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丛林管理>>正文内容

略窥居士管理之佛教寺庙型态——以巴黎法华寺为例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作者:常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法国巴黎法华寺之创立背景

法华寺是巴黎华人生活区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信仰中心,这一个掺杂着各种复杂的人类社会因素背景下激荡出的寺庙,不时散发出信仰的魅力。巴黎──从罗马人建设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又经第二帝国时代现代化洗礼,经年累月蕴积的历史文化、市容建设等等。而今之巴黎,是时尚流行、文明、艺术、知识殿堂的代名词。另外,巴黎也是欧陆其中较大的城市之一,塞纳-马恩省河水由东向西穿过,将整个巴黎一分为二,惯称河北面称为右岸,河南面则为左岸。这些曾经是纸醉金迷的历史,以及活跃的索邦大学和拉丁区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群居在蒙帕纳斯的画家和诗人,圣日耳曼区的哲学家和作家,种种场景和因子,勾勒出巴黎知性美丽的景象。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都市背景里,蕴藏着一座由温州华人创立的佛寺──座落于巴黎近郊 ,交通便利,并且面积甚大的佛寺(约有1500多平方米),在巴黎能有如此优势条件的佛教寺庙甚为难得,目前是一座香火鼎盛的传统中国型式寺庙。法华寺于公元2000年开光正式成立,是由一群对佛教信仰虔诚的巴黎温州同乡所共同筹办创立,成立之前经历多年的筹办工作,开光成立之后,成为法务兴隆颇具规模之寺庙。这一座贯穿东西方时空的佛教寺庙,成为众多华人精神依归和血汗的成果,法华寺──为何能扮演得如此出色的角色?是非常值得思索的议题。

A法国华人组成结构

法国主要族群为拉丁族系,是由多种民族所构成,尤其在南部地中海区域多为拉丁族系人。在第二次大战后数十年间,国外移民日增,法国城市的范围因而扩大,致使法国快速都市化。现今法国是人民生活素质极高的一个国度。早期法国华人经济情况多经营传统劳力密集行业,如餐饮、制衣、皮件、装修等,主要居住在巴黎附近,后来聚居的华人愈来愈多,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城” 。现今之华人多已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可充分融入法国主流社会,使得华人从事的经济事业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不再局限于传统保守的行业。华商经济力量与人脉网络的结合,大大提升华侨在法国之经济地位。

依据“海外华人百科全书”数据显示,法国1911年人口普查估计华人人数约有283人,1921年则有1万3千人,但在之后年间的估计数字则明显过低,源于收集资料的技术欠佳,或外国人不信任调查官员,以及1930年代法国社会的排外气氛,都是造成1920年至1940年的人口普查数字不够完善的原因。于1950年至1990年的统计数字则只估算中国籍公民人数,而遗漏了自1950年代中期以后来自东南亚的众多华人,故统计数据显然也是低估华人人口数。若加计1975至1987年间涌入法国的印支华人难民,则1990年华人总数约在12万人至15万人之间,约占法国总人口5,620万人的0.27%弱。

华人移居法国,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政府鉴于劳工短缺,在1916至1918年间招募了4万名华工,从事兴建军营、清洁公路、制造军火……等工作,目前在法国北部的华工三大墓地即标志着华工的历史。1919至1921年间中国的“勤工俭学”运动,约有4百至5百位中国学生来到法国留学接受训练,嗣后学生虽然逐渐离去,但却壮大了华人小区的发展。1930年代初期的经济大萧条,则造成浙江温州与青田地区爆发经济危机,影响所及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谋求生计,因而掀起了华人第三次移民法国的浪潮。

法国华人的主流,除了来自中国的移民和留学生之外,也包括人数占旅法华人人口总数逾半以上的中南半岛华人,其中又以越、棉两国为主。中南半岛上的越、棉、寮三国,过去都曾是法国的前殖民地,因此和法国有一段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当地华人真正大规模移民到法国,却是在1975年越南沦陷之后的事,由于历史和语言因素,中南半岛华人的移民首选便是法国,这也是法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浪潮。

