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石桥颂轴》及其相关联的南宋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许红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石桥颂轴》及其相关联的南宋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许红霞
  在古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佛教文化的交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佛教僧侣又在其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特别是南宋末年,中日两国僧人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交流也更加频繁。有很多日本僧人入宋参拜佛教圣迹,求法问道,也有不少宋代高僧前往日本弘法布道。南宋僧人大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擅长诗文,精通书画。他们除了有象传统的文人所作的那样的诗文外,还写作了大量的法语、偈颂、颂古、赞、榜、疏、祭文等与禅学有关的诗文。而宋代文人之间的诗歌唱酬之风,也同样影响到禅林,在中日僧人之间的交流往来中,也经常以诗偈相唱酬。在日僧回国时,南宋的禅僧往往赠以诗偈相送,当时的很多日僧,也已经学会作汉诗,也经常以诗偈相呈。这些中日僧人之间相唱酬的诗偈,作为日僧游历宋地的珍贵经历和友谊的见证被他们带回日本,制成诗轴,或编成书册,一直流传至今。但在今日国内却大都不能见到其诗歌内容了。本文要介绍的《石桥颂轴》就是其中之一例。
  一、《石桥颂轴》的由来
  《石桥颂轴》亦称《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或《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它记载了日僧无象静照游历宋地时与宋僧相交往的一段佳话。释静照(1234—1306),号无象,俗姓平,相州镰仓人。白幼出家,挂搭东福寺,侍圣一国师。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日本建长四年)入宋,登径山参石溪心月禅师,大悟,为心月所印可。服侍心月禅师五年,辞去游方。景定元年(1260),挂锡育王山广利禅寺,为该寺知宾。景定三年(1262)秋天,到天台石桥,供茶汤于五百罗汉,梦游灵洞,闻梵锤,作二诗偈,当时有名衲四十佘人,各作二首,赓韵相和。,无象静照把这些诗偈制成诗轴,后来带回日本,这就是《石桥颂轴》的主体部分。但现存《石桥颂轴》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宋僧大休正念所作的序文,第二部分是无象静照与南宋僧人四十一人所作诗偈共八十四首。而大休正念的序是后来他在日本作的。大休正念的序文云:
  唐宝佑甲寅,予在双径石溪先师座下,与无象照公聚首。先师归寂后,寓越上新昌大石佛首座寮,重会。无象出示游天台石桥梦登圣域自述伽陁,诸大老赓韵成什,予不揆亦尝赘语。别后闻便舸归国,云际涛空,音问相绝。岂料咸淳己巳,予泛杯东海,为扶桑之游,再瞻丰度于关东巨福,握手论旧,喜不胜情。未几,无象龙天推毂,瑞世法源。 日本文永甲戍夏,忽过予,袖出颂藁一编,乃曰:“此昔大唐游天台之什。”予目之,相顾咨嗟,曰:“此轴乃公青毡旧物,一别又二十年矣。今获再现,亦予之复见故人也。”捧读不忍释手。无象曰:“公能为我叙其始末于章首,十袭珍藏,贻后五日佳话可乎?”予嘉其求旧不忘之意,因举佛鉴禅师曰:“先师节俭,一钵囊鞋袋,百缀千补,犹不忍弃之,尝曰: ‘此二物相从出关,仅五十年,讵肯轻弃?”以远譬近,遂诺其请。予乃曰:“公昔之寓唐土,亦犹予今之寓日域,行云谷神,动静不以心,去来不以象,情隔则鲸波万里,心同则彼我一如。所以道,无边刹境, 自它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终始不离于当念。苟者一念予拶得破,那一步子踏得着,不妨朝离西天,暮归东土,天台游山,南岳普请,高挹峩眉,平步五台,手攀南辰,身藏北斗,大唐国里打鼓, 日本国里作舞,田地稳密,神通游戏,摁不出这个时节,亦吾家本分事耳。无象不觉点头微笑,予于是命笔,题于卷首。时文永甲戍初夏,住禅兴宋大休正念拜手。从这篇序文中我们也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到《石桥颂轴》的由来。释正念(1215—1289),号大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初参东谷明光禅师于灵隐寺,后师事石溪心月禅师。度宗咸淳五年(1269)乘商船东渡日本,到镰仓,时在建长寺的兰溪道隆延为高宾,后历住禅兴、建长、寿福、圆觉诸寺。正应二年(1289,元至元二十六年)示寂,年七十五,谥佛源禅师。,这篇序文作于日本文永十一年(甲戍,公元1274年,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初夏,他当时住禅兴寺,序中讲到在理宗宝佑二年(甲寅,1254,日本建长六年),他在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石溪心月禅师的座下,曾与无象静照相聚。石溪心月禅师圆寂后,他寓居新昌大石佛首座寮,与无象静照重聚。这时无象静照“出示游天台石桥梦登圣域”所作诗偈,“诸大老赓韵成什”,其中大休正念也和韵二首。至于他们和诗的时间,文中并未说明,只是说是在石溪心月禅师“归寂后”。关于石溪心月禅师圆寂的时间,《全宋诗》册六十页三七六八八释心月小传署为1254,即理宗宝佑二年,可能是根据《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首刘震孙于景定元年(1260)所作的序推出的。刘震孙序云:
  景定元年夏四月,径山比丘正彬袖一编书,过佘而言曰: ‘吾师石溪佛海禅师之没,且六年矣。门弟子录其语锓梓,而未有叙引,无以传不朽。惟公知吾师为深,愿以为请。’余于是窃有感焉。……师眉山人,名心月,姓王氏,家世业儒云。是岁七月既望。中奉大夫、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渤海刘震孙序。
  根据文中所言,从景定元年逆推六年,正好是宝佑二年。但序文中所提到的时间是有误的。据明宋奎光《径山志》卷二,痴绝道冲、石溪心月、偃溪广闻禅师分别任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代住持,。痴绝道冲禅师卒于淳佑十年三月,《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上《住临安府景德灵隐禅师语录》末记载:“淳佑十年六月廿一日,在寺受径山请,捧勅黄谢恩毕,上堂云:‘旃檀林里老檀树,饱阅风霜不记春。自谓摧颓已无用,又沾雨露一番新,,……”则石溪心月禅师于淳佑十年六月廿一日后始住径山。而《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下后《新添》部分有石溪心月禅师所作的《开光明藏疏》及《示无象》两篇短文,皆作于宝佑乙卯(即宝佑三年,1255),且后者正是写给无象静照的。全文云:
  静照禅者,过海访此未久,动容瞬目,吐露不凡。因作颂见示,可敬。倘跛步前哲,不患不与之把手同行也。僧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女。何?州云:放下著。僧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云:放不下,担取去。僧大悟于言下。且道那里是这僧悟处?试着意看去,切不必理会得与不得。宜以悟为则。所谓不患不与前哲把手同行, 当立地以待构取。照宜勉之。乙卯孟冬径山老比丘心月。
  这篇法语的原物现还存于日本。文中明确指出是作于宝佑三年孟冬,说明石溪心月禅师
  此时还在世。而据宋林希逸所撰偃溪广闻禅师《塔铭》,偃溪广闻禅师于宝佑四年(丙辰)
