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修行上最根本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行上最根本的问题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的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开示一下修行上最主要、最根本的一些问题。学佛不能随便,修行不能随便,要如理如法,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功德和利益。若是不如理如法地学修,不会有任何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学,如理如法地修,这非常重要。

  修行首先要选择法门。为什么呢?因为若是你所修的法和自己的相续不相应,就不能成就。佛当时讲经说法的时候,给有缘众生传的也是相应的法。所传的法和众生的相续相应,这样众生才会得到利益。相应就是适合、符合。若是法和相续脱节了,所修法的境界高,自己相续的境界低;或者,所修法的境界低,自己相续的境界高,彼此有差距,这叫不相应、不符合。

  选择与自己相续相应的法修行,这个非常重要。佛为什么讲八万四千法门呢?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器、意乐是不同的。法门是平等的,都是让众生脱离烦恼、痛苦的方法,都是佛法。但是我们要了解,目前自己处在哪个层次?处在不同的层次,就有不同层次的修持方法。

  佛讲的这些法,总集为三乘次第。就是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这是根据三种根器的众生而制定、传授的。

  现在,好多人都特别喜欢世间的一些利益与福报,每天忙忙碌碌,拼命地追求这些,他们的爱好、意乐都在此处。不求解脱、不求成佛,只求人天安乐、世间福报,这是下等根器的人。要仔细观察自己,自己是不是这种根器?自己的意乐是不是在此处?你所追求的,你的爱好,是不是这些人天的福报,暂时的利益?如果是,你就是下等根器的人。和你相应的法,与你相续符合的法就是佛讲的人天乘。你真想得到这些人天的福报,就要以人天乘的修法来修持,最后才能达到目的地,才能成就。

  现在很多人也在修人天福报,但是都没有按照佛的要求。他们采取的方法,不符合佛讲的人天乘的修法,所以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现在很多人也努力了,也奋斗了,但是并没有达到目的。世间的这些福报,反而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要想得到人天的福报,要想得到世间这些暂时的利益,也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不可能达到目的。

  佛讲的最低等的修行,就是修人天乘。修人天乘也有基、道、果。基就是基础。你想成就人天的福报,也要有基础。什么是人天乘的基础呢?做人是基础。能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有好的人品、人格,有仁义道德,是修人天乘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品,不懂得仁义道德,连人天乘都修不了。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道。什么是道呢?就是成就人天福报的方法。首先要有属于世间的正知正见,深信轮回,深信因果。深信佛讲的六道轮回的存在,三世因果丝毫不爽。在这个前提下,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就是修持人天乘的见解与行为。

  首先是身三业:

  不杀生,不但不杀生,反而还能爱护众生的生命。不杀生为断恶,爱护众生的生命为行善。

  不偷盗,不但不偷盗,反而还能行持布施。不偷盗就是断恶,做布施就是行善。

  不邪淫,不但不邪淫,反而还能受持戒律。不邪淫是断恶,受持戒律是行善。

  然后是口四业:

  不妄语,不但不妄语,反而说谛实话。不妄语是断恶,说谛实话是行善。

  不绮语,不但不绮语,还能念佛、持咒。不绮语是断恶,念佛、持咒是行善。

  不离间语,不但不两舌,反而还能化解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怨恨。不离间语、不两舌是断恶,化解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怨恨是行善。

  不恶语,不但不恶语,反而还能说悦耳语,说好听的话。不恶语是断恶,说悦耳语是行善。

  还有意三业:

  不贪,不但不贪,还能修持舍心。不贪是断恶,修持舍心是行善。

  不嗔恨,不但不嗔恨,还能修持慈心。不嗔恨是断恶,修持慈心是行善。

  不愚痴,不但不愚痴,还有正知正见。不愚痴是断恶,有正知正见是行善。

  这些就是断恶行善。大概地讲就是这些,仔细地讲还有好多内容。断恶以后还要做上供下施等善事。做慈善,做义工也是做善事。

  现在很多人都在搞慈善,做义工,这是好事。但是你要知道,你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还是为了世间的利益?现在好多人都在研究怎么搞慈善,怎么做义工,但最正确的就是佛讲的这些方法。所谓的人天乘,就是做慈善、做义工的一个正确的方式方法。按佛的标准来做这些事情,才能圆满,才能成功,否则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与意义!