法国华人人口估计

B其它在巴黎由华人宗教社群成立之寺庙

巴黎华人分布在巴黎各地区,大部份有各有其同乡社群之聚会,进而以此为宗教活动之处所,而这些华人宗教社群之所以建立寺庙,多半是为了信仰上的问题,而不同的社群,不同的地方族群,皆发展出各自的一片天地。以下略几个华人宗教社群之活动情况:

(一) 妙法佛堂:为一贯道之宗教活动处所 ,最先由台北大光佛堂一贯道所传,目前信众由东南亚华侨及温州华侨,及其它华人所聚集活动。

(二) 佛教真如同修会为真佛宗之宗教活动处所。

(三) 广肇佛院

为广东及肇庆同乡会所成立之协会,协会中成立一处小佛堂,平日有民间庙会之活动,偶而有小型佛教法会,为一个中国佛教和民间信仰混合之型态。

(四) 宝善道德会

(五)灵山寺

为越南华人所群聚之寺庙,目前为越南僧团所管理。 信众组成除了越南华人,越南移民,也有各地华人来寺参拜。

除了以上举出之寺庙之外,来自中国的各地移民也有自组成之同乡会,如:海南、福建、潮州、青田、四川等同乡会,这些同乡有时也以其会所来举办宗教活动,但规模并不大,也没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在此略为一提。

C法华寺成立之独特条件

巴黎在众多来自中国各地的族群里,以温州地区 来的外移人口最多,而温州人对佛教信仰的热诚,多半混合民间风俗或地方文化,加上温州人大部份以从商为主,在信仰上更是虔诚。在海外能以此同乡聚会的方式成立一个佛教寺庙,使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得到舒解,也藉由信仰的力量达到精神上最大的安定感。法华寺可说是巴黎华人(尤以温州人为主)的精神重心,其有几个独特的条件:

(一)协会和寺庙地点分开:巴黎法华寺创立之时,是附属在温州华人协会之下的文化中心,而一般在巴黎的各个华人社群之寺庙,都是协会(同乡会)和寺庙地点在一起。社群协会活动和宗教活动地点分离,不但协会和寺庙互不干扰,而且有着相辅相成的优势,更竖成崇高的精神信仰中心。这样的特殊条件,在巴黎可说是唯一的一个。

(二)交通方便:法华寺位于巴黎近郊,距离华人聚集的区份都很近如巴黎3区,19区,11区,及温州人住宅的区份 ,都相当近,交通非常之便利,平日寺里每日早课时间为早上七点钟,皆有信众前来参加,来寺参拜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三) 凝聚力强:在筹划成立法华寺期间,多由一群巴黎当地温州侨领所号召,扩展力量强,几乎每家温州人开的店铺都有捐款,而散布在巴黎各地的温州人更以自己同乡所成立的寺庙为依归,到了寺庙,几乎以温州话为主,生活的各方面,也都是家乡味,如饮食习惯,还有各项的活动等,在在处处散发出温州的气息,这也造就出超强的凝聚力。

二、寺庙分工及管理方式

有如一个大家庭的法华寺里,其日常生活食衣住行方面,皆有其分工方式。虽然没有传统僧众之管理方式,但也能够巧妙运作,成为由居士自发管理的情况。

在寺里有一位长期工作的先生 ,负责柜台收纳及接待,另外必需担任解签工作。 此外由一位男性同乡负责每星期一次的杂务打扫,其余庶务皆由信众轮流分工合作。

在行政工作方面,法华寺领导团队共有七位,负责行政工作,法务皆由常住法师 安排,此一现象可说是僧俗共处的典范,因为法师和所有领导团及信众相处的非常融洽,平时较大的决定事情皆由领导团开会讨论,法师为其佛法上的指导,配合在家居士的需要来行事。

A寺庙管理组织

在领导团里的居士为寺里主要行政中心,领导团全部成员皆为华侨华人协会 之成员,其分为主任、会计(二位)、出纳、秘书、总务(二位),各司其职,共同管理寺里所有政务工作。以下为各分工情况:

