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慈济的魅力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孟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济的魅力 ◎孟庆

  台湾花莲县城西,高耸的中央山脉和浩瀚的太平洋之间,有一处苍翠、宁馨的庭院--静思精舍,这里是慈济功德会的发源地。上午,我们的旅游车刚要进入院子,但见一群身着天蓝色马夹、上写“慈济功德会”字样的队伍整齐地走出来。陪同的吴小姐向我们介绍,今天是星期天,志工(义工)们外出服务。穿着孕装的吴小姐本人也是慈济志工,她今天是向自己的先生“请了假”,开着小车赶来接待我们的。

  尼僧德怀把我们引领到一间砖木结构的精致朴素的平屋内,正中神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释迦在这里不仅是佛祖,而且是师祖,参访者都会被领到这里拜师,聆听教诲。德怀法师说,“甚么是宗教?宗教就是“人生宗旨,生活教义”,而慈济就是以佛教作为行动旨归的”。她指着列队等候在精舍外的一群学生说,像这些孩子们,就要从小让他们懂得有爱心,有孝心。

  德怀讲解慈济的历史如数家珍,充满着自豪感。在一幢简陋的木屋内,陈列、展示着慈济初创时期的艰难历程。

  一九六六年的一天,证严法师与弟子到乡下医院探望一位信徒。当她从病房出来,看到地上有一滩血,人们告诉她,山上一位“原住民”妇女小产,因为交不出保证金,无法就医,只好又抬了回去。证严听后心情沉重,决心筹募善款扶贫救人。

  慈善工作最初由六位同修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开始,后来证严发给每人一个竹筒,让家庭主妇每天上市场买菜时,先省下五毛钱投入竹筒。这件事很快在花莲各市场传扬开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四日(农历三月廿四日),她们正式组织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慈济功德会初创时在一个叫普明寺的小庙里,一九六七年秋,证严法师的母亲为法师买下目前的精舍土地,前后经过十一次改扩建,使精舍有了现在的模样,而慈济的业绩,也以几何级数增长。至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为止,已有会员一万一千九百一十五人,慈诚队员五千四佰零二人,曾经接受慈济长期帮助的家庭共有二万七千多户,目前,仍有二千八百二十三户是慈济长期照顾户。慈济人的足迹遍天下,慈济的志业也从慈善事业扩大到医疗、教育、文化、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和环保等方面。

  看着初创时的茅屋、募钱的竹筒、破旧的缝纫机,不能不叹服这是人间奇迹。而奇迹的创造者证严法师,正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记得几年前,证严资助上海某医院创办肝外科中心时,一位曾是慈济志工的台湾朋友曾向我介绍证严的事迹,他建议我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证严法师和她的慈济功德会。

  我问能否见见证严法师,德怀告诉我,上人去台北“行脚”了,她每年都用不少时间到台湾和世界各地走走。她是慈济的创始人、更是慈济的精神领袖。在台湾的书店里,几乎都能看到证严的着作。她的“静思文化”系列丛书已出版二十多本。她用通俗的、富有哲理的语言向世人讲故事、讲道理。有人将她与天主教的德肋撒修女相比,认为她们都是生活化的宗教家,都是形体弱小而胸怀大爱的女性,都具有敏锐的关爱与深沉的悲悯。

  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

  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

  让我们

  为人间拭去悲苦的泪水,

  替众生披上温暖的外衣。

  “九二一”大地震,被称为台湾的百年浩劫,七.三级地震倾刻间让千百万人家破人亡。时间是一九九九年凌晨一点四十七分。

  慈济功德会设在台湾全省的四个分会、十四个联络处迅即行动,慈济人最先到达出事地点,时间是凌晨二点半。

  许多灾民记忆犹新,当他们惊恐未定时,是慈济人双手捧上了第一杯茶、第一碗热粥。佛教历史上曾有过的救灾流水席,慈济人创造了廿四小时不停顿地连续煮了六天的记录。在最短的时间里,慈济人为十八个社区兴建了一千八百八十二户“大爱屋”,帮助灾民从“安身”、“安全”到“安心”。

  “九一一”事件,美国纽约世贸大楼倾刻被毁,几千生灵涂炭。当天下午,慈济志工即进入灾区,并在纽约市家庭援助中心等设站提供服务,包括安顿伤员和死难者家属,分派食物、提供翻译等,经慈济服务站发放的应急金达三千多份,共一百七十八万美元。

