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夜宿凌霄寺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夜宿凌霄寺

  睡梦中,我被一阵清脆的钟声惊醒,不一会耳边传来阵阵诵经声。我翻身下床,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寺院的斋舍,听到山上四周到处都是一片诵经的声音,而且这声音又经寺院内的高音喇叭相送,被越传越远,仿佛要传到山下的千家万户…… 夜宿凌霄寺 凌霄寺始建于五代,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寺院。相传,天上的文曲星和财神爷在一次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上,因为多喝了几杯御酒,就又偷了一壶下凡来到位于河北唐山一个叫“丰润”的小镇后面的小山上偷偷喝酒。可他们的“举止”全被“法眼通天”的如来佛祖看到。如来派了释伽牟尼佛和南无阿弥陀佛,率二郎神和韦驮菩萨等一行十几个菩萨和尊者来寻找他们。后来又耽心他们两个酒醉不醒,又派观音菩萨和消灾延寿药师佛来给他们“醒酒”……由此可见我佛如来以“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凌宵寺也因此一直供奉着这十几位菩萨。据史料记载,凌宵寺在唐朝时的香火鼎盛。因为观音菩萨和消灾延寿药师佛的“药方”又“灵”又能“消”,原本给它取名为“灵消寺”。因与天庭扯上“关系”,故命名为“凌宵寺”。每年到此来向菩萨“顶礼膜拜”,讨要“消灾延寿”秘诀的人高达三百多万人次。许多文人墨客也到于此,留下不少颂扬的诗篇。唐代著名诗人 在落难时,曾到此写下“”的诗句。凌宵寺在宋朝后在战乱中屡次被毁,也曾多次修缮。凌宵寺最后一次被毁,是在明朝的一次战争中被大火烧为灰烬的,以后就没有重建。2004年,河北省唐山市宗教协会根据史料记载,向当地政府报告要求重建“凌宵寺”,在当地的企业和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凌宵寺又重新建成,并于2005年又对外开放了。 新建成的凌宵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一座小顶上,虽然整个寺院的面积不是很大,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寺院内钟楼,鼓楼,门楼和牌楼一应俱全,观音殿,财神殿和大雄宝殿等应有尽有。金秋十月,应几位居士之邀,笔者有幸来到凌霄寺小住几日,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出租车将我们送到山脚下,因为上山的道路被封锁,我们只好徒步上山。沿着郁郁葱葱的山路拾级而上,莫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于莽莽林海中发现对面的山顶上,一堵红色的围墙,墙上书有“护国佑民”四个繁体的宋体大字,高大的门楼上挂着一块蓝色的大匾,上书“凌霄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匾下镶嵌一块半圆弧形的白色大理石,上面雕刻了二条金色的姣龙,形成“双龙戏珠”的图案。大门前摆放了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子,睁大一双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山下的一举一动,仿佛两尊守门神。 进寺院的台阶,是用清一色的原石砌成。这些石阶被分成六个层面,每层18级台阶,共为108级台阶。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发现,每层台阶的中间都砌有一个斜面,上面都用纯铜做了一个字,从上而下依次排列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在太阳底下发出一道道金灿灿的光,光芒耀眼,光彩夺目。 走进寺院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两尊高约5米的佛像。左边的左手执大刀,一看便知是“二郎神”;右边是韦驮菩萨,右手拿长剑。走出大门后便看到钟楼和鼓楼,靠鼓楼而建的是“财神殿”,依钟楼而建的是“观音殿”,正中为“大雄宝殿”。 拜过观音菩萨后又拜“财神爷”。“财神殿”里供奉有三位菩萨,正中的是伽蓝菩萨,左手托胡须,右手执长大刀,眯眼笑看着给他参拜的人们;左边的一位是“文曲星”,左手拿书,右手握笔;右边的才是“财神爷”,左手托着三个“金元宝”,右手拿着一个“护官符”。 刚刚参拜完“财神爷”,由于事先居士们向长老打过“招呼”,我们一行刚出“财神爷”的大门,寺院的一个小弟子就带领我们来到了后院,我们见到了寺院的住持——长老。我向长老说明来意后,便想在此小住几日,以便完成出版社多次催促的书稿,想不到长老愉快地答应了,并且吩咐下去,要妥善安排我的衣食住宿(因山上风大,他还叮嘱我多加衣裳)。随后,我被人领到一处宽敞明亮的的斋室,里面除了床铺和椅子外,还有可供人们读书写字的写字台,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室内还有一台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我正站在屋内发呆,一阵清脆的钟声将我唤醒,一个小弟子来到我屋里,告知晚斋的时间到了,我便随着他来到不远处的斋堂。 斋堂的大厅内摆放着三张大桌子,正面的墙上贴有“食成五观”,告诫食客“要成道业,应受此食”。两边还贴有一幅对联“客至莫嫌茶味淡;僧居不比世情浓。”再看桌上端上来的素食,清一色的是他们自己在山上种植的蔬菜,有茎菜也有叶菜,而且色彩分明:有红色的西红柿和花生米,黄色的扁豆和胡萝卜,还有紫色的茄子和咸菜,还有萝卜,白菜,芹菜,土豆,黄瓜等十二个碟子,摆了满满一大桌子,丰盛得很呢!