(1) 主任:为二年一任,可续任,平日总管寺里各项事务,尤其和法师商讨之后决定,并由其联络其它领导成员。

(2) 会计:任何净财收入皆由至少两位会计收款并由其它领导共同监督,支出也同样由两位以上同意才可作业,帐务方面皆由会计负责。

(3) 秘书:为各项对内对外行政工作之协助者。

(4) 总务:平日庶务管理,及协助其它领导成员工作。

B僧俗二众相处情况

虽然法华寺由居士成立,但其对法师的恭敬皆不亚于其它地方寺庙,平日法师和信众相处的情况可说是亦师亦友,和信众互动非常热络,其弘法模式除了一般法会诵经或讲经之外,还时常和信众聚会,而大部份温州人皆有亲族也在此地,由此,信众的扩大张力带动整个亲族,法师藉由如网络般的亲族关系可以更进入信众的生活,更了解信众的需要,能适时用佛法来解析,是为信众爱载之精神导师,而法师在弘法过程里,不断地耐心讲解佛法,因为此地大部份为温州人,这位法师来自台湾 ,据法师说,她来的第一年就学会了温州话,可见其用心之处,在刚开始,语言和文化皆有很大的不同,能够突破种种限制,独自一人长期住锡弘法,此精神深深感动信众,也因此,僧俗二众常处于非常良好的互动关系。

僧俗二众在生活上对事情的看法本来不尽相同,而重要是能互相体谅和尊重,在法华寺看到的是信众对法师极高的恭敬心,此一情形建立于很多元素下:

(一)出家众必需非常了解信众之文化体系及生活背景: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以温州人为例,各种民间习俗和追求物质大于精神的特性,皆是别的文化生活者很难接受的,佛法的弘扬更是难度极高,若是定点不稳,这样背景下的寺庙,很容易流为佛教和民间信仰不分的状况,所以,法师在弘教过程当中,必需熟稔这样一个不同文化的信众思想,并且更多体谅和耐心 ,才能进行教化的工作。

(二)在家居士和法师长期相处下对佛法了解度提高:

法华寺成立于公元2000年,成立之初,时常礼请中国大陆各地法师来弘法,但由于各种因素条件下,这些僧众在此停留时间都不长,或是一个月,三个月,最多一年,如此,信众对法师不甚了解,整个寺务和人事也时常变动。到了公元2003下半年,由这位台湾法师开始带领以来,长期的相处之下,带动整个寺务的发展,也能够在弘法教化上推进一大步,而信众自然对法师有着极高的尊重。

C信众组织概况

法华寺信众组成多为温州同乡,目前有少部份其它地域人士,如:当地法国人、中国其它地方人士(广东,潮州,上海,江西,东北等等)。

平日每个星期及农历初一、十五和佛菩萨圣诞,皆有固定共修法会,法师将信众分组,共有八个组,每个组有一位组长及一位副组长,一组大约有十几至二十几个成员,分组皆取其住所地域较近者,以方便联络,以下是分组情况:

组 别 组 长 副 组 长

观音组 黄彩兰 袁玉琴

弥陀组 金秀兰 历春媚

势至组 蔡秀英 蔡招弟

弥勒组 胡笑华 陈美兰

文殊组 历云玉 蔡春琴

普贤组 刘红莲 占金钗

药师组 李玉嫦 徐银莲

金刚组 林银龙 徐象淼

由此分组来分担寺里的工作,如大寮,香灯,及其它庶务等,每位信众皆有点名卡,由组长登记,这样的组织可以让信众彼此容易沟通,对佛法或文字不熟悉者,可由其组长来教导,发挥了非常好的弘法功效。

信众的组织由法师来领导,主要以佛法的修习为主,法师平日所教导的佛法,可由每组组长负责教导组员,寺里的活动或需要发心协助寺务者,也由法师召集组长,再由组长通知组员,遇有新进参加共修者,可自行加入任一组,如此,可照顾到每一位信众。

