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扎什伦布寺印象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西藏的三年时间里,由于工作关系我多次来到日喀则,这里雪白透彻的云,湛蓝耀眼的天,清爽温柔的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汽车行驶在日喀则市的公路上时,我就远远看见城西的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历经五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扎什伦布寺,依然以它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神圣而庄严的殿宇耸立于日喀则市西面的尼玛日山上。
  
  凡来到扎什伦布寺的人,大凡都会有心灵净化的共性感触,对于我来说每次都有一种心灵原本纯净的自我回归。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之一,始建于1447年,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也是后藏最大的寺院。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简称为扎什伦布寺。该寺依山而筑,宫殿毗连错落,雄伟壮观,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6大寺庙,金碧辉煌的扎什伦布寺现已成为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
  
  该寺是由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的著名弟子根敦珠巴(第一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的。根敦珠巴诞生于西藏古墨一牧民家中,从小刻苦学习钻研佛法,后拜宗喀巴为师成为著名人物。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朗巴·索朗白桑和玉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兴建扎什伦布寺,前后历时12年,根敦珠巴任第一任法台。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对扎什伦布寺继续扩建,在后来经历代班禅的不断修缮、扩建、遂有今日的规模,僧人最多时曾达8000余人。
  
  扎什伦布寺犹如一个神圣的佛教世界,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宝库。该寺建有四大扎仓、措钦大殿、班禅拉章、强巴大佛殿、班禅灵塔祀殿等。四大扎仓之一夏孜扎仓,主供宗喀巴之壁画像及镀金释迦牟尼铜像、六臂怙主等。吉康扎仓的大殿经堂共有24根柱子,主供佛祖释迦牟尼及其八大弟子,扎日玛尊者、姊妹护法神等。托桑林扎仓的大殿经堂共有24根大柱,西侧净室内供释迦牟尼佛像、十一面观音等,东侧净室内供释迦牟尼主眷三尊像及天女护法神等。阿巴扎仓为全寺的密宗学院,是由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于1615年兴建。
  
  当我步入寺院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钦大殿,措钦大殿也叫红宫,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大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约有500平方米,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喇嘛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大殿经堂有48根柱子,可容3000余人,是全寺法事活动的中心,殿北净室内供有根敦珠巴为纪念其经师喜张僧格塑造的释迦牟尼佛像,正中供宗喀巴师徒三尊像。净室右侧为强巴佛殿,内供高11米的强巴佛像,两旁有一世达赖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左侧为度母殿,内供镀金白度母像。殿西部为护法神殿,有大威德、六臂依怙、白衣怙及吉祥天女等。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文物和珍宝,有上百座佛塔,上千座佛像,上万幅唐卡,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由衷地在心底发出一声声赞叹。
  
  班禅拉章即指历世班禅在扎寺的行宫,相对措钦大殿的红宫别称,班禅拉章也叫白宫,这多半是受了布达拉宫的影响,在建筑风格上,班禅拉章更接近藏族民居。继续往东的一栋白色宫殿,就是班禅宫殿,位于红殿之上,一直是历代班禅大师的住所,尽管目前的建筑结构是建于六世班禅时期,但它不向公众开放。寺内有行宫4座以及诸多寝宫,1660年第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接任该寺第16任法台,并对该寺进行大规模扩建。1645年固始汗赠罗桑曲吉坚赞“班禅博克多”称号;1713年,清廷册封第五世班禅洛桑益希为“班禅额尔德尼”,至此班禅地位得到确定。
  
  最西面是强巴大佛殿,殿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鎏金铜佛强巴佛。强巴佛殿建筑面积862平方米,殿高30米,整个大殿分为莲花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每层顶角各卧雄狮一尊。强巴佛就在这宏大的殿内结跏趺坐在3.8米高的莲花基座上,高26米,肩宽11.5米,耳长2.2米,仅眉宇间镶饰的大小钻石就有32颗,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有1400多颗,其他珍贵装饰品更是难计其数。如此巨大的鎏金铜像,绝无丝毫粗糙之处,丰满的佛体,倍感细腻的肌肤都显示出无比精湛的工艺。
  