  移住径山,《径山志》卷二称石溪心月禅师卒于六月初九日,则其应是卒于宝佑四年的
  六月初九。所以大休正念与无象静照在新昌大石佛首座寮的重聚,也是宝佑四年以后的
  事了。但今传《石桥颂轴》无象静照诗偈前有其自叙云:
  景定壬戍重阳前五日,登石桥,作尊者供。假榻桥边,梦游灵洞,所历与觉时无异。忽闻霜钟,不知声自何发,因缀小偈,以纪胜事云。
  景定壬戍即景定三年(1262),无象静照在天台石桥写下两首诗偈,过了两年以后,度宗
  咸淳元年(1265),他就返回日本了。而现传《石桥颂轴》中第一位与他唱和的南宋僧人
  是育王物初,即物初大观禅师,他于景定四年(1263)十一月十日,入住庆元府阿育王
  山广利禅寺,故静照与大休正念在新昌重聚,诸大老作诗唱和的时间一定是在景定四年十一月十日后至咸淳元年他返回日本期间。无象静照回国后,与大休正念间音讯断绝,但在咸淳五年(己巳,1269,日本文永六年),大休正念受邀前往日本,与无象静照重会于关东缣仓建长寺。日本文永甲戍(十一年,1274,宋度宗咸淳十年)初夏,无象静照忽然造访大休正念,并出示颂稿一编请其作序,此颂稿正是无象静照梦游天台偈轴,大休正念赞许其“求旧不忘之意”,欣然命笔为其写下序文。此后无象静照梦游天台偈轴就与序文一起流传下来。但笔者认为大休正念序文中所云“此轴乃公青毡旧物,一别又二十年矣。今获再观,亦予之复见故人也。”一段话,其中“二十年”当为“十二年”之笔误,否则从咸淳十年逆推二十年的话,应该是宝佑三年,此时无象静照还未登天台石桥而作诗偈,更无诸名衲和韵之事发生。
  二、《石桥颂轴》的传本及诗偈校录、作者考辨
  (一)《石桥颂轴》的传本如前所述,大休正念为《石桥颂轴》所作序文的墨迹原物,现存于日本五岛美术馆,但诗轴原物现不知是否存世,抑或存于何处。,根据日本驹泽大学图书馆所编《新纂禅籍目录》页四七一记载,《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现有水产彰考馆文库藏本及东京尊经阁文库藏本两种传本存在,皆为手写本。但根据玉村竹二《无象静照集解题》中介绍,日本还有泷田英二所收藏的一种写本,题为《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收入其所藏的《禅家丛书》卷首第一号。这样现知日本有三种《石桥颂轴》的传本存世。玉村竹二先生以彰考馆文库本为底本,校以泷田氏所藏本,以《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轴并序》为题,全文附于其所编《五山文学新集》第六卷《无象静照集》(包括《无象和尚语录》、《兴禅记》)后,并写有《无象静照集解题》,这可以称为第四种传本。根据玉村竹二的介绍,彰考馆文库本内题《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附念大休序诸尊宿和》,每半页八行,行十六字。首先是大休正念的序,另页起先是无象静照的本韵二首,接着是物初大观、虚舟普度、截流妙弘等四十一人各二首和韵,共有八十二首和诗。在卷末,有如下识语:“右以缣仓瑞泉寺藏本誊写并校正了。贞享戊辰岁五月十一日”。贞享戊辰即贞享五年(1688,清康熙二十七年),属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说明此本是贞享五年根据缣仓瑞泉寺藏本抄写的。笔者在日本访书时,亲自到尊经阁文库查阅了玉村竹二先生未提到的该文库所藏本。尊经阁文库藏本长34.5厘米,宽25厘米,线装,淡黄纸封皮,封面有“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题签。扉页最左边写有“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附念大休序诸尊宿和”,右边写有“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全一册”,再右以小字写“丁卯二月二日书写校合桐口”,右下角又有小字“斤二月七日再校桐口 马场源七口”。。以上皆以墨笔竖写。此页中间又有用墨笔书写的三列草字,笔者不能完全辨识,但可识出“以缣仓瑞泉寺……贞享四年二月中旬记”诸字,贞享四年即丁卯年,说明前墨笔小字与草字写者基本同时,或为同一人所为。根据所能辨识的这些字,我们大致可知此本也是根据缣仓瑞泉寺藏本抄写的,但抄写的时间要比彰考馆文库藏本早一年。此本正文首先也是大休正念的序,接着是无象静照的本韵二首及南宋物初大观以下四十一僧人的和韵共八十二首。诗偈部分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笔者以之与《五山文学新集》第六卷所附本相校,也有一些异文。而根据玉村竹二的介绍,泷田英二所藏本颂轴的末尾有如下识语:“右颂稿序佛源禅师大休真迹、颂者照无象之真迹、在嫌仓瑞鹿山圆觉寺归源庵”,所以玉村竹二认为如果这个识语可信的话,最初书写这个颂轴的人当见过原物,并根据原物直接书写下来,而那时原物还存于圆觉寺的归源庵中。归源庵是大休正念的弟子秋涧道泉的门人之庵道贯在圆觉寺内创建的,因为大休正念与无象静照在石溪心月禅师会下是同门法眷的关系,所以颂轴存于归源庵也是合理的。他还认为,根据这个识语,诸尊宿的颂好像是经过无象静照亲笔誊抄了一遍后制成颂轴的。且泷田英二所藏本颂轴中作者的署名都是附在其所作的第二首诗偈末尾的空白处,这与彰考馆文库本、尊经阁文库本作者署名皆在第一首诗偈前单占一行不同。而此本最后两首诗偈后还分别署了两位南宋僧人的名字,故此本共有四十二位南宋僧人和诗,比彰考馆文库本和尊经阁文库本多出一人。玉村竹二认为这是由于他们依据的底本当时已是残本而误抄导致的。
  (二)诗偈校录、作者考辨
  《石桥颂轴》中所存南宋僧人和诗,除了物初大观、虚舟普度、截流妙弘、时翁普济四
  人共八首已见录于《全宋诗》外,其余七十四首皆是《全宋诗》所未录,四十一人中也
  有很多是《全宋诗》、《宋僧录》中未收录之人,所以可用以对《全宋诗》、《宋僧录》进
  行补充。笔者现以《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大休正念序已见前引此不录)为据,
  校以尊经阁文库所藏本,并参考玉村竹二所列泷田英二所藏本(简称泷田本)异文,分
  条列出诗偈及作者考辨如下(无须考辨或现不能考知的则暂付诸阙如):
  1、景定壬戍重阳前五日,登石桥,作尊者供。假榻桥边,梦游灵洞,所历与觉时无异。忽闻
  霜钟,不知声自何发,因缀小偈,以纪胜事云。
  日本静照拜呈
  崎岖得得为煎茶,五百声闻出晚霞。三拜起来开梦眼,方知法法总空花。
  瀑飞双涧雷声急,云敛千峰金殿开。尊者家风只如是,何须赚我东海来。
  按:作者事迹见本文各处。此两首诗偈第一首押下平声麻韵,第二首押上平声灰韵。但
  第二首首句尾字乃入声字,缉韵。以下宋僧和诗除物初大观外,二首皆分别押麻、灰韵,且几乎皆用“茶、霞、花”、“开、来”等相同韵字。
  2、育王 物初
  日毂升边不计程,转头已是隔重溟。更遭尊者相勾引,瀑捣飞梁梦未醒。
  诸方门户总经过,恼乱春风有几多。今日慈云重覩对,丝毫不隔最谲讹。
  按:此二首诗偈第一首押下平声青韵,第二首押下平声歌韵,与其它诗偈押韵不同。作者“物初”当是物初大观(1201—1268),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乃陆佃之后。自幼父母双亡,仲父使就举业,后弃之,从道场山北海悟心禅师萝发受具。首见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后依净慈寺石田法熏禅师为掌记。会北碉居简禅师寓冷泉,访净慈,参之开悟。之后随北碉迁道场山、净慈寺。理宗淳佑元年(1241),出世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后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山教忠报国禅寺、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度宗咸淳四年(1268)卒,年六十八。葬寺西庵。有诗文集《物初剩语》二十五卷,今存日本。事见其嗣法门人元晦机元熙所撰《郧峰西庵塔铭》。、门人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及清释际祥等编《净慈寺志》卷十《法嗣》。这两首诗已收入《全宋诗》册60页38963,但第二首中的“慈”字误作“蒸”,当改。大观作这两首和诗当是在景定四年十一月十日他入住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后的事。