三、俗民特性和佛教文化之对流

法华寺的创立,是由一群温州华人移民,凭着乡土的浓厚感情而兴起,而这些温州人对佛教的信仰,通常夹杂着一些由家乡带来的民间习俗混合着,这种俗民特性如何融入到佛教文化里,而佛教又如何来改变或融入俗民特色而成为巴黎温州华人的重要精神信仰呢?这样的双向交流,俨然成为独特的佛教信仰。

要产生双向对流,必需要有互相沟通的条件,佛教文化和俗民特性之间本来很难找到交集点,首先必需要了解的是,这些俗民的特性有其文化背景和语言、风俗各种因素,佛教所站立的角色是用来帮助人群,并解决问题,若是坚持互不双向交流,便无法契入人群,无法发挥佛法思想。

A信众对佛教的信仰情况

此地大部份温州移民对于佛教的信仰方面多半承袭来自中国的地方传统佛教,而在此中,又夹带着浓厚的民间信仰成份,大部份人对佛学佛理方面研究不多,信众背景皆来自中国文革时期,自然对于佛教及文化的理解上更有一段距离,所以在此多半以佛教仪式的方式来带领,法师每个星期在共修仪式结束时,会有佛法开示,再由信众其中一人,以温州话翻译给大众听,久而久之,信众对普通话的熟悉度提高,佛法的理解度也进展了。而此地信众多半来自江浙一带,在信仰上尤以观音信仰为主要,所以在寺里,每年的三个观音菩萨节日 多为人潮甚多,香客不断的景象。

信众对佛教的信仰情况除了来自家乡的民间信仰之外,到了此地,更接受法师的教育,对三宝非常虔诚恭敬,若寺里有各项法会活动,信众皆非常热衷参与,并且尽所能的采买供品到寺里供佛,形成另一种庙会形式的法会活动。这种庙会式的情况,是难得一见的胜况,也是俗民特性的表现,藉由法会的活动,信众们尽可能倾吐出内心的信仰情感,形式上虽是很正统的佛教法会,但信众内心可以把这样的法会当成家乡的拜神之类的感受,尤其,有大部份的信众年纪较大,根本不认识字,而能在长达一个星期甚至十多天的法会里,从头至尾非常恭敬的参加,甚不容易,有的从不认识字,在这几年当中的熏习下,也能学会一些经文,这种现象,说明信众对佛教的极高信仰。

B寺庙的社会功能性

法华寺因为交通的便利,故成为一个非常方便的联络处所,其社会功能性很强,以下略举几点:

(一) 生活上各种信息之功能:

寺庙除了是礼佛朝拜的功能之外,更是一个联谊处所,目前信众除了温州侨民之外,也有各地方的中国移民,而藉此达成民族融合之功能性 。又因寺庙来往的信众多,很多生活所需的信息也都会在寺庙里找到结解方法,如,找工作,找房子,或找员工,各式各样的生活所需,都会到寺里来,因为他们认为在寺庙里有佛菩萨的保佑,让事情更顺利,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佛法咨询的理想处所:

信众对法师的信任度极高,凡所有家庭问题、个人问题,或其它心理问题,各种问题等,皆会来寺请法师为之开导,如此,更坚定信仰,也对三宝的恭敬更为深切,法师对信众的各种问题,皆能耐心的倾听,并适时开导。

(三)乡亲聚会之处:

来到法华寺,便有一种亲切感,无论是同乡或是来自其它地方的华人,到了此地,都有如回到家中的感觉,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感到无比之快乐,在温州,称寺庙(温州人称寺庙为佛堂)为“开心堂”,他们认为来到寺庙是一件无比开心之事,所以在这里,提供了让身心放松、开心的功能,并且为乡亲们共邀来寺参拜之聚会之所。

(四)成为行善救济之单位:

通常任何宗教皆有慈善救济之行动,法华寺自开光法来,一向乐于怖施救济,多半为救济中国各地有灾害之地,以及在中国兴建希望小学等善行,平日在此地有难之华人 ,也多半来到寺里,由信众发起救助捐款。

