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粤北少数民族宗教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粤北少数民族宗教

  粤北古城南(雄)韶(关)连(县)三州,地处粤、桂、湘、赣的结合部,南岭山脉横亘东西,北江水系纵贯南北,是岭南开发的起点,又是古代人民避难、避乱、避役的基本通道和天然屏障。秦汉以来,岭南就有大量民众从北方迁来,粤北也曾为屯兵的边关,各族人民在此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其中,少数民族也不少聚居于此。瑶族主要居住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及乳源瑶族自治县,壮族主要居住在连山壮族自治县,南雄还有畲族。

  瑶族很早就受道教的影响,据五十年代在广西大瑶山等地发现的明代瑶族道经手抄本,以及碑文和墓志中关于度戒后使用法名的记载,说明明代道教已在瑶族地区流传。粤北的瑶族自宋至明陆续从湖南、广西等地迁入,相当一部份过着“食尽一山,则徒他山”的游耕生活。在他们的神灵世界,祖先崇拜占有很主要的地位,瑶族群众对本族瑶王很崇拜,乳源必背镇的瑶王墓,每年都有瑶民集体朝拜祭祀。对于自然界的山石、鸟兽、日月、星辰都是崇拜对象。大凡节日,谈婚论嫁,生男育女,农事生产,排解纠纷,都要先敬祖先,祈求保佑。除此之外,还有拜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偶像有灵宝天尊,张天师、左先锋、龙虎将军、五瘟神等。主持宗教活动的有道公、问仙公、掌庙公等,称为先生公。先生公的宗教活动有送鬼、催生、安名、架桥、祈福、迎亲、打斋、迁坟、造屋上梁、安神位等20多种。先生公一般

  略有文化,懂经文,为人作法,可得到报酬,生活安定,成为人们羡慕和渴望得到的职位; 如连南南岗排561户中有101人是先生公,平均不到六户就有一个先生公。还有一种巫师,称为师公师爸、师爷,也是瑶山一种特殊职业,他们粗知瑶族历史和传统,所用经书多用七言韵文、汉字书写,瑶语注音,内容大多分别叙述众神的来历。法器有长鼓、木雕纸绘的各种鬼面具,与汉族道教大同小异,先生公能为人跳神卜卦,被认为能传递神灵的意旨而令人敬畏。

  瑶族宗教中有咒符、经书,据说曾有24部72本瑶经(已失传),如风水拜山经、灭火经、求雨经、架桥经、耍歌堂经、买牛经等。在道具上有神像挂图、木偶神、铜铃、神杖、钢刀、符、印等。其中《大戒经文》中有“虎伤死肉不食、莫杀伤人、三朝小孩莫欺、八十公公莫嫌”与佛道戒律有相同之处。

  瑶族群众世居山区,崇拜山神,他们每每结合伐木、狩猎等生产行动进行祭祀。在翻土播种、收割时都要拜土地神,发生火灾,要请先生公念经,祈求天神灭火,希望火鬼不要来作崇。春节还要到井边、溪边祭水神,求风调雨顺。新娘步行到夫家途中,凡经过溪流均要投钱币,到夫家后又要投钱于水缸中,表示敬畏水神。

  社神是瑶民认为村寨的保护神,每年定期祭神,除向社神祷告仪式外,还杀猪聚餐,通过“社约”,由村老颁布执行,社约规定一年内各种条规有效,并制定违反条规的处罚办法。

  瑶民的丧葬仪式,更加独特,人在弥留之际,口中要含银币一枚,断气后立即在门口鸣枪通知村邻,亲族戴孝告灵守灵,出殡要打斋送魂。一般守孝期为四十九天,也有三个月的,守孝期不睡高床,不坐离凳,不吃荤,不穿布鞋花衣,不坐上席,不划拳唱歌,不准有欢声笑话。

  瑶族宗教受到民俗的影响,渗合着佛、道、民俗等特点。这种原始宗教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科学技术低下,许多自然现象得不到满意的解释,许多天灾无法避免,因而只有借助神灵,祈求得到籍慰,适应了道教符咒驱邪求神法术之应用,得以在民间流行。另外,在粤北山区,瑶民和汉民也有较多的接触,其画像、偶像、牌位很多是请汉区工匠制作的,经文也是汉文编写瑶语注音的,而粤北汉民族也多受佛教南禅思想的影响,佛教思想又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产生了瑶族宗教。

  生活在粤北山区的还有连山连南的壮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和瑶汉民族有许多相同之处,请巫师也很盛行,每当佳节、婚娶、盖房、下种、收获就请巫师唱颂念祷,主要经文是《经诗》,共分《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官皇帝》、《造文字历书》、《造伦理道德》、《祈祷还愿》等七篇。经文内容涉及壮民族先民的生产、思想、生活、风俗、伦理等,还有拜祀“土地公”、“禾神”、“牛神”、“花婆神”,祖先(包括家祖)等活动。他们的思想基础是儒、道、佛和多种崇拜,基本的信教群众是瑶、壮族同胞,观念上是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崇敬祖先“一枝花谢二枝开,死人入墓再返来”。以为人死可转世,故十分重视祭祖。近祖各家祭拜,先祖(共同的祖先)以“公尝田”(共同田产)收入或以男丁“凑钱祭拜,琐呐罗鼓,热闹非凡。”

  粤北的畲族,多数聚居于南雄县,他们的家族,至今保持着盘瓠的图腾,祖图和祖堂名称,保持本族名字辈数排列,保持不吃狗肉习俗,但婚丧、服饰、宗教生活习惯因长期与汉民族生活在一起,已和汉民族同化,逐步失去本民族的特色。

  总之,由于少数民族宗教没有完整的教规教义、理论纲领和严密的组织,这种信仰称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它和祖国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关,不可遗忘。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