  3、灵舟 普度
  汲来崖瀑煮新茶,紫玉瓯中现瑞霞。到此豁然如梦觉,一天疎雨湿秋花。
  碉边云冷裏苍苔,木杪金灯午夜开。更问昙猷在何许,分明犹隔海门来。
  按:“灵”字泷田本作“虚”,当为“虚”字。释普度(1199—1280),号虚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宁寺,继事东堂院龙溪祖信,后参无得觉通禅师得法。理宗淳佑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历住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潭州鹿苑褒忠禅寺、抚州疏山白云禅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灵隐景德禅寺,终于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事见弟子净伏等编《虚舟普度禅师语录》,及其后所附元释行端撰《行状》,《补续高僧传》卷十一有传。此两首诗也已收入《全宋诗》册61页38520。4、万年截流妙弘
  莫辞迢递供杯茶,香喷云腴映彩霞。雨雨梦中休说梦,觉来浑是梦中花。
  寻幽觅胜至天台,触目风光剪剪开。欲问昙猷崔遗迹,千山排闼送青来。
  按:“崔”字泷田本作“旧”,为是。此两首诗已为《全宋诗》册64页39938所收,“崔”字亦作“旧”,且“雨雨”作“两两”。出白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4)伊藤松所辑《邻交征书》初编卷二。作者生平事迹不详。但在今传《大觉禅师语录》卷下末尾有“大宋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嗣祖比丘妙弘点正施梓”一行字。《大觉禅师语录》是渡日宋僧兰溪道隆住持日本寺院时的语录汇编。释道隆(1213—1278),号兰溪,四川涪江人,俗姓冉。年十三于成都大慈寺剃发受具。游浙,历参无准师范、痴绝道冲、北碉居简诸禅师,于无明慧性禅师处证悟。理宗淳佑六年(1246),与弟子一起乘日本商船到日本,入京都泉涌寺来迎院。后移居镳仓寿福寺,为缣仓幕府北条时赖所重,建长四年(1252,宋淳佑十二年)冬,在缣仓创建建长寺,请道隆为开山祖师。居十三年,迁京都建仁寺,后返建长寺。因罹谗言,曾两次被谪甲州,后复归建长。日本弘安元年(1278,南宋祥兴元年)示寂,年六十六。谥大觉禅师。嗣其法弟子有二十四人。他的《语录》于景定五年(1264)左右刊刻于南宋四明。由当时在宋地游访的他的日本弟子祖忍施财刊行的。《大觉禅师语录》经过当时住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的虚堂智愚禅师校勘,并写下一段记语:“宋有名衲,自号兰溪。一筇高出于岷峨,万里南询于吴越。阳山领旨,到头不识无明。抬脚千钧,肯践松源家法。乘桴于海,大行日本国中。渊默雷声,三董半千雄席。积之岁月,遂成简编。忍禅久侍雪庭,远访四明,锓梓。言不及处,务要正脉流通。用无尽时,切忌望林止渴。景定甲子春二月虚堂智愚书于净慈宗镜堂。”在此记语后,又有“干当开板比匠 智侃 祖传”、“北京山城州东山建宁禅寺监寺比丘 祖忍施财刊行”、“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首座比丘惟俊点对入板”、“大宋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嗣祖比斤妙弘点正施梓”、“大宋绍兴府南明孙源同剡川石岱刊”五行小字。另据清张联元辑《天台山全志》卷六“上方广寺、下方广寺”条记载:“景定中,贾似道命僧妙弘建昙花亭,既成,供五百圣僧茶,茶瓯中现一异花,中有“大士应供”四字。”以上两种资料中所出现之“妙弘”,当与“截流妙弘”为同一人,景定中住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在《大觉禅师语录》刊刻前,曾作了校正的工作。
  5、 时翁 普济
  各逞神通现瑞茶,非云非雪亦非霞。梦中说梦非见见,报道从来眼不花。
  半千尊者眼如盲,一一从头为点开。蹈断石桥成两段,才知亲过一回来。
  按:第二首诗中“盲”字泷田本作“眉”,“才”字作“方”。“蹈”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踏”。此两首诗亦己为《全宋诗》册64页39938所收,“盲”字作“眉”,“才”字作“方”,“蹈”字作“踏”,出自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4)伊藤松所辑《邻交征书》初编卷二。作者生平事迹不详。《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在“时翁普济”之“普济”二字右边有小括号,括号中写着“大川力”三个字,意思是“大概是大川吧”。但笔者以为此“时翁普济”绝非曾撰《五灯会元》之“大川普济”,因大川普济生卒年为1179-1253,在理宗宝佑元年正月已经去世,。而诸尊宿和静照诗颂是在景定三年(1262)以后的事,故时翁普济当是大川普济外的另一人。
  6、 吉祥古国 德潭
  滑石桥边酬一茶,西风吹梦入烟霞。如今梦破抬眸看,香散优昙劫外花。
  一桥苔色封禅石,两碉声摇定眼开。拟问无明何日歇,暮云推出万峰来。
  按:自此作者以下所作诗《全宋诗》皆未收。第一首诗中“酬”字泷田本作“酹”。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泷田本作者“古国德潭”之“国”字作“困”,为是。在《虚堂和尚语录》卷七《偈颂》部分有《潭老号古渊》云:“蛟龙窟宅初无底,神禹难穷浅与深。好把凝流消息子,沛然为雨活丛林。”,当指此人。当时他住吉祥寺。
  7、云居东州 惟俊
  云宿桥东酌酽茶,枕寒梦冷赋秋霞。豁然心寂浑无有,恰似倾分盏里花。
  锡杖凌空探一回,晓风已约片云开。危闻睑处平如砥, 自是行人不到来。按:第二首诗中“约”字尊经阁文库本作“緫”,“闻”字泷田本作“兮”。作者生平事迹不详。东州当指今绍兴一带,宋施宿等撰《会稽志》卷十三园池“贺知章放生池”条载:“知章始求周宫湖数顷,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耆旧谓今东城南望为贺家湖,疑即剡川也。其极目浩渺,光景澄澈,实茎州佳观云云。”而同书卷八新昌县下有:“云居寺,在县东北三十里,宋元嘉二年建,会昌毁废,晋天福九年吴越重建,号石门寺,大中样符元年改赐今额。”惟俊此时当住新吕县的云居寺。而前述《大觉禅师语录》卷下末有“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首座比丘惟俊点对入板”一行字,而现存日本的另一种南宋僧人诗歌集《一帆风》中也有署名为“天台惟俊”的僧人的一首诗:“空手东来己十霜,依然空手趁回樯。明明一片祖师意,莫作唐朝事举扬。”。《一帆风》收录了南宋僧人为日本另一入宋僧南浦绍明送行所作的诗歌。释绍明(1235—1308),号南浦,俗姓藤。幼曾学教,十五岁萝染受戒。曾参由宋入日的建长寺兰溪道隆禅师。理宗开庆元年(1259)入宋,遍访诸刹,往净慈寺拜谒虚堂智愚禅师,令典宾客。度宗咸淳元年(1265)八月,虚堂智愚奉诏迁径山,绍明随其同行,一日晚禅定后大悟。咸淳三年秋,绍明辞别虚堂智愚归国时,虚堂智愚赠以诗偈曰:“敲磕门庭细揣摩,路头尽处再经过。明明说与虚堂叟,东海儿孙日转多。”同时宋僧有四十三人相送,天台惟俊就是其中之一。而在日僧桂芳全久所撰《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法系下列有“万年东州惟俊”,则说明他为虚堂智愚禅师弟子,且与静照和诗之惟俊和为绍明送行之惟俊为同一人。现传《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其中卷二《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语录》就是惟俊与智愚另一弟子法云二人所编。他先住云居寺,后住大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并为首座,还参与了《大觉禅师语录》刊刻前的校对工作。另在署名为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义堂周信所编的《新撰贞和分类古今尊宿偈颂集》卷上“赞佛祖”类有其《五祖>)诗云:“青峰峰下种青松,换步重来夫旧踪。富贵未忘贫苦事,三更月—卜送灵公。”署名为“东州俊”,名下有小字注云:“元人,嗣虚堂”。而同署为义堂周信所编的《重刊贞和类聚祖苑联芳集》卷五“道号”类也录有署名为“东州”的作者所作诗三首如下:
  四维上下绝跻攀,此去藏身万法闲。宁畏是非来耳畔,任教名字落人间。情同野鹤无羁绊,心与孤云共往还。回首尘劳三界外,对机垂手有何难。《中隐》
  竺国支那本一家,优昙重见劫前花。九枝独秀无根蒂,五叶联芳有等差。黄蘖树头悬蜜果,胡芦棚上挂冬瓜。辽天鼻孔都穿却,墙下枯桩又出芽。《祖芳》
  老兔怀胎万象殊,广寒放出夜明珠。水天一色千门昼,光影俱忘六户虚。银锁掣开金锁闼,冰轮碾破玉珊瑚。如何说得寒山予,刚把吾心要比渠。《月窗》说明惟俊也是一位擅长作诗的诗僧,以上四首诗皆为《全宋诗》所未收,当补。
  8、台峤半云 德昂
  陟睑登危为供茶,衲衣云碎染云霞。相逢尊者浑如梦,何必重开盏底花。
  白云影里现楼台,桥畔昙花朵朵开。端的一回亲见了,休言赚我入山来。
  按:此二首诗各本无异文,作者生平事迹无考。“台峤”,当指天台山。“半云”当为作者法号。
  9、绝浦了义
  五百瓯倾尊者茶,优昙朵朵粲流霞。分得一段梦中事,千尺飞湍激浪花。
  瘦藤孤策上天台,方广云深拨不开。金壁楼台都现了,他年应记过桥来。
  按:此二首诗各本无异文,作者生平事迹无考。“绝浦”当为作者法号。
  10、商山 宗皓
  迢迢来奠应真茶,三拜无言对暮霞。遥睇灵踪何处是,夜来曾梦入昙花。
  桥横绝壑着三台,风肃秋光玉字开。只这一回亲到了,须知元不是空来。
  按:第二首诗中“字”字泷田本作“宇”,为是。作者生平事迹无考,而“商山宗皓”之“宗”字,泷田本作“宝”。
  11、金华白宜
  梯山航海献瓯茶,直得庞眉出绮霞。梦眼豁空非见见,优昙朵朵发心花。
  水云踪迹至南台,玉殿琼楼应念开。游戏神通祗这是,莫辞蹈破草鞋来。
  按:第二首诗中“蹈”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踏”。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12、霞城 德咏
  梦觉台山旋煮茶,畦衣犹卷海天霞。等闲槭碎玻璃盏,千丈飞崔灿六花。
  西飙吹锡上崔嵬,锦嶂重重彩雾开。一蹈石桥成两截,还它亲到那边来。
  按:第二首诗中“蹈”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踏”。作者生平事迹无考。霞城乃地名,指台州,因州内有赤城山而得名。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八台州“郡名天台、霞城”下引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山色皆赤,状似晨霞,亦谓霞城。” 故德咏当是台州人。
  13、合沙 祖恩
  因行掉臂酌清茶,隐隐岩爖挂断霞。尊者不消谈般若,我非天不雨天花。
  石桥刚道在天台,睡眼朦胧晓未开。若道石桥元不在,知君又似不曾来。
  按:第一首诗中“炽”字泷田本作“拢”,第二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作者生平事迹无考。“合沙”亦为地名,指福州。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福建路福州—卜有“郡名合沙、三山、长乐、福唐、闽中、东冶、东瓯、七闽”之语。故祖恩乃福州人。
  14、东嘉 大休正念
  浓浇一盏雨前茶,满室虚明现晓霞。若作梦中奇特见,知君眼底又添花。
  桥横飞瀑跨层崖,尊者相逢笑脸开。机境一时俱裂破,又随烟雨下山来。
  按:第一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作者事迹见本文首页文中介绍。东嘉即指永嘉,今浙江温州。
  15、三山 师心
  三展尼坛三注茶,却将余沥发云霞。唤醒尊者梦中梦,应笑当时错笑花。
  寻台山水放幽怀,簇簇峰峦图画开。眼底悠然见无见,只因曾过石桥来。
  按:第一首诗中“发”字泷田本作“致”。作者生平事迹无考。三山亦指福州,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福建路福州下有“郡名合沙、三山、长乐、福唐、闽中、东冶、东瓯、七闽”之语,“三山”下又有小字注云:“在城里故名”。故师心亦为福州人。
  16、 三山 广意
  去去要煎罗汉茶,谁言痼疾在烟霞。绕伟盏盏亲曾见,也是寻常眼里花。
  蹈断石梁心未灰,梦回方广眼初开。咄哉五百牛蹄迹,今日须还勘破来。
  按:第一首诗中“绕”字泷田本作“体”。作者生平事迹无考,亦为福州人。
  17、龙山 可宣
  才有神通便吃茶,半肩阴雾拥晴霞。莫教盏子扑落地,梦境分明尽七花。
  历眉雪顶步苍苔,山色空蒙眼未开。谓是石桥亲眯到,急皈再打铁舱来。
  按:第一首诗中“尽”字泷田本作“县”。作者生平事迹不详。龙山当为地名。但南宋时有多处地方称为“龙山”。如仅据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其卷一载临安府城南十里有龙山:卷十五载太平州当涂县南十里亦有龙山;卷二十六宝庆府邵阳、新化之间也有龙山;卷二十七湖北路江陵府江陵县西也有龙山;卷三十七新州州南也有龙山;卷六十五富顺监监治后也有龙山;卷六十九利州西路沔州州西五里也有龙山。故现不能判定可此龙山为何地。《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在“龙山可宣”之“可宣”二字右边有小括号,括号中写着“石桥”二字,可能编者以为他就是南宋的石桥可宣禅师。但笔者以为此“龙山可宣”当非“石桥可宣”,石桥可宣,蜀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石桥乃其字,俗姓许,南宋橘州宝昙禅师(1129-1197)之弟,参佛照德光禅师得法,史弥远请住径山,创化城于双溪之上,接待云锡,宁宗赐号“佛日”。详见宋杨汝明撰《双溪化城接待寺记》。杨汝明这篇记文作于宁宗嘉定九年(丙子1216),据文中所述可知此时石桥可宣己住持径山八年,仍在世。而据明宋奎光《径山志》卷二,石桥可宣为径山第三十一代住持,佛心浙翁如琰禅师为径山第三十二代住持,而浙翁如琰禅师住径山八年,卒于理宗宝庆元年(1225)七月,则浙翁如琰当自嘉定十一年起住径山。《径山志》卷二虽未记载石桥可宣之卒年,但载其于“十二月十三日示寂,塔于寺之后”,则其很可能是卒于嘉定十年(1217)的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杨汝明写《双溪化城接待寺记》的次年。而诸尊宿和静照诗颂是在景定三年(1262)以后的事,石桥可宣已去世四十余年,故龙山可宣并非即是石桥可宣。笔者以为此龙山可宣有可能是虚堂智愚禅师的弟子之一无示可宣,在《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法系下也列有“明州无示可宣”,今传《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其中卷一的《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就是无示可宣所编。而在《虚堂和尚语录》卷四《法语》部分有“示蓬莱宣长老”语,卷十《虚堂和尚新添》部分又有“答蓬莱宣长老书”,文中有“(智愚)启复菜堂头无示禅师:二月初十仆至,收所惠书,且审住持缘法,增胜为尉。所言乏心腹宣劳之人,时节使然。……况蓬莱海上名山,前辈行道之地, 自当退步谨愿,以丛林为念,以众人为心, 自然般若之缘胜起,香风四吹,何患无宣劳者,勉旃。……”云云,可见是给无示可宣禅师的回信。《方舆胜览》卷七庆元府“蓬莱山”下注云:“在昌国县,四面大洋,徐福求仙尝至此。”元袁桷《延佑四明志》卷十八载,象山县西南三十里有蓬莱山广福寺,旧名蓬莱院云云。故此处的“蓬莱宣长老”中之“蓬莱”,是指庆元府中之蓬莱山,无示可宣曾住此山。在日僧南浦绍明从宋地归国时,他也写诗为其饯行,其墨迹现存于日本。全文如下:
