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论社会秩序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慧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论社会秩序

  慧光法师

  第一段:

  佛告阿难,汝宁闻越祇国人,数相聚会、讲议政事、修备自守不?对曰:“闻其数相聚会、讲议政事、修备自守。”佛言:“如是,彼为不衰。汝闻越祇,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相承用不?”对曰:“闻其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相承用。”“汝闻越祇国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有过不?”曰:“闻其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有过。”“汝闻越祇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事不。”曰:“闻其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事。”“汝闻越祇孝于父母、逊弟师长、受诫教诲不?”曰:“闻其孝于父母、逊弟师长、受诫教诲。”“汝闻越祇承天则地、敬畏社稷、奉事四时不?”曰:“闻其承天则地、敬畏社稷、奉顺四时。”“汝闻越祇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方远来者,供养衣被、床卧、医药不?”曰:“闻其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方远来者,供养衣被、床卧、医药。”

  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祇国人孝事父母、敬顺师长不?

  答曰:“闻之”。

  如今能修善行,孝养父母、敬顺师长、忠信怀义,顺道修行者,便得尊敬。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于是,其人即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寿命延长至八万岁。

  尔时世尊告离车言,汝等当知,有七种法,日就增进,而不减损:一者欢悦和同、无相违逆;二者共相晓悟、讲论善业;三者护持禁戒、及持礼仪;四者恭敬父母、及余尊长;五者亲戚和睦、各相承顺;六者国内支提、修理供养;七者奉持佛法、亲敬比丘及比丘尼、爱护优婆塞及优婆夷。如是七法,若受行者,令人威德日就增进、国土炽盛、人民丰乐,汝等从今至尽形寿,当奉持之,无得懈怠。佛告比丘。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敬佛。二者敬法。三者敬僧。四者敬戒。五者敬定。六者敬顺父母。七者敬不放逸。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佛告诸比丘,七不退法者:一曰数相集会、讲论正义,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二曰上下和同、敬顺无违,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三曰奉法晓忌、不违制度,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四曰若有比丘,力能护众多诸知识、宜敬事之,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五曰念护心意、孝敬为首,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六曰净修梵行、不随欲态,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七曰先人后己、不贪名利,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

  该段总结:众生当敬顺父母师长,常修善行,若果能如此,则其国久安、寿命增长、无有损坏。

  第二段: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一者善知敬父;二者善知敬母;三者善知敬沙门;四者善知敬婆罗门;五者敬护尊长;六者奉迎师长;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十者不轻下族。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十者轻蔑下族。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该段总结;此十业若能依教奉行则法可增长,若放逸不敬则罪业无可消灭

  第三段:

  佛言,夫东面者,犹子之见父母也,是以子当以五事正正养、正安父母。何谓五:念思惟报家事;唯修责负;唯解来戒;唯从供养;唯欢父母。父母又当以五事爱哀其子。何谓五:兴造基业;与谋利事;与娉妇;教学经道经;则以所有付授与子。是为东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为子必孝,为父母慈爱,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

  夫南面者,犹弟子之见师也。是以弟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于师。何谓五:必审于闻;必爱于学;必敏于事;必无过行;必供养师。师又当以五事哀教弟子。何谓五:以学学之;极艺教之;使敏于学;导以善道;示属贤友。是为南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为弟子谦,师以仁教,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当令疾知;二者当令胜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胜师。

  夫西面者,犹夫之见妇也。是以夫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其妇。何谓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时与衣食;时与宝饰。妇又当以十四事事于夫。何谓十四: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晨起;夜息;事必学;阖门待君子;君子归问讯;辞气和;言语顺;正几席;洁饮食;念布施;供养夫。是为西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夫妇之宜,士夫望益,而善法不衰。西向拜者,谓妇事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于外邪畜传御。

  夫北面者,犹友见其朋也。是以友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朋类。何谓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时时分味;恩厚不置。朋类又当以五事摄取其友。何谓五:有畏使归我;遨逸则数责;私事则为隐;供养久益胜;言忠为忍言。是为北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朋友之交,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北向拜者,谓人视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难;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

