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中国古塔大观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驭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古塔大观

  张驭寰

  中国古塔的发展有2000多年的历史,式样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塔文化。至今保留下来的中国古塔,估计有2.5万多座,其中以佛塔为主,还有各地的文峰塔。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建筑遗产。

  我国古塔大多有佛教背景,从类型来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塔婆式塔、宝箧印塔、喇嘛塔、无缝塔、过街塔、造像塔、幢式塔、经塔、法轮塔、五轮塔、金刚宝座塔。从经律系统来分析,有天王托塔、发塔、爪塔、普同塔、载塔、多子塔、仙塔、宝阶塔、八大灵塔、支提塔、辟支塔、释迦塔、千佛塔、万佛塔。

  中国古塔的另一流派即文峰塔,有文笔塔、笔塔、文重塔、文墨塔、文明塔、文奎塔、文星塔、文山塔……各地情况不同,塔名也不一样。文峰塔也遍及全国,以南方及大西南地区文塔居多。

  我们常见到的塔以楼阁式塔最多。唐代造塔均为楼阁式塔,外壁砌砖,内部采用木制楼板,每遇大火易将塔的各层楼板烧毁。宋代以后,在塔的内部结构方面做出改革,有壁内折上结构、穿壁式结构、穿心式结构、扶壁攀登式结构、螺旋式结构、混合式结构等,具有抗震的功能。笔者考察过3000多座古塔,从中选出一些来展现中国古塔之美。

  嵩山嵩岳寺塔——现存最古的砖塔

  中岳嵩山是五岳名山。嵩山嵩岳寺,是嵩山有名的寺院。塔位于寺内大殿前,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史称其建筑布局:“林泉既奇,营制又美,曲尽山居之妙”。

  这座塔的内部构造采取“空筒式结构”,现各层楼板已全部塌毁,仅隔几层留下几条木梁。塔的外壁用黄土泥浆砌以青砖,十分牢固。在造型上,采取圆和曲线,刚柔并济,加上密檐重重,俊秀异常,在装饰上极为美观。塔的第一层塔身上刻有“阿育王塔”的形象,每面一个,风格别致,每层塔身壁龛等都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塔运用叠涩檐与柔和的抛物线所形成秀丽挺拔的轮廓美,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此种式样表明了我国在6世纪建筑上所呈现的风格。

  洛阳永宁寺塔——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式塔

  北魏洛阳城永宁寺塔,在历史上以其高大著名,此塔建成仅30年,因火灾而毁。

  上世纪50年代笔者前往废墟去考察,地表已什么都没有。前几年,由洛阳考古队发掘发现的原始平面保存尚完整,柱网、柱础分布形状清晰。复原后可见塔高120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座比较高大的木塔。

  唐代名塔——荐福寺小雁塔

  荐福寺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中,建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塔全高50米,是一座内部楼阁式、外部密檐式的砖塔,造型别有风味。它的轮廓曲线缱绻秀丽,刚劲遒健,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塔上角铃迎风而鸣,极具艺术魅力。

  依照文献记载,这所寺院原是隋炀帝旧宅,当时地属唐长安城内的开化坊,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建荐福寺,李显(中宗)执政时代的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高僧云集,在寺内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这座高塔原来有15层,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陕西发生地震时被震毁两层,所以至今仅留下了13层。寺与塔原来非常破损,新中国成立后才经过整修,恢复了原来的神貌。