  以上就是成就人天福报的方式方法。这是基、道、果中的基与道。果就是得到了人天的福报。在基与道具足的情况下,再有清净的愿力的连接,就能得到人间的这些名闻利养,将来转世的时候也能投生为人。如果想投生天界,还要有一些禅定功夫、禅定之心,就是属于是世间的四禅八定。具足了这些条件与因素,最后才能升天,享受天界的福报。这就是下等根器的修法,人天乘。

  然后还有中等根器的修法,就是三乘中的声闻缘觉乘。知道轮回是苦海、是火坑,只有痛苦没有安乐,想摆脱六道轮回,想超出三界。如果你的意乐、爱好就是求得解脱,得到寂灭,那你就是中等根器,就要选择修持声闻缘觉乘。

  声闻缘觉乘也有基、道、果。它的基础就是希求解脱之心,就是有所谓的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的这些福报没有丝毫的留恋与贪念。如果还有留恋与贪恋,还放不下,就不会有纯正的追求解脱之心。若是没有追求解脱之心,就没有声闻缘觉乘的基础。

  有出离心的基础了,还要有道。道就是的方法,达到声闻、缘觉果位,达到罗汉和辟支佛果位的修持方法为道。是什么方法呢?首先是见解。要破除人我执,要有人无我的智慧。有这样的见解,然后去修四谛、十二缘起;四谛、十六行相。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十六行相是四谛的分支。

  苦,就是知道六道轮回都是痛苦的,由这个道理而生起定解。要脱离痛苦,要脱离六道轮回,就要找它的根,将它从根里剪掉、除掉。比如说有一棵树,将树根除掉了,树枝、树叶自然就死掉了。若是没有除掉树根,它将来还会发芽结果的。所以要摆脱轮回,要逃脱三界,首先要找到这个根,要除掉这个根。轮回的根是什么呢?就是烦恼与我执。要除掉这些,就要有道,道就是无我的智慧等等这些修法。灭就是果。通过这些修法断除烦恼,脱离轮回。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境界叫寂灭。

  苦集灭道。苦、集是轮回的因和果,灭、道是涅槃的因和果。道是涅槃的因,灭是涅槃之果。以这样的方法来修持,才能达到罗汉的果位。

  缘觉和声闻一样,修的也是四谛、十六行相。最后要成就的时候,不靠外在的一些力量,包括不靠善知识,而是靠自己的觉悟,通过十二缘起,成就独觉、辟支佛的果位。这就是声闻缘觉乘,是针对中等根器的人而传讲的法。

  最后是上等根器。上等根器的人,不求人天的福报,也不仅求解脱,而是追求佛果,想得到佛的福慧圆满的境界与果位。我们要观察,自己是这种根器的人吗?自己的追求与意乐在哪里?自己在追求什么?是不是追求佛果,追求福慧圆满的境界?自己的爱好是不是佛的无漏的功德与智慧?若是自己在追求佛果,自己的意乐是追求佛的这些无漏的功德、福德与智慧,那你就要选择修菩萨乘,修大乘法。

  菩萨乘也有基道果。基,在这里简单地讲,就是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先要去掉自私自利之心,没有任何自私自利,完全是利益他人,完全是为众生,包括解脱成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这样的发心是基础。为了众生而解脱成佛,为了解脱成佛而学佛修行。愿、行菩提心都是基础。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然后再修无我、空性智慧,以及其它修法。

  道就是方法,首先要破除我执,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这是见。和刚才的声闻缘觉不一样,这是全面的,究竟的。有这样的知见,然后去修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愿菩提心的学处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学处是六波罗蜜以及所有的菩萨学处。最后才能成就佛的果位。这就是菩萨乘。

  三乘次第的佛法,是根据三种根器的人而讲传的,九乘次第也是在这里分的。但是九乘次第里没有人天乘,最低的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这两个是属于小乘的。菩萨乘分两个,显宗和密宗。显宗就是波罗密乘;密宗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瑜伽部再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这九乘主要都是在密乘里分的。

  我们以九乘次第或者三乘次第来分析、判断,自己的相续、意乐、根器在哪里,然后去选择法门,去如理如法地学修,最后才能成就。

  我们现在学修的是大圆满法。我们今生今世遇到了如此殊胜的法,遇到了最最高深的法,这不是偶然的机遇,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啊!若是没有福报,没有这个缘分,不可能遇到大圆满法,也不可能学修。我们既然遇到了,而且对此法有信心,还能够学修了,这就说明我们的根器与意乐都不是一般的。

