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汉化佛教参访录》佛像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3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白化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汉化佛教参访录》佛像

  白化文

  依据佛传“八相成道”的说法,释迦牟尼早在创教前,已于菩提树下成佛。可是,透过佛传的神秘罩纱来窥视其中真相,使人感到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先知先觉”、“觉者”那种意义的“佛”,而不是神化了的”佛”。他组织起僧伽,自为导师,不过是一位精神领袖。赞助者捐献几处地皮、房产,也不过是捐资兴学,盖几间宿舍与教室,远非近现代佛寺。释尊口传教义,并无经典。释尊在世时,似乎是一位坚定宣传人生哲理的哲人智者。为了取得信徒的敬仰,他需要具有绝对权威,可又禁止为自己造像拜像。有关当时造旃檀佛像的传说是后人之言。这种作法似乎是很矛盾的。

  释尊逝世后一两百年间,佛弟子遵守不造像的规矩,但已逐渐将释尊由“觉者”意义上的佛逐渐神化升华为神圣意义的佛。他们开始礼拜释尊的象征物。其中包括:

  分藏佛舍利的塔和塔中的舍利;

  佛成道时居于其下的菩提树;

  佛在菩提树下所坐的吉祥草草垫子——后来美化为“金刚座“;

  佛的遗物如钵、佛衣等等;

  佛留下的足迹——后来越放越大,成为“大人迹”式的大足迹等等。

  在这些礼拜对象中,塔是释尊的归宿所在,成为那一时期佛弟子的主要膜拜物。

  相 好

  后来,随着希腊文化艺术及其神话传说,特别是其造像艺术传入南亚次大陆,佛教徒才造起佛像来。最初只称佛像为”菩萨”,代表成佛前的悉达多,以示不破坏释尊“不造像”的遗教。后来则一发而不可收,大造特造起各种佛像、菩萨像、神像来。从此,佛教徒由礼拜象征物转到礼拜具体的佛(人像)。佛教徒供奉的像越多,品种也就越杂。除了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神像,还有魔、鬼,以及高僧影像等等,数量居世界诸大宗教之冠。

  佛教供奉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神像种类极多,居世界诸大宗教之冠。因此,佛教又被人半戏谑地称为“像教”。这或者是释尊所始料未及的。

  佛教在向各地区传布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展,民族的差异,各种像又都带上了时代与民族色彩。在汉化佛教中,这种色彩异常强烈。

  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才是佛。大乘认为有无数佛,但没有搞出特异的佛像来,各种佛仍然与释迦牟尼佛像基本一样,只是“印相”不同而已。所以,认识了释迦牟尼佛像,也就基本上认识了其他佛像。

  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徒,大概是按照自己那个时代的贵族审美标准,再加上若干神化成分与标志,塑造了释尊的形像。可以说,那是一尊集中了各种形体形象美,带有高度文化修养与思维气质、具有本时代本民族特点的健康的中年贵族男子造像。

  在塑造释迦牟尼佛形象的过程中,佛教对造像的形体形象特点,逐渐规定了具体要求,这就是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合称“相好”。

  三十二相,亦称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四八相”等。指释尊的三十二个显著特征。它们是:

