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月溪一偈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清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月溪一偈

  林清玄

  法无正像米三时之等差

  人何上中下三根之端的

  月溪禅师是我国近代有成就的禅师之一。他在十二岁的时候读《兰亭集序》到“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句子,慨然有所悟。

  十九岁发心出家,随即在佛前燃烧左手的无名指与小指供佛,并且剪下一块手掌大的胸肉,燃成四十八盏灯供佛,在佛前发三大愿:

  一、不贪美衣食乐,修苦行,永无退悔。

  二、遍究阅三藏一切经典,苦心参禅。

  三、以所得悉讲演示导,广利众生。

  二十二岁后开始说法,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与虚云、来果禅师并列为近代中国最杰出的禅门宗匠。

  月溪禅师说法数十年,死后肉身不坏,得全身舍利,现供养于香港。他留下了许多著作,条理明白,从自性中流露,是入禅极好的读本。

  月溪早年燃指,胸燃四十八灯供佛,一直传为美谈。但在他的“问答录”里,有弟子问他:“法师自幼出家,燃指燃灯,各省讲经,宏法多年,法师可算前生有夙根也。”他的回答是:“我在自性中觅过去现在未来,了不可得,哪里还有夙根不夙根?”

  月溪禀承了禅宗“当下即是”的精神,他常说:“禅宗本无阶级,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他最反对人家说某某人是什么菩萨来应世、来化身的,那是因为他确信一个人契入禅的世界,应从当下的自己开始,所以他也反对—般人把佛教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反对世俗把学佛的人分成上、中、下三种根器的见解。

  有一次,一位弟子问他:“人说末法世界,众生下根居多。如我见解,佛法并无正法、像法、末法之等差,人无上根、中根、下根之分别。如六祖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其发心修行者即为上根,不修者即下根。”

  他很高兴地给弟子印可。后来他写《月溪法师警语》,便把“中峰广录”的偈镶了进去,就是

  法无正、像、末三时之等差

  人何上、中、下三根之端的

  为什么世俗有正像末、上中下的说法呢?

  原来,依照《法轮预记》(即佛的预言)中说,从佛住于世间算起;一千年是正法时期;过了一千年,接着是像法时期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后,是末法时期一万年,然后佛的正法在世间完全灭去了。

  所谓正法时期,是当值佛世,由于自己的善业与佛的威德加被,修证成就极为容易;到像法时期,修的人多,证的人少;再到末法时期,能修证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的稀少了。人的根器也因福德因缘.而有不同,大体而言,末法时期的众生,都算是下根了。

  若依《法轮预记》,我们现在的世界正进入第五个五百年,是末法刚刚开始不久,也是“斗争坚固时期”,生在这个时期的人格夕昭好斗争,因疯狂的斗争使人逐渐失去慈悲和悦,当然无心于菩提,更甭说成就了。

  如果依照佛经对末法的记载,我们对觉悟不免会有悲观之念。月溪禅师的说法,是从自性来说,是从发心来说,也就是当一个人回到自性,发了大心,那么正、像、末对他就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正法时期没有觉悟的人也多的是),也自然没有上、中、下的差别了。

  这是多么乐观而对我们有启示的说法!一个人发心修行就是上根利器,也就进入了正法时期,末法、下根于我何有哉?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心性常处于正法时期,常知自己若是觉悟就是上根,深信小自情欲、大至生死都能因法是正法、人是利根而得到解脱,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念,确信至道无难,才能有学佛习禅的信心。

  如果口口声声古代正法、古人根利,今世末法、今人根钝,而不肯觉悟发心,套用一句禅门里的话,就是“自打退堂鼓,难担如来家业”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