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千年觅石方踪法显大师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千年觅石方踪法显大师

  公元六二七年,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踏上了西行印度的路途。他穿越大漠流沙,度过葱岭雪山,吃尽千种辛苦,饱尝万般艰难,终于取经回国,为弘扬中国的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而名扬华夏。

  公元三九九年,东晋高僧法显大师为寻求佛教戒律,不顾年届花甲而西游印度。其行程经历真可谓艰苦卓绝、九死一生。他沿陆路从中国走到印度,又由海上返归故土,首尾计达十四年之久。法显励志求法的精神,震撼了当时的佛林僧众。

  两位高僧都是去印度取经,但是令我们惊讶的是,法显的出行比玄奘早了二百二十八年!玄奘其人其事,由于《西游记》的广泛流传而家喻户晓;但是,法显其人其事,除却对佛教史颇有研究的人,实在是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法显的悲哀,也是我们现代人的悲哀。

  在中国佛教史上,法显和玄奘都是西行求法的先驱者,但是,对比起来看,两位大师的各方面情况很有些不同。

  唐朝著名僧人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有这样的比较:「显法师则创闢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以现代求新的眼光来审视,创闢荒途显然要比中开王路更加艰难,也更加伟大。

  法显从长安出发,走河西走廊,穿过今天新疆境内的浩瀚大漠,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葱岭,取道印度河流域而进入恒河流域,穿行尼泊尔南部而达恒河下游的佛教中心地区,又渡海至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然后航海东归,经苏门答腊(或说爪哇),又转向北航,途中饱受风暴海浪之苦,最终在山东南部的崂山附近登岸。法显陆去海还,与玄奘来去印度都取道陆路相比,显然更多出一层惊涛骇浪的危险。

  法显西行求法时,年龄已高达六十左右,而玄奘启程长安时,只有三十岁。在体能上,法显无法和玄奘相比,但作为一个年迈的旅行家,法显仍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西天取经求法的愿望。与玄奘相比,法显的成功更来自不易。

  玄奘在离开长安时,和法显一样,是一个普通的行脚僧,但到高昌后,玄奘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并被拜为兄弟,临别时又得到高昌王的大力资助。其后玄奘一路西行,所经诸国,都受到了类似高昌王那样的礼重。至于玄奘归国后,在唐太宗、唐高宗父子给予的种种厚待遇下从事译经事业,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相较而言,法显虽然也曾得到张掖王段业、敦煌太守李暠等人的布施供养,但他自始至终是一个要靠自己去创造条件的普通僧人。法显回国后也从事译经活动,但他的译经全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进行,所以他只是一个独行无助的寻常译经和尚。可以这样说,法显自力更生者多,凭借外力者少,这似乎是法显与玄奘又一不同的地方。

  自然,玄奘有不同于他人的丰功伟迹,值得后人颂扬;同样,法显也有不同于玄奘的令人感佩的事迹,值得后人了解。或许这就是此书得以孕育诞生的动因。作为一个作者,同时也作为一个愿以法显精神为榜样的人,我十分高兴将此书奉献给同样愿以法显精神为榜样的真诚读者。

  法显大师西行求法,首尾计十四年,游历了近三十国。回到中国后,便从事译经事业,暮年圆寂于荆州新寺,享年八十有二。由于他晚年全力译经,自甘寂寞,所以他圆寂前的事迹便不很清楚。

  一般人们总是这样认为:有的人在尘世里遭受了挫折和不幸,或者是事业上的惨败,或者是情感上的不如意,就会看破红尘,遁入佛门。他们在事业上没有志向,在情感上没有寄托,他们心如死灰,万念俱空。这真是对佛门的大误会!

  法显大师就是一位有志向的高僧,所以他能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地西行求法;他也有情感,所以他会为同伴的不幸而哭泣,会为无缘与佛同处一个时代而伤怀。法显大师是一个和尚,但他也是一个有志向、有情感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法显在离开耶婆提国后,航程中遇台风迷失了方向,漂泊六千五百海里,到了美洲的墨西哥。一九七一年,墨西哥史学家苏里士认为,中国东晋高僧法显为发现美洲的第一人,并以古代刻石为证据,指出法显当时登陆的地点就是墨西哥的阿卡布吉港。

  事实究竟是怎样?现在难以断言。如果法显大师真的是走墨西哥而返归中国,那么,这本书的结尾就应该重新写过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