  夫下面者,犹长子之见奴客执事也。是以长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奴客执事。何谓五:适力使之;用时衣食;时时分味;时时教斋;疾病息之。奴客执事又当以十事供养长子。何谓十:善作为;善为成;受付审;夜卧;早作;凡事必学;作务勤力;家贫不慢;空乏不离;出门称曰。我家长子聪而有慧,是为下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长子执事之宜,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向地拜者,谓大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二者病瘦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挝捶之;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当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者当爱惜大夫物,不得弃捐乞丐人;四者大夫出入当送迎之;五者当称誉大夫善,不得说其恶。

  夫上面者,犹居家布施之人之见沙门梵志也。是以居之来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沙门梵志。何谓五:开门待之;来迎问讯与设几席;经法藏护;施食洁净;以是供养沙门梵志。沙门梵志又当以五事答布施家。何谓五:教诲以成其正信;教诲以成其戒行;教诲以成其多闻;教诲以成其布施;教诲以成其智慧,是为上方二分所欲者。得古圣制法居家及沙门梵志之,。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向天拜者,谓人事沙门道士。当用五事:一者以善心向之;二者择好言与语;三者以身敬之;四者当恋慕之;五者沙门道士人中之雄,当恭敬承事问度世之事。沙门道士当以六意视凡民:一者教之布施,不得自悭贪: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色:三者教之忍辱,不得自恚怒:四者教之精进,不得自懈慢:五者教人一心,不得自放意:六者教人黠慧,不得自愚痴。沙门道士教人去恶为善,开示正道,恩大于父母。如是行之,为知汝父在时六向拜之教也,何忧不富乎。

  圣法律中有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居士子,如东方者,如是子观父母,子当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云何为五?一者增益财物;二者备办众事;三者所欲则奉;四者自恣不违;五者所有私物尽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为五?一者爱念儿子;二者供给无乏;三者令子不负债;四者婚娶称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以付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东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东方者,谓子父母也。居士子,若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观师,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于师。云何为五?一者善恭顺;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业善;五者能奉敬师。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养于师。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云何为五?一者教技术;二者速教;三者尽教所知;四者安处善方;五者付嘱善知识。师以此五事善念弟子。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南方者,谓弟子师也。居士子,若人慈顺于师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念妻子;二者不轻慢;三者为作璎珞严具;四者于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亲亲。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摄持作业;五者善摄眷属;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后以爱行;八者言以诚实;九者不禁制门;十者见来赞善;十一者敷设床待;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顺夫。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西方者,谓夫妻子也。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如北方者,如是大家观奴婢、使人,大家当以五事愍念给恤奴婢、使人。云何为五?一者随其力而作业;二者随时食之;三者随时饮之;四者及日休息;五者病给汤药。大家以此五事愍念给恤奴婢、使人。奴婢、使人当以九事善奉大家。云何为九?一者随时作业;二者专心作业;三者一切作业;四者前以瞻侍;五者后以爱行;六者言以诚实;七者急时不远离;八者行他方时,则便赞叹;九者称大家庶几。奴婢使人以此九事善奉大家。居士子,如是北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北方者,谓大家奴婢、使人也。居士子,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如下方者,如是亲友观亲友臣,亲友当以五事爱敬供给亲友臣。云何为五?一者爱敬;二者不轻慢;三者不欺诳;四者施与珍宝;五者拯念亲友臣。亲友以此五事爱敬供给亲友臣。亲友臣亦以五事善念亲友。云何为五?一者知财物尽;二者知财物尽已,供给财物;三者见放逸教诃;四者爱念;五者急时可归依。亲友臣以此五事善念亲友。居士子,如是下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下方者,谓亲友亲友臣也。居士子,若人慈愍亲友臣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观沙门、梵志,施主当以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云何为五?一者不禁制门;二者见来赞善;三者敷设床待;四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五者拥护如法。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沙门、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云何为五?一者教信、行信、念信;二者教禁戒;三者教博闻;四者教布施;五者教慧、行慧、立慧。沙门、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居士子,如是上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上方者,谓施主沙门梵志也。居士子,若人尊奉沙门、梵志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善生,弟子于师长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为五事亲敬亲族,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善生,如是敬视亲族,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假。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门、婆罗门,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世尊说已,重说偈曰:

  父母为东方  师长名南方

  妻妇为西方  亲族为北方

  僮仆为下方  沙门为上方

  诸有长者子  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  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软言  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  所有与人共