  现在这么详细地讲,然后去对照自己,肯定会发现,我们有很多很多不足。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很快就能调整过来,然后认认真真地学修大圆满法,很快就能圆满。

  你已经遇到了这个法,而且有学修的机缘;你对这个法有信心,或者你已经决定了,要学修这个法,就说明你有这个根器,有这个缘分,有这个福报。所以一定要珍惜,不要怀疑自己,不要怀疑这个法。若是你还怀疑自己,还怀疑这个法,说明你不适合修大圆满法,你不是大根器者。如果你有信心,你能认真、坚持学修,一定能成就。其实成就并不难,我们就是信心不足,心不稳定,坚持不下去,然后离解脱、成就越来越远。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些,然后坚定不移地学修符合自己相续的法,一定能成就。

  好,今天就讲到这。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谈谈知恩、念恩、报恩这三个话题。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我们都要发慈悲心和菩提心。菩提心分两种,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也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一般的凡夫没有。世俗菩提心也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般的凡夫也可以修,也能发出来。

  菩提心,尤其是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阿底峡尊者也讲过,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菩提心。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学修,就是大乘修行者。没有菩提心而学修佛法,可以说是小乘修行者,或者其他修行者。

  要学修大乘佛法,首先要学菩提心,修菩提心,发菩提心。这是必须的。菩提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出来的,要发菩提心就要具足四无量心。有四无量心的基础,才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要修四无量心,主要靠知恩、念恩、报恩这三种修法。以前藏地的很多大德高僧,尤其是旧噶当派的那些学者、大德高僧们,成就都非常的高,他们有很多修学佛法的善巧方便的法门。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三个修法是其中最最殊胜、最最重要的部分。他们也都特别强调、重视这三种修法,他们也是通过这三种修法,修慈悲心、菩提心的。

  阿底峡尊者不止一次地强调过,若要真正生起四无量心,生起慈悲心,生起菩提心,必须要靠这三种前提的修法。若是没有这些修法,无法能够生起慈悲心;若是没有慈悲心,无法能够生起菩提心;若是没有菩提心,无法能够学修大乘佛法。若是不学修大乘佛法,我们无法能够往生,无法能够成就佛果。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也给大家讲讲这三种最根本的修法。

  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在人道,要做一个标准的人,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孝顺师长。孝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孝顺就是知恩、念恩、报恩。要知道,父母与师长对自己有极大的恩德,我们要时时刻刻忆念这些恩德。然而,仅仅是念恩也不行,还要报恩,要尽心尽力地为他们做事,回报他们,这才是知恩、念恩、报恩。你真正做到了这些,才算是个好人。

  从世间,从人道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做好人,就要做到这三点。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是一样。我们学佛修行,就是想做菩萨、想做佛,也可以说想做一个大好人。这样,我们就要发大心,要扩大心量,要把心放开。

  我们饶益、念恩的对境,就是今生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们有恩,所以我们要报恩,要饶益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但是现在要把范围扩大,扩大到所有的众生。佛讲了六道轮回,我们懂得并深信了六道轮回,就会明白、深信这个道理:无始劫以来,在不停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每一个众生都不止一次地、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做我们父母的时候,他们和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爱护、养育、帮助过我们,对我们同样是恩重如山。佛法里讲的,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事实真相上也是这样。只是我们不相信、不懂轮回,今生今世想不起来而已。

  我们不能恩将仇报,不能伤害这些众生,一定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否则就违背了仁义道德、违背了做人的规则,违背了修行的规则,违背了佛的规则,也违背了事实真相、真理!所以我们要知恩、念恩、报恩。要这样忆念,这样思维。

  现在很多人只是嘴上这样说,实际上很难做到。为什么呢?还是没有懂得六道轮回,没有懂得三世因果,还是没有深信佛讲的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所以我们生不起这种念,而且也发不出来慈悲心和菩提心。若是你深信了六道轮回,深信了因果的准则与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父母,然后念恩、报恩,也没有什么难的。

  现在有人给我们讲,现世的父母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容易就能接受。然后还给我们讲,要报答父母的恩。这个也很有道理,我们一定会承认必须要报答他们恩德。这都是应尽的责任,也可以说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承认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不承认他们对我们有恩,不承认我们必须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因为这都是事实真相。

