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博大精深的鎏金铜佛像(上)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集雅轩主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国的鎏金技术自战国以来就大放异彩,特别是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在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着,再加以打磨即成。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

  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铜佛像是如何产生的?这还得从佛教建立说起。佛教创立者是2000多年前印度大陆的迦毗罗王国的王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释迦族人,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圆寂之后的最初几百年间,佛教尚未传遍亚洲各国,但是当时在印度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佛教教派,后整合为三大主要派别,即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宗佛教。小乘佛教又称“僧人之道”,其思想最接近佛陀的教导。小乘佛教在斯里兰卡及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占主导地位。公元初年,大乘佛教逐渐兴起,其佛理更具包容性与改良性。大乘佛教下分禅宗、净土宗等多种派别。密宗佛教于公元7世纪开始在印度出现,并逐渐流传至喜马拉雅雪域及远东的许多地区。密宗佛教具有神秘特质的修行思想,拥有众多神秘仪式和修行方法。这三大佛教派别显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不能误认为它们就是三个完全分离独立的实体,因为它们的基本教义相同,并且都表现出对“佛教三宝”即佛、法、僧的一致尊崇。  佛教的教义应该是不崇拜偶像的。佛教主张“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本体。佛像也不例外,不论是雕像、塑像、铸造像不过是石土木漆或金属的因缘暂时聚会而成,是一种因缘的假合体,当然本体是空的。一方面,佛像虽是由金属木石等材料(因),由人工(缘)制作而成的,毁之既无,没有不变的主体,但佛像可以使人兴起见贤思齐之心,令人生起仰慕效法之思;另一方面,佛教为了普渡众生,向俗众说法,佛家不得不借用塑像、绘画等大众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弘法事业。所以,崇拜佛像的意义,是在偶像所象征的真理,而并不在于偶像的本身。  无论从史籍记载还是考古遗物发现,佛教早在东汉即传入我国,并有佛像遗留。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见于石雕石刻,随着佛教的兴盛,金铜佛像开始出现。金铜佛像大多形体较小而精致,便于携带供奉于佛寺和信众家中佛龛,或纳藏于佛塔地宫之中。《三国志》记载有“笮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这是中国正史中首次明确的金铜佛像记载。铜佛像实物最早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是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一时纷立的小朝廷,丝绸之路传来的佛教使这些地区得风气之先,所以十六国佛教较之南方东晋更为昌盛,佛像艺术也因之而勃兴。其中后赵、前后秦、北凉统治者以更虔敬的态度接受佛教。当时的佛教流行造像功德思想,人们迫于战乱又热切希望解脱痛苦,这是佛像艺术得以兴盛的根本原因。

  自佛教传入我国,佛像就成为人们崇敬信仰的法物,供奉祈福,以求平安。一些人则将自己对佛的全部信仰与寄托统统融入了雕像、塑像、刻像中,使得各个时代不乏工艺精湛、纹饰绚丽、造型优美的造像精品。这恰恰反映出佛像不同于书画、瓷器等艺术品,古人收藏佛像不是出自兴趣爱好,而是崇拜信仰。

  佛教传入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这一路走来,已经使得外来的佛教中国化,中国的佛教世俗化。比如,南朝时期佛像的脸“秀骨清像”,因为当时的人以瘦、以高为美,穿的衣服也是褒带博衣,层层叠叠;武则天至宪宗元年,佛教发展空前繁荣,这时佛教造像面相丰满圆润,躯体浑厚,衣着繁复,受到了唐代雍容华贵的社会风气影响。因此,一尊制作精美、纹饰绚丽的佛像,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还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反映,代表了各个时期最高的艺术水准。

  目前,佛像收藏的重头戏是明清的藏传佛像,这点从国内各大拍卖会上不难看出,85%以上都是明清的藏传佛像。明清的藏传佛教造像很完善,其中涉及到一个开光装藏的问题。佛像都是用来供奉的,它有一套完备的仪规和制度,比如高僧开光,在中空的佛像里放一些价值不菲的装藏物品,代表五脏六腑,比如金子装心,有的还用铭文记载里面放了一颗舍利子。

  佛像从宗教意义上来讲,只有新旧之分,没有真假之辩。不论一尊佛像是新的,还是老的,它解决的是人们礼拜、崇敬、供奉的心理,你能说观音菩萨是假的吗?对于收藏者来说,要摆正心态,不能急功近利,在研究佛像的器材,了解宗教文化,熟知历代佛像的风格特点上下功夫,才能收到好的藏品。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