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出三藏记集》在佛经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谢水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出三藏记集》在佛经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谢水华 (上饶师专,江西上饶334001)

  摘 要《: 出三藏记集》为现存最古之佛经目录。梁僧 在定林寺抄集佛教《经藏》期间,以《安录》为基础,撰成《出三藏记集》。该书首创经序体例,使用多种体裁,开创二级类目设置,采用分析著录方法,创立抄经、律录部类,开佛典来历及译法研究之先河,对我国佛经目录的编纂贡献尤大。关键词:出三藏记集;佛经;目录学

  一、《出三藏记集》概述

  《出三藏记集》,又名《出三藏集记》、《三藏集记》、《出三藏记》,简称《 录》,共15 卷。编撰者僧 (公元445 - 518 年) ,南朝齐、梁时著名佛学者,名僧,俗姓俞,建业(今江苏南京) 人,14 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师事法颖律师,以精通律学著称。武帝时,居钟山定林寺。有僧俗弟子11000 余人,其中智藏、宝唱、刘勰等知名当世。其著作除《出三藏记集》外,还有《释迦谱》、《世界记》等,并编辑了《弘明集》14 卷传世。《出三藏记集》约成书于天监九年(公元510 年)至天监十三年(公元514 年) 之间[1 ] ,主要著录东汉至梁所译经、律、论三藏的目录、序记以及译者传记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保存完整的综合性佛经目录,共记录佛典2162 部,4328 卷。“ ??遥续《安录》,近接《别录》,囊括一切经录而集其大成者,为释僧 之《出三藏记集》”[2 ] 。可以说该书是在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以下简称《安录》) 的基础上进行考订补充而有所发展而成的。至于成书原因,作者在自序中也曾有所交代:佛教自汉代传入后,译经渐多,在传译中出现同经题目,译文相异的现象,一些佛经被辗转传抄却不知它们的译者及译出年代。前秦道安始编《安录》,此后又译出大量新经。“时竞讲习,而年代人名,莫有诠贯。岁月逾迈,本源将没”[3 ] ,为了使后人对译经有清楚的了解,有利于宣传佛法,于是编撰了《出三藏记集》一书。

  全书内容共分四部分: (一) 撰缘记,1 卷,主要叙述印度佛经结集传授源流,胡汉译经音义同异等。(二) 铨名录,4 卷,为全书最主要之部分,叙列东汉至梁代翻译佛经和述作的名称、卷数、译撰者、译时、同异、存佚、真伪等情况。这部分除踵袭《安录》而设之六录外,另设经论、异出经、律、失译经、抄经、疑经六部。(三) 总经序,7 卷,集录我国僧俗为汉译佛典所作的前序及后记,为文120 篇。(四) 述列传,3 卷,收录后汉至南齐的僧人(以译经僧为主,兼及义律僧和求法僧) 传记32 篇,其中前2 卷述外国僧人22 篇,后1 卷述中国僧人10 篇。

  二、《出三藏记集》在佛经专科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姚名达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一书中称:“佛经之有藏,实自 始,佛录之得留传至今,亦以《 录》为最古。”[2]《出三藏记集》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特别是在佛经专科目录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在佛经专科目录学方面主要贡献有:

  1. 首创经序体例

  《出三藏记集》第三部分之总经序,为其它经目所未有,这是目录学上的一个创举,它开辟了目录学编纂的新体例。该书虽成书在《隋书·经籍志》之前《, 汉书·艺文志》之后,然而其体例与普通目录书不同《,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只用一种方式,即志前有总序,中间分类排列书名、卷数、撰人,每一类毕,总其家数,条其派别而已,而本书在总序外,还首创了经序体例。僧 曰:“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征。”[3 ] 该书收录各经的前序和后记,据此可以考知各译经之经过及内容,与后来书录、解题,书目提要等用处无异;其后记多记明译经地点及年月日,尤可宝贵;载序之外,复载各卷篇目。陈垣曰:“不幸而其书不存,吾人亦可据此篇目,略知其书之内容为何,此目录学家亟当效法者也。”[4 ]梁启超也曾评价道:“《 录》??且令学者虽未窥原书,读其序亦可知其崖略焉,此实佛藏提要之椎轮也。”[5 ]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代朱彝尊的《经义考》,每经录其前序及后跋,即取法于此,他们变通了僧 的做法,发展成为一种辑录体的解题目录,使这一编辑方式,在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各种参考性目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2. 为佛典目录开创了二级类目的设置,并且在著录上采用了分析著录的方法

