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西秦崇佛与法显夏坐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秦崇佛与法显夏坐

  我们知道,历代统治永靖地区的王朝政权有不少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其中西秦是统治时期较长的一个。西秦政权的建立对河州地区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都直接反映在历史典籍与炳灵寺洞窟当中,值得另书一笔。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此时,北方的统治政权是前秦。公元383年,经过淝水之战(就是典故草木皆兵的出处),前秦溃败,北方又一次陷于分裂混乱状态,西秦、后秦与北凉政权几乎同时崛起于西北。

  西秦,即乞伏秦,自称河南(黄河之南)国,属"五胡"之鲜卑,为"十六国"之一。其国先建都苑川(甘肃榆中),后迁金城(兰州西固),三迁枹罕(公元412年,甘肃临夏市),势力最盛时,西秦疆域"西逾浩门(青海乐都)、东极陇坻(陇山),北距河,南略吐谷浑",即秦、河二州所属的临夏、陇西、青海乐都一带地方。西秦一共经历了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盘,乞伏暮末四代,国运计47年(中间公元402年起失国8年),都枹罕时,其主炽盘,国力最盛。公元431年,夏灭西秦,地入吐谷浑,后归北魏。

  西秦建国在战火频燃的时期和地域,深重的灾难,迫使人们寻找精神上的依托,于是乞伏统治者就利用佛教作为其政治工具,而佛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教义精神,也适应了当时人们趋吉避祸的普遍心理,一时西秦佛教大倡,今日炳灵寺有明确纪年的题记(169窟中)就产生于那一时期。

  西秦疆域正好占据了当时中西交通的要点,它的政治中心枹罕(临夏)西北35公里的炳灵寺一带,是当时黄河的重要渡口,东来西去的僧人常经"河南国",使西秦成为与它西边的姑臧(武威)和东边的长安两个佛教传播中心之间的中继站。

  西秦统治者不但自己崇信佛教,凿龛造像,还聘请高僧为国师,让其参与国家管理,也曾组织人力大量翻译佛经,为弘扬佛法大开方便之门。

  《历代三宝记》卷九记载,僧人圣坚在西秦译经约15部,说:

  "乞伏国仁……尊事沙门。时遇圣坚行化达彼,仁加崇敬,恩礼甚隆。即播世风,仍令翻译……"。

  《高僧传》卷十一《习禅》中记载,先后在西秦境内活动的高僧有玄高、昙弘、昙无(摩)毗、玄绍等人。玄高曾在麦积山修禅,后被两个掌权的学僧排挤,离开西秦,后另一位长安高僧昙弘被河南王礼请,昙弘说服河南王请回了玄高,再回时"王及臣民近道候迎,内外敬奉,崇为国师",而秦川僧玄绍学究诸禅,"手指出水,供高洗漱",后入唐述山(小积石山,今炳灵石林所在)去世。印度人昙无(摩)毗也在西秦"领徒立众,训以禅道",玄高就是在欲向昙无(摩)毗受法时遭人谗毁的。炳灵寺169窟"建弘题记"供养人名单第一行就是"(外)国人昙摩毗之像"。

  《历游天竺记传》中说:

  (法显)初发迹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夏坐讫,前行至褥檀国,度养楼山,至张掖。

  法显(约337-422年),东晋僧人,旅行家,翻译家。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地区)人。法显俗姓龚,出生农家,3岁时,有两个哥哥夭亡,父母恐其不保,舍于寺中做沙弥。10岁,父丧,叔父以赡养母亲为由迫其还俗,法显不应。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感慨于佛教戒律经典缺乏,以致僧人缺少约束胡作非为者众多的局面,发愿西去求经。次年春天,他从长安出发,过张掖,至新疆,穿越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进去出不来)沙漠,先后到达今日之印度,巴基斯坦白沙瓦、阿富汗、斯里兰卡等地,13年间历30余国,尝遍艰辛,回国时已78岁了。回国后,他又不顾年高体衰,翻译了佛经六部六十三卷,著纪录式《佛国记》一部,是研究古代佛教的重要参考文献。

  《历游天竺记传》提到的法显求经的行程路线,文中"度陇",即翻越陇关;"乾归国",指西秦,时定都榆中;"褥檀国",为南凉秃发褥檀之域,时立都于青海乐都;"养楼山",指今扁都口一带的祁连山脉东段。可见法显的行程是经由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既过"褥檀国",必经炳灵寺,所以炳灵寺169窟10号龛供养僧人题名"法显供养之像",即为求经五天竺的法显(持此说者有阎文儒、李并成等学者,也有魏文斌等学者尚存疑义)。

  夏坐,也叫坐夏,结夏安居。来历是:印度一年的雨季长达三个多月,从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佛家在此期间禁止外出,要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盖因雨季虫蚁众多,僧众多出门则难免误伤,招致外人讥笑。故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