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跨越时空的对话——读《品味敦煌》一书有感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跨越时空的对话——读《品味敦煌》一书有感

  朋友送我一本中国旅游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由胡同庆编著、张伟文摄影的《品味敦煌》。“品味敦煌”?!好大的口气!在书名的诱惑下,我几乎是一口气未停地读完。之后,望着案头的这部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厚厚册子,我竟没有一丝倦怠之意,直呼过瘾。

  现今,有关敦煌和敦煌艺术的各种各样的出版物充斥坊间。然而,与学究般地、一板一眼地“理性”叙述不同,《品味》却是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溢着情感的火花,跳跃着思考的浪花。可以说,历史与现代交集、人与神对话、知识的获取与精神的体验同步,正是这部书的最大特点。

  书一开首,就像一个洞悉读者所思所想的老朋友一样,作者列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仿佛在说“跟我来吧,我会告诉你的”。笔锋一转,以读者所熟知的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的话题,点出了敦煌艺术之所以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用再多费笔墨,读者就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历史的必然性往往是通过偶然性来体现的。谈到敦煌石窟的开凿,作者一如他人,也以那个美丽的“三危佛光”的传说为始。但却不局限于此,而是抒发了自己的感悟。再配以大幅图片,那夕阳映照下的暗红的三危远景和塔刹重重的古塔,更增添悠悠的怀古氛围,也给读者以打开无限思绪的空间。

  即便是步入正题,作者也不是像以往的出版物那样直奔主题,而是笔锋一顿,以“封闭与开放的空间环境”、“凿窟的方法与工具”为题,略略交待一些欣赏石窟艺术必要的背景知识,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如何看待敦煌艺术的态度。

  接下来的几章,笔者以时代演变为序,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将笔触伸向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各个层面。从中西文化交流、佛教的信仰与实践、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交流、佛教的出世与入世、石窟的宗教与世俗功能等等,多角度、多视野地展开,于叙述中交流观点,于交流中畅扬情感。且文字生动,比喻贴切,富于情感。如“血与火的洗礼”、“ 盛世太平,自信随意”、 “激情烧的岁月”、“从样板到卡拉OK”等等。从这些近乎“煽情”的字样,读者可以窥知作者数十年来因“亲密接触”而产生的对于敦煌石窟的痴热情感,以及对敦煌艺术的自我理解。而那一幅幅精心挑选、精心拍摄的图片更是锦上添花,准确而又细腻地延伸了文字的意蕴。文与图可谓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还不忘记介绍敦煌周边的几处人文遗址和相关的小知识,使读者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那老朋友般的贴心与周到。

  当然,也有抱憾之处。如作者在讲到敦煌艺术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产物时,似应对此再加笔墨,或者有数幅印度、中亚、新疆的佛教艺术图像,以便读者两相比较,更加有一个感性认识;又如,敦煌艺术是宗教艺术,是宗教情感和思想信仰的反映,但作者似乎偏重历史和人文背景的解说,而在交待信仰背景方面似有不够之嫌;第三,作为敦煌艺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彩塑的份量似乎不多。

  然而,瑕不掩瑜。从书名到内容,这的确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介绍敦煌艺术的好书,感谢作者及摄影者。(漠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