  吴越王造八万四千宝塔

  佛经中有《宝箧印经》,供奉《宝箧印经》的塔,就是宝箧印塔。宝箧印塔历史悠久,如北魏时代嵩山嵩岳寺塔,在第一层塔身上用砖砌出宝箧印塔作为装饰,其形象十分精致,不过那是一种写意风格的。另外,在大同北魏云冈石窟的壁面上也雕刻有石塔,也是宝箧印塔的写意图像。到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敬造八万四千宝塔,埋之于国内名山之中。北宋时代开始在大地上独立建造这种塔。福建迁游县会元寺塔即是宝箧印塔,它是在寺的后面山顶端独立建造的,还有在泉州开元寺院内以及洛阳桥上都建有独立的宝箧印塔。元代的宝箧印塔有普陀山普济寺太子塔。至明清时代,在安徽、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江苏、浙江各地建筑的宝箧印塔越来越多。明清时代不少金石学家留下许多宝箧印塔的出土拓片,当时为文或记录时常常写为金涂塔,因为吴越王钱弘俶修造的八万四千塔大部分都用金属制作的,也就是现在的合金铜来制作的,所以他们称之为金涂塔,或者叫小铜塔,其实就是宝箧印塔。在出土的塔底部铸字有:吴越王敬造阿育王塔。

  秀美多姿的淞江兴教寺塔

  楼阁式的淞江兴教寺塔,是长江以南著名的古塔,玲珑秀巧,设计精美,婷婷玉立。

  早在后汉乾祐二年,当时由邑人张瑗等人建寺。宋代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09年),寺僧希阶在此寺建塔。

  塔平面方形9层,高度为450米,四面各开一个塔门,下部四周建副阶,各层都建平座、游廊、挑角、飞檐,极富南国风格。人们望之,此塔有一种轻灵秀美之感。

  定州开元寺塔——北方楼阁式塔的代表

  定州开元寺塔,也称瞭敌塔,是宋代北方塔的风格与式样。

  此塔平面八角形,高度11层,总高84米。塔下有大基座,平面也做八角形,远观如同小围墙。此塔第一层用斗拱支承檐子,它的尺度比以上各层加大。第二层塔身砌出平座,但是这个平座没有栏杆。以上各层均做叠涩出檐,塔的门窗东南西北四个面都做真门洞,门洞为券门,上下对齐,在一条线之上。另外四面每面每层均做方形假窗。这样设计,上下对齐门窗各在一条直线之一,当遇上大地震时,极易破裂。这座塔的轮廓线,十分陡锐。

  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为密檐式塔,人们不能登临,只能从外部观览。这个塔平面八角形,塔的大基座做4-5层,由于年久失修,当地人对大基座已进行维修,不过在维修之时,已将基座修得不能体现原来式样,而做成大斜坡。不过斗拱层以及莲座仍然保留。这座塔基座的高度与塔身高度几乎相同。塔身每面都雕砌壁龛,中间的释迦佛左右有二弟子。龛上有伞盖,也有飞天,这是对佛的一种敬仰。此塔上部做密檐12层,共计13层塔。这个塔之上部用砖砌出小基座,叠涩式,其上安设铁刹。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塔。

  懿州城塔

  阜新市远郊区有一些辽代古城。其中懿州城有一座塔,人们称之曰懿州城塔。寺院早已毁掉,全城之中只留下这个塔。这个塔平面八角形,做四重基座,最上部为莲座,基座的高度相当于第一层塔身的高度。塔八面,每面开券门,门旁的佛像上有伞盖、飞天,这样是将塔作为“佛”来看待。每个转角做倚柱。第一层塔檐做斗拱,其上密檐为12层。因年久失修,此塔已残破。这个塔是典型的辽代佛塔。

  金代仿唐式的陕州宝轮寺塔

  金代塔的风格,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曰仿唐式,二曰仿辽式。宝轮寺塔在河南陕县老城东南隅,即距三门峡市四五公里的宝轮寺的旧地上。1958年三门峡水库蓄水,陕县县城正处水库之边缘部位,故将陕县居民全部迁至三门峡市,全县城房屋拆除一空。然而全城却留下了这一座宝轮寺塔,孤独挺立。