  1.足下安平立相:立在大地上时,脚底与地面密切结合。按现代医学来看,这属于病态的“平足”。

  2.足下二轮相:两个脚心各有一个“轮宝”肉纹。这在造某些趺坐像、卧像,特别是大像时,是给绘刻出来的。立像则无法表现。

  3.长指相:手指、脚指都细长。

  4.足跟广平相:脚后跟宽而圆。

  5.手足指缦相:手指脚指间有肉皮连着,如蹼。这一点汉化塑像中一般不塑出,或塑作五指并拢。

  6.手足柔软相:这是缺乏体力劳动的贵族的特征。

  7.足趺高满相:脚背高起而圆满。

  8.踹如鹿王相:大腿部象鹿腿纤而好。

  9.正立手摩膝相:令人想起刘备的“双手过膝”贵相。但在造像时,为保持正常比例,每每适可而止。

  10.马阴藏相:汉化佛像均造成着衣形态,此相不塑出。

  11.身广长等相:身长与两手张开等长。

  12.毛上向相:身上所有的毛均向上长。此相难塑出,说说而已。

  13.一孔一毛生相:身上每一毛囊生一青色毛,亦塑不出。

  14,金色相:全身现纤细的金色光辉。造像时以贴金涂金当之。

  15.丈光相:身光照四面各一丈远。造像时以后立屏风状背光当之。

  16.细薄皮相:皮肤细滑,不容一点尘土。

  17.七处(两手、两足、两肩、脖颈)隆满相。

  18.两腋下隆满相。

  19.上身如师(狮)子相。

  20.大直身相。

  21.肩圆好相。

  22.四十齿相:一般塑成闭口,牙齿不塑出。

  23.齿齐相。

  24.牙白相:佛像一般闭唇,22、23、24三相表现不出来。

  25.师(狮)子颊相:脸蛋儿隆满像雄狮之颊。

  26.味中得上味相:喉中常有津液,食物与之混合,其味无穷。造像无法表现。

  27.广长舌相:舌头又宽又长,又软又薄,伸出口来覆盖面部直到发际,造像不表现。

  28.梵音深远相:发音深沉,四远皆闻,亦无法表现于造像。

  29.真青眼相:瞳子如青莲花色。

  30.眼睫如牛王相:睫毛长而美,浓重而不乱。

  31.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略上处有一白毫,右旋盘成蛇蟠状,放光,展开则可向前直射一丈五尺长。造像时于面部该处点一白点示之。

  32.顶髻相:佛发自然成螺状卷,顶上隆起一块肉如髻形。

  造像作中国髻形,上亦有螺发。发常作青翠色。实际上,在汉化寺院的造像中,三十二相能大致表现出来的不过十二三相。

  八十种好,亦称作“八十随形好”,“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是讲释尊容貌的八十种微细隐秘难子一眼看明而须指出的特征。主要讲的是头、面、鼻、口、眼、耳、手、足各处的奇特长相。此处仅就造像时能表现出来的部分内容作些介绍:

  鼻梁修长,不见鼻孔。

  眉如初月。

  耳大垂轮(如轮唾形)。

  踝骨深藏肉中不外露。

  唇如红频婆果之色,实即红苹果色。上下唇相称。

  脸宽圆洁净丰满如秋天满月,即所谓“佛爷脸”。

  眼眶又宽又长,眼睛青白分明。

  手指脚指圆而细长柔软,不见骨节。指甲狭长薄润,光洁明净,如花色赤铜。

  头发长而不乱,右旋螺发,稠密,作绀青色。 ;

  手足及胸部皆有吉祥喜旋的“卍”字。这是一个重要标志。

  汉化寺院中的佛像,可说“千佛一面”。首先是不管什么佛,基本上全照释尊的形象塑造,只在”印相“方面有所区别,例如有的佛不出肉髻只作平顶满头螺发。其次,塑造释尊,从降生佛、成道相、说法相,直到涅盘相,自小到老八十年,形象全都一样。只不过降生佛赤裸上身而下身掖着衣裳(汉化寺院中全裸体的降生佛几乎是没有的),别的则身披袈裟罢了。有的工匠为了表现涅盘佛的老态,在螺发前部开出一个三角形的露出头皮的区域,表示此时释尊已至老年。这是中国人在与“相好”规定不抵触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钻了“相好”中无此规定的空子)所作的意匠创造。如今北京法源寺内后殿供奉的那尊卧佛,顶部即有三角区。

  但是,祖师爷毕竟是外国人,“相好”规定又多,想彻底改变佛爷的形象是十分困难的事。中国的帝王贵族,在其下属的谄媚下,每以自己的像貌来作大佛像的模特儿。如北朝那些“秀骨清像”的石刻,还有据说以武则天面貌为范本的龙门石窟卢舍那佛,都存在着这种痕迹。但也不过面部依稀如是而已,那白毫、大耳、螺发、顶髻等,是任何活生生的中国人所不能具有的。在中国人眼中,这些佛像虽慈祥伟大却缺乏亲切感。

