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萧山寺庙概述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维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萧山寺庙概述

  出处: 《萧山古迹钩沉》 作者: 李维松

  这儿说的寺庙,泛指包括寺、庙、寇、殿、祠、院等民间传统宗教活动场所。

  打从东晋咸和六年(331)始建抵园寺,表明佛教传入萧山,至少已有1600多年历史。在这漫长岁月中,寺庙屡有毁建。人为破坏最惨重的一次,莫过清咸丰十一年(1861),旧志告诉我们寺庙几乎全被付之一炬。然而,佛教处世修度、归心净土的教义为善男信女所膜拜,加上封建阶级维护自身统治需要而提倡,至民国时期,寺庙又恢建到近百座。萧山佛教寺庙主要有曹洞正宗和临济正宗两派佛教禅宗支脉,前者如曹山寺、云门寺等,后者如白龙寺、冠山寺、宝寿禅寺等,而抵园寺似乎兼收并蓄,两者皆备,表明其佛学之深广。萧山佛教寺庙与周边地区著名佛教寺庙,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大岩寺与杭州中天丝寺(法净寺),有同祖一脉之亲缘。相传云门寺开山祖来自绍兴云门寺。历史上地藏寺的兴盛与天台山方广寺高憎的到来传佛不无关系。至于南阳的灵岩寺和敬天竺,与杭州的灵隐寺和上天竺寺,仅从寺名上便可看出它们不寻常的关系。寺庙作为佛教活动载体,在传播佛文化同时,产生了一批名僧高师。如竹林寺高昙禅师、宝寿禅寺独超法师、曹山寺净生起祖禅师等,他们问禅教化、济世治病,对萧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一座庭佛教寺庙建筑,积淀着深厚的佛文化精髓。

  比之佛教寺庙,萧山道教建筑要逊色得多,不但数量少,一般规模也小。旧志载,民国时期萧山道观只十几座,但实际不止。东岳庙(行宫)除蒙山、峙山、衙前外,戴村、河上、南沙早先亦各有1 座;坎山、石牛山的三清殿,历史上义桥的广济道院、赭山的真武殿,当是道教建筑无疑,而旧志均未将其列入。从道教建筑一般供奉水神、火神、山神、医神、土地等道神看,一些土地庙、山神庙,以及像三官殿、天医殿等等,似可视作道教建筑。民间寺庙其实难分释、道、神,百姓只要有烧香拜佛地方,以求得心灵片刻慰藉便行,顾不上去分深奥的教派。但从总体上讲,萧山信奉道教的人少,且教徒多为散居在家的正一派,其活动主要是民间祭祀拜忏做道场,因而对道教建筑影响不大。这与萧山远离我国著名道教名山真观,辐射难及不无关系。

  “吴越多淫词”。历史上萧山先贤祠、社坛庙等数量不少。前些年清理了小庙小庵,现有的大抵为文物保护点和被保留的宗教活动场所。勾践祠、西施庙、范蠡庙(日思庵),分别把勾践、西施、范蠡等吴越春秋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已圮的德惠祠、陈公祠、八贤祠、江公祠等,把有功于萧山的邑令杨时等官宦名臣。萧山濒临钱塘江,先民不堪水患之苦。从靖海殿、靖江庙、镇海寺、镇海殿、头段庙、龙王庙等寺庙名字,便可看出祖先回天乏力,祈求神佑的艰辛与无奈。而筑塘护堤造福百姓的先贤被尊为“土地”,四时香火祭祀,亦在情理。张神殿,又称张老相公庙,祀宋漕运官、治理钱塘江堤塘的张夏,旧时多达11座,遍布萧邑四乡。黄山西南殿,则是纪念修筑西江塘保境安民的吴越王钱镠。长巷庙、陛下庙、黄山庙等不少土地庙。源于“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赵构渡江南逃,留踪萧山,蒙山东岳庙便是其一。而泥马渡江的神话,“浙江土地皆封王”的报答云云,为百姓所津津乐道,从一个侧面反映宋室南迁对江南萧山的影响。简言之,被先人尊为土地菩萨的,往往历史上确有其人,且功德昭彰,供奉他们可以起到惩恶扬善、教化民风的作用。如打虎除害的梅里土地、舍身救民的元帅殿土地、见义勇为智取匪首的岩将庙(今圮)土地等。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不会给杀人放火的坏胚烧香拜佛,这点你驾定放一百个心。

  萧山寺庙一般建在山青水秀之地,周围环境优雅,成了今人体闲旅游好去处。先照寺、白龙寺、云门寺、曹山寺、大岩寺、兜率寺等,古道遥远,石阶曲折,路亭点缀,一寺雄居山额,孤高挺拔,登寺领风,四野美景尽收眼底。地藏寺、接龙寺、龙泉寺、杨岐寺、宝寿禅寺等深藏山坞,青山环护,翠竹簇拥,树木森森,溪水淙淙,如入仙境。建在山上的,大多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傍水的,则严谨而空灵,端方而和谐,使人感受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透出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宗教理念。就单体而言,寺庙建筑深受我国殿、堂等传统建筑模式影响,大多四合院式,中轴线分明。祇园寺、江寺、白龙寺等梁架交错,斗拱支撑,木榫卯接,青瓦铺面,瓦脊饰兽,飞檐翘角,现出传统建筑之美。廊、庑、栱、枋、门、窗,不乏精湛木雕。一些寺庙保存着古碑、匾、抱联、名人诗文,祭具石器等。如,古等慈寺朱风标题书的楹联,地藏寺明代化纸石炉、灵山寺元代经幢座基、冠山寺晚清摩崖石刻等,具有一定文物价值。可以说,现寺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善待之。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