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梵净山的佛教缘起及当代思索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慕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梵净山的佛教缘起及当代思索

  陈慕鸿

  摘 要:华夏文明有史记载的五千年,梵净山所处区域一直是天子不理,圣贤不教的世外桃源,直至明代时才引起中央王朝的关注和高度重视。梵净山所处区域,即贵州省铜仁地区,查史可知,在商为鬼方,在周为靡莫,在秦为黔中,在汉为武陵,在明为贵州。这里的原始居民和历代躲战祸和天灾而迁居的姓氏,一直被中央王朝和华夏本土歧视为蛮夷。这里的蛮夷文化特征和生态地域特征,正是佛教在这里弘法的社会背景。今天,梵净山地域又逢西部大开发机遇,我们借梵净山这座自然万有的圣山,创造一个佛化的梵净山,就是要树立一个可供观照的和谐世界,使世界确立常住的理念,让佛化梵净山常住于人们的心灵,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然后去净化人类社会,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关键词:蛮夷文化 生态地域 社会背景 佛化梵净山 永久和平

  一、引言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之处,三面铜仁,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梵净山是铜仁府郡治之祖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辟湘渝鄂三省、市边陲山川的灵秀和独特风光。

  世界,众生在此留住既自由而又自在。

  二、变易之缘起

  华夏文明有史记载的五千年,梵净山所处区域一直是天子不理、圣贤不教的世外桃源,直至明代时才引起中央王朝的关注和高度重视,出于军事战略考虑,在这里改土归流建府置官、修庙供佛。这在华夏文明进程上是一大奇迹,这在华夏人文景观上是一大奇迹,这在地球生物演变史上也是一大奇迹。

  梵净山所处区域,即铜仁地区,查史可知,在商为鬼方,在周为靡莫,在秦为黔中,在汉为武陵,在明为贵州。所谓好巫信鬼,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是相对于圣贤文化而独立存在的文化。这一巫傩文化,是华夏文化处于原生态时期的文化,是母文化,是根文化。所以,远离繁华的都市,远离群雄争斗,好巫而信鬼,确能保住这一方自然万有生态,确能保住这一方的世外桃源,通过透视和审慎能找到华夏文化的根。

  一种意识,一种文化,一种社会形式,都是一定时期人类的不同选择。地域意识,地域文化,地域社会形式,都是一定时期地域人类的不同选择。梵净山人,他们选择了小国寡民契约性的社会形式,正是基于天地人的社会意识,正是基于以和为本的社会意识,陶公把这种社会形式称为世外桃源,这种选择才保住了原生态天地人和的自然生态和自然风貌。虽然这种选择使这一地域的社会发展停滞了,但是给当今飞速发展造成生态恶化的社会留下了反思和反省的科考,也留下了极其宝贵和有价值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当时的中央明王朝对这一华夏原生态古老地域进行了空前的大规模社会变革,其目的在于“化愚民、弭边患”、“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变其土俗同于中国”,也使中原认识了蛮方。

  当时的明王朝要进行这次空前的大规模社会改革,最大的政治阻力就是遍布贵州的土司制度。明王朝除用军事力量摧毁土司制度外,在政治上改土归流,实行军屯保住成果,大量汉民随军屯田,然后逐步由军屯变成民屯,改造化外之域。在文化上用书院和寺庙进行教化。这里的少数民族至今不肯汉化,直至如今的汉族群落中,虽有汉文化的传承,但也保持着蛮夷的文化特征和生态地域特征。这里的蛮夷文化特征和生态地域特征,正是佛教在这里弘法的社会背景。贵州佛教的传入,始于黔北和黔东两地,重在黔东,朝代为西晋。晋代时,今铜仁沿河古属蜀川涪陵,离沿河城北仅30里建有永和寺,这是最早的佛教传入记载。

  考查和界定梵净山的佛教,应立于“铜仁贵州”整个地方疆域,才得以全貌,也可求证梵净山佛教在以明代建十三布政使专省到民国二十年左右的“铜仁贵州”的史学地位和价值定位,也可从而引申在当今“贵州铜仁”的现时地位和价值定位,为这一区域决策人的策划提供文化资源和意识资源,从新打造好古时的“铜仁贵州”,今日的“贵州铜仁”。