  《出三藏记集》第二部分之名录,是全书最主要之部分,僧 编撰本佛经目录时,在目录之“录”下,依据我国传译佛经的具体历史发展情况,撰成了一篇总录“新集撰出经论录”,同时,在总录之下,编撰11 篇分录。这就为佛经目录的编纂开创了二级类目的设置,此后诸经录基本沿袭并发展了僧 的二级类目设置,使佛经目录的著录与分类渐趋于合理。另外,这部分在著录时,总录依译人著录历代所有的佛经译本,目的在于总括,并使“年代之目不坠”,同时,和总录相辅,撰成了异出经、古异经、失译经、抄经、疑经、注经等的分析目录,这种分析著录在总的名录内是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僧 采用分析著录这一作法,充分表现了专科目录的优点和特征,此后诸佛经目录,如《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都采用了僧 的分析著录方法,斟酌具体情况,凡有必要做分析的,都把著录加详加细了,凡遇到佛经中的一些译本、别行、异名、阙题、疑惑、伪妄等重大问题,都采用专录做分析解答。专录与总录,共同构成佛经目录的整体,使得学者在参考利用上,无往而不逢其源。

  3. 显示佛典来历及译法研究之最初踪影

  《出三藏记集》第一部分之撰缘记,如“集三藏录记”、“十诵律五百罗汉出三藏记”、“菩萨处胎经出八藏记”等,皆叙佛经结集传授源流,阐明佛经的“原始之本”,犹刘歆《七略》中“辑略”之叙学术源流,使目录发挥出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次论“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前后出经异记”等,主张“文体应文质相宜,文过则伤艳,质甚则患野”[6 ] 。最后列出新旧译经中对几个名称的不同译法,如“世尊”曾译“众 ”“, 菩萨”曾译为“扶萨”“, 长者”译为“摩纳”,等等,这对于阅读梁以前的汉译佛经不无裨益。凡此种种,僧 的这种编撰方法,前无古人,实开佛典来历及译法研究之先河。梁启超说:“《 录》虽疏略误翻谬处甚多,然此方面的研究实由此书启其绪。”[5 ]

  4. 开佛典版本著录之先河

  《出三藏记集》卷二新立“新集异出经录”一部。所谓“异出经”者,谓梵本同而汉文异也。比如《泥洹楞严》一经,当时有7 种译本《, 般若》之经,译本更有8种之多,其它佛典也是如此。对于这些一经有数种译本者, “并条目列入,以表同异”[3 ] 。在佛家经录中,僧 的这种“一经而有数种译本者,备举之以资比较”[5 ]的著录方法非常重要,这是后世版本著录的前身,能够使学者据此对比异同,衡量得失,而且这种著录方法,为同时代的其它书目所未有。此后诸佛经目录如隋《法经录》以“一译”、“异译”分类,盖师其意。