由这些华人在法国生根立业之后,回馈到祖国的各个层面,一般在此的温州同乡会做的慈善公益多半和自己家乡紧密的结合着,如:温州地区某乡镇需要造桥或修路,也会由此地同乡长者发起募捐,集资贡献,法华寺成为最佳的信息中心,而此地信众也多半会乐于参与,这种多元现象的行善布施,也相当具有特色。

以下是法华寺从开光以来所做的各项捐助:

年度

內容摘要

金額

2002年

捐助轮椅给温州地区残疾人士

19885欧元

2002年

扶助中国贫困儿童

13350欧元

2003年

抗非典

52000欧元

2003年

支持新疆兴建小学

21000欧元

2004年

支持四川造小学二所

47000欧元

2006年

协助温州苍南救灾

30000欧元

2006年

支援丽岙芙蓉造路

20000欧元

2008年

支援中国雪灾

60000欧元

2008年

支援四川地震(法华寺寺方)

80000欧元

2008年

支援四川地震(法华寺信众)

20000欧元

C平日法会及其它活动

法华寺的法会活动甚多,共修方面非常精进,平日固定活动如下:

法会名称

时间及内容

参加人数及情况

早晚课

早课为早上7:00~8:00,

晚课为下午5:30,为传统佛门课诵

早课参加人数约为十多人,晚课人数较少

星期日共修

每星期日早上9:30 ~ 下午3:40,每星期日皆诵四部经:

药师经、普门品、金刚经、阿弥陀经,中午并有佛前大供。

共修后法师开示佛法。

每星期日在大殿参加共修人数约有二百多人,其余香客约二至三百人,每星期共四~五百人来寺参拜。

农历初一、十五

和星期日共修内容、时间大致相同。

约有二百多人

诸佛菩萨圣诞

依照不同佛菩萨圣诞节日而举行法会,如观音圣,为期至少五日之大悲法会,上午礼拜大悲忏,下午诵普门品及开示佛法。

观音节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来参加礼拜人数都非常多,如星期日,其余节日大约也有一百多人参加。

上表为寺里固定共修法会,另外,每年农历七月半及农历新春,皆有大型法会,农历七月半为梁皇法会,设有超荐坛,农历新春则有礼拜三千佛法会,为期皆为一个星期左右,此两次大型法会人数更是众多,在农历除夕晚上之祈福法会,至少约有四千~六千人次到寺祈福。

四、以居士为领导团体带来之佛教新色彩

居士管理寺庙的方式一定和由僧众带领之寺庙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其优点为融入民间性较强,可适应各种生活之所需,较不受传统道场之局限,活动力也较强,因为居士的身份比出家人更能方便深入社会 ,所以让佛法的传播更为普遍性。其缺点为组成人员复杂性较高 ,观念较不容易统一,这是传统寺庙所没有的,因为传统寺庙通常由出家人来住持,大约理念统一,而居士为领导中心之寺庙,发展比较慢,因为领导成员多,观念不易统一,这也是法华寺法师所希望之未来努力的方向。

优缺点的定义有时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不一定是相同的,这样由居士来管理的寺庙,通常比较不会形成所谓的山头主义,因为法师必需配合当地居士的需要来弘化,而不是以各人的发展为主要,另外,法师和居士之间的相处和默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产生彼此相互尊重,养成居士恭敬僧宝的现象。居士管理寺庙主要在行政上以居士为掌控像这样由居士深入寺庙行政的情况,可以让居士了解出家人的生活和思想,并分担法师的其它庶务,对法师而言,可以专心弘法和修持,居士也都非常护持法师修行,这种伦理,形成的佛教团体,对于佛法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功效。可为佛教带来新的气息。

A佛教寺庙在移民背景下的社会功能-

移民问题一直以来为西方各国或其它国家的社会问题,在这一复杂的问题存在下,寺庙发挥的社会功能更是特殊,如在此地移民多半经历一段艰苦的日子才能得到合法身份,而身份拿到之后,又有一连串的融入法国社会问题 ,多数人对于这样一个过程,能够安然接受,通常会以信仰为主要精神支柱,因为对于未来有太多的未知数,在生活上也有太多的不安定性,寺庙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依靠。

(一) 安定人心,导之以善:

