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苍南的塔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苍南的塔

  ——鲍克让

  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唯一从域外传入,并与中国传统建筑融为一体,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物。我县唐宋年间遗留下来的古塔和当代修建的新塔,与灵山秀水构成一幅绝好的江南乡野风情画。

  由于塔是公元一世纪开始随着佛教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因而它一青占据中国佛教寺院的中心地位。如我县的县级文保单位钱库镇的灵鹜寺单檐塔(宋代)和省级文保单位望里镇的护法寺单檐塔(唐五代)等,均为佛寺建筑的组成部分,与寺宇禅房,竹木山水交映生辉,庄严秀丽。坐落于云岩乡三峰山麓的广福寺双塔为宋代建造,六面五层逐层递收,通高约7米,为青砖砌造防木结构的楼阁式实心小塔。双塔相距11米,其建筑风格、大小式样均相同。砖塔分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每面均以槏柱划分三间,中间设壸门,塔身转角置八角倚柱,柱头卷刹明显。双塔均以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下拱补间铺作一朵,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四铺作。倚柱为八角柱,柱头卷刹明显。塔顶作宝瓶状。双塔由于历经千年,各个部分风化,断落残破过甚。但宋代的建筑风格和特征很明显,结构很规整。座落于钱库镇桐桥村的灵鹜寺单檐塔和望里镇的护法寺单檐塔均为青砖粘白灰砌造的平面呈六角形的小塔,前者残高3.5米,后者高约4米,都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这些古塔上的雕刻艺术有着鲜明的宗教主题,其题材多是与佛教有关的人物、植物和动物图像。如灵鹜寺单檐塔和护法寺单檐塔,塔基须弥座均雕饰华丽(砖刻),有水云纹、宝相花纹、卷叶纹、仰复莲等。束腰壸门内饰有姿势各异的狮兽浮雕。而且,塔身呈圆瓜楞形(六楞)顶上置圆盘,周饰垂幔。青砖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下补间铺作一朵。还有,如座落于金乡镇梅岭头西麓涌泉寺(该寺始建于宋元丰二年)前的小石塔,系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六面六层逐层递收,通高3米,塔身每层每面饰壸门,内雕跌坐于莲花座、双手台十的佛像一尊,现存十三尊。石塔腰檐翼角起翘,塔顶雕饰三角火焰纹,内饰一颗石珠。以上诸多古塔精湛、古朴的砖刻艺术,为我们研究我县唐、宋年代的建筑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实物资料。

  塔,既能妆扮自然风景,又能给人们提供登高揽胜的最佳去处。近年由各界有识之士慷慨解囊筹资而建的苍南县人民公园“灵山塔”,以其挺拔秀丽的倩影吸引着四方游人。该塔由我国著名园林建筑高级工程师王胜林设计,山东省仿古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其塔身系砖混结构,外呈白色,高52.86米,六面七层,每层均有回廊,飞檐重叠,琉璃黄瓦,梯级盘旋,直达顶层。人们登临其上,凭窗远眺,可饱览四周青山如黛,绿水萦环、阡陌似锦、高楼林立的县城秀色,领略那“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王安石诗)”的天人合一意境。

  莒溪镇继2004年筹集巨资先后完成蛇山公园和牌坊这两大建筑工程之后,又于2005年底筹集巨资,翌年,在龟山公园之巅重建千年铁塔——沉香塔(该塔始建于宋代,后废毁),与四周的青山翠谷,云影岚光相映成趣。我县知名人士郑立于先生所撰,谢云先生所书的一副楹联:“三溪净境三摩地,九级浮屠九重天”,正是其真实的写照。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