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杂密说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杂密说
  这一篇文字,是从日本吉祥真雄所著的《印度支那密教史》中译略而出,在他原书中,这一章名为《杂部密经之成立》。这“杂密”与“纯密”的分别,在日本是界说很严,若在中国,不用说现前的密教式微,谈不到此,连在唐朝密教盛旺之时,这杂密纯密的分界,也少见确说。因为日本东密,唯一尊崇的是弘法大师,自然也要唯一尊崇着弘法的一脉禀承,推原到铁塔授受,自然只有两部大经大法,算得最尊最胜。但是最近有人倡“密教由渐发达”之说,几乎动摇了铁塔,忤触了空海。若依着这种人的说话,那所谓杂密者,正是纯密的先河,却能引起不少的人,向杂密中注意。然而宗门的老宿,为了宗祖和铁塔,又自不能不兴訾议了。我译这一篇文字,既不作《密教发达志》的和声,也不是要牢牢的将宗祖安在铁塔内。我是眼看著国内有些人,传印傅咒,自称秘密,追穷了他的来源,少不得还有经论上的“般舟三昧”一说,也有些崇奉他的人,神乎其神,既然有了这个密教,还管他两部大经大法又是些什么呢?是这样的密教复兴,若教那东邻的纯密信徒听著,纵然很客气的来批评,又该怎样说呢?所以我才想把他们的杂密之说,来介绍一下。再有法相宗的朋友,多不信仰密教,依著这篇文字说,从玄奘三藏他已对于密教不曾领略着多大的兴趣,正是一段出奇的因缘呢。因此谈杂密的文字尽多,我若来介绍,就得介绍这一篇,并不嫌他说得疏漏,我说明了我的意见,下面便是吉祥真雄杂密的说话了。
  从密教经典的内容教义上,古来有杂部与纯部的分类。纯部是大日如来自受法乐共自眷属说纯粹的身语意三秘密法门,为会座之上首金刚萨埵所结集,即《金刚顶经》与《大日经》,所谓两部大经是也。杂部是大日如来变化身之释迦如来及等流身之诸菩萨声闻天仙等所说,与纯粹说三秘密法门的纯部不同,盖杂于显教中散说一密二密等,自初顿《华严》,至最后《涅槃》,大小乘一切经典,皆释迦所说,杂部之密,同此立场而已。
  如是则纯部者密教之根本,杂部者自其中抽出少分耳。即以显教言之,大乘既有非佛说之论,小乘经典为纯粹佛说者亦无多,自历史上研究之,真可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经典极少,大部分成于后人之手。所谓杂部密经非纯粹佛说,亦有为等流身之诸菩萨声闻天仙等所说者,自历史事实上观之,不得不谓有几分相近也。
  经典大部分既非佛说,为后人作,作者不一,或止就原始佛教之思想进步改造,或取婆罗门教之哲学等多量摄人,杂部密经,殆属后者,取婆罗门教之思想与仪式,融化于佛教之精神,是密教之特色也。
  元来释迦牟尼佛,禁止弟子咒术祭祀,惟为护身故,听许诵治毒之咒。又为随顺世俗故,亦承认咒术祭祀之价值。如是既许为护身而诵咒,则于诵咒之功力,非全否定也明矣,然则所谓禁诵咒者固不澈底也。盖生于婆罗门至上之时代,居于咒术万能之社会,蒙其影响,不得不然。故小乘教中,亦有咒术,乃至二十部中之犊子部,于经律论三藏之外,说“明咒藏”又法藏部以三藏与咒藏菩萨藏共立五藏,则密咒亦法藏之一,与经律论对立矣。
  如是密咒之说,小乘亦有,则以说密咒与否,为显教密教之区别者不成矣。又密教经典,未说密咒印契观想之三密者亦甚多,其以三密说不说为显密之区别者,亦难为基准也。然而以为杂部密经与显经之区别者,则谓显教经典,不外戒定慧三学,于说修行定慧中,杂说密咒,使修行定慧时,得除种种障碍。换言之,密咒者,对于经典负警备之责任者也。虽然,马尊重修行定慧者有障碍,乃有此强力的防御障碍之密咒者,结局此显教定慧之法门,亦成为强有力之物,于是密咒竟独立的成为经典之中心,代几多之定慧法门而修之,简单念诵密咒,亦等同于几多修行之功力,如是密咒占主位者为密经云。
