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新密古城”系列之法海寺(下)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法海寺玉石塔地宫出土的七层宝塔———三彩舍利塔

  “新密古城”系列之法海寺(下)

  新密法海寺的镇寺之宝玉石塔,陨落于一道绳缆、一百多号人的齐声吼叫之中。

  连同玉石塔陨落的,还有法海寺。那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再关注法海寺,不再到法海寺塔下玩了,法海寺塔也成了人们记忆中的东西。这便是新密老城人常常给人说起的故事:“我们这里的法海寺塔啊,有着很多的神奇,我们小的时候,塔还在,我们常常在塔下玩耍,有时候我们会钻进塔洞里,会听到洞里面有轰轰的声响,老辈人说,塔下面压着一海眼,塔不敢扒,扒了密县就淹了。”这样的故事,上点年纪的新密老城人都会讲。

  新密还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密县七十二海眼,法海寺塔下压着一海眼。”也许是为了证明这个说法,以前常常在几天落雨后,塔下面会冒出五颜六色的贝壳。

  但随着塔的陨落,贝壳也不再出现了。不管怎么说,这些其实要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法海寺塔是个宝。

  河南文物考古大家安金槐先生健在时,曾到新密法海寺考察,他非常痛心地说:“新密人没文化,扒了两个塔(指法海寺玉石塔和超化塔),早晚要把它们复原回来。”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先生更是肯定地说:“塔要在,就是全国第一。”有一次杨焕成和张家泰到新密考察后说:“你们这里的琉璃塔和玉石塔,有一个保留下来,旅游就搞成了。”

  但随着塔的倒掉,一如新密县衙和城隍庙,法海寺成了大杂院,人们开始入住、建屋,原先的面貌几乎荡然无存。

  “难受,真很难受。”新密老城居民王得位先生说。他和马根先生、王亚套先生一样,是保护文物的民间志愿者,“看着祖宗留下的遗产被破坏,心里很不是滋味”。2006年农历四月十六,以王得位夫妇为首,包括桑喜云、钱冠中、孙得群等在内的10个人,自发组成了一个民间保护法海寺的“组委会”。组委会成立当天,就收到捐款1000余元。组委会成立后,一方面号召群众为重修法海寺捐款,一方面向新密市文物主管部门申请,以求得到合法身份。

  在他们的不断呼吁下,法海寺里的住户终于搬走了,学校也迁出去了。2007年10月,新密市将法海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予以保护。

  如今,他们已筹得百万余元善款,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指导,根据“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对法海寺予以修复。

  法海寺玉石塔地宫挖出惊世国宝

  1966年那疯狂的一拉,拉倒了法海寺玉石塔。那是毁灭性的一刻,从此法海寺风光不再,或说法海寺从此淡出了“新密八景”。但那一拉,却拉出了法海寺的内在价值,让人们对法海寺更为刮目相看了。

  法海寺玉石塔被夷为平地后,人们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有距地面深5米左右的地宫。地宫分上下两层,由六块石板砌成方形石函,人们在石函内发现了一系列惊世文物,这些文物后来都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石函内共出土大小不等的三彩琉璃方塔三座、三彩琉璃舍利函一件、瓷舍利盒两个、银舍利盒两个、铜钱457枚、铜佛像三个,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玻璃器50余件。另外,石函石板内侧,有四幅线刻佛教画像,都是北宋早期的文物珍品。

  三彩琉璃方塔中最大的一座高近一米,塔身七层,一层较高,四面开门,内塑佛像,外壁饰麒麟、力士、天王、朵云、宝螺、莲花等图案,塔身涂褐、黄、绿三彩釉,晶亮耀目,造型秀丽,为三座琉璃塔中制作最精致的一座。塔身二层前壁上刻有“咸平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记施主仇训”的题记。这个塔如今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略小的一座塔存于中国历史博馆。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早期留下来的方塔保留下来的非常少,这些方形琉璃塔对研究北宋早期砖、石建筑结构具有重要的标本作用。