  南屏明知客访别复还日本故国谩以廿十八字饯行 宋鄞金文住山 可宣
  玻璃盏子验同盟,谁向钱唐敢进程。千里同风一句子,明明举似到山城。
  咸淳戊辰夏孟下辩书于大圆镜3此文作于咸淳四年(戊辰,1268)六月下旬,此时无示可宣住鄞县金文山惠照禅寺。。文中“廿十八”疑为笔误,当为“什八”。但此诗并未收入《一帆风》中,且一般皆认为南浦绍明于咸淳三年归国,从此文来看,他应该是在咸淳四年六月下旬归国。
  18、 江东如莹
  拂晓来烹尊者茶,遥天如水漾轻霞。高风忽地一吹落,发作桥南千树花。
  若道石桥亲至了,知君梦眼未全开。酌然要透睑崖句,须知通身白汗来。
  按:第一首诗中“发”字泷田本作“散”。第二首诗中“若”字作“莫”;“知”作“杏”。作者生平事迹未详。《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石溪心月禅师法系下有“道吾蕴中莹”,疑即此人。湖南浏阳县有道吾山,山上有道吾寺,蕴中如莹当在道吾山住过。
  19、膈山 惟益
  未治涓滴赵州茶,先沐鸾舆降锦霞。若谓应身元不动,又添梦里一株花。
  桥北桥南挽不回,玉楼金殿豁然开。二乘活业且如此,何似渊明归去来。
  按:第一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作者生平事迹无考。厢山当指雁荡山。
  20、西蜀 一贤
  细抹虚空作盏茶,当阳泼泼一天霞。可怜单证生空者,犹捏双眸记幻花。
  乌藤倒握上天台,一击千门万户开。有问高高峰顶句,和声劈脊搂将来。
  按:第一首诗中第二个“泼”字尊经阁文库本、泷田本皆作“散”;“捏”字泷田本作“提”,
  “记”字作“起”。作者生平事迹不详。释大观《物初剩语》卷二十一有祭《贤一庵》文云:
  魁梧厚庞,即之温然。抑智弗用,遡流寻源。四明天台,稔厥应缘。岁晚西浙,亦复华巅。吴越拓提,为吾青毡。 自我不见,倏三四年。遗我以书,墨犹芳鲜。曾几何时,讣音堕前。颇怪贪程,先吾着鞭。溪毛奠芳,礼文在焉。岂不尔思,同戴蜀天。此“贤一庵”疑即西蜀一贤。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贤一庵是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待人温和的人。他是蜀人,主要在浙江一带活动,曾住四明天台及浙西等地方的寺院,卒于咸淳四年
  (1268)前,早于物初大观而逝。据《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他的禅宗法系是松源崇岳——诺庵师肇——一庵贤。
  2l、蜀东 普应
  渡水穿云为荐茶,玻璃影里现飞霞。光明灼烁无多子,犹胜瞿昙拈底花。
  华顶峯前看一回,云窗月户泼天开。老僧蛙步不知处,几度游山翫水来。
  按:第二首诗中“蛙”字泷田本作“跬”。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2、金川 惟一
  飞泉泻出建溪茶,蟹眼冲开数片霞。花顶老僧治一滴,须教枯木也生花。
  度马度驴横晷杓,一条活路目前开。慈容不隔毫端计,何用从他校记来。
  按:第一首诗中“治”字尊经阁文库本、泷田本皆作“沾”。第二首诗中“计”字泷田本作“许”,“校”作“授”。作者金川惟一即环溪惟一禅师(1202-1281),号环溪,俗姓贾,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弱冠祝发,受具戒于成都甘露寺。年二十二游大慈讲筵,继谒晦庵光、讷堂辨、土庵圭诸禅师。后出峡,游南岳、庐山等地,至杭,谒侍佛鉴禅师于育王、径山,又游金陵,依痴绝道冲禅师于钟山。后复归径山。理宗淳佑六年(1246),初住建宁府瑞岩禅寺,后历住临江军瑞篁山惠力禅寺、隆兴府泐潭山宝峰禅寺、黄龙山崇恩禅寺、建昌军资圣禅寺、瑞州黄檗山报恩光孝禅寺、袁州仰山太平兴国禅寺、福州雪峰崇圣禅寺、庆元府太白山天童景德禅寺。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年八十。事见《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后所附其弟子觉此撰《行状》。据《方舆胜览》卷六十三、《明一统志》卷六十九,在资阳县西有中江,又称金川,贯穿资州全境,且其东部有支流称环溪。’这当是其称“金川惟一”或“环溪惟一”之由来。
  23、顺度 广焕
  一酬卢同七碗茶,色前光夺日边霞。当机觌面无回互,说甚能开顷刻花。
  明明大地一天台,铁壁银山面面开。未动脚头孰至顶,不辜辽海驾航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无考,“顺度”疑为其所住寺院名。
  24、蜀 德全
  远远来煎龙凤茶,看看桥畔渐生霞。抬眸虽未见方广,盏里凝清已记花。
  鲸波抹过上天梯,烟雾漫漫尽撒开。脚力穷时俱看破,何须梦里又重来。
  按:第一首诗中“记”字泷田本作“起”。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5、天台 德琏
  汲水浓煎上品茶,满空和气结成霞。不知眼里重添屑,一盏中开五叶花。
  危列翠边金磬响,跨飞梁畔户门开。昨霄合眼梦亲到,勘破声闻小果来。
  按:第二首诗中“列”字泷田本作“到”;“霄”字尊经阁文库本、泷田本皆作“宵”,为是:“勘”字泷田本作“看”。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6、赤城 无二
  扶桑来献雨前茶,紫气氛氲贯白霞。圣者灵踪藏不得,一瓯各现一瓯花。
  双碉滔滔声不歇,千峯排列画图开。机先荐得石桥境,许你亲曾梦见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不详。《虚堂和尚语录》卷七《偈颂》部分有《送小师无二回中川》云:
  “蜃江来访竺山春,贵尔寻师已得人。莫学横趋未归客,至今尘土满衣巾。”诗中讲到小师无二从蜃江(亦称慎江、瓯江、永嘉江,在浙江永嘉县:)来访竺山,已经找到合适的师傅,打算回中川,虚堂智愚禅师为其送行,并嘱咐其早日归来。他与赤城无二或为同一人。
  27、晋陵 道纯
  殷憨越漠献杯茶,瑞应光浮五色霞。小立桥边增感悦,幽禽啼罢啄藤花。
  见得分明百念灰,万重关铄一时开。逢人有问梦中事,向道亲从方广来。
  按:第一首诗中“藤”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藤”,泷田本作“散”。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28、庐山 惟玑
  兜娄烟暖沦香茶,应供依空出绛霞。不是梦中相见了,一瓯争得十分花。
  瀑泻苍崖声有异,桥横古峯水天开。从来尊者无音相,莫向岩前错认来。
  按:第二首诗中“峯”字泷田本作“岸”。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9、越山 简
  洗盏浓烹陆羽茶,真空妙相现朝霞。眼开不记梦中事,依约岩前尚雨花。
  彩雾深藏尊者家,岩扃应为我侬开。当机觌面无回互,亲到何如亲见来。
  按:第二首诗中“无回”二字底本无,据尊经阁文库本补。作者生平事迹无考。越山,一为浙江会稽山的别称,一在福建怀安境内,现不能判定“越山简”之“越山”为何处。
  30、 东蜀 道信
  不展炊巾不供茶,寒烧木佛忆丹霞。可怜尊者不知此,贪看飞流作雪花。
  五百个僧无住地,玉门金殿自何开。若将梦境为真事,高加不从东海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希叟绍昙禅师(?-1297)。一弟子名道信,是现存《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中《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神寺语录》的编者之一,希叟绍昙禅师也多与日本禅林相交往,故此东蜀道信或即其弟子道信。《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在“东蜀道信”之“道信”二字右边有小括号,括号中写着“雪山”二字,不知何指。据《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二,隋朝大业年中禅宗四祖道信所住之吉安府城东祥符寺,改为雪山寺,但显然不是此人。