  “九一一”事件同时也造成了阿富汗人民的灾难,百万难民流离失所。慈济与有关国际救援组织合作,较早进入东北部难民营发放食品和医药用品,使一千二百难民免受冻馁之苦。接着他们又向阿富汗北部和西南边境发动了第二、第三波救援行动。导游告诉我,在台湾,证严法师的徒弟中有许多企业老板,他们几百万几千万地将钱捐赠慈济功德会,他们相信这些钱将会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在花莲一家玉石企业里,我们遇到一位漂亮小姐,她是企业员工,听说我们第二天将去慈济访问,即自豪地告诉我们,她也是慈济志工,不过是“幕后”。经她解释,才知“幕后”就是第二线的意思。她说退休后将全身心投入慈济工作。“静思堂”是一座气势宏伟的现代化建筑。六十多岁的李先生为我们导游介绍。他原籍上海,退休后已做了十多年志工,不拿慈济一分钱,中午自带盒饭,却像公务员一样每天旱上班晚下班,为慈济做着讲解宣传工作。

  在慈济文化中,有一本题名为《人生更开阔》的新书,廿三位年龄相同的“慈济人”,三十五年前与慈济一起诞生,他们以自己的经历作见证,写下了心灵的转折,无悔的选择。

  靓丽而聪慧的侯旨玲是台北市人一九六六年三月生。她的母亲是慈济功德会资深会员,这使她从小在慈济的氛围中长大。从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商学硕士学位返台后,在荷兰银行等外商银行工作多年。在求才若渴的证严法师召唤下,她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业,用她的话讲是“回到了心灵的故乡”,她同时兼任基金会财务室、台北分会财务室和慈济医学院会计室的职务。目前,她在慈济文化志业中心秘书室及大爱电视台工作。

  许玮麟,法号“济浦”,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生。在英国攻读电脑硕士时,参加了英国慈济联络处举行的茶会,认识了慈济的委员,为他们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毕业回台后,曾在一个电脑部门任工程师。证严法师希望慈济的电脑室能完成证信系统,让每一个会员都能从电脑上得知自己捐款的历史明细。法师对“诚正信实”的理念教育了他,他投身慈济电脑系统的工作,并且和一位慈济护专的毕业生郑女士组成了“慈济家庭”。一九九七年,慈济又派他出国进修博士学位。

  像侯旨玲、许玮麟这样的年轻业务骨干支撑着组织严密、门类繁多的慈济大厦。慈济的硬件、软件都是一流的。慈济人才济济。

  证严说,她创办慈济三十五年来,让她感到如心的两件事是,她相信自己没有私心,她相信人人都有爱心。

  慈爱心,菩萨行。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尼僧变成举世闻名的佛教慈善家。慈济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证严为慈济功德会制定了十条戒规,前五条即沿用了佛教十戒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后五条则是证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中有不吸湮、不嚼槟榔、不吸毒、不赌博、孝顺父母、遵守交通规则等。

  看着慈济精舍庭院外成片的槟榔树,以及台湾随处可见的卖槟榔的招牌,心想为甚么定“不嚼槟榔”这一条呢。原来是证严认为嚼槟榔不利于人的健康和环保,且形象也不美。慈济人决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设备先进的慈济医院,不仅辟有供奉着佛像的佛堂,而且设置了县挂着十字架、点着蜡烛灯的祈祷室。原来,医院引进了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医护人员。,医院收治的病人也并不局限于佛教徒。证严认为,正信的宗教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教育人性、启发爱心。兼收并蓄,体现了“大爱”精神。

  为让白血病患者在绝望中重获新生,一九九三年十月,慈济成立了“骨髓捐赠中心”。海内外慈济人率先挽袖捐髓验血,并组成“骨髓捐赠宣导小组”到各地作宣传。之后他们又组织“关怀小组”,全程关怀捐髓者。目前,这个中心是全世界仅次于欧、美的第三大骨髓捐赠中心,资料数据已突破二十万,据二零零零年六月三十日统计,配对成功完成移植者,已达一百九十例,其中大陆三十九例。

  在慈济医学院,张主任向我们重点介绍了器官捐献事业。在慈济的倡导、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要在死后捐出自己的器官,用于救死扶伤。墙报用图文介绍丈夫支持妻子、母亲支持儿子的愿望而捐出器官的动人事迹。慈济对捐献者也作了周到安排,医学院建设的骨灰堂,充分显示出生命的尊严与辉煌。这里同样体现着“大爱”精神。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证严法师和她的慈济功德会,以自己的行动实行着“人间佛教”的思想。(2002。3)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