我笑着对长老说:“看来做和尚也并不清苦啊!” 长老听了我的话,不由一阵苦笑:“哪里啊,是看到你这位远道的客人来了,我才吩咐多做了一些菜的,平时我们就只做三二个菜的!”我听了有一阵尴尬,不好意思地对长老说:“您这是为何呢?”想不到长老却对我说了一句话,打破了我的尴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回寝室的走廊上,我又发现了新的“亮点”。 走廊的墙上贴有一张张宣传标语,其中有这样几幅:“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端身念实相,带业能往生”;“水底同为天上月,梦中人是面前人”;“任何人不能战胜死亡,但念佛能克服对死亡的畏惧”。 在来寺院之前,我本已查阅了相关的佛教资料,知道中国人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数很多,但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数目则是很少的。这其中的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触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经把神与佛相混淆,甚至被贬为低级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数的知识分子,在文字上对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纯正的佛教信仰是什么?虽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作过极多的解释工夫,然对现代的一般人而言,读通佛教的经论,固属不易,但要读完三藏教典,也没有必要。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好多人在“学佛”但仍然不懂“佛学”的原因之一吧! 晚上九点差五分,应长老之邀,我和几位居士一道,走进了寺院的“念佛堂”。在念佛堂正中的墙上,贴有如来和观音菩萨的画像,画像两边是一幅对联:“无挂碍处得受记;能放下时记菩提。”画像前端放着一个台桌,桌上摆放的是观音菩萨的一尊头像:手托莲花宝瓶,瓶子内装荷叶和荷花,台桌的另一格则放的是木鱼,香炉和红蜡烛,旁边还放着一个装有“圣水”的小碗一个和供果等,室内还摆放有花卉和盆景。在西面墙上的“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的“佛光普照”下,有许多人给佛祖“拜贴”,祈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健康。而在“西方接引阿弥陀佛”的“佛力超驾”下,也有不少人给菩萨“拜贴”,祈求为自己去世的亲人“超度”。 九时整,随着小和尚的钟声响起,人们走进了“念佛堂”。长老一手持一个话筒,一手拿一个木棰,嘴里一边诵经,一边不时地敲打着一只大若如小盆的“罄”。他的左边是一个小和尚,一边诵经,一边敲打着一只木鱼;而在长老右边的另一个小和尚,则一边诵经,一边不时地敲打着一只大鼓。随行的人们就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经书,也跟着开始了他们的“诵经”。有能够背诵的就背诵,不能背诵的则拿着书本跟着诵经。 佛陀的教义,经过长时间的传述及注释,加上广阔面的繁衍及发扬,本质虽然未变,形态却因时、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各式各样的表现。在这些形态之中,确有真正的佛教教义,不过也有不少是和真正的佛教并不相应的东西。因此,要理解佛教,最好从佛教之所以发生在印度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为始,然后认识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团,以及教团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传流与扩张。 我知道,有许多人希望以最经济的时间想能理解佛教,以便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于是他们便来到了寺院。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只有寺院里才有,而且只有跟随长老们一起诵经,才能得以很好的理解,得到很快的提高。这也许就是今天为什么有许多人,都愿意到寺院里来学习“佛经”的原因之一吧! 晚上十点,寺院熄灯,四周一片宁静。许是由于初次到寺院来夜宿的原故,我睡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尽管我的脑子里反复地告诫自己,明天还要早起看他们诵经。可心里越是想越是睡不着,头脑里满是各种各样的东西:红墙碧瓦、亭台楼阁、廊舫梁柱、雕龙刻凤还有薰烟袅袅的檀香、莹火冥冥的蜡烛和催促诵读经文的钟鼓声。是夜,伏在床上,挥笔写下一首诗词: 七律 题凌霄寺 廊舫梁柱朱颜涂,刻凤雕龙赤色描。 红墙碧瓦弯檐短,亭榭楼阁曲巷长。 薰烟袅袅檀香尽,莹火冥冥蜡烛燃。 钟声敲促梵文诵,鼓响奏催咒语吟。 睡梦中,我被一阵清脆的钟声惊醒,不一会耳边传来阵阵诵经声。我翻身下床,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寺院的斋舍,听到山上四周到处都是一片诵经的声音,而且这声音又经寺院内的高音喇叭相送,被越传越远,仿佛要传到山下的千家万户……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三日于凌宵寺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