  从强巴大佛殿往东是四世班禅灵塔殿,建成于1666年,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灵塔殿。灵塔高11米,塔身以银皮包裹,遍身珠宝镶嵌,雕饰华丽,造型生动。建造该灵塔共用去黄金8700两、白银33000两、铜39000公斤、绸缎9000多尺,各种珍珠宝石不计其数。灵塔殿顶为重檐歇山鎏金瓦顶,阳光下光灿耀人,极为宏伟壮观。再往东是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祀殿。文革期间五至九世班禅灵塔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请示中央修一座合葬灵塔祀殿,中央很快予以批准,并拨出款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及十世班禅大师本人为修建灵塔赠送了相当数量的珍珠、宝石、翡翠、白银等,各地信徒更是踊跃捐赠钱物。灵塔祀殿从1984年4月开工,1988年12月竣工。
  
  最东面的是十世班禅灵塔殿。十世班禅大师在完成合葬五世至九世班禅的遗骨后,悄然圆寂在自己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1989年1月30日,国务院领导签署了“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灵塔和祀殿的决定”。1990年9月20日,灵塔祀殿正式奠基动工,历时3年,于1993年8月竣工。大殿总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35米。大殿主体为钢筋水泥框架,用花岗石砌成。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寺院建筑风格为主,采用现代工艺和古代风格相结合的方式建筑。这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灵塔。1993年9月4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将同他的灵塔祀殿一起,流芳百世,永垂史册。
  
  扎什伦布寺藏有价值连城的佛像、佛塔、唐卡等,还有手写的贝叶经和用金粉抄写的《甘珠尔》、《丹珠尔》。此外还有明清时代的各种瓷器、珐琅器、玻璃器等。所有这些都是研究西藏各个历史时期政教和社会发展的无价之宝。此外,扎什伦布寺的壁画也很有特色,其形式变化万千,色彩鲜艳夺目,用笔细腻工谨,是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盛世胜境,扎什伦布寺,藏传佛教之圣境,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共同的财富。
  
  扎什伦布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同藏传佛教其它寺院并无大的区别,同样是依山而建、殿宇相接、布局严密。近十年内建成的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和十世班禅灵塔祀殿更突出了西藏传统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佛教灵塔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则采用现代的钢筋、水泥与西藏的石木结构的建筑工艺相结合,既保留了古代的佛教建筑艺术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工艺特点,反映出我国寺院建筑的总体水平,融民族风格、传统艺术和文物价值于一体。
  
  国家非常重视对扎什伦布寺的保护,达赖和班禅是藏传佛教两大领袖,和历史上掌管前藏的达赖不同的是,负责后藏事务的班禅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一直是西藏稳定的一个基石,爱国爱教的十世班禅尤其成了典范和楷模,国家为其花费巨资修建的灵塔,是给予他的最好褒奖,而对于日喀则周边地区的支援建设,中央政府的良苦用心也可见一斑。
  
  扎什伦布寺除在藏历每月的8日、15日、30日等吉日举行法事外,还在1月15日的“神变节”、4月的“萨嘎达瓦节”、9月22日“降神节”、10月25日的宗喀巴圆寂纪念日举行法事活动,祈求佛法昌隆、众生平安。该寺最有特色的节日是“司莫钦莫”,类似于拉萨地区的“雪顿节”,也是僧俗同庆的节日。
  
  结束了殿内的参观,我来到扎什伦布寺最东面的平台,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扎什伦布寺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象宝石一样湛蓝、深遂的远天和变幻的白云,一起衬托着这美丽和庄严。站在这海拔3800多米的平台上,我久久地凝望,在那蓝天白云之外会有一个自由的王国吗?当人与自然精美的结合,建造了这举世无双的神圣殿堂,而这圣殿就在我脚下的时候,我心中的那一份激动,那一份感慨,会让我终生为之自豪。
  
  从扎什伦布寺的高处平台向下腑视,美丽的日喀则市景尽收眼底。远处遥相呼应的宗山,近处婉延流淌的年楚河,构成了我眼中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卷。扎什伦布寺,谢谢你用胸怀拥抱了我,让我去感受你的博大、你的精髓;让我净化了灵魂,洗涤了心中的烦恼与忧怨;让我的情怀永远象蓝天那样透彻、明晰。扎什伦布寺,你是藏胞心目中未来的希望,你是永远不会陨落的太阳。
  
  (作者系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良安)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