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探寻邺城时代的佛教文化遗存(8)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靳文华 崔彩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是可弥补正史之阕。东魏、北齐虽然只有50年左右的时间,但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可是由于传统史学中华夷有别正统思想的影响,对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多记载十分简略,作为正史的《北史》、《北齐书》有许多不足,尤其是佛教在北齐影响巨大,而记载却极简略,这些刻经的发现可对这些史书的社会、文化和人物列传(如唐邕等)的许多篇目予以丰富和补充。  四是有极高的书法和镌刻价值。这些刻经中,不仅刀法精湛,刻工高超,而且篆、隶、楷、魏和行书各种字体齐全。隶书已与汉隶有明显不同,显示着时代的进步。而其基本字体魏碑体,亦含有篆意、隶意之字,还有行书字,有的就是正楷字,显示出南北朝时代是中国汉字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时期。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些众多的异体字、俗体字,甚至还可发现一些与现行的简化字大体一样的简体字。马忠理教授认为,这显然是因为当时雕刻者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为雕刻便捷而从实践中产生的创意,而与现代简化字相同,说明古今文字改革的思路是相同的。

  为什么把佛经刻到山上  马先生认为这与北朝历史上两次“灭佛”事件有重要关系。第一次是发生于公元4世纪中叶的中国佛教史称谓的第一次灭佛事件,北魏太武帝镇压佛教,破坏寺院,焚烧经典,逼迫佛教徒还俗。它的影响是在佛教徒中产生了“末法”观点。(佛教史学家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即佛法即将消亡,佛教徒们深受影响,遂产生将佛经镌刻于石头之上作为将来挽救佛法的宏伟事业的想法。这虽然不是北齐刻经的直接原因,但可以说是思想根源。而第二大“法难”,即北周武帝灭佛则是其直接原因,当时虽然仍是北周、北齐东西对峙,周武帝也还未正式实施灭佛,但有两个趋势已十分明显,一是西强东弱,周将灭齐的趋势一目了然;二是周武帝灭佛之心昭然若揭,他已经召开了七次讨论三教优劣的“研讨会”,类似现在的听证会,其个人态度已经十分明了。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北齐境内的众僧很快掀起了一个把佛经刻在山石上以“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的热潮。也正因为判断的准确,周灭齐后在齐地开展的大规模灭佛运动,才减少了许多毁坏,僧徒们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在现有的刻经中,有的明显还未完工,有的字能简化就简化,有的字该藏头偃尾的也省略了,显示出内心的紧迫性。

  关于这一思路的源头,马先生认为毫无疑问是受到了中国儒家文化发展中汉代熹平石经、正始三体石经的启示。因为正是高欢迁都邺城时尽管军情十分紧急,仍然将洛阳太学的刻石经全部带到了邺城,当高僧们看到儒家前辈们,从焚书坑儒的教训中悟出的石刻经书的方法,使经书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400多年战乱仍然保存完好,自然想到了长久保存佛经的出路。因此,他们在山石上刻经,既有类似于我们今天刷大标语那样的宣传意义,也有“山从水火,此方无坏”、“一托坚贞,永垂昭晰”的保存意义,就是要为后世留下一本与日月同辉的经书。而邺城近郊的鼓山、中皇山又恰恰是石灰岩,石质细腻,不仅便于雕造佛像,也便于雕刻经文,特别是小字经文,于是这里便成为书写这部大书的最好材料。这也正是这里有众多的整部经文而在其他地方则很少见到的原因所在,如山东的刻经就多为大字或经卷节选,更体现出一种宣示意味。

  《邯郸晚报》2007-6-16第五版 靳文华 崔彩平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