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藏峰寺下葬高僧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3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峰寺下葬高僧

  出了马套村,一路向东行进,不远便是曹家庄村,别看村子不大,留下的古迹并不少。“像始于元代的藏峰寺、蓑草泉、骆驼岭、海棠峪等都在附近,不过由于都藏于峰峦深处,考察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周郢说。

  在我们向曹家庄村委会了解村里情况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较好的消息。“藏峰寺和骆驼岭都有,但是蓑草泉和海棠峪都没有听过。”村委会一名负责人说,“藏峰寺东侧有个泉,但是叫做怡心泉,不知是不是你们要找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有自己去找些线索。由于山路陡峭且狭窄难行,我们只能徒步进山,最后在一位进山拾柴的老人的指点下才找到早已被拆的藏峰寺原址,与人们熟知的寺院相比,它现在的形态比较特别。

  在一顶红色的帐篷下,一尊石佛静静坐着,小喇叭里幽幽的禅声环绕,檀香袅袅,让偶然至此的行人知道,这里就是曾经的藏峰寺,有着近800年历史的藏峰寺。

  “藏峰寺在文革期间已经被拆毁了,现在遗留下来的只有两块方碑,一座被安置在了岱庙,一座断裂成两部分,还在寺庙旧址的西侧。”守护了藏峰寺十几年的老人傅永平说,“旧址以南原来还有高僧的墓塔,但是已经被打碎填埋在地底下了。”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这块没有被运走的石碑,正面刻了《重修藏峰寺记》,落款是“大明成化十五年”,即1479年,到现在已经530年了。背面刻了“宗派之图”,上面明确列出了从藏峰寺建立到重修时僧人的师徒关系。从断碑处往西数十步,是已经移存岱庙、承载了《创建藏峰寺碑记》碑文的石碑底座,不过已经并不完整,赑屃(bixi,皆四声)的头部已经缺失,只剩下身子和背上曾经驼过石碑的印记。

  藏峰寺算是找到了,那寺边的蓑草泉是否真的存在呢?“蓑草泉没有,不过怡心泉是十几年前修水利工程的时候改名来的,原先的名字没有印象。”傅永平说。从藏峰寺旧址往东不到十米,就是两个不大的水塘,居于下游的水塘还有哗哗的进水声。往上是新修的刻了“怡心泉”的一面石墙,中间是一个看起来年代久远的龙头,而据傅永平介绍,这个龙头就是原先的泉眼留下来的惟一纪念品。它的背后,是藏峰寺拆毁后留下来的两块石梁。

  “以前埋葬寺里和尚的地方在村南,现在已经变成杜鹃花种植场了,那些和尚我在小时候还能经常见到的。”傅永平说,“还有很多高僧的墓塔被打碎了埋在地下,不知还能不能找到。”应我们的要求,他带着我们往村南走。由于不易发掘墓塔碎块,傅永平特意带领我们从一段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慢慢向西找寻,希望有所收获。在经过了近一刻钟的努力后,我们在一片枯草的掩映中找到了两块墓座。其中的一块还有明显的莲花纹刻,成椭圆状被压在了一大堆碎石下。

  据周郢介绍,古代的僧人并不是都能享受到修建墓塔的待遇,只有高僧才有机会获得墓碑,为后世纪念。“我们看到的这两块是墓塔的底座部分,关于藏峰寺的更多信息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他说。在问及傅永平附近有没有海棠峪的时候,傅永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但是他的一番话却引起了周郢的兴趣。

  “从藏峰寺往东北去,有一片胭脂坡,具体为什么这么叫也没人知道。”根据文献记载,海棠峪“多垂丝海棠”,究竟是不是因为海棠开花像粉红的胭脂,从而让来过此地的人给那一地域命名“胭脂坡”取代了“海棠峪”,还有待考证。“当然,如果是因为成片的红色石头命名胭脂坡,那就更有考察价值了。”周郢说。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