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成佛岩、宾公佛与正果寺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巫国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成佛岩、宾公佛与正果寺

  作者:巫国明

  话说增城市增江河上游有一千年古镇名叫正果,镇上有一座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正果寺,人们又将它叫作佛爷寺。它建于南宋庆元三年,即公元1197年,明、清两代曾重修。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对正殿进行了重修,后交由广州市佛教协会管理,经修葺于2001年10月9日恢复对外开放。在岁月长河里,正果寺经历了宋、元、明、清数朝及民国,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而不衰,依然香火鼎盛。

  正果寺东倚瑞山而筑,西临增江,坐北面南,是一座三进三栋的抬梁式、硬山顶、歇山顶兼融的古典建筑,其“三托” (莲花托、燕子托、龙凤托)、 “三雕”(石雕、木雕、浮雕)等精湛的古代建筑装饰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大门两旁有一对联,分外醒目:正行皈觉路,果成大菩提。山门内四大天王威严挺立左右,寄寓风调雨顺;中殿如来佛祖端坐其中,法相庄严慈悲;后殿宾公生佛(牛仔佛)肃穆祥和。

  正果寺后殿所供奉的宾公生佛,并非来自异国他乡的泊来高僧,而是由增城正果当地土生土长,刻苦修行,最终得成正果,修炼成佛的一名放牛娃。他姓余,名宾,成佛后被尊称为宾公佛,又因曾替别人放牛过而被称为牛仔佛。

  据史料记载,余宾于宋景祐元年出生在正果番峰村香浦塘一户清贫的农家,8岁时即到距正果寺三里外的瑞山(即成佛岩)下的外婆家替人放牛。相传他年少早慧,心慈孝顺,但秉性奇特,有点神神化化,屡有异于常人的言行举动。有一次,他与几名放牛娃一道,在瑞山上放牛。几名小伙伴因肚饿而满山搜摘野果,惟独他坐在一块大石上纹丝不动,口中念念有词。伙伴便奇怪地问:“余宾,你今天吃饱了不饿吗?”他回答说:肚子都打鼓了,怎么不饿?但我不想吃野果了,今天我要吃斋果。你们想吃吗?大家一听,口水都几乎流了出来,七嘴八舌地说:“怎么不想!哪个村子做景了?”余宾便对他们说:“今天仙村做景,斋果多的是。”大家听了都不以为然,因为正果与仙村相距四五十公里,便泄气地说:“去不成,吃不成,仙村那么远,来回要多长时间呀,牛走失了可不得了。”余宾说:“这有何难,去一趟仙村不过一餐饭的时间。至于这些牛,你们马上把它赶到我这里来,我自有办法保证它们不会走失。”等到伙伴们半信半疑地把牛集中起来赶到他面前,余宾随即掏出小家伙,绕着牛群尿了一圈,牛群便乖乖地在圈内吃草的吃草,卧下休息的休息,不往外跑。余宾吩咐大家排成一行站在他身后,后一个要紧紧抓住前一个的衫尾,然后叫大家闭上眼睛,没有他的指示,千万不可睁开。一切就绪后,只听得余宾一声“起程”,大家顿时觉得双脚凌空腾飞而去,耳边风声呼呼如飞越千山万水。不一会,伙伴们又听见余宾说:“好了,可以睁眼了!”大家睁眼一看,发现自己还站在原地,那些牛在圈子里优哉悠哉,不过,先前余宾坐着的那块大石上,却放满了由仙村带回来的斋果,令放牛娃们惊奇不已。

  这一年的冬天,眼看春节就快到来了。按传统习惯,村里各家各户都开始张罗年品,打米饼、做油糍、炸糖环,以备贺年之用及明年春荒之需。余宾外婆家也不例外,忙着准备那些年品。做好的年品自然需放在那些埕埕瓮瓮之类的陶瓷器皿中,才可保存得时间长而不变质。外婆便叫余宾把家里的埕和瓮拿到村后的溪水里清洗一遍,以备使用。余宾年纪虽小,却一家伙拿起4个埕4个瓮,大步来到溪流里清洗。他的清洗方法实在匪夷所思,只见他右手提起埕子,左手探入埕口内,一把抓住埕“督(内底)”,像翻猪肚一样,把埕子的里面翻了出来,三两下洗干净,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再将翻出来洗净晒干的埕和瓮的内底逐个逐个塞回去,一一把它们回复成原来的样子。看得旁边的乡里目瞪口呆。