  于是,在佛传图塑中,中国人把释尊尽量汉化。首先是,竭力将释尊出家前的形象打扮得像个中国王子或官人。可一到成了佛,还得按着“相好”的规定来。所以,佛爷虽是佛殿主尊,在中国老百姓看来,终究非我族类,尊而不亲,只是一尊膜拜对象。

  在汉化寺院中,真正可能汉化而且变化多端的,还是体现在非佛的那些菩萨、罗汉、天神、高僧身上。供养人更是体现本地风光,个个盛装的标准像,足觇时代风貌。

  印 相

  前面讲到,所有的佛像,基本上都按照释迦牟尼佛像的“相好”来塑造或描绘。因此,区分这些佛靠的是“印相”。

  印相,主要指的是各种像(主要是佛和菩萨像)空手时的手势、姿势和持物时的姿势与所持器具。其中,手势特称“手印”。印相有点像京剧的“亮相”,又像为武术家、舞蹈家练功或教师上课摄取某种典型姿势的照片。总之,它是以显示手的某种凝固住的动作为主的公式化造型。若是分开来说,那么,这种定型化的造型称为“印”,而印的形象称为“印相”。

  印相标志着“法界之性德”,即佛、菩萨等的工作情况、心理状态和性格,是如契约一样不可改变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又称为“印契”。佛、菩萨、诸天等位手执的器具,称为法器。俗称”法宝”。佛教,特别是密宗,手印繁多,法宝不少。我们这里只介绍最重要的部分。

  因为手印在印相中最关紧要,所以对于左右双手和十指在印相中所具的代表作用都作了规定。列表如下:

  ┌───────────────────┬───┬───────────────────┐

  │ 左手(定乎、理手,月手) │ │ 右手(慧手、智手、日手) │

  ├───┬───┬───┬───┬───┼───┼───┬───┬───┬───┬───┤

  │ 1 │ 2 │ 3 │ 4 │ 5 │ 内涵│ 5 │ 4 │ 3 │ 2 │ 1 │

  ├───┼───┼───┼───┼───┼───┼───┼───┼───┼───┼───┤

  │ 大指│ 十指│ 中指│ 四指│ 小指│ 小指│ 四指│ 中指│ 二指│ 大指│ │

  ├───┼───┼───┼───┼───┼───┼───┼───┼───┼───┼───┤

  │ 智 │ 力 │ 愿 │ 方 │ 慧 │ 十度│ 檀 │ 戒 │ 忍 │ 进 │ 禅 │

  ├───┼───┼───┼───┼───┼───┼───┼───┼───┼───┼───┤

  │ 空 │ 风 │ 火 │ 水 │ 地 │ 五大│ 地 │ 水 │ 火 │ 风 │ 空 │

  ├───┼───┼───┼───┼───┼───┼───┼───┼───┼───┼───┤

  │ 识 │ 行 │ 想 │ 受 │ 色 │五蕴 │ 色 │ 受 │ 想 │ 行 │ 识 │

  ├───┼───┼───┼───┼───┼───┼───┼───┼───┼───┼───┤

  │ 轮 │ 盖 │ 光 │ 高 │ 胜 │五佛顶│ 胜 │ 高 │ 光 │ 盖 │ 轮 │

  └───┴───┴───┴───┴───┴───┴───┴───┴───┴───┴───┘

  十度:即“十波罗蜜”。波罗蜜,全音译为”波罗蜜多”,意译“度”“到彼岸“,意为从轮回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盘解脱的彼岸。大乘佛教一般以六项修持内容为到达彼岸的方法或说途径,称为“六度”,它们是:布施;持戒(简称“戒”);忍;精进(简称“进”);定(禅那,简称“禅”);智慧(般若,简称”慧”)。后来法相宗又扩展出“方便善巧”(简称“方”);愿;力;智。共成千度。