  同样,现在佛给我们讲,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我们要报恩。这也是事实真相啊!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不承认、不接受这个事实。我们都是凡夫,没有智慧,没有神通,不知道有前世,也不知道前世是怎么回事。六道轮回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已经很模糊了。

  我们自己既然没有能力去分辨和判断,就要相信佛说的话。现世的父母对我们来说不模糊,但是现世和前世只是近和远的差别,现世的父母离我们近一些,前世的父母离我们远一些。时间上有早一些、晚一些的差别,没有别的差别。

  佛讲的六道轮回,也不是凭白无故讲的,是有依据的,有教证和理证,站在哪个角度都能说通,都能说明白。人人都有前世,都有无数的前世,人人都经历过六道轮回。这些道理,你明白了、深信了,才不会怀疑。现在我们自己没有判断能力,没有大神通、大智慧,那就要相信佛,看看佛的教理,里面讲得一清二楚,会让我们心服口服。只是我们自己没有研究明白,研究得不深入而已。

  首先要深信,内心深处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才能实际做到,否则只是在口头上说。实际上,如果你懂得并深信了六道轮回,你能承认并接受,所有的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亲,对我们都有生养之恩,对我们的成长有莫大帮助,之后念恩就不难了。有知恩、念恩这个基础,然后就要报答父母众生的恩。要报答现世父母的恩,要报答生生世世父母的恩,要拔除他们的痛苦,要给予他们安乐,这是慈心和悲心。

  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住舒适的,也是报答,但不是究竟的报答。因为这只能解决表面的、暂时的一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痛苦。我们只有辗转法轮、讲经说法,让他们接触佛法,懂得佛理,受到法益,增长智慧,才能遣除他们相续中的这些烦恼习气,这样他们自然而然就能脱离痛苦,就能永恒地解脱、永恒地安乐。所以,报答父母的恩,最最究竟、最最殊胜的方法就是辗转法轮,讲经说法。

  在因地跟这些父母众生结善缘,在果地给他们讲经说法,辗转法轮,让他们得到法益,遣除烦恼。有这种发心,有这种愿力,这就是愿菩提心。然后,为了能够讲经说法、辗转法轮,就要成就佛果。为了能够成佛,就要发心发愿学修六度万行,学修菩萨的学处,这就是行菩提心。

  慈悲心、菩提心不是谁都能发出来的,这都是有过程、有次第的。有了知恩、念恩、报恩的基础,有了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这些修法的基础,才能发出来。

  所以我们首先要懂得这些道理。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道理都没有弄明白,连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连四外加行的内容都没有掌握,都没有成就,往下不好修,寸步难行,非常难啊!所以大家都要明白这些道理,然后按次第好好学修,不要盲目地学修,这样永远不会有进步,不会有成就的。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死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修本尊的时候,要具足的三个要义。真正修本尊、成就本尊,要有一定的基础。首先要有出离心、菩提心,然后要有空性智慧。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修本尊。这些基础很重要,若是没有这些基础,修本尊也不一定有成就,甚至可以说不会有成就的。

  要想成就本尊,就要具足条件,要有一定的基础。密宗强调这种修法,也可以说密宗有这种修法,显宗一般没有本尊的修法。修密法需要有显宗的基础,就是刚才讲的,要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然后由上师领你进入坛城,给你灌顶,给你传授修本尊的仪轨,然后你通过这个仪轨,通过两个次第,如理如法地修本尊,才能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算是进入了金刚密乘。

  现在修本尊的人很多,但是很少有成就的,就是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修本尊,根本不懂如何去修本尊。密宗有本尊的修持方法,也强调修本尊。但是进入密乘要有一定的基础,需要你的相续成熟。否则你无法能够进入密乘,无法能够接受灌顶,无法能够通过两个次第修持本尊,最终无法能够成就本尊。所以说,你可以修本尊,但是要按次第,按仪轨,按方式方法修。否则就是盲修瞎炼,不会有任何的成就。

  很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本尊,想知道自己的本尊是哪位佛,着急修本尊。你找本尊,想修本尊,这个没有错。但是你首先要仔细观察,你有没有这个条件,有没有这个能力,相续有没有成熟?若是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相续还没有成熟的话,也不懂修本尊的过程,就不能着急修本尊。这样盲目地修,就是空中楼阁,不会有成就的。所以修本尊首先要让自己的相续成熟,在相续中建立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显宗里讲的般若空性智慧。在这个基础上再观本尊、修本尊,这才是如法的,也一定能成就。所以说基础非常重要。