  余宾一心向佛,加上早有慧根,年纪稍长,便到坐落在瑞山东南面的明山寺削发出家修行。由于他长期生有癞疮,浑身结满了难看的痂,再加上身上的衣服从不洗换,因而遭主僧所讨厌。每次外出赴斋,主僧都只带其他僧徒前去,而独将他留下看守寺院。但奇怪的是,每次主僧一到斋所,却总会发现余宾已一本正经地端坐在那里了。

  余宾出家后,依然孝顺如初。虽然明山寺与他母亲的居所香浦塘相隔着一条增江河,但他常常渡河回家探望、侍候体弱多病的母亲,春秋不断,寒暑不改。有一次,母亲得了急病,所需之药附近都没有卖,只有广州才有。亲友们都替他母亲担忧不已。余宾来到病床前,一番好言好语安慰了母亲后,随即起程赶赴广州为母亲买药。不到一小时,他就把母亲所需之药买了回来。药买回来后,他便马上动手生火为母亲煲药。在场的人明明看见他把药煲里的水装得满满的,但一眨眼,他就把满满的一煲水熬成了一小碗药汁,端到母亲面前,请母亲赶快喝下。旁人怕热气腾腾的汤药会烫伤他母亲的嘴,他只轻轻往碗里吹了一下,母亲便说:“不烫不热,正好。”

  余宾的这些事迹,让人们觉得实在神奇,却又无法解释,便都视他为圣童。有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来到镇北面一座新建不久的桥上打坐。由于河上游连日暴雨,洪水暴涨,当晚,滔滔大水很快淹没了桥梁和桥面。到了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他仍在桥上打坐,全身和衣服竟无半点水浸雨湿的痕迹。

  余宾到了16岁那年,突然有好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他的这些奇异举动并未引起明山寺僧人的注意。过了几天,僧侣们竟发现他已端装祥和地坐化在瑞山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僧徒们想把他从岩石上抬下来,却发现他的肉身稳如磐石,重若千钧,无法移动。大家才恍然大悟:这个从前一身癞疮,邋邋遢遢的小师弟,业已功德圆满,身成正果,心炼成佛,以其真人肉身圆寂于巨石之上了。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四方官府和八方民众。于是由明山寺主持牵头,四方官民善信捐资合力,将其真人肉身仔细装塑,就地建寺敬祭,尊为宾公生佛。村民百姓因其早年放过牛,其坐化之处的岩石上迄今留有好几个清晰可鉴的牛蹄印,故又亲切地称他为“牛仔佛”。人们又在他坐化的巨石上刻下“成佛岩”三个大字,以示敬仰,字迹至今仍清晰如新。

  后来人们在成佛岩烧香拜祭宾公生佛时,发现其香火缭绕之烟竟会从瑞山三里外的另一端冒出。人们大惑不解。后经高人指点,方知瑞山乃一方龙脉,宾公成佛之处乃是龙头,出烟之处乃为龙尾;香烟自龙头之口入,顺其道而至尾出,实为尊贵难得的“瑞龙降佛地”。于是到了南宋庆元三年,即公元1197年,人们将寺迁到瑞山之右,龙尾出烟之处,将宾公生佛的真身塑像移入寺中后殿加以供奉,取寺名为“正果寺”,并把他出生之日农历五月初九定为每年的“佛爷诞”。从此正果寺香火日盛,每年“佛爷诞”前后,更是人生人海,四方善信云集,数日不散。

