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法云法师:从“中国君臣关系”谈“佛教师徒关系”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法云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云法师:从“中国君臣关系”谈“佛教师徒关系”

  在佛教自古到今的潮流里,“师徒关系”一直是个很热门的议题,不管我们用的字汇是说“上师与弟子”或是“法师与居士”,在这里要谈的其实没有太大差别,当然每一个“乘”对师父与徒弟的定义与条件不尽相同,但这里并不谈这方面的内容。

  “师徒关系”为什么一直是个热门的议题?因为有些“师徒关系”可以带领心性的证悟;有些“师徒关系”却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其中的深奥与微妙,也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随便定论,但是的确值得我们去关心。许多法师与上师都开示过这方面的内容,这里想要从不同的角度,也就是从“中国君臣关系”来谈“佛教师徒关系”,或许不够深入,也或许有错误,只是提供大家作为其中一个可以讨论的方向。

  曾子说:“我每天随时反省我的行为,为人做事有没有忠心?”

  那什么是“忠心”?

  像是历史有名的唐朝大臣魏征,说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良臣”而不是“忠臣”;或说是“大忠臣”,而不只是“忠臣”。

  魏征在服务李世民之前,服务过几个与李世民不同的政治团队,甚至在前太子的政治团队时,提议前太子要即时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当然对这个提议“印象深刻”。魏征的理由是虽然李世民比起前太子更有治世才能,但为了当时的政治隐定,杀掉李世民是必需的。到底李世民的确有治世才能,在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成为了新太子,仍然延揽魏征做为他的主要幕僚。后来李世民正式成为唐朝皇帝之后,与这些幕僚们,创造了唐朝的贞观之治。

  魏征的想法就像以前管仲与晏子的意思:

  春秋时代斋国的管仲说:“忠于社稷要高于忠于君王;社稷亡了臣可以死,若社稷还在只是君王死,无非只是难过而已。”

  齐侯问宰相晏子说:“什么叫忠臣?”

  晏子回答说:“社稷有难,君王出逃的话,不跟著走。”

  晏子又说:“君王若听忠臣的话,社稷怎么会有危难?君王又怎么会出逃?不听忠言的君主,又何必跟著他去死。”

  如果说固执守著君王是“忠臣”的话,那孔子应该好好的待在鲁国,而不应该周游列国,试图实现他的理想。

  佛教的“师徒关系”又该怎么讨论?因为佛教没有像天主教有所谓的“教宗”,“君王”或许可以说是各自的师父。但是“社稷”肯定不是各自的寺院,或是各自的宗派,就像中国的社稷不是县衙或是王府;佛教徒的“社稷”理当是我们的佛教:整体的佛教!我们可以说:整体佛教的兴盛,是所有佛教徒重要的前提。

  如果遇到一位不以“社稷”为重的“君王”,管仲也说:“无非只是难过而已”。“难过”就是“感恩”,我们还是要感念其恩德。当时唐朝处决魏征河北旧主的时候,已在唐朝的魏征还是不避讥嫌的前往辞别。

  这里不是说我们要“离师”而“重道”,我们当然要“尊师”与“重道”。我们或许会有疑问想说,佛教的“波罗蜜乘”,尤其是其中的“金刚乘”,对于师父的净观是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如果“师”与“道”互相冲突的时候,应该要“尊师”还是要“重道”?

  有人问创立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说:如果上师的口窍与佛陀的教授相互抵触,该怎么办?

  宗喀巴大师回答说:真正具备功德的上师,他所传授的口诀必然会符合佛陀的教授。

  在“别解脱乘”与“波罗蜜乘”里真正具备功德的“师”,就是“顺于道”、“引于道”;在“金刚乘”里真正具备功德的“师”就是“道本身”,所以如果面对一位真正具备功德的“师”,并不存在应该要“尊师”还是要“重道”的选择题。

  所谓“殉教应流血!”可是这血不能白白的流,佛陀所有教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说到底,“众生的安乐”才是我们所有人真正要忠于的“大社稷”。

  当时龙树菩萨在那烂陀寺担任亲教师的时候,当地发生一场持续十二年的严重饥荒,到处横尸遍野。那时他的师父正在闭关,龙树菩萨负责整个寺院的饮食,让僧众顺利度过难关。后来他的师父出关后看到城中悲惨的情况,问龙树菩萨发生了什么事情,龙树菩萨回答说:

  我担心师父的闭关出现违缘,所以不敢请示于您。

  他的师父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没有来告诉我?我是有解决饥荒的能力,你对众生的悲心太小了,完全造背了一位菩萨应有的作为,为了消除罪业,你必须建造百、千、万数的殿堂、佛堂、佛塔。

  这个用意当然是要勉励我们后人。我们既然插著「佛教”大大小小不同的旗帜,那我们就应该诚心诚意的关心众生、帮助众生。只是我们在“纸上谈兵”容易,真正会不会“带兵打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所在。

---------------------------------------------------------------------------------------------------------

更多法云法师佛教内容

---------------------------------------------------------------------------------------------------------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