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敬悼印顺长老致昭慧法师函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宣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敬悼印顺长老致昭慧法师函

  宣方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昭慧法师道席:

  接到您来电,才知道印老过世的消息,一个人在暮色中坐了很久。

  内子学琴回来,我告诉她印老已于昨日示寂。虽然知道老人的色身早已是风烛残年,但这个消息还是来得突然,不免怔怔地站在客厅里有些出神。我赶紧开导她说,要论感情,昭慧法师跟印老的感情是我们没法比的,但她在电话里通报圆寂消息时的声音却爽朗依旧,我们也该效法她,平静地看待这缘起的世间。学习佛法,正应在这些时节有所受用才是。

  内子是在以《原始佛教的无我论》为题写作学位论文时,比较认真地阅读了印老的《佛学概论》、《性空学探源》、《空之探究》、《印度佛教思想史》等著作的相关章节,记得那时她常常读着读着就感慨说,要是早点读这些书就好了。--这倒不能完全怪她不勤奋,那时我们所里资料室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印老著作。

  内子说我有福报,在印老的晚年两度得见老人。我自己也深以为荣。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赴台参加学术会议之际有缘在慈济拜见印老时的激动心情。那是一种朝圣的心情,进了印老疗养和会客的房间如同进了圣殿,连走路都不自觉地放轻放慢。记得印老接见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佛法是讲求智慧的,学理的推究有助于确立正见。——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向同学们提到这句话,并且每每会情不自禁地在黑板上写下印老著作集光碟上的那句话:以般若统摄万行,以万行庄严般若。即使后来授课全都使用多媒体设备了也还是如此,仿佛要藉此重温当日的感动,又仿佛要籍此坚定自己的立场。

  再见印老就是2003年参加会议的那次了。其间的两年,又多读了些印老的著作,除了一如既往的景仰和赞叹之外,又添了很多亲切感。所以这一次见面,没有那么拘束,尤其是有您和弘誓的诸位法师、元松先生和现代禅的诸位同修在场,气氛温馨得像是一个几世同堂的大家庭聚会,而我们这些大陆学者则是来走亲戚,问候长辈。

  走笔至此,想起一件让我时时内疚的事。那次拜见印老的时候,我向印老说要在人大开设研究他思想的课程,至今还记得当时元松先生那由衷高兴的神情,那孩子般闪亮的眼神!惭愧的是,这件事我到现在也没有做成。当然也是事出有因,一方面觉得自己学力不逮,迄今尚未通读完印老的著作,更谈不上系统理解和消化,故而不敢贸然开课。另一方面,除了《中国禅宗史》已在大陆出版过,比较好找外,印老的其他著作在图书馆还是不多,对学生来说利用不便。虽然有光碟,但是光碟便于检索而不便阅读,而且学生当中个人拥有电脑的也不是特别多。我曾经和内子商量过好几次,要把印老的著作引进到大陆来公开出版,但都觉得所需资金不菲,而且其他方面的机缘也未必成熟,所以也只是议论而已,没有付诸实施。这几天内子想起这事就很难过,说如果她去年调到中华书局起就运作此事,也许现在已有眉目了。我只好安慰她说,只要有这份心,将来还是可能做成的。

  这些天忙于应付文债和各种杂事,虽然想挤出时间来写一点悼念的文字,但心情总是很凌乱,不能静下心来恭恭敬敬地写。对于印老和印老著作的景仰和亲切,使得我觉得这是件应当敬慎待之的事情,同时又觉得这纪念中有些很私密的情感和回忆(虽然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是我不太愿意公开来谈论的。凡此种种,都令我难以在短时间内撰文来追思印老。

  我所能做的,只是在上周三的“中国佛教史专题研究”课上,临时改变授课计划,向学生介绍印老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就,并为大家播放了三集《印顺导师传》光碟。这套光碟我自己没有,是周三下午特地跑到社科院向张新鹰教授借来的。他在电话中重复了一遍:“你自己过来取?”大概是奇怪我为什么没有请学生或工作人员代劳。我只说自己方便,没有多解释,心里知道这也无非是为了减轻一点内疚:印老过世了,我却静不下心来写点悼念文字,怎能连这能做的事情也假手于人呢?

  另一件,则是临时将佛学沙龙的主题作了调整。我们研究所自去年以来不定期邀集北京地区青年佛教学者举办佛学沙龙,由我具体负责组织。这次的主题,本来是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的魏查理(Charles Willemen)教授主持一场seminar,由他报告欧美学界对说一切有部研究的进展。因为印老的过世,在取得魏查理教授的谅解后,临时决定将主题改为印顺法师追思会,并且得到柏林寺方丈明海法师的支援(柏林寺提倡生活禅,是大陆推广人间佛教理念卓有成绩的一个道场),于6月12日在柏林寺举办了这次沙龙。近日将请同学整理这次追思会的讨论,作为自己不能如期撰稿的一项弥补。

  另外, 我们研究所已邀请北京地区各个佛学研究机构的代表,于6月15

  日举行座谈会纪念印老,有关情况我也会及时向您报告。

  印老过世后这段时间,想必您身心十分劳顿,请善自珍摄。

  宣方 肃手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