  余宾成佛之后,其济世扶危、降福泽民的事迹更是多不胜举,真可谓佛光普照,功德显赫。但凡遇有旱涝之灾或疾疫流行,祈其保佑,屡屡灵验,深得增城、博罗、从化、南海、番禺、东莞、广州等地官民的信仰。话说南宋绍兴中期,姚孝资到增城任县官,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农民心焦如焚。姚孝资便亲自率领县衙吏官前来正果寺,向宾公生佛上香敬拜,施行跪叩之礼,祈求施降甘露,普救万民。是日,赤晴之天随即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之中,大雨滂沱之下,增城境内的旱情得到化解。此后,但凡到任增城的县官,皆择吉日前来祭祀,一求境内风调雨顺,管治太平;二求任内仕途畅顺,一路高升;三求万物安生,家眷康宁。

  传说明代有一年五月初九佛爷诞的前一天,东莞有位姓黄人家的媳妇很想跟随乡邻一道,到正果寺参拜宾公佛爷,便与家婆商量,家婆因见其怀中孩子尚小,拜佛路途又颇为遥远,便劝其不要去为好。谁知媳妇第二天还是瞒着家婆,偷偷带着孩子搭船前往正果寺。不料船到中途,媳妇蹲在船舷上为小儿把尿时,一不小心,将婴儿掉入了江中。一时间全船人都纷纷想办法抢救婴儿,但一江滔滔大水,哪还有孩子的踪影?到了佛爷寺,伤心不已的黄家媳妇跪倒在宾公佛前,连为小儿求下三支生死签,三签皆为上上签,暗示小孩得到宾公佛的护佑,已安然无恙,不用担心。黄家媳妇未敢轻信,拜完佛爷回家时,依然垂头丧气,不知如何向家婆交代。然而当她踏入家门时,竟然听见自己的婴儿正在床上哭声响亮。她惊喜万分地冲上前去,紧紧抱起自己的孩子,至此才相信佛爷显灵,把她的孩子救起送回了家。当时,不明就里的家婆见她回来,还一肚子怨气地责怪道:“家嫂,劝你不要去你硬要去也就罢了,可也得把‘苏虾’带上才是呀,留下他在家里哭哭啼啼,你也真够忍心的。”这事传开之后,东莞、石龙等外地的信众越发诚心,每年佛爷诞,便成群结队前来,或步行或乘船或划龙舟,陆路车水马龙,水路舟楫络绎不绝。

  清咸丰四年,增城县城被匪寇攻陷,官民及地方团练打出宾公佛旗帜,奋起抗击,声称已获得宾公佛的护佑,向守城的匪寇发起反攻。匪寇听闻宾公大名,不敢应战,连夜弃城而逃。后来朝廷知道此事,大加称颂。光绪三年,洪水泛滥成灾,增江河两岸堤围岌岌可危。四乡民众祈请佛爷庇佑,宾公大显神通,化身乡民率领大众打着宾公旗帜,抢险救堤,最终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家园。光绪六年,皇帝降旨重修正果寺,敕加封号,并在正果寺前门建造“敕封昭显”花岗石牌坊一座,气派非凡,彰显宾公佛的功德。牌坊建成后,人们发现,只要每隔二十分钟,牌坊上就有一滴晶莹的水珠滴下,日日如此,即使久旱不雨,也从不间断,致使牌坊下面的台阶,长年保持着半尺直径大小的湿润的水滴之痕。奇怪的是,任凭你如何仔细观察,亦看不见牌坊上有出水之隙、漏水之孔,更无从知晓水滴之源来自何处。神奇若此,更令信众游客心生敬畏。可惜这座极具历史、建筑及艺术价值并有着谜一样神秘的牌坊,文革时被当作“四旧”而惨遭毁灭。

  如今,这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正果寺,寺内清朝光绪六年重修时所立的碑文上,其中记有如下的文字:“记岭南列杂相望,惟吾增城正果寺则宾公之肉身在焉。”道出了宾公乃“先有其人,后成其佛”之史实,以及供奉着宾公生佛的正果寺在岭南的唯一性及其无法取代的特殊地位。

  正果寺内还有一对联,寓理深刻,发聋振聩:

  欲识今世兴衰当问先人作事,

  要知后来祸福须思自己行为。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