  概言之,杂部密经之成立,基于佛教之精神及意义,而摄人婆罗门教之密咒及祭祀法或制定密咒及供养法而已。然欲就一一经典详述之,则非易易,惟监于翻译年代之前后,可将多数杂部密经一一成立之次第,推知大体,今就杂部密经翻译于支那者,顺其年代可窥见之。
  吴支谦,大月氏人,后汉灵帝时,祖父归化中国。支谦自吴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三十一年间,从事译经,其中有《持句神咒经》、《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等秘密经典。是为最古之秘密部经典,恐亦为秘经之成立最早者,又译《八吉祥神咒经》属方等部。
  西晋竺法护,其先月氐人,代居炖煌,八岁出家,随师游历西域诸国,能通三十六国之语,多裔梵本,复来长安,又游洛阳,旅行中亦常译经。自太始元年至建兴元年,亘四十八年间之长年月,译有《蜜迹金刚力士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海龙王经》、《八阳神咒经》等,多说神咒。惟是诸经典,多属小乘及方等部,不入秘密部,其《舍头谏经》即《摩登伽经》之异译,有外道之护摩法及二十八宿等之详细说明。
  当此之时,通咒术者多,佛图澄自西域来洛阳,诵神咒,役使鬼神,涂油于掌能知千里外事,以铁钵盛水生青莲花,咒龙使城濠满水,死人能使复苏,又能察未然之事,种种神幻,不可思议,未读儒书,与诸学者论辨,若合符契,无能屈者。受业门徒七千余人,立寺八百九十三所,诵出经数百万言,其为当时推重,可想而知,于永和四年以百十七岁之高龄人寂,此外少早于佛国澄来洛阳者,有诃罗竭,及惠帝末年之耆域等,行咒术,其真实不能详。又是等咒术,虽其兼学婆罗门教之法,及其既人佛法中,遂不易审辨。惟当时印度西域之佛教徒中,能咒术者多,可推知也。龙树菩萨出世,略当此时,当时之人,就有名之咒术者察之,龙树通药术咒术,最为首肯。于是密教者,龙树菩萨之开塔,弘传此世界矣。同样的杂部密经,亦自龙树前后,渐次作出,可想见也。
  束晋帛尸利密多罗,西域之王子,永嘉年间来中国,翻译《大孔雀王神咒经》、《孔雀王杂神咒经》,此经今不传。又有密多罗者,通秘密法,为傅密支那最初之人,咸康年间,八十余岁人寂。又昙无兰,西域人,白太元六年至二十年,译经于扬都,有《陀邻尼钵经》、《咒时气病经》、《咒齿经》、《咒目经》、《咒小儿经》、《孔雀王咒经》等近三十部之神咒经译出,元熙年中八十三岁人寂。
  佛陀跋陀罗,中印度迦维罗卫国人,释尊伯父甘露饭王之后裔,出家后,游罽宾国,共支那僧智俨东征,访罗什三藏于长安。自晋隆安二年至宋永初二年,译经于扬都及庐山,又人白莲社,为十八贤之一,元嘉六年七十一岁示寂。所译有《六十华严经》,又有《观佛三昧海经》、《出世无量门持经》等。《观佛经》属方等部,与密教教义,有甚深关系,《无量门持经》与支谦译之《无量门微密持经》同本。
  西域居士竺难提,义熙元年来晋,译《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此经恐为密教诸尊法之最古者。又东晋失译之经,尚有《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华聚陀罗尼经》、《善法方便陀罗尼经》、《六字咒王经》、《七佛八菩萨所说陀罗尼经》、《陀罗尼章句经》等。