  三彩琉璃舍利函,高46.5厘米,边座宽28.5厘米,方形,外面四角塑有莲花纹饰的角柱和蹲狮,四壁塑有封闭的假门,门两侧塑天王,上部及左右饰满莲花图案,顶部可拆开,顶盖四角饰有展翅飞翔的蝴蝶,生动逼真。

  三彩琉璃塔和舍利函彩釉浓厚,釉色晶亮,它们继承了唐三彩的成就,着釉更细致多变,富丽清新。

  铜钱以宋代最多,另有汉代、唐代、后周、南唐钱币。

  玻璃器物有壶形、鼎形、瓶形、椭圆形卵状物、宝莲形物和鸟形物。椭圆形卵状物和宝莲形物,皆胎薄如纸而密封。鸟形物昂头翘尾,两翅各穿一个琉璃环。玻璃器的颜色分为白色和淡绿色,晶莹透亮,制作精巧。这些玻璃器说明北宋时玻璃制作技术已十分高超。专家认为,在1000多年前,化学工艺能达到这样水平,反映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文物中的三彩琉璃方塔和三彩舍利函在河南博物院常年展出,即便现在河南博物院在维修,很多文物暂不示人,但出土于法海寺的这两件宝贝仍然展出。关于它们,有两段明晰的说明:

  三彩舍利匣——佛舍利绚烂归处

  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1966年新密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基座按照砖石结构的叠涩须弥座制成,束腰四壁的中部各有一个尖拱形的镂孔,镂孔两侧有对称的麒麟和莲花。匣身为直口中空方形,四壁中部设假门,四周塑天王、蹲狮,并贴团花和截印花纹。匣身和顶盖内壁刻有“咸平元年十一月三日”题记。

  这件舍利匣采用堆塑、贴花、刻线等工艺塑形,使人物、莲花、麒麟等的形象栩栩如生。釉色晶莹剔透,制作工艺精湛、华美艳丽。

  三彩舍利塔——七层宝塔耸入天

  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1966年新密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这件三彩塔按照北宋时期砖石结构的方塔实物制成,塔为方形七层密檐式,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叠涩须弥座,塔上饰宝塔、伏鹿、仰莲、宝莲、麒麟、天王、力士等图案。一层四壁开门,门内有四尊坐佛。二层檐下置“咸平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记施主仇训”匾额。此器形体高大,造型规整,比例匀称,通体施红、绿、白三彩釉,富丽清新,光彩夺目。

  北宋早期的方塔保存下来的较少,这件塔酷似法海寺方形石塔,使其在研究上具备了标本价值。

  这无疑是对法海寺文物的极高评价。

  地宫壁画生动地展示了佛家大法

  实际上,打开法海寺地宫,除了这些器物外,地宫自身及每一个部分都极具考古价值。

  “在地宫内壁,饰阴线刻画四幅,皆完整无缺,画面四边刻有图案花边,雕刻纤细如缕,颇有‘高古游丝’之妙。还有释迦画像、四十二臂观音画像、文殊菩萨画像、普贤菩萨画像、龙王画像。另外还有8幅塔身画像残片拓本,包括四面六臂观音画像、佛塔画像、舞乐图、摩顶图、化城品与火宅画像,画中线刻人物,形神兼备,佛魔分明;彩带、浮云、海水、飞天、车马、城池、豪宅等景象万千,皆极尽豪华富丽之能事,充分展示了画师匠心靡费的艺术构思与刻工精巧的雕刻技艺,是石塔的宝贵遗存之一,为研究北宋佛教建筑、乐舞、美术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新密文史专家魏殿臣先生说。

  1983年,魏殿臣及省市文物人员对新密玉石塔遗存文物进行了调查,对残石上的经文与线刻画像进行了传拓:

  计妙法莲花经文共131纸、3万余字,画像共17纸,卷草花边共6纸,施主姓名共4纸,构件纹饰共5纸。另有明代《重修法海寺》残碑及少林寺《赠密邑法海寺住持上人宝藏重修废寺落成序》碑刻,还有地宫石函四壁线刻经变故事及盖内面所刻施主姓名纪年等。