在移民背景的环境下,大多数人以“祈求保佑”为主要心理因素,还没得到合法身份者,祈求得到身份,从商者,祈求生意兴隆,有求身体健康者,各项的祈求应有尽有,据法师所述:“先让他们安心,知道佛菩萨会保佑,但先决条件必需要以善为主,不可做违背良心的事,如此,菩萨一定会保佑你。”如此的教导信众,能够让他们去恶从善,因为祈求的心特别强,对于菩萨神祈的敬畏也更强。

(二) 关怀到社会的死角:

多数未得到合法身份之移民,心理上有极大的不安,过着黑暗的生活,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有很大的限制,通常没有身份者,很怕和当地法国人接触,因为他们怕被举报或遣送回国,所以只有寺庙能够给他们最大的安全和信任,法师平日对于没有身份的人非常关心成为他们最好的心理辅导人,也帮他们解决各种家庭问题等,这样的功能是在别处少见的。

以上略举二项,寺庙在这样的社会下,表现的是包融力和互助精神。

B 居士管理型态之限制与展望

以居士来管理寺庙在行政做风上较为受限,如,居士对佛法的认知问题和对佛教发展不明确了解,这样的限制,对于弘法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另外,居士管理型态的寺庙型态非常固定,以此模式看来,信众们只是希望得到信仰上的慰藉,而并不会对寺庙发展有所要求。

(一) 限制和突破方法

对于寺庙的管理型态而言,在家居士必然重视的是较为表象的东西,如净财收入,信众人数,法会活动等等,而相对的,较不重视文化的培养,这样的限制下,法师必需非常辛苦的弘法,若能让居士接受到文化的好处,能够让居士们了解更深一层的佛法,将会慢慢去突破这种限制。依法师的观点,认为这些领导团的下一代,皆是非常明理,文化程度也较高的新一代移民,相信将来转移到下一代来领导时,会有更好的气息。

(二) 未来展望

中国佛教在欧洲的弘传是非常少见,在欧洲较为当地人所接受的是藏传佛教,而法华寺能有目前这样局势已是不容易,将来的弘法工作,若能多点融入,也就是在文化上多培养人才,更能够以法文来翻译或讲经,多吸收法国信徒,这样更能使法华寺在欧洲的义意更深远,另外,在佛学教育上多多发展,也是很值得鼓励的事情。

五、结论

A多少血泪多少梦──为移民抚平内心的伤口

寺庙道场,是集合了多数人的信仰而建立,撇开政治因素,我们能谈到的是宗教的功能性,是人类社会里重要的精神生活,而在这么多种复杂的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非法移民,他们都自认为来自强大的国家,但内心里又极端的对自己国家没有信心,内外矛盾落差太大时,宗教成为非常理想的避难处。这里一个一个的移民血泪,集合成为庞大的信仰力量,每一位移民的辛酸和血泪,都能化为柔软慈悲的信念,绵绵的随着塞纳-马恩省河流动喘息。

无论居士管理寺庙方式如何,主要在于寺庙是否能发挥功用,在此,法华寺已成为信众内心的观音菩萨,在任何人任何无助的情况下,都能在她慈悲的眼神里找到最大的安慰,寺里观音堂,时常可见泪流满面的信众向菩萨祈求,再大的困难,也都要走下去,姑且不去谈论整个政治因素和社会背景,在这里,无国界,无海关,无种族的情况,相信为佛教加分不少。

B对于当地法国人是一个奇迹发现

法国人近年来在宗教心灵的追求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信仰佛教的法国人口持续增加,法华寺也成为法国人可以寻找中国文化的场地,佛教与西方正要展开对话的同时,另一个能够帮助法国社会解决移民内心问题的场景也同时在上演,这样多重美丽的人类社会现象,促使两方更加了解和融合。

法华寺继续在巴黎茁壮成长,更加的深入融合法国社会,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继续为法国社会带来好的影响,也能成为法国人信仰上重要的一处。另外,当佛教进入西方社会时,如何产生共鸣,又会如何产生变化,这已不是单单一个宗教的思考问题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