  据直隶《陕州志》记载,宝轮寺建于唐代,而塔则建于金代,因为寺院后被兵火毁坏,到金代又重建并增塔一座,因此,这座塔是金代建筑,建成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塔为平面方形,13层,高约26米,属密檐式类型。第一层四面各开券门,上覆腰檐,原来是否有围廊,已无法考证,因为第一层塔檐已全部塌落了。自第二层以上各层塔身逐渐缩短,各层塔檐均做叠涩出檐,具有一种呈抛物线的弧状形。从外观之,轮廓收刹圜和,曲线圆润,外形似唐代砖塔常见的风格,内部结构则又承袭宋塔的建造方法,是融合唐、宋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而创建出来的一种新的塔形,当人们到达三门峡时,远远就可以看到这一座挺拔出众的古代名塔了。

  岭山寺塔——延安宝塔

  陕西延安市东侧延河岸土山(宝塔山)上有一座砖塔,人们都称它为“延安宝塔”。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因此这座宝塔也就随之名扬中外。明清时延安市叫做施县,宝塔山本名叫嘉岭山,山上有一座寺院,叫做嘉岭寺,原是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所建的。

  延安宝塔就是位于嘉岭寺的一座塔,是明代所建。平面八角形,9层,高约44米,是一座楼阁式塔。塔内采取“壁内折上式”的结构方法,每一层都有一个塔室。第一层塔身特别高,约计8米,第二层以上各层塔身按比例缩短,每层均开券形窗洞。由于“壁内折上式”结构影响,各层窗洞不甚统一。全塔上下没有什么曲线,艺术性不高,但是显得雄壮有力。宏伟大方。它虽经历370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却没有一点歪斜。这座塔实际名称应为嘉岭山岭山寺塔。

  明代永祚寺双塔

  在太原市偏西方向有永祚寺一座,该寺始建年代不详,但是遗留到今天的寺院全部为明代所建,是一处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组群。

  全寺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从前至后山门、前塔、中殿、后塔、大殿,依次排列。永祚寺在建设时,正值明代盛期,所以大量用砖,从山门到双塔,从中殿到大殿,全部都采用砖结构,这样建造的主要目的是防火,而且砖造建筑正是明代兴盛时期的主要建筑类型。寺院设计无梁殿,也可以说山西无梁殿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所以在砖塔与对殿阁建筑方面都采取无梁殿建筑风格。山西地区采用无梁殿做法的建筑实例不少,太原永祚寺乃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代表作。

  双塔即是供奉两尊佛的意思。从一般的寺院来看,双塔都并列殿前,而永祚寺的双塔建筑前后排列,这种布局比较少见,山西仅有2例。另如晋东南阳城县境内有海慧寺,它也是双塔,作前后排列的方式。永祚寺双塔玲珑秀丽,除奉佛之外,还成为人们欣赏旅游的景点。

  造型奇异的平遥文塔

  在山西省平遥县的郊区有数座文塔,造型特异,十分引人注目。平遥县城汉代为京陵县,后改为平陶县,后来又将陶改为遥,曰平遥县。县境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古城繁盛,自古以来为人杰地灵之地。

  平遥文塔即是文峰塔。在15世纪之初,风水学说盛行,在各地建造文峰塔、文光塔、文笔塔、笔塔、文衡塔、文兴塔等。文塔的名称也取吉祥之语,如状元塔、廻澜塔……建塔的目的与意义明确,例如县城内外地势不开阔,地势低下,县里连年受灾,人文景观不好,出不了文才志士,科考不能中举……在这样的情况下,县官上任,要建造文峰塔。用塔使地气转阳,镇邦降灾,祈盼文运兴盛,人才辈出,县政飞黄腾达,文风不断,并能达到仙境之美。

  从全国来看,文峰塔主要以江南为主,大西南较多,北方则以山西为主,陕西也有不少的文塔。江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几乎县县都建文峰塔。