  31、江左 永讷
  堂堂官路贩私茶,作者相逢面若霞。五百声闻少惭愧,无端沾着脑门花。
  旷野深山道场地,洪蒙未判已先开。众生若是有灵骨,驷马车车不肯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佛光圆满常照国师语录》是南宋末渡日僧无学祖元(1226—1286)的语录汇编,其卷九《偈颂》部分有祖元理宗淳佑九年(己酉,1249)在宋时所作《送云溪歌》,后附宋、元二十二人题跋,除一人为俗士外,其它二十一人皆为方外之人。其中有池阳永讷作于景定元年(庚申,1260)重阳节的题跋云:
  山谷送焦浚明诗云: ‘古人不朽事,所愿更勉力’。观予元送云溪,楚骚所谓德音兮予所望者。非不朽事耶?噫!古人之才可得,古人之心不可得也。而子元于心于才,(原缺)以见吾云溪之托交矣。夫义理之在人心,万世古今同一陶冶。山谷不能独有也。时哉易失,事有难并,惜无能为楚声之读者,安得起道蹇于九原云。庚申菊节池阳永讷。池阳即今安徽贵池县,地处江左,故此人或即江左永讷。
  32、蜀 智堃
  曾到台峯致一茶,脚头已衬半空霞。回观伏虎降龙客,不觉重增眼里花。
  天台元是旧天台,尊者门庭一一开。到后明知无锁钥,可怜俗客不曾来。
  按:第一首诗中“观”字泷田本作“视”。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3、蜀 祖宜
  当阳点出郝公茶,一哄相迎面发霞。尊者从头都见了,何须重现钵罗花。
  独携瘦策步岩隈,楼阁重重转为开。归去海东休说梦,听渠卖却布单来。
  按:第二首诗中“布”字尊经阁文库本作“市”。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4、闽 法埙
  只解贪煎当土茶,不知磋过赤城霞。纵使炊巾都展了,依然未放木瓜花。
  刚道石桥滑似苔,问它有口未尝开。只须道得接手句,许你亲游台桥来。
  按:第一首诗中“然”字泷田本作“前”,第二首诗中“桥”字泷田本作“峤”。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5、天台宗逸
  为煎杀贼纫家茶,丞饼峰前布细霞。梦与见时非见见,一桥崖瀑溅霜花。
  衲僧用处绝疑猜,朱户金门一击开。试与声闻相见者,桥南谁敢出头来。
  按:第一首诗中“丞”字泷田本作“熏”,为是。“烝”通“蒸”。 宋陈耆卿撰《赤城志》眷二十一《山水门三》:“石桥在县北五十里,即五百应真之境,相传为方广寺,有石梁架两崖间,龙形龟背,广不盈咫,其上双涧合流,泄为瀑布,西流出剡中。梁既峭危,且多莓苔,葚滑,下临绝涧,过者目眩心悸。昔僧昙猷欲度梁访方广,忽有石如屏梗之,旧号盏馐奎,孙绰赋所谓‘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是也。……”: 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6、天台 智月
  三拜殷懃酹薄茶,愿眉雪顶出红霞。玻璃五百皆春色,一盏中呈一样花。
  尊者相拈上玉台,梦中说梦笑颜开。石桥一路如苔滑,莫是君曾踺倒来。
  按:第二首诗彰考馆文库本、尊经阁文库本皆缺,《五山文学新集》第六卷据泷田本补。第一首诗中“酹”字尊经阁文库本作“酬”。作者生平事迹不详。而《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丙岩了惠禅师的弟子有“白云灵江智月”,而“灵江在(台)州城外,其水自三江合流,环违郛郭,旧传有赤城地、灵江水、丹丘井之谣”。故疑此“天台智月”即“灵江智月”,乃西岩了惠禅师弟子。义据《赤城志》眷十九《山水门一》载:“(大固山)山势逶迤,抱州治如屏障, 自州治后而北则曰北山, 白北山稍东接白云昼,后则曰白云山,其实一山也。”智月或曾住此白云寺。
  37、泉山 守正
  自汲清泉煮建茶,挨开碧落映残霞。霜钟敲月夜将半,认得分明早眼花。
  一筇秋色上岩隈,石室苔扃尽挨开。伎俩此时都见了,灵踪何起圣何来。
  按:第二首诗中“扃”字泷田本作“扁”,“挨”字泷田本、尊经阁文库本皆作“拶”。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据《方舆胜览》卷十二《南剑州》有“泉山”,为“郡之主山,又名北山,在州北五里,周环四十里。”“泉山守正”之“泉山”或指此处。
  38、 江左道宁
  掬水临流未点茶,四双八辈已朝霞。试教无位真人看,大似朝开暮落花。
  举步凌虚时睑哉,通身毛窍悚然开。倘非撒手悬崖去,梦里那知几往来。
  按:“江左”尊经阁文库本作“江右”,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9、字江道侏
  矗矗崇峦天可孥,灵松怪石衬彤霞。应身尊特神通现,满盏茶浮白玉花。
  圣化冥加诚意远,云收雨歇碧峯开。谁言尊者沈空寂,隐隐金灯木未来。
  按:第二首诗中“加”字尊经阁文库本作“知”,作者生平事迹无考。字江即巴江,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一《舆地考七》云:“巴江自古集来抓于郡治之右,状如巴字又曰字江。”
  40、钱塘净覃
  方庶堂前煮石茶,今开梦眼皦晨霞。机先拈记玻璃盏,满面春风烂熳花。
  倒携霜竹上天台,万叠云山一卓开。扶记半千沈寂者,竿头进步转身来。
  按:第一首诗中“庶”字泷田本、尊经阁文库本皆作“广”,为是。两首诗中“记”字泷田本皆作“起”,为是。作者生平事迹未详。《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禅师弟子有“东山葛庐净覃”,当为此人。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五载:“东山,在(临安)县西三里,相传谢安石高卧之地。”《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卷四《灵隐立僧普说》就署为“侍者净覃编”,卷七又有《净覃藏主游方》诗云:“丛林荒落水云寒,风味辛酸话转难。隐隐一枝天外去,不知何地择人安。”卷十有《净覃藏主请》云:“容易肯人难与共语。竹篦头惜之如金,禅床角委之如土。净覃知藏善知机,电光影里分宾主。”可见其曾司经藏之职。明释文诱编辑{增集续传灯录》卷三虚堂智愚禅师法嗣下有“葛庐罩禅师”,并录其《颂傅大七讲经公案》云:“双林大士太无端,又向粱朝露一斑。经旨未分玄路绝,一挥案上动龙颜。”应即净覃所作。但清通问编定《续灯存稿》卷三、清性统编集《续灯正统》卷七、清超永编辑《五灯全书》卷五十四、清聂先编《续指月录》卷四皆把葛庐覃作为南岳下第十九世容庵海禅师法嗣,《续灯存稿》录其传法世系为:五祖演一天目齐一竹林宝一竹林安一容庵海一庆寿璋、葛庐覃。以上诸书在“葛庐覃”下皆录其“举僧问石溪和尚: ‘如何是佛?’溪曰: ‘矮子看戏’。颂曰:
  ‘巍巍丈六紫金容,百戏场中有变通。矮子看来眉卓竖,铁锤无孔舞春风。”石溪和尚即石溪心月禅师,其传法世系为:五祖演一圆悟勤一虎丘隆啤应庵华一密庵杰一松源岳一掩室开呻石溪月。则葛庐覃、石溪月同为临济宗杨岐派,且石溪心月要比葛庐覃后两辈。但禅宗中一般都是后辈举祖师或同辈公案故事而加以吟颂,且其它佛教典籍资料在容庵海法嗣下并无。葛庐覃”其人,如元至大二年(1309)内翰赵孟俯奉敕撰《临济正宗碑》所载即是:五祖演一天目齐一懒牛和一竹林宝一竹林安一容庵海一中和璋。临济第二十世孙五峰普秀所作《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中载录此段法系为:五祖演一天目齐一汝州和一竹林宝一竹林安一竹林海一庆寿璋、白涧一、归云宣。故疑以“葛庐覃”为“容庵海”法嗣者有误。 “葛庐覃”当为虚堂智愚禅师弟子净覃,石溪心月禅师与虚堂智愚禅师同为南岳下二十世,乃净覃之长辈,净覃吟颂其公案故事合情合理。另《禅宗颂古联珠通集》中多处都载录了葛庐覃颂祖师公案,如卷六达磨大师曰:“吾法子三千年后,未曾移易一丝毫许。”葛庐覃颂云:“东西纵目乾坤阔,玉露澄秋气宇高。山是山兮水是水,何曾移易一丝毫。”卷十九赵州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葛庐覃颂云:“狗子佛性赵州无,吕公一个药葫芦,接来医却人间病,大死一回方见渠。”卷二十三颂灵云志勤禅师见桃花悟道公案云:“红入芳蹊锦色鲜,酌然一点不相谩。物归元主自投合,谁谓灵云着眼看。”卷四十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至天宁,一日闻圆悟升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即不然,忽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他道:“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师于言下忽然前后际断。葛庐覃颂云:“诸佛东山水上行,闲中无事日偏长。熏风拂拂来无已,无意凉人人自凉。”可见净覃是一个擅长作诗颂的僧人。