  “铜仁贵州”这个概念,是“改土归流”本身历史的叙述。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思州、新化、黎平、思南、镇远、石阡、铜仁、乌罗八府,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于是始为专省。今日的贵州在当时的形势下,除这八府外仍处于改土归流的政治斗争中,清朝时期才进入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一直延续到民国,今日的贵州在当时成了土司制和流官制的两种严格区分的贵州。如果硬要给个明确的概念,一是流官贵州,一是土司贵州,也可以戏说是一省两制。十三布政,贵州始为专省,这是贵州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那么佛教传入贵州,就不仅是个教化问题,而是触及人的本性教育问题,人可以创造一个物质世界,人也可以创造一个精神世界。十三布政只解决社会变革,而佛教却解决社会醒觉。贵州佛教的传入,始于黔北和黔东两地,重在黔东,朝代为西晋。晋代时,今铜仁沿河古属蜀川涪陵,离沿河城北仅30里建有永和寺,这是最早的佛教传入记载。贵州的佛教,晋为开端,黔北和黔东为始点。唐代时,沿河建有福常寺,明改为永佛寺;万山建有弥勒寺,明改为东华寺,俗称贵州庵。宋代时,印江建有西岩寺,铁瓦寺;思南建有华严寺,城子寺;沿河建有沿丰寺。

  明代是铜仁历史上大规模建佛寺的重要历史时期,确实可堪称为贵州佛教的划时代。“三里一庙,五里一庵”,仅梵净山山上山下寺庙多达四十余座。又从田宗润《诗会集韵》中的《怀李国舅》诗找到信息。诗中有“拼将富贵换神仙,痛痒相关积善缘,药引频施身上血,莲台独坐洞中禅”,“远辞椒室至山巅,解谷餐露不计年,千古宋明两国舅,能抛富贵得神仙”。从古人田宗润诗中,不仅知李国舅确实到梵净山隐居,同时无意中知道宋朝有一国舅早已出家隐居。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乃钦命妙玄重建梵净山金顶,户部郎中李芝彦特撰刻《敕赐重修梵净山金顶序碑》以祥细记之,立于老金顶脚通明殿旁。碑文有这样几句文字,“冠古今而独隆者,无如四大名山,而不知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梵净山者,则又天下众名岳之宗也”。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频顾于道府,诸候莫不期以魂交黄帝而梦接安期”。这次重建有五寺六殿,即承恩寺、天庆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九皇殿、三清殿、圆通殿、弥勒殿、释迦殿、通明殿。其中承恩寺称“金顶正殿,又名承恩殿;天庆、朝天、天林、天池称四大丛林”,共尊为明代梵净山“五大皇庵”。清初康、乾之世,梵净山佛教更盛于明,百余年朝山之风不坠,与蜀之峨眉、滇之鸡足鼎立西南,时人又常将其与泰岱、匡庐并列,可见梵净山佛教昔日在西南和整个华夏之辉煌和盛名。

  三、当代思索

  如果说设十三布政,贵州始为专省以震惊朝野,那么钦命重修梵净山就更是横空呼啸,举世瞩目,中央王朝对此山作这样大的手笔,重建梵净山,尽显帝王之风,中央王朝在贵州开创以佛作教化的巨大工程实属罕见,史无前例,后无再者,可见,昔日的铜仁贵州在中央王朝的地位和作用。今天,铜仁地域又逢西部开发大机遇,这一次开发大机遇应比明代改土归流的大开发机遇更加难得,更加空前才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这次机遇,把握机遇越是把握命运,把握现在和将来,我们应作何念?从何而思索?才不至失去这次难得的机遇。当代思索如下:

  (一)定位格局

  对梵净山的当代思索,首先从它的定位格局思索起,对梵净山的定位格局,从几个方面来叙述。

  1.世俗的定位格局

  梵净山,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家对此山的定位格局,级别是国家级。这种定位格局,说明梵净山属于自然,人与社会对它只有保护的责任,而没有索取的权利。

  梵净山,1986年又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这是国际对此山的定位格局,级别是世界级。这种定位格局,说明梵净山只属于自然,属于除了人之外的生物世界,人与社会对它只有保护的责任,而没有索取的权利。

  定位格局说明,真正属于自然和生物的区域毕竟不多了,人与社会再如此地疯狂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人失去的已经太多了,离自然越来越远了,人与社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惯性业力,要想回头和止步都是很难的。对梵净山这一仅有的生物区域不能人化了,也不能索取,人化、索取都是对定位格局的叛逆,也是对自然与生物的叛逆。

  2.佛教的定位格局

  佛教讲的是因果关系,对梵净山的定位,是根据梵净山自身的因定位,以其之因定其之果。国家和国际对它的定位,正是根据它的因来定位,所以保护就是定位格局。如果根据人的欲望来定位,那就是索取和破坏,根本谈不上保护。

  佛教是醒觉的教育,教育我们必须遵循梵净山自身的法则和规律,用它的因来定位,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和欲望去定位。因此,佛教认为梵净山是入世的彼岸,众生在此和谐共荣,极乐有趣,争相展示着生命的律动和壮美。佛教对梵净山的定位格局是用来醒世,所以梵净山又是一部入世的佛典,是常醒世的佛经。