  文峰塔与佛塔是有区别的,许多文塔在建造之时,匠师根据佛塔的见闻知识来建造文塔。一般人对文塔与佛塔经常混为一谈,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塔产生时代比较晚,建造文塔都是按照佛塔的式样进行的。不过文塔的名称、叫法都体现出文塔的意义。

  平遥城南门外有东、西二塔。东塔:最下部做台基一重,八角形,有上枋与下枋,扁而平,也似基座之示意;其上再做八角形基座二重,下重基座上下枋均各做叠当选砖三层,束腰雕花纹,多仿木构式样。塔身平面为圆形,塔身极高。台基基座二重之总高与塔身之比约为1?誜4,所以塔的总高度设计23米左右。塔身高度的三分之二部分均砌出砖圈,砖圈式样如同一圈一圈的基座,有宽有窄,高低极不规律。在各层束腰部位仍做方格,其间有2-3重的方格,内有砖雕花纹,花纹中有动物与植物,还有一圈“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符号。塔身上部的三分之一砌砖,光而平,圆而美。塔顶收为斜坡,砌四圈瓦片,顶部长出小树枝。整个色彩成为土黄色,它与平遥城外大地的色调相同,且是一座实心塔。

  西塔:下部基座三重,其做法、式样与东塔大体相仿,都是八角形的基座,其上又加一层圆形基座,比较扁平。上置圆形塔身,塔身做满9层圆圈,各圈用短柱分为方格,下4圈与上4圈的方格内都镶砖刻动物纹,植物纺壶门式龛,并镌刻有字句:“锤山之美,江山凝秀”。塔身中间的一圈尺度略高,刻南北假门为券门洞,东西两侧假门之上则刻出左右壸门龛面。塔身之顶部显出光而平、圆而美的一段,塔顶与东塔基本相同。在平遥较远的郊区还有2-3座这种式样的文塔。

  丰富多姿的呼和浩特金刚宝座塔

  “七小召、八大如,不大不小七十二座渺渺召”,这是当地流传的俗语,说明呼和浩特的召庙数量。其中的五塔召(慈灯寺)就是一个召,召内以五塔出名。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平康里南有一座金刚宝座塔,它原为五台寺蒙古塔布斯普尔台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政府命名为慈灯寺。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开始兴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建成。该塔先建成一座大方台,上建五个小塔,是根据佛教“金刚塔”的教义来建置。

  这座塔用白石和砖建造,通高14米,造型的比例适中,线条柔和,装饰极其丰富,细致优美,并用琉璃、砖石材料雕塑各种梵文佛像。塔之北塔,砌以青石雕成的六道轮回图,天、人、虫、鸟栩栩如生。是汉、蒙各族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古代艺术建筑。

  内蒙古席力图召的双耳喇嘛塔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旧城石头巷席力图召的双耳喇嘛塔,在康乾盛世有比较大的发展,规模宏大,建筑十分精美。

  喇嘛塔采用白石建造,位于席力图召的东南角,塔下有须弥座,用石材建造,塔高15米。此塔是典型的喇嘛塔,四角凌空雕出龙柱,这个式样在喇嘛庙中很常见。基座之上再做石台基4层。塔肚在基座比例之下,略显小,塔门为夹心拱,与塔肚同高,上为相轮13层,上有伞盖圆座,施明刹。此塔在伞盖之下施以双耳,这是少见的。

  优美多姿的巴州凌云塔

  巴中白塔,原名凌云塔,在四川省巴中县,就是古代巴州。白塔耸立高崖,俯视南江,鸟瞰全城。白塔为川北造型最美丽的高层建筑。平面八角形,13层,高43米,建造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白塔结构内部用石,外部用砖,砖石合砌。内部石梯成为螺旋式,共11层(因顶部二层为实心)。白塔每层有用砖砌出的券窗8个,塔内每层有石造塔室一个,建筑质量相当坚固。

  如在长江航行,远望白塔,得知巴州所在。它不仅成为巴州的名胜,同时还是游览巴州城的向导。(张驭寰)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