  5. 为佛典目录的著录开创了抄经、律录部类

  《出三藏记集》别立“抄经”一部,所谓抄经者,是由抄撮佛典义要而成的经典,性质属于汉译佛典的别生经。由于《安录》中,抄经与本经混合著录,致使“后人弗思,肆意钞撮,或棋散众品,或瓜剖正文,既使圣言离本,复令学者逐末”[3 ] 。针对这种情况,僧 在编撰此书时,新立“抄经”一部,使抄经与本经分开,不相混杂,使人一目了然。此后诸经录,别立抄经或别生经一部,并于原书于别生本某书抄自某经,一一注明,极为完备细密《,  录》卷三第五、六章皆传记律藏,对律学的源流、部派以及它们在中国的流传详加叙述,把律录与经录分开。自僧 经律分纪以后,随着律藏的不断输入,律录在佛经目录的著录与分类时,逐渐脱离经藏而独立为律藏一部,最后发展成佛经专科目录中经、律、论三藏分类体系中的律藏。后人曾评价道:“其所创抄经、律录,实开后此诸家许多法门,促进佛教目录学之进步,为功甚大。”[2 ]

  6. 所录“杂录”一卷,使目录兼有索引作用

  “杂录”,排列在《 录》第12 卷,专辑中国学者和高僧关于佛教史论的论文总集,其中包括陆澄的《法论目录》、齐竟陵王萧子良的《法集录》以及僧 自编的《弘明集目录》、《世界记目录》等,这就在佛经的目录参考资料之外,又包括了论文的目录,使目录兼有着索引的作用,这种作法,的确是我国古代专科目录最出色的地方。有些原书虽已佚失,通过这些目录也可以对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佛教著述情况有所了解。

  7. 详述列传

  《 录》卷十三至十五详述由后汉至萧齐时译经人之传,凡32 人,是迄今所存最古之僧传,由此可以考后来僧传之因革及异同。同时《,  录》之列传较之刘向《别录》之小传尤详,刘向融列传于各录中《,  录》则别析之为“列传”一部,附于书后。这种把译著者的传略汇集起来作为佛经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做法,不但是对于名录内译人事迹和译经年月的进一步补充,而且使佛经目录与僧传相结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如梁代慧皎的《高僧传》,宝唱的《名僧传》,均以《 录》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之一。《高僧传》的“译经”科收有32 人的传记,其中24 人的正传与《 录》相同,不仅名字同,文字也大部分抄自《 录》,凡此种种,决定了《 录》在佛经目录学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梁启超曾称:“《 录》别为列传一卷附全书之末,于知人论世最有裨。”[5 ]

  8. 使用多种体裁

  该书为簿录体,使用体裁多样,既用目录,又用记、序、列传以辅之,互相补充,无知其一,不知其二之患,充分显示出了目录的功用。特别是使用经序这一方式,为其它经目所未有,直接为其它佛经目录所继承和发展。

  9. 对于所录之经论详审考证

  僧 在定林寺抄集佛教《经藏》期间,利用其丰富的藏书“, 总集丛经,遍阅群录”,并“访告遐迩,躬往咨问”“, 雠校历年,因而后定”,然后“悉更删整,标定卷部,使名实有分,寻览无惑”[3 ] 。从《出三藏记集》中的这些词句可以看出僧 撰写此书,其为时之久,为力之勤,对于所录之经论,详审考证“, 甄别其同异真伪,钩出其译人时地”[2 ] 。怪不得隋《法经录》序曰:“道安以后,二百年间,诸家经录,皆未精详。??独有杨州律师僧 撰《出三藏记集》最为可观。”[7 ]诚然,瑜不掩瑕,后人也曾批评僧 的《出三藏记集》“然小大雷同,三藏杂糅,抄集参正,传记乱经,考始括终,莫能该备”[2 ] 。但我们岂容苛责古人《, 出三藏记集》能与隋唐诸经录并存与世,自有它独到之处,特别是在我国古代佛经专科目录学方面,贡献尤甚,成为我国古典目录学著述领域中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陈士强.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 [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8.

  [2 ]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M]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 242 ,242 ,248 ,248 ,248.

  [3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四) [C] . 北京:中华书局,1958. 3382 ,3382 ,3376 ,3379 ,3376.

  [4 ]陈垣.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M] . 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5 ]黄夏年. 梁启超集[C]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93 ,93 ,93 ,93.

  [6 ]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20.

  [7 ]彭斐章. 目录学资料汇编[C]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199.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