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李弥逊与荷山寺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弥逊与荷山寺

  一座山如同一片荷叶,轻盈地依在敖江边,那是荷山。一座寺翼然立于荷山之麓,面江而建,那是荷山寺。月明风清之夜,船过敖江,江面上飘来“欸乃”的橹声。对岸斗门山上含光古塔,巍然而立,塔影静静地倒映在江面上。这时,荷山寺的钟声也悄悄地敲响。月夜、敖水、塔影、古寺,构成了一幅清新的敖江月夜图。因而,荷山寺也有了那副富有诗意的楹联,“橹声过寺潮初上,塔影横江月正来”。

  迈着虔诚的步履,走进古寺,徜徉在佛教的佛堂。适逢僧人正在做功课,诵经声、钟鼓声中,香烟袅袅,更添佛教的庄严肃穆。正门是台胞张荣春先生题写嵌字联,“荷水澄清,源接潘渡临古寺;山容秀雅,傍依浦境望含光。”荷山寺前,敖江流水,汇集上游潘渡的水,澄静清澈。地处浦下的荷山,秀丽雅致,远远地守望着含光古塔。步入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整个大殿雄伟壮观,释伽牟尼佛像高大庄严。大殿两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阶下一个天井,天井东侧是古色古香的方形戏台,称“传奇台”,圆形藻井,镜台高悬,两旁对联“判是是非非,尚应平心自省;观形形色色,何妨冷眼旁观”。看戏评说,是非曲直,平心自省,冷暖世情,付以旁观。天井西侧为“仙天府”,供奉民间信仰。大殿后是观音堂,祀观世音菩萨。

  一座古寺连着一位名人。荷山寺的历史,离不开连江宋代名人李弥逊。李弥逊(1086——1165年),字似之,晚号筠溪居士,他一生仕途坎坷,起用与废黜出迭见,但是,他正直忠义,气节清廉。他在24岁那年,以上舍特奏名登进士。政和五年(1115年),升起居郎,因上奏评议时政,措辞激切,得罪蔡京,被贬知芦山县。宣和末,起知翼州,金人犯河朔,出奇兵截击敌骑,斩获甚众。靖康元年(1126年),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七年秋迁起居郎。自徽宗时以言获谴,垂二十年,再知是职,鲠切如初。时秦桧专权,赞和议,弥逊极论之。遂引疾去,知端州,改知漳州。宦海浮沉,十年归隐连江西山,徜徉山水之间,垂钓吟咏以自遣。近代邑人陈思梅先生感叹,“吾连自有宋以来,代出忠义气节清廉之士,可传者不乏其人。独李公弥逊当年能正直立朝,不阿权相。在宗社安危之际,力排和议,不为利诱。置个人得失祸福于不顾,其一言一行,既开多士之先河,复树群彦之楷模。落职家居23载,坚持民族气节,清贫以终。厥后其子孙皆能继志追先,克绍箕裘。”忠义气节,世代相传。李弥逊裔孙仕明,因祖上世受宋思,所以不愿出来做元朝的官吏,隐居在连江县敖江浦下的荷山,兴建荷山院,祀列祖像。元至正四年(1344年),子李俊重建,舍田十余亩。孙李佑重建,并改称为荷山寺。明邑人游涟有诗云,“梵宇环尘外,乾坤一览中。潮生沧海碧,花发紫薇红。祝发谈三昧,登云仰数公。明朝秋意动,霜信向南空”。

  荷山寺前殿建有“似之阁”,曾经塑李弥逊造像。似之阁刻联句,“忠奸自古同冰炭,和战而今判是非”,乃李弥逊遗句,也可以看出李孙逊的生平气节和政治主张。读之,慷慨激昂,铿锵有力。

  远去的人文历史,好像是荷山寺旁的小草,淡淡的、不经意地蔓延。夜深人静,卧听荷山寺的钟声,钟声中似乎回荡着李氏家族正直的民族气节……

  (2008年第2期《青芝文学》、2007年8月11日《福州晚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