同质异形的区域文化组成,如商洛文化、巴蜀文化、京城文化、海派文化、港台文化等。这区域性文化由于其内在制度、价值、精神的同一性,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吴文化属于海派文化,依附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根基之上,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江南地区历史上是多种文化的融合地,受海外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商洛文化、巴蜀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吴文化,一方面,具有封建迷信色彩;另一方面又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特征。吴文化,表现出浓烈的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色彩。“民间宗教既属于底层文化系统中的一环,又是整个民间信仰领域的有机组成”,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民间宗教的产生与信仰。
出自: 《社会科学论坛 》 2009年16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