  五大:佛教认为世界由地、水、火、风四大基本物质构成,再加空大,成为五大。最后“四大皆空”。它是佛教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

  五蕴:蕴是Skandha的意译,有“积聚、类别”之义,共分五类。其中色蕴是物质世界的显现,其余四蕴为受蕴(对物质世界的感受)、想蕴(思想,考虑问题)、行蕴(受外界影响而行动)、识蕴(把受、想、行所得集合在一起,形成哲理性思维),属于个人精神世界思想行动范畴。

  五佛顶是密宗所传释迦牟尼佛头顶上现出的五尊佛,即金轮(轮)、白伞(盖)、光聚(光)、高、胜五佛。

  以上介绍的双手十指显示的初始涵义,只是为便于读者了解。其实手印是整个的手,有时是双手的组合,单看一指看不出来。

  看印相一般得一个一个具体地看,有时还须结合姿势和四周的典型环境来看(特别是观音)。为此,讲印相时涉及面较宽,包括姿势等在内。

  先说全身姿势,不外立、坐、跪、卧、飞舞等几种:

  立姿,佛与有名号的大菩萨均为端立双足并拢式。天王等武将取两足分开的姿态。

  坐姿,常为跏趺坐。南北朝时期高级佛、菩萨有采交脚式坐法的,这也是当时世俗贵族坐床的典型坐法。近代常用盘腿打坐法。有的菩萨取一腿下垂的“游戏坐”姿势。

  跪姿,常为单腿跪,所谓“胡跪”,自西域传来。唐代塑供养菩萨常用此式。近代“童子拜观音”等像,单腿、双腿跪的全有。

  卧姿,主要是涅盘卧佛像。剩下的大约就是被踩在天王靴下的小鬼了。

  飞舞姿,主要是飞天和伎乐天,如现在名噪一时的“反弹琵琶”像等。多为画像。

  这些姿势中,盘腿打坐(正名“结跏趺坐”)的方式最有讲究。先把右脚脚心朝上压在左大腿上,再把左脚如法压在右大腿上,这种坐法名为“障魔坐”,又称“降伏坐”。反之,即先左脚后右脚的盘腿坐法,名为“吉祥坐”。这是佛的坐姿。一般的菩萨可随便些,取在莲台上垂一足盘一足的坐法,称“半跏趺坐”。右单足加在左大腿上,左足下垂的,称“半跏趺吉祥坐”;反之,则为“半跏趺降魔坐”。

  再看手印和持物。这里面讲究很大。几乎每位佛、菩萨、诸天等都有多种手印,法器也是多种多样。释迦牟尼佛一般不持法器,常见的是几种姿势与手印:

  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事迹,唯有大地能够证明。这种造像名为“成道相”。

  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

  另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佛像”。传说释迦在世时,是优填王用旃檀木按照释迦的形象雕成的。后来仿制的也叫作旃檀佛像。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意译是“无量寿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名“接引佛”。他的塑像常作接引众生的姿势: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这金莲台座就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的座位。净土宗将它分成九等,称为“九品莲台”。这是依念佛的“功行”深浅,按品“依托”的意思。

  还有一种以双手结印表示接引众生的阿弥陀佛像,可分别用双手作出九种手印,总称“来迎印”。来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该入哪品哪级,阿弥陀佛就用双手作出”上品上生”以至“下品下生”等九种手印之一种。这九种手印请参看附图说明。在大雄宝殿上,阿弥陀佛则永远作两手交叉,两大指对顶的上品上生手印。大概因为来烧香的人都愿意取得最高席位,为了以广招徕,阿弥陀佛也只好这样办了。也有同时塑九尊像各出一品中一生手印的,如四川大足石刻中就有。但须配以往生连环画式辅助说明图,简介哪种人才配生哪一品哪一生,以对芸芸众生诫示。