  有的仪轨讲,修本尊的时候自己平庸而坐,然后观想本尊在自己的前上方或者头顶上。有的仪轨里,将自己也观为本尊,然后在自己的前上方或者头顶上也观想本尊,向本尊求加持,通过本尊的加持,最后成就所愿。还有好多仪轨,强调把自己直接观为本尊,在别处不用再观本尊。直接将自己观为本尊,这个境界比较高。在这个过程中,要具足三个要义。

  第一个,明者。就是在观想的过程中,在相上要了了分明,不能模糊,而且要非常清楚。把自己观为本尊的时候,也要观得清清楚楚。比如我们修金刚萨埵尊,自己变成金刚萨埵尊的时候,或者把自己观为金刚萨埵尊的时候,莲花座、月垫、还有种子字,都要观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观本尊的时候,观佛像的时候,色身、服饰、法器等等,都要观清楚。我们修金刚萨埵尊的时候,就是观一尊。其它仪轨里,主尊、以及好多眷属,最好都观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就是明者。

  但是我们现在观本尊观得都不清楚,尤其是我们这些初学者,连观出来都难,更不用说观清楚了。我们为什么观不出来,或者观得不清楚呢?就是功夫不到位,功夫到位了一定能观出来,而且能观清楚。所以要下功夫,要专心致志。我们观修本尊的过程中,要专注一心,才能观出来;要用心观,才能观清楚。

  刚开始观、修的时候,肯定有很多困难,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作为初学者这是避免不了的,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泄气、放弃,应该更加精进,多下功夫,最终一定能达到目的。专心、用心,这样下功夫也不难,很清楚、很轻松就能观出来。关键是我们做不到专心,做不到用心,这也是一种业障,是一种习气。众生都有业障、习气,若是没有这些的话,当下就能成就,就能圆满。所以我们要克服烦恼,要转变习气。通过学习、通过修行、通过训练,最终也能克服烦恼,降服习气,能做到专心、用心,也能观出来,达到明者的境界。这是第一,要观清楚,在相上要了了分明,不模糊。

  第二净者,净是清净。佛是清净的,本尊是清净的,我们现在自观为佛,自观为本尊,也是清净的。但是这个清净,不是将不清净的观为清净,把不清净的变成清净,而是要了知、要明白,这些本来就是清净的。诸法的本性是清净的,诸法本来就是清净的。在密宗里讲:所有的色身都是佛身,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意念都是智慧。都是清净的,都是平等的,都是圆满的,包括我们自己。

  对诸法的本性、空性,以及大光明的境界有一定的领悟,有一定的证悟,有一定的定解,这就是净者。这是一种见解。这个见解不低啊,非常高。不仅是证悟空性,还要证悟大光明的境界。诸法在相上也是清净、平等、圆满、无分别的,这是密宗强调的,也是密宗特有的一种境界,一种见解,一般显宗只强调体,看体是空。

  从空的角度,从体的角度来看,诸法是平等的,但是在相上还有不平等,还有所分别。不强调在相上,在显现上也是清净、平等、圆满,这种境界。密宗强调,这就是区别。在这里我们修本尊属于是密乘,也强调刚才讲的明者和净者,自身观为本尊,要有这样的认知与见解。

  我讲过,修密法,尤其是修本尊,不容易、不简单啊。有高见解、有高境界,才能这样修行,不然的话,一步登天非常困难啊!

  第三个要义就是稳者。就是稳定,就是坚定不移。稳定、坚定自己和佛、自己和本尊是无二的,是一体的,对这种境界,对这种认知与见解,不退转、不动摇。这叫稳。稳就是稳定,就是不动摇,这是更深一个层次。有这样的境界、有这样的见解,才能修持本尊,才能成就本尊。不是谁都可以修本尊,也不是谁都能成就本尊的。