  新密法海寺石塔通身镌刻的经文,字体隽秀工整,有唐代书风。

  据初步统计,残石拓本可见法华经各品名称的有:

  妙法莲花经譬喻品第三妙法莲花经信解品第四妙法莲花经五百北子受记品第八

  妙法莲花经五百北子受记品第九

  妙法莲花经五百北子受记品第十

  妙法莲花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妙法莲花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妙法莲花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妙法莲花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四

  …………

  除经文外,法海寺玉石塔塔身各部的经变故事线雕图像,是石塔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之一。

  另外,法海寺玉石塔中,重要的有释迦牟尼佛画像。画像刻在地宫南壁。画面高、宽均为57厘米。图中上部的背光内,刻释迦牟尼坐像一尊,宝座周围除团团卷云外,别无杂物,十分清静。但在背光周围却是一个纷乱的场面,有无数的魔怪,手持利剑、双锤等兵器和巨石、火盆、火棒等凶器,从各方一齐向释迦牟尼佛围攻和威胁,企图阻挠他修行成佛。大概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所以在佛的下面,有些魔怪已经放下器械,向佛跪拜。这是一幅宣扬释迦牟尼得道降魔的故事,称降魔变。

  另有四十二臂观音画像,刻在地宫北壁,画面高、宽皆58厘米。观音像刻在画面中部,坐在须弥座上,双足踏莲花。观音头戴宝冠,双手捧一佛像于头顶,左右双手又捧日月,再外是彩云和宝殿,其下托钵盂与经卷,胸前双手合十,左右双手各持一莲花,腹部双手持念珠与彩带,左右持宝瓶和树枝,其余各臂在两肩左右,分别握着剑、枪、盾牌、弓箭等兵器和火焰珠宝、大螺等法器。背光之处,为两侍者和六个护法神将。观音顶部刻出放射的光芒,护法神顶部升起彩云,云头莲花座上,分别坐着五尊神像。

  法海寺玉石塔中的龙王画像,是内容相关的两幅画像,在塔门两侧,每幅在靠近门心的部分雕刻神像,靠外沿部分刻《妙法莲花譬喻品第三》及偈语。右图主像为持剑的神王,头戴缨盔,全身铠甲,肩披升腾带,右手持长剑,左手置胸前。双足踏在一个赤裸上身伏地而卧的鬼怪身上。龙王右侧立一供奉童子,头饰双髻,另侧立一持械武士。主像身边刻满了海水纹,一股云气自其身旁腾起,云端化出一条飞跃的巨龙,充满了宗教变幻神奇的色彩。这种构思与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前金柱正面的雕像非常相似。

  法海寺玉石塔中的“化城品”与“火宅”图高45厘米、宽62厘米,图面以云纹区分为四个部分。左上一图,上绘海水,其前有佛及弟子八人,皆立像,在远处的云气中变化一座城池,前后筑有高大的门楼,题榜“化城品”三字。图的中上部、右侧和左下部皆绘佛向弟子说法图。图中部绘三乘装有攒尖亭式顶子的双轮轿车,辕内有牛或鹿驾车。图的右下方,刻绘了一组回廊式建筑物。院内地上零乱堆放的杂物和几处屋顶上,都燃烧着火焰,一条长蛇正从廊下奔逃,题榜存一“火”字,其下残缺。查佛经有“火宅”之说,如《法华经·比喻品》即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句。

  在这批线刻画中,有相当一部分画面大体相同,主要是描绘佛及其弟子说法得道或礼佛护法等场面。

  这批雕刻着线画的残石,是石塔的宝贵遗存之一,它们为研究北宋佛教、建筑、乐舞、美术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随着新密市古城开发步伐的加快,除县衙景区恢复县衙全貌外,将新增法海寺、城隍庙、明清商业步行街、古城牌坊等60多个景点。在规划中,法海寺朝暮课诵等也将成为老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那老城人心目中的地标性建筑玉石塔等,也将重新复原。届时,法海寺又将是新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全文完)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