  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持钵(或碗),内盛甘露,一手持药盒或拈药丸。

  至于菩萨、诸天的装束、姿势、法器,甚至乘骑均各有不同(详见下述)。法器虽多,不外武器、珠宝、日用器皿等,常人习见,拿在神佛手上也不足怪。这里仅介绍一下“金刚杵”。

  金刚杵,是一种两头有尖刃(可以是单刃,也可是三股刃、五股刃)手持中间的短兵器,可以往两头使,与京剧中的两头带枪尖的花枪功用相仿,只不过中国花枪柄长能耍,金刚杵柄短仅容手执而已。它本是次大陆一种古兵器,佛家用为护法之宝,原型大抵如上述。唐宋以后渐被中国武术家改造,成为长条柳叶状一字杵,与鞭、锏为同类武器。

  汉化佛像特色

  若是从总体上来观察近代佛寺,从它的塑像及配合的画像背景等群体中,起码能看到如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有主有从,主从分明。造像的组合成系列,等级森严。例如:近代佛像塑造的度量中明确规定,若以佛身的全身作为一百二十分,则菩萨身量便是一百零八分,罗汉身量与菩萨相同。诸天身量为九十六分,高僧像为八十四分。小鬼小神身量是“侏儒量”,七十二分。但各种像都得是“全人”,缺胳膊少腿不行。多一点,如三只眼,三头六臂,倒可以。不过,具大神通的佛不屑如此,还是以平常的面目向人。

  此外,在服制、形貌、安置地点、神态等方面,造像也都各具特点,一眼就能看出属哪类神佛(但未必一眼就能看出是谁)。这是高度标准化类型化定型化的表现,对艺术家的创造性束缚很大。

  第二个特点是逐步地尽可能地汉化,使之成为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形象。就以“诸天,,来说,帝释、梵天那些南亚次大陆早期神话中的主神,已然穿戴上中国衣冠、幻化成中国汉族帝王后妃模样。

  第三个特点是,经过历史上不断的发展,佛像带有成熟的封建文明与哲理气息。以菩萨而言,唐代虽还是三折腰,半裸上体,但乳房、脐部每以璎珞等物遮掩。近代的许多菩萨就已直挺腰身,穿起霞帔,戴上风帽。密宗的极盛只是昙花一现。那些三头八臂、千手千眼的怪像虽然代代相传,在寺院中占一席之地,但并非主流,造像中主尊等均以庄严肃穆宁静安详和善为主要风格,狞恶的天王神将小鬼都是次要人物。“欢喜佛”之类在汉化寺院中更是严禁出现。和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对比,就可看出汉化佛教汉化到何种程度。从这方面看,汉化佛教造像是最正派,最净化的。

  由于佛像服饰与印相也有紧密的关联,再把佛教造像服饰简括地说一下。

  佛教造像等级森严,服饰穿戴严格而分明,基本上一看就能知道是哪个级别的:头一级是佛。佛像均穿法服,偏袒右肩或覆双肩。除密宗的毗卢遮那佛等戴冠之外,都是光头螺发。

  菩萨级大多作古代南亚次大陆以至西域各国的贵族装束。戴冠。实际上是杂取上述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各种男女青年装束,拼凑而成。南宋以后又逐渐中国化,特别以观世音菩萨汉化为甚。个别的菩萨如地藏菩萨则作僧人装束。

  罗汉,基本上都作僧人装束。 ;

  诸天鬼神,都不是出家人,属于“护法”。他们都按本身在世俗社会中的相应地位穿戴,而且越来越汉化了。如,帝释天和大梵天,日天和月天,就都作中国帝后装束穿戴。有些女神性质的,如吉祥天女、摩利支天等,就佩戴璎珞。伎乐天、飞天、供养菩萨等服饰趋子华丽化,佩戴璎珞等势在必然。天王等多作西域和中国中古的武将的混合型穿戴。总之是越来越汉化。祖师像,当然是僧人本色。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