  现在一说修密法、修密宗,就觉得自己要修本尊,然后特别着急,跑到这儿、跑到那儿问,我的本尊是谁?我的本尊是哪位菩萨?是哪位佛?我要抓紧时间修。修本尊不是着急的事,首先要有这个条件与能力,要有一定的基础与修持,然后再修本尊,才是如法的。若要修本尊、成就本尊必须要通过两个次第,就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修本尊不离三种“等持”,三种三摩地。三种三摩地也就是三种“等持”,真如等持、显位等持、因位等持。真如等持就是空性,大空性,有证悟大空性的智慧。显位等持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慈大悲,和空性无二的大悲之心。因位等持是从空性中,以大悲心来显现的,诸佛、诸本尊的种子字。通过种子字,然后展现本尊以及眷属。

  都不离两个次第,生起次第就是观,观这些种子字、本尊。圆满次第就是大空性的智慧。证悟大空性的智慧,不是谁都能成就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所以大家不要着急。先把基础打好,把前行修好,然后再去修本尊也不晚。所以基础非常重要。四外加行、五内加行都要修好。有了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在这个基础上,修本尊、修两个次第也可以。或者通过上师的窍诀直接修大圆满也可以。这样修都容易!没有基础的话,都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大家要明白,要知道这个次第,这个过程。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的两句教言,就是“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这两句教言虽然词句很少,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含义非常深广。不管是世间的法还是出世间的法,都包含在这两句话里。我们平时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在修学的过程中,真正要做到这两句话,非常的不容易。若是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在人世间,还是在出世间,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一定能够圆满。

  要真正做到这两句话,首先要明理,要懂得做人的规矩。如果不懂做人的规矩,没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一说“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于是就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自己的想法,非常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也不一定对。

  上师所说的“不动摇自己的决心”,是在有正确的选择、目标与方向这个基础上。若是什么也不明白,既不会做人,也不懂得仁义道德,却还非常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者选择,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样下去的话,会一错再错,一直错下去,不会有回头的时候,不会有改变的时候,也不会有进步的时候,更不会有任何的成就。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些做人的规矩,做人的标准,要懂得这些仁义道德,然后再去选择和决定。在这个基础上不动摇,这才是真正理解了这两句话的含义。

  现在看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好人?为什么做人都这么难?为什么连人都做不到呢?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懂得做人的规矩,也不懂得做好人的功德和利益。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好人,这个功德和利益是非常大的。我们所追求的世间的这些福报,自然而然就会随你而来。人人都会尊重你、帮助你,你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任何的困难,都能顺利地成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想做的事情,而且希望能顺利、圆满、成功。若是真正要实现这个愿望,就要做好事、做好人,这样才会有好报。

  我们在做事、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违缘与障碍。但是,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好人,这些障碍会自然消失。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障碍还是违缘,都是你身边的人,或者是你最近、最亲的这些人给你制造的,任何的障碍与违缘都与他们有关系。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好人,他们都能回过头来尊重你、帮助你,这些违缘与障碍自然就消失了,这些恩恩怨怨自然就了结了。一切事业,都能很顺利地成功,这些名闻利养自然而然都随你而来。

  要做好人、做好事,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好事?比如说在藏传佛教里有《二规教言论》,在内地有《弟子规》《道德经》,讲的都是做人的标准。如果你掌握、精通了这些,然后去真正落实,做到了,你才是好人,你才能做好事。之前你认为自己做了好事,你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不一定。为什么?因为你不懂做人的标准,你无法能够判断、衡量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你甚至都分辨不出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我们首先要先懂得这些道理,要掌握做人的标准,然后再去衡量,再去判断。

  我们很多时候违背仁义道德,违背自己的良心,违背世间的规律,所以给自己造成了很多的违缘与障碍,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痛苦与烦恼。我们为什么做事不顺利?为什么得不到安乐?我们都在追求快乐与幸福,为了得到这些而不停地奔波,为什么幸福与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呢?就是因为我们不会做人、不会做事;不会为人、不会处事。我们在为人做事的过程中违背了规律,违反了仁义道德,同时伤害了周围这些有缘的众生,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违缘与障碍。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得安宁,任何时候都没有快乐、没有幸福。虽然有钱、有权,但是也不快乐、不幸福,就是没有做到一个标准的人。

  所以我们要做好事、做好人,首先要明白仁义道德,明白做人的规则,掌握做人的标准,然后再去选择、再去做决定。在这个基础上,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是随便跟着别人跑,不是随便跟着别人说,不是随便跟着别人变!

