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究天人之际 ──“佛法与科学研讨会”纪实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1日
来源:佛门网   作者:文:侯松蔚 摄:区咏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一般人心目中,宗教与科学好像水火不容,但爱因斯坦竟然说:“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的学科,这学科一定是佛教。”这是为甚么呢?2010年5月16日,东莲觉苑弘法精舍假香港理工大学举办“佛法与科学研讨会”,揭开今年一系列佛诞活动的序幕。大会邀请了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主讲“佛法与科学”。身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佛教徒,潘校长怎样看两者的关系呢?

  在一片掌声中步上讲台的潘校长,首先从科学角度把物质世界分为三个层次:现实世界、微观世界、宏观世界,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的科学理论,再指出其与佛法的共通点。

现实世界:无常无我

  从科学角度看,现实世界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牛顿定律解释:每个个体不论大小,只要有质量,皆必互相吸引或排斥。这说明了万物互相影响,不会突然出生,必定有其因缘。例如要有种子为“因”(直接条件),阳光、水等为“缘”(间接条件),才能生出“果”(结果)──树。只要因缘不变,每次都可以生出相同的果;但若改变因或缘,果也会产生变化。正如科学实验都是可重复的,但若更改实验条件,结果便会不同。

  现实世界中,事物不能单独存在,需由种种条件和合而生,符合佛教所说的“诸法无我”,即万物无真正的独立本质。例如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十个人对“我”都会有不同看法,哪个才是“我”?又如“水”,水可让人活命,又可造成水灾;水在大都市中价值很低,在沙漠中却无比珍贵;水对人类来说是身外物,对鱼来说则不可分离。那么「水”的本质是善是恶?是平是贵?是外是内?由此可见,万物都没有确实的本质。

  万物随着因缘变化而改变,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则支持了佛教所说的“诸行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诸法皆有因果,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前世因成今世果、今世因成后世果,但改变因缘则可改变果报的时间及强弱。佛经即记载了一位即将命终的小沙弥,因救了一群溺水的蚂蚁而得以延寿的故事。

微观世界:妙有真空

  我们以量子力学透视微观世界,把物质不断分拆为更小的组成部份:

  所有物质不论外表如何坚实,均是由众多粒子构成,而此等粒子复由更微小的粒子组成。粒子体积小得超乎想象,而且转瞬即逝。某些粒子的寿命仅有一亿份之一秒,有的甚至只得一千万亿份之一秒!

  二十世纪后期,物理学发展出一套称为“弦论”的新理论,指物质现象不是真实,而是众多“无弦之弦”在不同环境下的振动效应。

  凡此种种,说明了万物都是由不同因素合成,这些因素皆非恒常固定,却能演变成繁复多姿的大千世界,足证佛家“缘起性空”、“真空妙有”所言非虚。

宏观世界:观待因缘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若人乘坐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飞行,从一个星球飞到另一星球,两者间的距离会因速度而改变。可见我们所认识的事物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其本质会跟随条件变化,再一次印证“无常无我”的佛学理论。

佛法科学 观点相通

  从上可见,佛法与科学对宇宙自然规律的基本观点,有许多相通之处。无怪乎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从科学上讲,人类无法如实了解物质现象,因为观察者的“观察”本身便会对现象造成干扰;同样,一般人也无法直接认知佛陀所提倡的“缘起”和“空”,但借着修行“照见五蕴皆空”,就能有所证悟,并“度一切苦厄”。

“空”不是“无”

  潘校长精彩的演讲过后,担任对谈嘉宾的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净因法师,开玩笑道他本身对佛教空有之谈不甚了了、对万亿世界外另有净土之说也半信半疑,听了潘校长有关量子力学、相对论的解说后,才增长了了解和信心。

  接着,讲者与嘉宾一起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

  净因法师回答关于色与空的问题时,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空”并非空无、没有的意思,而是作不固定、不独立解。

  潘校长则于解答善因善果的问题期间,提及四大菩萨隐含的处世道理:地藏菩萨代表大愿,人生首先要有目标,即发愿;发愿后便要实行,即代表大行的普贤菩萨;行动过程中需要慈悲与智慧,其代表分别是大悲观音菩萨及大智文殊菩萨。

期待下回

  观众提问踊跃、讨论热烈,可惜研讨会时间有限,讲者、嘉宾未能一一响应;潘校长本来还预备了从科学角度解释轮回的演讲材料,也由于时间观系而割爱不宣。会众纷纷要求弘法精舍下次再举办讲座,邀请校长续讲。

  且让我们翘首以待,将来聆听这位科学家如何透视轮回的奥秘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