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王守常先生的“仁者寿”观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常先生的“仁者寿”观

  李军

  中午与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先生吃饭时,话题谈到了“仁者寿”这个问题。

  先生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但先生谦朴仁和的形象,咋看都不像一个誉满京华的大教授,倒像是一个行者,一个在学海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行者。

  先生说话很快,关于“仁者寿”的解释,我只记了个大概,于是请先生再讲一遍,先生拿起笔,顺手在勺园餐厅的餐巾纸上写道:“仁者寿,出自《论语》,清人方苞解释曰:‘气之温和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质之慈良者寿,言之简默者寿。’故仁者寿”。

  边吃边谈。先生讲“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仁者寿就是要淡泊从容,沉着应付。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对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态度温和,雅量宽宏。人人都有一张嘴,管得了自己的嘴,哪能管得了别人的嘴,别人说什么,我自岿然不动,这就上了一个层次,达到了仁者寿的一个境界。

  吃着未明湖的莲子羹,由仁者寿,先生谈到了佛学。刚说佛,佛就到,先生起立,与佛双手合十,互致问候。先生介绍说这是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一位活佛,专程来北大学习的,是他的一个学生。先生继续说有关佛的事。先生说自从有了佛,就有了生死,佛讲轮回,从生的方面讲,人一出生,是生的开始,同时也是死的开始,你活上一年,是生了一年,但是同时也是向死亡走近了一年。好生恶死,好少年恶老年,是人之常情。晋代的竹林七贤,以豁达自命,“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古代的道家主张“万物方生方死,”把生与死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准确无误地道出了生即是死的关系,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仁者寿也就不难理解了。

  先生酒量大,二两二锅头下肚,思路愈加开阔。先生属于雅量高至,儒雅倜傥的大文化人,他说仁者寿,就是和谐,就是北大的燕园、未明湖。我不解,先生说,你看,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未明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鹅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未明湖畔的土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忽然“一夜东风送春暖”,现在则是“满山开遍二月兰”了。酒不醉人人自醉,听先生一席话,隐隐约约中我明白了,原来先生说的是一种心态,法无定法,道法自然,一切和谐,一切顺其自然,这是仁者寿的另一个境界。

  顺手夹起一口菜,先生说起了古印度文化,他说古印度人是聪明的,他们把时间与死亡视为一物,同印度人比起来,中国人大概希望争取长生。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希望活下去,在中国历史上几位有名的君主,莫不如此。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寻求不死之药或者仙丹什么的,连唐太宗都是服用了印度婆罗门的“仙药”而中毒身亡的。所以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清人方苞的温和者寿,宽宏者寿、慈良者寿、简默者寿的另类解释。

  这时,那位日喀则活佛双手合十,高诵佛号,颇似食了一道精神大餐,我们众人也莫不如此。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