  弗若多罗,罽宾人,姚秦弘始六年,翻经于长安,译《虚空藏菩萨问持经》、《佛心总持经》、《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等。又佛陀耶舍,罽宾人,译《虚空藏菩萨经》,此经与弗若多罗之《虚空藏闻持经》,共为求闻持法之起原。又西秦之圣坚亦名法坚,太初年间于河南译《罗摩伽经》、《无崖际持法门经》等,均与蜜咒甚有关系。
  北凉沙门法众,高昌郡人,永安年中来张掖,为河西王沮渠蒙逊译《大方等陀罗尼经》。
  昙无忏,中印度婆罗门种人,兼习五明,通达大小乘教,又能使龙役鬼咒病攘灾等法,其翻译中,未见神咒经之类。但如《大集经》高谈陀罗尼之功德,实说一百余之陀罗尼,又如《金光明经》说四方四佛说烧香散花供养及说辨才天地天等,皆密法也,又译《大方等大云经》为请雨法之根原。
  北魏昙耀,出身未明,和平年中,文成帝命为北台僧统,颇得僧众之意,住魏帝造立之恒安石窟通乐寺,对天竺沙门,译《大吉义神咒经》、《净度三昧经》。《吉义经》说“结咒界法”、“诸成就法”、“图像法”、“造坛法”其成就法随所求而咒殊,此经本尊多变,如龙王毗沙门天魔王等,所谓天部等多祈愿供养,此诸尊法渐次成立,从可知也。又仪轨亦于此时见形成之迹,又恒安西北三十里有武周山,镌其北面石崖,造寺名灵严寺,为大宠高二十余丈,中容三千人,石面多镌神像,此等神像,为从来外道所崇拜之湿婆毗纽奴等,甚奇异云。然《大吉义经》,既说诸天之崇拜,是等外道神像,即其信仰之对象也。
  魏菩提流支,北天竺人,永平元年来支那,天平二年,翻译经论,有《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谤佛经》等。谤佛经与西晋法护之《决定总持经》同本。又北印度佛陀扇多,自正光六年至元象二年之间,译《阿难陀目怯尼诃离陀邻尼经》,与支谦译之《无量门微密持经》同本及《金刚上昧陀罗尼经》等。
  先是元嘉年间罽宾国昙摩密多,译《虚空藏菩萨神咒经》、《观虚空藏菩萨经》等,又西域之疆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自前《般舟三昧经》、《观佛三昧海经》出,观佛菩萨法,已渐渐行,是等显教之观佛法,殆即后之密教观想所由来欤。
  求那跋陀罗于元嘉末年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初传阿弥陀佛之咒法,又译《阿难陀怯目尼诃离陀经》、《八吉祥经》、《无崖际持法门经》等。又有惠简者,大明元年译《药师琉璃光经》,药师法始出。又功德直及玄畅共译之《破魔陀罗尼经》,说画八鬼神像于帛而供养之,又玄畅自画十六神像,天部渐次加多,于此可见矣。
  《灌顶经》相传为晋帛尸利密多译,实则译自刘宋时代为真事实,此经中说灌顶仪式,以五色之缫作为幡盖,又说安宅法安墓法除病法卜筮法往生净土法等,而洗浴净衣涂坛画幡烧香印法等等事相,亦至此经而大备矣。
  梁天监年间,曼荼罗仙与僧伽婆罗,共译《宝云经》。中有“宝光”、“实掌”、“实印手”、“宝幢”等菩萨之名,若十六贤士,若贤劫千菩萨等之说,类于密教两部诸尊之名者甚多。又梁时失译经典,有《摩利支天经》、《六字神咒王经》、《虚空藏菩萨间七佛陀罗尼经》、《牟梨曼荼罗经》、《阿吒婆拘上佛陀罗尼经》、《大普贤陀罗尼经》、《大七宝陀罗尼经》、《陀罗尼杂集》等,此诸经典中,说观音法请雨法求闻持法,自昔已传,兹为重出,其说画像法护摩法等事相,则为初见。且如摩利支天摩尼跋陀尼乾陀天尚衢架等,皆外道之神,取人佛教,于是多面多臂之尊,威猛忿怒之像,渐渐发达矣。又于真言分根本咒心咒心中心咒,及印契造坛等,皆自此时代之经典中说之,密教之色彩,比诸从来,大不同矣。
