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不肯去的因缘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蒋宝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不肯去的因缘

  □ 蒋宝华 《风景名胜》 2009年第02期

  佛教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中国化并传播海外,而观音信仰更是以“大慈大悲”走进民间。在今天中国崛起、文化复兴的历史时期,观音信仰的慈悲、拔苦予乐、无私、利他的精神,成为一种慈善、和谐、光明的力量,也使得普陀山成为景仰的中心,迎来兴盛的新时代。

  普陀山一千多年来几兴几落,当下应该属于一个全新的兴盛时期。在今天中国的宗教圣地、风景名胜里,就国内的知名度,以及海外的影响力而言,普陀山都是非常显赫的。每年数百万人过海而来,世界佛教论坛和南海观音文化节这样的盛事在普陀山举办,就是很好的证明。

  今天这样八方来朝的局面,是一种因缘,也有它的历史逻辑。如果放宽时空的视野,从北纬30度、东经122度的这个小岛延伸出去,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启示。

  二千多年前诞生的佛教,大体是按照“古印度——东亚—海外”这样一个方向传播的,中国大陆就是一个关键的连接点。这个连接方式,其中一个关键的链条是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的古丝绸之路,到唐宋以来兴盛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丝绸之路上,佛教和其他各种文明在中亚这个核心位置融合,传入中国并最终中国化;秉承这个精神,在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的中国东南沿海,诞生了观音道场普陀山,成为八方来朝的—个信仰中心,并继续影响海内外。

  我们可以以三个僧人——分别来自印度、日本和中国为例,看这样一种逻辑在普陀山是如何得到了完整演绎的:普陀山最早与观音信仰的直接关联,是公元847年,一位印度僧人在普陀山潮音洞口焚烧十指,礼拜观音,相传他不但见到观音说法,还亲授七色宝石。十几年后的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惠锷入唐礼佛后回国,在此留下那尊只愿留在普陀山、不肯去日本的观音像,普陀山逐步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观音道场。公元1299年,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受宋朝皇帝委派出使日本,不仅带去了中国的精妙佛学,实现了惠锷的宏愿,还促进了和平。2001年,日本33座寺庙捐塑的33尊精美的观音塑像,供奉在“不肯去观音院”中“惠锷大师纪念堂”的两侧……

  在这场文明的接力中,每一代人都不仅仅是一个传承者的角色。佛教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中国化并传播海外,而观音信仰更是以“大慈大悲”走进民间。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观音菩萨是做得最好的,真正成为中国民族化、民间化的菩萨,所以他影响最大,民间对他了解最多。在今天中国崛起、文化复兴的历史时期,观音信仰的慈悲、拔苦予乐、无私、利他的精神,成为一种慈善、和谐、光明的力量,也使得普陀山成为景仰的中心,迎来兴盛的新时代。

  2D06年,中国历史上首个多边国际宗教会议——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省开幕,迎来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佛教学者和政要。论坛闭幕式暨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在舟山市普陀山举行,发表了《普陀山宣言》,呼吁实现,“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的“新六和”精神。观音文化节的举办,为普陀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传灯法会上,香、游客手捧象征着光明和智慧莲花灯默默许愿,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普陀山文化论坛邀请海内外禅学大师、知名学者等围绕宗教文化弘法论道,让智慧源远流长。普陀山成为人们的心灵家园,引导人们精神的回归。观音文化节以文化为灵魂,大力倡导注重自我修炼和善待他人,使观音精神有更现实的普遍意义,让人有更直观深切的体悟。可以说,我们的观音文化节是可以输出价值观的。当代人的努力,正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满足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为社会服务,实现文明的传承和创新。

  普陀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造就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一千多年香火不绝,形成了强烈的人文环境,这种天人合一的因缘,形成独特的气场和力量,对人心有巨大的感染力。山上有副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既是表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又是表明你的信心。有一念信心就得感应。欢迎大家来到普陀山,在普陀山得到你的月,得到你的天。

  作者为普陀山管委会党委书记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