  41、四明 如寄
  至诚方酌碗中茶,金锡)良琅下紫霞。若谓亲逢尊者面,睡眸又翳一重花。
  五百高僧坐绿苔,梦间一覩碧眸开。就中有个腿眉老,昔日亲曾见佛来。
  按:第一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42、梓州 希革
  蒲沥蒿汤即当茶,果然牵伴下深霞。灵通将谓有多少,一一杯中灿一花。
  桥南个一对痴呆,面孔(刍+力)搜擘弗开。不待见仵先勘破,昨宵曾入梦中来。
  按:第一首诗中“蒲”字泷田本作“满”,“蒿”作“嵩”。第二首诗中“桥”字作“橘”,疑误,“仵”字作“伊”,为是。作者生平事迹未详。梓州治所相当于今四川三台县。今存《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中《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语录》署为“侍者普和、惠洇、希革编”,又有《示东川希革侍者往江陵省亲》云:
  在昔东川多英杰。圆通却万乘之诏,以大觉行,其尊法有体。卍庵脱身戈甲,婴妙喜锋,珊瑚枕上两行泪,一转语,报佛祖恩,足矣。要知斯文重寄,非眼生三角,力负万钧,鲜能担荷。……革侍者髫龀出家,寻师访道,奋志效圆通、万庵之作,每恨不逢樵子径,未识葛洪家。竭来玉乳峰前,背法堂著草鞋,上门上户眼如铃。有么有么,机如电,不消山僧轻轻喷睫,寒毛卓竖,紧捉乌藤,革辙二门,必期打透。频呼小玉,认即非声。扯破犀牛,见即非色。稍知蹊迳,痛欲加鞭。秋风袭衣,遽有江陵省亲之举,临行需语,为途中道伴。因谓学道如初,成佛有余。骅骝堕地,抱千里之志,不可半途而息。大鹏展翅,乘九万之风,岂恋枪榆之乐。当思一等吃花瑞菜,春阳煦妪,霜雪凭陵,信口吐出,如优昙檐卜,扑鼻馨香,原其所自。无非离心意,出圣凡。项上生铁三百斤,打硬做成。任是古佛,也合低头,甘听处分。到者里,森罗万像,介甲昆虫,总是生身父母。春水满泽,夏云奇峰,秋月扬辉,冬松孔秀。时时顺色, 日日承颜。冷面相看,少曾间隔。岂不思大义渡,放慕顾一着子。 日月星辰,为之扑落。放一线道,紧系草鞋。若到江陵,有问千丈岩前事,切不得道。奉化县到山四十里,兴尽早回。革辙向上,大有事在。亦要汝东针西札,予当忍死而俟。”说明希革为希叟绍昙禅师弟子,四川人,疑即此梓州希革。另外,据玉村竹二先生所言,泷田本梓州希革所作二首诗的第二首末尾有“此轩如芝”的署名,当为“此轩如足”之误,《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法系下列有“翠岩此轩如足”,说明他也是虚堂智愚禅师弟子。玉村竹二认为《石桥颂轴》的原始形态应该是作者在先,占一行,然后是此作者的两首诗,而此轴流传到江户时代初期已经不完整了,“此轩如足”一行后面的部分已经断掉不存,而泷田英二所藏的《禅家丛书》本是经过重新抄写的,为了节约纸张,改变了《石桥颂轴》的原有格式,把诗颂作者置于每人第二首诗之后同行的空白处,因此就误把“此轩如足”写在了“梓州希革”的第二首诗后了。这种解释笔者以为略显牵强,但其指出现存《石桥颂轴》可能是残本,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大休正念所作序及静照法孙释善金撰《无象和尚行状记》中并无指出当时和诗的具体人数,只有《本朝高僧传》卷二十一静照传中指出和诗者是四十二人,并指出有“横川如珙、虚州普度诸大老”,但现存《石桥颂轴》中和诗者并未见有横川如珙(1222—1289)。《本朝高僧传》由日本临济宗释师蛮完成于元禄十五年(1702),此时已是江尸时代中期,说明师蛮所根据的可能是有四十二人和诗的另一种传本。如果算上此轩如足、横川如珙,当时和诗者就有四十三人了。也许还有更多。所以说现存《石桥颂轴》可能是残本是有道理的。
  三、与《石桥颂轴》相关联的宋末中日文化交流
  虽然《石桥颂轴》中有些作者的情况现在我们无法考知,但从法名前的标署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来自于江浙、四川、福建等地。而从前面我们有所考辨的作者中可以看出,他们主要出自南宋临济宗杨岐派的大慧宗杲和虎丘绍隆两个分支,而以后者居多。在虎丘绍隆这一分支-卜,又有出自破庵祖先门下的无准师范禅师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出自松源崇岳门下的掩室善开、运庵普岩、灭翁文礼、无觉得通禅师的弟子(分别是石溪心月、虚堂智愚、横川如珙、虚舟普度)及再传弟子,而以出自松源崇岳禅师一派者为多。他们都与入宋日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属于大慧宗杲三传弟子的物初大观与日本僧人多有交往,日释樵谷惟仙访宋归国时,他也曾赠以诗偈云:
  三应声中密意通,分明饭布裹春风。休论亲切不亲切,巨舶回程至海东。金川惟一乃无准师范禅师弟子,东蜀道信、梓州希革为希叟绍昙禅师弟子,无准师范禅师法孙,希叟绍昙禅师(?一1297)也多与日僧交往, 日僧白云慧晓(1223—1297)度宗咸淳二年(1266)入宋,历游两浙,依希叟绍昙禅师于台州瑞岩寺,闻绍昙举百丈拨火公案大悟。归国时,布施令刊《希叟和尚语录》。希叟绍昙禅师的《语录》中也多次提到日本僧人,如《日本温英二禅人持建长兰溪和尚书与平元帅求语》、《日本国光禅人旋乡求语》、《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偈》、《日本玄志禅人请语》、《示日本景用禅人》、《日本觉上人起龛》,《日本澄上人》、《日本然上人》等。天台智月为西岩了惠禅师弟子,也是无准师范禅师法孙,西岩了惠(1198—1262)也曾与日僧相交,有《日本证上人以断桥法语求印证》文及《送日本俊上人》诗。而无准师范禅师(1177-1249)本身就是在日本禅林中有很大影响的一位南宋僧人,他的顶相图及不少书法真迹至今仍保存在日本。日僧圆尔辨圆(1202—1280)(世称圣一国师),于理宗端平二年(1235)入宋明州,曾先后参学于天童痴绝道冲禅师、临安天竺寺柏庭善月法师、净慈笑翁妙堪禅师、灵隐石田法熏禅师等,后登径山,师事无准师范禅师并成为其法嗣。与同为无准弟子的西岩了惠、环溪惟一、兀庵普宁、希叟绍昙等禅师成为莫逆之交。圆尔辨园还往飞来峰北碉谒见物初大观的嗣法师居简,被延为上宾。在宋七年,于理宗淳佑元年(1241)辞别无准师范禅师及诸友返日,后为京都东山东福寺开山祖师。在辨圆回国时,无准师范禅师赠以杨岐法衣及《大明录》,同门诸友二十余人作颂相送,今存释绍昙《送日本尔侍者》云:
  径山无法与人传,几度亲遭劈面拳。今日大唐回首去,鼻头元在口皮边。圆尔辨圆回国后,还常与他们书信往来,保持密切联系。理宗宝佑三年(1255),西岩了惠禅师还受圆尔辨圆之托,写下《日本国丞相藤原公舍经记》。而虚舟普度乃松源崇岳门下无得觉通禅师法嗣,也多与日僧交往,日释珪堂琼林于日本文永年(1264—1274,理宗景定五年至度宗咸淳十年)中入宋,参侍在径山的虚舟普度,普度有《付法衣与琼林侍者》云:
  杨歧担子无轻重,上得肩时便着行。咬定牙关提正令,卷舒杀活任纵横。又应琼林之请作《自赞》云:
  百丑千拙,无法可说。一个拳头,硬如生铁。放开则日耀扶桑,捏聚则乾坤黯黑。冤家莫兴恶相从,正法眼藏瞎驴灭。元大德七年(1303,日本嘉元元年),其语录随商船被运到日本,琼林募缘刊刻,并作序。。静照有《琼林为虚舟和尚请普说》,其中称虚舟普度为“师叔”,并加以赞美:
  伏惟师叔虚舟大和尚,乃临济正派,松源的孙,道恢德富,心空眼明。天姿英伟,孤硬趣操,机锋一触,锁石崩崖。提唱的切,霜弓劈箭。假令古佛出头,亦须望风心死。盖慈惠峻而发其用,愿力广而利于世,天下共推为佛法栋梁,作宗门龟鉴,海容百川之量,得青山正续者也。……。而前录和诗作者中属于松源崇岳门下运庵普岩禅师法嗣虚堂智愚禅师弟子或相关人物者为多。如东州惟俊、无示可宣、钱塘净覃、此轩如足都是虚堂智愚弟子,而古困德潭、赤城无二也与智愚相关。虚堂智愚也是和入宋日僧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书法真迹现也多存于日本。前述日僧南浦绍明理宗开庆元年(1259)入宋后,曾跟随虚堂智愚禅师于净慈寺、径山兴圣万寿寺,成为其嗣法弟子。他还写有《日本源侍者游台膈》云:
  师道严明善应酬,石桥过了问龙湫。一花一草人皆见,是予知机独点头。从静照本人来看,他与虚堂智愚禅师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辞别石溪心月禅师后,他先去游方,理宗宝佑六年(1258),虚堂智愚禅师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后,静照曾任知宾。为了祝贺他的就任,当时有同参二十六人都写了贺颂,坚棠林作序,虚州普度跋。”后来他又跟随虚堂智愚禅师于天童、净慈之间。度宗咸淳元年(1265),他辞别虚堂智愚禅师时作诗云:
  十载从师几诟拳,到头一法不曾传。有无句荡家私尽,万里空归东海船。虚堂智愚禅师也有《日本照禅者欲得数字径以述怀赠之》诗云:
  世路多帜睑,无思不研穷。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认字眼犹绽,过谭耳尚聋。任天行直道,休问马午风。
  之后静照与乡僧圆海同船归国。历住诸刹,于德治元年(1306,元大德十年)示寂,年七十三,僧腊五十五。他在归国后,与入日宋僧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除前述大休正念外,还有兰溪道隆、无学祖元等。静照回国后,来到镰仓建长寺兰溪道隆的会下,在冬至、结夏两个节日中负责秉拂,由于当时其它佛教宗派厌恶禅宗的鼎盛,兰溪道隆(大觉禅师)曾经为流言所中,谪居甲州、陆奥松岛,静照随行作伴。在兰溪道隆去世时,他住筑州博多圣福禅寺,上堂云:
  松源的传利,无明破家儿,来占福山顶,斩新立雄基。故我建长第一世开山和尚兰溪大禅师,穷彻万法之根源,敲出千圣之骨髓,三十佘年弄精魂,谩把金貂续狗尾。顶门正眼自独瞎,和麸粜面起宗旨。时节忽来缘化穷,打翻筋斗动天地。动天地,法梁折,优昙香尽落秋风,泪雨空淋恨不竭。
  又有“了如居士为兰溪和尚对灵上堂”云:
  一著机先,全超有象。扫除佛祖阶圾,透脱生死牢关。应用无心,如月影流于万水;出没不碍,似云姿挂于千嶂。长空绝际,何用称量;湛水无波,囚风沤起。灵台不磨而自莹,真源不绝而自流。直得毗卢宝印,处处全彰;金刚眼睛,头头显露。诸人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见兰溪老人,面目现在。(以拂子打一圆相云)还见么?三世十方无彼此,风前月下现摩尼。颂云:愿力舟横苦海流,度人六十六年秋,翩翩只履西归后,空对遗容泪不休。都表达了静照对兰溪道隆的崇敬赞颂和怀念哀思。在兰溪和尚忌日时,他也拈香祝告。。无象静照与入日僧无学祖元的关系也很密切,祖元(1226—1286),字子元,号无学,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俗姓许。十三岁丧父,往杭州,依净慈寺北碉居简禅师剃度出家,历五载,辞去,依径山无准师范禅师。又参石溪心月、偃溪广闻、虚堂智愚、物初大观诸禅师。历住本邑东湖白云庵、台州真如禅寺各七年。时元军攻占江南大部,祖元到温州能仁寺躲避战乱。元军压境,寺众皆逃散,祖元独踞堂中,元军把剑加在他的脖颈上,他神色不动,说偈曰:
  乾坤无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元军最终离去。南宋灭亡,祖元回到天童山景德禅寺,为首座。至元十六年(1279,日本弘安二年),他接受北条时宗的邀请,来到日本。先住建长寺,弘安五年,北条时宗建圆觉寺,请祖元为开山第一祖。弘安七年四月,北条时宗去世,祖元退圆觉,归建长。弘安九年(1286,元至元二十三年)九月寂于建长寺,年六十一,腊四十九。谥佛光禅师。他在日本热心传授禅法,培养弟子,受到僧俗的敬重,在日本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无象静照在宋地游历时,当已结识无学祖元,祖元在宋时就写有“无象”道号颂云:
  天平不用斯痴顽,鸡犬声中白昼间。四海只知天子贵,不知天子作何颜。。《佛光国师语录》卷三《佛光圆满常照国师住日本国相州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语录》中有“无象西堂至,上堂: ‘白云庵里,太白峰前,有一句子,落在僩边。……”’又卷十《佛光圆满常照国师年表杂录·年谱》中载祖元于景定三年起住四明东湖白云庵,一住七年。而静照于咸淳元年归国,可能就是在景定元年至咸淳元年间,祖元住白云庵时二人曾见过面。静照归国后,祖元在缣仓开圆觉寺,静照居第一座,扶其道化。弘安七年,祖元退圆觉寺席,静照也写信向祖元表达关切。《佛光国师语录》卷九《书简》部分有《答无象和尚书》云:
  某拜覆无象尊契西堂尊机。某半月不问动静,此心日切凝睇。正此坐驰,忽拜惠书,且知为况以道自牧。超然世表, 日与万象说法,老怀不胜欣喜,甚慰所怀。某自退圆觉,得一月之安,深为得计。吾无象反为吾忧耶?是非知我者。流行坎止,当任前缘,不可加一毫力也。千万勿多深虑。吾无象且自安心,未可言动静也。风波正作,静心待之。世良由日有书,亦嘱其相招之意矣。幸且宽处,别无他祷,不宣。其中表达了祖元收到静照来信时的欣喜心情,且宽慰静照当随缘任运,安心处之,劝他不必为自己担忧。弘安八年(1285)五月十八日,无学祖元把法衣托付给静照,并有颂云:
  南岳峰头话别时,唯忧此道日衰微。不辞万里风波恶,痛惜千年粪扫衣。炯炯两眸怜我老,迢迢屡劫会君稀。长老长老,祖翁一发千钧寄,为觅翻身上树机。对静照寄予厚望。:静照撰《学翁游春轴后》,记述了弘安九年(1286)也就是祖元去世之年的暮春,静照与诸禅衲一起跟随祖元优游于青峦幽邃之中,以诗歌相酬唱的情形。《佛光国师语录》卷八“偈颂”部分有《和照西堂梅韵》、《和无象春日游上塔韵》诗偈,后者云:
  年年春事去何穷,万绿林中一树红。示汝色空三昧了,更须踢倒面前峰。当是此次游春所作。祖元圆寂时,静照在旁侍奉。祖元去世后,他根据门人所传行实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佛光禅师行状》,其中评价无学祖元“住山至处,丈室萧然。受用之务,悉从减省。淡泊纯实之行,终老无玷;峻励沈默之怀,至死不移。乃古圣之耆龟,后昆之标准也。”在祖元的忌日,他拈香云:
  合浦珠兮难比师道之贵,荆山璧兮岂类师德之尊。名动宋地,全机活而电卷;化行扶桑,用处妙而龙奔。於戏!前住建长无学和尚大禅师,天伦义重,舍我何回。正宗淡薄,禅林凋摧,老残不幸,鹤唳猿哀。正当示寂之辰,无学老人,是生耶是灭耶?举香云:慧光长不夜。随处作雷云。给祖元以很高的评价,并表达了对祖元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他还写有《跋无学和尚法语》、《赞无学和尚》。等。元揭僎斯撰《佛光禅师塔铭》云:
  佛法入中国,至宋末,莫盛于昊越之间。简公(北碉居简)奋响于净慈,范公(无准师范)扬英于径山,月公(石溪心月)擢颖于灵隐,闻公(偃溪广闻)揭照于育王。灵鹫则愚公(虚堂智愚)建其标,大慈则观公(物初大现)振其轨,天童则一公(环溪惟一)抗其旌、升其堂、入其奥。并包翕受,融液畅朗,则佛光禅师。……而《石桥颂轴》中所涉及到的禅师,大多都在这个范围内,他们也正是宋末那些入末日僧参学、交流的对象。通过我们对《石桥颂轴》中作者与相关联的入末日僧及入日宋僧交往情况的阐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宋末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一些状况,同时也可以看出中日佛教文化间的密切关系。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