  3.历史的定位格局

  历史定位可分为三大时期

  第一时期为不入中国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原生态社会和原生态文化时期,这一时期在华夏的本土上是不同于中原的另一种社会选择和另一脉文化传承的时期,延续时间数千数甚至上万年,但却同为一个天下。梵净山所处的铜仁地域,因古为蛮,商为鬼,一直被歧视为不化之方和不化之人,天子不理,圣贤不教。一方山养一方人,正是这奇异山水使这方人散于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从来未尝交通中国,才保持着不变的原生态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虽天子不理圣贤不教,但佛到此,醒觉和佛化,建古佛道场,通过古佛道场加强醒觉人生和佛化环境的教育,这就是佛化梵净山的历史定位格局。

  第二时期是明代的改土归流时期。这一时期是天子终于要理,圣贤终于要教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贵州作为专省出现在政治历史舞台上的转型时期,是佛教鼎盛时期。梵净山所处的铜仁地域在这一时期真象到底怎样?理应搞清楚,这关系到佛化梵净山的历史定位。

  查志可知,明在贵州官政分左右布政置署,右布政使司分司署在铜仁府治西。时“铜仁贵州”之八府属流官制,贵阳贵州属土司制为左布政,贵州确为一省两制。世人只知贵阳贵州,而不知铜仁贵州,只知近现代贵州,不知古代贵州;所以一谈起贵州,习惯思维成为了一种物理惯性定律,迫使人们老是往贵阳方向去想,学者专家起论也概不提铜仁。这种语境和致思走向淹没了历史的真象,混淆和模糊了“铜仁贵州”和“贵阳贵州”这个有分别的概念;剥夺了“铜仁贵州”的优先发言权,“铜仁贵州”也就一再地失去历史真象和历史地位。

  查志可知,省军事最高统领总兵一直住铜仁,镇守“铜仁贵州”这八府及川湘边邻。总兵署在府治西南,明万历十一年总兵郭成移镇北门。贵阳贵州因是土司制,所以无省的总兵军事长官。事实说明按今天的话语来讲铜仁是省军区所在地,军事重镇。

  查志可知,僧纲道纪司和僧纲道纪各二人住铜仁。僧纲道纪司乃出家为僧道者置的直省首领。事实说明,铜仁贵州佛教这样鼎盛,中央王朝置僧纲道纪司和僧纲道纪也就不为怪了,可知铜仁在贵州佛教史的地位,也可知铜仁的佛教盛况和历史定位。

  第三时期是当今西部大开发时期。这一时期应是梵净山所处的铜仁地域佛教事业大兴的时期,我们要加强历史定位的叙述,加强陈述昔日的辉煌,纲举党的宗教政策,目张佛的度世精神,去迎接和兴盛佛教事业的再次辉煌。这一时期应是佛教事业比昔日更加辉煌的时期。

  (二)人间佛教

  当今世界是极不太平,恐怖事件不断发生,人们遭遇来自三方面的极端打击,一是高科技武器,一是生化武器,一是人弹武器。这些武器一个比一个利害,一个比一个恐怖,没有战场,没有战线,防不胜防。一些科学家又在组装基因,一旦用于战争,更为可怕的基因武器就会出现。极端物理世界和极端武器世界不仅要毁掉人类自己,而且还要毁掉自然万有,地球就会变成沉寂的死星。

  宗教本是道德自律很强的社团组织,是精神信仰的理念世界,但在当今极端的形势下,也采取了圣战的极端行为,通过圣战来维护民族和宗教利益,结果只能把极端引进宗教的理念世界,使宗教理念界也走上了不归路。

  在当今的形势下,西方一些对人类、对和平责任心很强的学者把眼光转向了东方很有希望的华夏文化,认为华夏文化有拯救的意识和理念,认为佛教有常住的理念和创造能力。提到宗教,如果人们接受了佛教中的常住理念,世界会因此不在彼岸去创造一个极乐世界,而是在此岸创造一个极乐世界。为了世界和平常住,把极乐世界从彼岸搬到此岸,我们必须加强“人间佛教”的叙述,实现我们在此岸创造一个极乐世界的目的。

  关于“人间佛教”,已故赵朴初大居士指出:“假使人人依照五戒十善的准则行事,那么,人民就会和平康乐,社会就会安定团结,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安乐的世界,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这就是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的”。人间佛教的目的,就是在此岸创造一个“和平安乐的世界”,创造一个“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

  一个和平安乐的世界,一个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在此岸创造出来了,这就是人类的幸福,这就是自然万有的幸福。我们借梵净山这座自然万有的圣山,创造一个佛化的梵净山,就是要树立一个可供观照的极乐世界,使世界确立常住的理念,让佛化梵净山常住于人们的心灵,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然后去净化人类社会,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出自: 《大科技 》 2010年9期 陈慕鸿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