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仁德法师参虚老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31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复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仁德法师参虚老

  黄复彩

  这是一九五七年的春天。仁德在蒙蒙的春雨中走进了真如寺。

  仁德随着知客师走进了禅堂。这里是一片静谧的世界。禅堂内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然而却不闻一丝的音响。而那踞于法座之上的老人,此时仿佛是睡着了。他鹤发银须,头微微低下,似乎早就忘了这些虔诚的弟子们。

  被一路旅途弄得几分疲惫的仁德,这时立即进入到一种奇妙的境界当中。他就近寻了个蒲团,跏趺而坐。他在一种禅定的气氛中静静地寻找着自己的心性。

  老人接着讲那段他早已开始了的公案——

  牛头五世智威的弟子崇慧,有一次在禅堂,有僧人问:“达摩未到中国时,中国有佛法吗?”崇慧禅师回答:“达摩尚未来时的事,问它作什么?你为什么不问问如今的事?”那位僧人还不领会,因为他只知在身外求佛,并不知道真如佛性就在他自己的心里。僧人说: “我不领会。”崇慧禅师随口念了句偈:“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你自己身上的事情怎么样,与他达摩来不来有什么关系?他来中国,就像个占卜的老汉,卦文是凶是吉,其实都是你自己身上的事,一切都须自己留意才行。”

  虚云老和尚平日开示多讲公案。在这些公案中,老人家娓娓道来,不作装饰,不作评价,让学人在公案中领悟真实的究竟,开发自身的智慧。

  第二日,知客师悄悄来到仁德的单室,说:“老人家看了朗照法师的信函,说要单独见你。你随我来吧。”仁德更是激动万分。他匆匆穿上海青,然后持具搭衣,随着知客师,款款走进老和尚的丈室。老人正在法座上读一本经文。眼前的老人,那高洁的风骨、那安然的神态,与昨日所见,更有不同。于是仁德倒地便拜。

  老人放下经文,容仁德三拜既毕,说: “你从哪儿来呀?”

  “弟子从终南山来。拜见老和尚是弟子长久以来的愿望。”

  “终南山?那是个好地方,”老人家像是沉人到一种长久的记忆当中,稍顷,老人又说:“终南山有那么多的老修行,你在那儿,一定收益不浅吧。”

  仁德说:“是的,那儿有许多的大德。但是,弟子从高曼寺到终南山,又从终南山到云居山,弟子一路追寻老和尚的足迹,就是想得到老和尚的开示。弟子虽出家多年,但在修行的路上,还有许多不解的地方。”

  老人说:“平常的日用,皆在功夫中行。大干世界,处处都是道场;芸芸众生,人人都是吾师。懂得这些道理,在哪儿修行都是一样。”

  仁德说:“弟子只求了脱生死,请问修哪个法门更适合弟子?”

  老人说: “参禅也好,念佛也好,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实际都是不二的。六祖不是说过吗,法无顿渐,见有迟疾。而石头希迁说得更为直截: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法门、法门,法虽只有一,门却有许多。所以我认为,每一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哪一个法门相宜,便修持哪一个法门。”

  老人停了停又说:“你平时是怎样用功的?”

  仁德说:“弟子当寺务繁忙时,便忙里偷闲,持名号念佛。当妄念纷扰,犯执著大病时,便守观其心,紧问念佛是谁。”

  老人笑了笑说:“一切都是你自己心上的功夫。只要一门深入,久了,功夫就有了,需知自性清净即佛土净。”

  听着这样的声音,仁德觉得十分受用。虚云老和尚是主张顿悟的,顿悟禅认为“一开口便是错”,正所谓“言语道断”,所以老人平时一般不会有太多的说教,一切让禅者自己去做,去实践,去体会。但仁德到底还是感到有些不满足,于是又说:“我不知道老和尚对当今的佛法有些什么看法,可否开示一二?”

  果然,老和尚挥一挥手说: “你且先在常住发发心吧,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如今新社会的僧人,更要本着百丈禅师的禅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样很好,既能调润色身,又能增长慧命。”

  当日下午,仁德便与僧友一起撩起裤腿下田劳作,冰凉的田水刺激着人的肌肤,也使人在这自然的劳作中更清新地领会到劳作的欢欣和人生的意义。

  过了几天,又逢雨日,因不能外出劳作,于是便又聚会于禅堂,听虚云老和尚给大家开示。一阵长时间的沉默,禅堂里的人似乎全都睡着了,包括虚云老和尚自己。但是,似乎能听得到无数的心脏在热扑扑地跳动着。不知过了多久,虚云老和尚终于微微地欠了欠身子,开口说道:“……有人认为禅是第一的,甚至认为,佛教初传伊始即是有禅无净土。这真是荒谬至极啊!难道佛法有二吗?当初释迦牟尼逾城出家,苦行林中六年麦麻生涯,最后却在菩提树下得益,明心见性,廓然大悟,成正等正觉,最后拈花微笑,再付法于迦叶,说过一个什么禅字吗?佛法如纯乳,卖乳人的日日加些水分,以致后来全无乳性,这就是禅净分家的祸端,也是中国佛教的祸端。”

  直到今天,仁德仍难忘怀虚云老和尚当初在真如寺里的那些开示。这些年来的行脚生涯,的确为他开阔了一片眼界,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但是,随处所见的各色各样的修行人,各种名目的修行法门,倒也多少使他有一些眼花了乱的感觉,所以他才在一见到老和尚的时候,即急迫地希望老和尚能对当今的佛法开示一二。现在,当他在真如寺身体力行地修了一阵之后,老人终于还是对他那天的请求作了形象的回答。

  佛教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将近两千年。在这将近两千年的过程中,随着每一次历史大潮的涌起,中国佛教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一次外来的冲击,在各种各样的“卖乳人”的操纵下,中国佛教像一个任人巧妆打扮的小姑娘,从而成了人们愚弄和随意利用的对象。

  转眼到了秋季,算起来,仁德在云居山已经住了大半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真如寺收割水稻八万斤,瓜果蔬菜更是自给自足。此外,收各种珍贵药材上百种之多。

  秋去冬来,真如寺开始新一轮的打禅七活动。在此参禅期间,仁德一边学习《百丈清规》,一边精心研习真如寺的《禅堂规约》、《戒堂规约》、《客堂制度》、《云水堂规约》等。

  不久,他接到高曼寺禅慧和尚的来信,回高曼寺了。

  (节录自黄复彩《仁德法师传》,个别字句有改动。)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