  天部明王等部,渐渐发达,菩萨部如来部亦于以渐衰。其中观世音菩萨,以早得信仰之关系,其变化身,与婆罗门教之神混,而现多种多样之本尊,现今事相上,观音部别立于菩萨部外,关于其变化身,经中最古者,有十一面观音,后周武帝时,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为十一面观世音之像容坛法等最初出世者。
  隋之智通,清修律行,兼明经论,大业年中出家,住大总持寺,学梵书于洛京之翻经馆,早得精通,贞观年中,共北天竺译《千眼千臂观世音陀罗尼神咒经》。先是武德年中,中天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以千眼千臂观音之画像,献唐高祖,今之经出,说大身咒二十五印咒择地法坛法画像法,于是千手观音法乃臻完备,此外又译《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等,《随心咒经》可谓为《观自在菩萨怛啭多喇随心陀罗尼经》之类本。《千眼千臂神咒经》为千手法傅来支那之最初者,此两经说曼荼罗坛法,智通如法造坛后,方事翻译,正造坛受法者,于支那此其最初矣。《但啭多利经》有说如今日之行法,所谓真言之音声,白本尊之口出,人行者之身中者。又说观“睹龙”字变青莲花乃至变多利菩萨,如斯即今行法中“道场观”、“念诵观”、“字轮观”也。
  玄奘三藏为佛教中最大之印度旅行家,亦支那第一之翻译家也。阅于密教翻译亦不少,曾译《六门陀罗尼经》、《诸佛心陀罗尼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拔济苦难陀罗尼经》、《八名普密陀罗尼经》、《胜幢臂印陀罗尼经》、《持世陀罗尼经》、《十一面神咒心经》、《不空罥索神咒心经》等,然此等经多为支那古昔所传而重译者,且说咒一首或二三首,简单之至,于杂部密经之成立上,无足参考。元来玄奘于密教不感多大趣味,故不注意及之,试以玄奘所译经与同本他译者比,往往见玄奘所译者,密教之色彩稀薄。此可想见,弘法大师傅密教于日本时,有玄奘门流法相宗之德一者,排斥密教,最为努力,亦一奇因缘也,
  阿地瞿多,中印度人,精通三藏五明,志切弘教,蹁雪山涉流沙,永徽三年正月,到著长安,敕住慈恩寺,沙门大乘琮等十六人英公李积鄂公尉迟敬德等十二人,请于慧日寺浮图院,建陀罗尼普集会坛。修法成满之日,得种种灵验,京中道俗,悉叹奇瑞。沙门玄楷等,固请翻译,乃自四年至五年于慧日寺,抄译《金刚大道场经》,题日《陀罗尼集经》,成十二卷。此中佛顶部如来部观音部菩萨部金刚部天部等等之法皆说,即杂部密经之中,此实都部法也,其后五十一年至神龙元年,般刺密帝三藏,译《大佛顶首楞严经》,经题之下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云,其第七卷《神咒》,亦名《中印度那兰陀曼荼罗灌顶金刚大道场神咒》。如是,若《陀罗尼集经》原本之《金刚大道场经》,果与《首楞严经》之原本为同本者,则以杂部密教之法,成立于中印度者,不为无见也。
  以上所说,杂部密经之成立,顺年代而列举,惟译经三藏,时出新本,年月前后,不及详耳。又《陀罗尼集经》以后,翻译亦不少,因此时杂部密经各方面大概具备。且《陀罗尼集经》,既为都部法,杂部密经至此已告完成,以后翻译,无复述之必要矣,
  上来都是吉祥真雄的说话,从历史上研究出这样的一个杂密原本,但是我介绍这篇的意思,只不过要初学的人,晓得有“杂密”这一句话,至于杂密的原本,连我还得再去研究呢,这是我不得不再声明一句的。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