  此四多负荷  任重如车轮

  该段总结:东西南北上方下方都是我们所应礼敬之处,顺敬乃随处随行,死后则可得升人天。需心怀大千、恩泽十方。

  第四段;

  佛告比丘,半月三斋。云何为三:月八日斋、十四日斋、十五日斋,是为三斋。何故于月八日斋?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汝等案行世间,观视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顺沙门、婆罗门、宗事长老、斋戒布施、济诸穷乏者不?”尔时,使者闻王教已,遍案行天下,知有孝顺父母、宗事沙门、婆罗门、恭顺长老、持戒守斋、布施穷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者。还白王言:“天王,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净修斋戒、施诸穷乏者,甚少……甚少……”尔时,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答言:“咄,此为哉,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若使者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则还白天王言:“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施诸穷乏者”。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我闻善言,世间乃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

  佛告诸比丘,人生在世间时,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道人、不行仁义无可用心、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魂神当堕阎王地狱。

  恶意向父母  佛及诸声闻

  则堕黑绳狱  苦痛不可称

  今汝受罪,非父母过,非兄弟过,亦非天帝,亦非先祖,亦非知识、僮仆、使人,亦非沙门、婆罗门过,汝自有恶,汝今自受。

  父有过恶,子不获殃,子有过恶,父不获殃,各自生死,善恶殃咎,各随其身。

  该段总结:冤孽如影随形,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第五段:

  有一婆罗门,名弗波育帝,聪明、智慧、博闻、强记。尔时如来即告之言:“汝等当知,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三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复次弗波育帝:“在家之人,有四乐法:一者不负他财、无惭愧色;二者极大巨富、自惜不用,父母妻子、亲戚眷属,皆不给与,又不供养沙门、婆罗门;三者极大巨富、身着丽服、口恣上味,供养父母、亲戚、眷属皆悉给与,奉事沙门及婆罗门;四者身口意业、并不为恶,聪明智慧、乐欲多闻。汝等当知,在家之人,虽复有此四种之乐,而不负他债及以悭贪,此法名为最下之乐。好行布施,名为中乐。身口意业不造于恶;聪明智慧,乐于多闻。此法名为上胜之乐。”

  有六患消财入恶道,当识知。何谓六?一为嗜酒游逸;二为不时入他房;三为博戏游逸;四为大好伎乐;五为恶友;六为怠惰。颂其义曰:

  饮酒入他房  博戏好伎倡

  恶友与怠惰  圣哲所不称

  夫酒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为消财;为致病;为兴争;为多怒;为失誉;为损智。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护者消,宿储耗尽。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博戏有六变当知,何谓六?胜则生怨;负则热中;朋友戚之;怨家快之;有狱凶忧;人众疑之。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好乐有六变当知,何谓六?志在舞;志在歌;志在弦;志在节;志在鼓;志在彼;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恶友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习醉迷;习惛乱;习纵恣;习酒舍;习小人;习鄙语。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怠惰有六变,当知何谓六?饱不作;饥不作;寒不作;热不作;晨不作;昏不作。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邪教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以杀生之事劝化人;以盗窃之事劝化人、以淫邪之事劝化人;以欺诈之事劝化人。颂其义曰:

  杀生与盗窃  欺诈为妄语

  趣向他人妇  以此劝立人

  斯以非友像  智者所不友

  已识当远离  譬犹出涩道

  又居士子,有四友,为仁明欲利人。当识知,何谓四?一为同苦乐;二为利相摄;三为与本业;四为仁愍伤。颂其义曰:

  与人同安危  摄之以善利

  为厚能业人  哀愍导正道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讽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同苦乐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施之以己所宝;施之以妻子利;施之家所有;言忠为忍言。颂其义曰:

  与其利己者  有财利亦与

  与以家之利  言忠为忍言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亲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利相摄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彼私不宣;己私不隐;面说善言;还为弭谤。颂其义曰:

  以不宣彼私  己私不为隐

  相见语讲善  还则弭诽谤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亲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与本业之友,当以四事知。何谓四?以利业之;以力业之;纵恣谏之;以善养之。颂其义曰:

  业之以财利  以力助安之

  切磋其纵恣  将养其善志

  如斯为友像  智者所习亲

  当与此从事  必益不为恶

  该段总结:众生修习当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如此则可以减灭身口意三业、聪明智慧,乐于多闻,反之则为恶不为益。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