  身口意都要稳重。如果身不稳重,总是跟着别人东跑西颠,人们会把你看成是小人,你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你没有自己的主见,你主宰不了自己。如果口不稳重,什么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还没有弄明白、搞清楚,只是道听途说,然后就跟别人瞎说,这样,慢慢人们都不会尊重你。如果意不稳重,总是东想西想,没有定解,总是动摇自己的决心,这种人很容易成为低劣的人。

  所以说,身口意不稳重、容易动摇的人,自然就会落到最低劣的人列当中,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困难,都会有很多的障碍和违缘。虽然有一些暂时的、表面上的成就,但是内心里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表面上的这些东西也不会恒常。

  所以,要真正达到目的,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要得到快乐与幸福,就要做一个好人,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也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不管是在家里、在单位,还是在其他地方,都这样做,不伤害别人,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顾他人,不考虑对方,这也是过错。

  在修学的过程中也要这样,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修持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东学西学、东跑西颠,最后什么也学不到,不会有任何的成就。所以一心一意地学、修,用自己修持的方法好好地学、修,同时也不诽谤其他的学修方法,不诽谤其他的修行者。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都是解脱烦恼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佛为什么讲这么多不同的法门呢?就是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与意乐。但是这些不同的方法与法门,都是一样的,都是佛法,都是让众生解脱烦恼与痛苦的方法。

  所以不能论长道短,不能说是谈非。“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所有的法门都是平等的,你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如果你东学西学,东抓西抓的话,最后什么也抓不到,什么也学不到。因此不能这样盲目地学。

  其实一通一切通,一精一切精。如果你能将自己所遇到的、所得到的这个法,当做如意宝,能够认真学修,就都有了。在学佛的过程中也是,我们要观察上师,观察法门;要选择上师,选择法门。这个上师与自己有没有缘分,对自己的修行有没有帮助?这个法门,能不能和自己的相续相应?如果这个上师与自己有缘分,如果这个法能够与自己的相续相应,然后我们就要做决定去依止、去学修。这个决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你遇到了再好的上师、再好的法门,也不能动摇!同时也不能诽谤其它法门,也不能诽谤其他上师,也不能诽谤其他道友。

  具德的上师都是一体的,法门也是平等的,不能动摇,也不能诽谤。这是学佛修行的一种窍诀。若是你能够把握这个度,一定能成就。若是你把握不住这个度,很难成就,可以说不可能成就。所以这是上师如意宝给我们的最最殊胜的窍诀。我们在人世间做人的时候,若是能做到“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众生的心”,这也是一种窍诀,这样我们能够成就世间法。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若是能做到“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众生的心”,就能成就出世间法。

  所以,不管是在人世间当中,还是在出世间当中,都能做到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一定能成就,能圆满,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我们要做到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首先要明白做人、修行的标准,然后再来衡量。要不然,我们若是有了错误的选择、错误的决定,还不改变,那就大错特错,会永远地错下去,不会有改变的时候。

  我们经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方向与目标。若是目标错了,方向错了,然后坚持,会离成就越来越远,不可能有胜利的时候。所以说,在有正确的目标与方向的基础上,坚持了才能胜利。

  很多人真的很顽固,不管是做人,还是修法,都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与习气,这样不动摇,去坚持,谁劝也劝不听。既不改变自己错误的观点,也不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气。这完全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是非常严重的,不可救药的。所以,首先要明白世间、出世间的这些规律,也可以说是戒律,然后再去选择,再去决定,再去取舍,这样才不会有错。

  我们是要不扰乱众生的心,但这也要把握适度。如果是对众生有利,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一些暴躁的行为来制服或者调伏众生。比如在世间,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说他们,甚至打骂他们,都是正确的,都没有错。在出世间也是。比如上师为了弟子能够更加进步,能够更快成就,针对他的毛病、缺点,用一些打、骂等特殊的方式、方法来调伏他,也是正确的。

  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什么时候,这都要分辨清楚,要把握适度,然后再去进行,再去落实,这样不会有错。不管是对自己现在的人生,还是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都有极大的帮助,最后一定会取得极大的成就。如果不加分析,直接这样理解,或是直接这样做,也会犯很多错误,有时候也会变成罪过!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适度。

  上师的这两句话,含义特别深远、广大、奥妙。世间和出世间所有的法都在这两句话里,若是要透彻地讲,需要好长时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修,认真去做。

  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共同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