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牟子:中国著书弘佛第一人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康忠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梧州骑楼街的牟子雕像。 本版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牟子,生卒年不详,名融,东汉末苍梧郡广信(今广西梧州市)人,为汉末灵帝、献帝时期远近闻名的佛教人士。他的生平事迹见诸史籍的虽然不多,但他却是我国历史上著书弘扬佛法的第一人,为佛教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佛祖历代通载》等书记载,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后,北方战乱不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社会秩序混乱。而交州地处边隅,比较安定。因此,牟子随母亲一起迁居到交趾(今越南河内的东北部)。他到了26岁时,才回苍梧老家娶妻安居。

  牟子博学多才,精通儒学。苍梧太守史璜听说他的才气,便邀请他出来做官,让他去荆州向刘表致敬通好,以消除因战乱给州郡之间带来的互相疑忌。正当他准备出使时,被交州刺史征召,但他无意于仕途,便托病在家。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佛教信徒笮融杀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朱皓,时任交州刺史的朱皓兄弟朱符便计划派兵前去复仇。然而从交州到豫章,必须通过荆州的零陵(今湖南永州一带)、桂阳(今湖南郴州一带)二郡。为了借路,刺史派牟子前去二郡协商,可又遇上牟子母亲亡故,最终未能成行。后来,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他更感到不宜出头露面,于是锐志于佛道,潜心钻研佛教理论。牟子由一名儒生转入佛门,这种做法被时人认为是离经叛道。为了弘扬和宣传佛教,牟子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的争议和非难,广引《老子》和儒家经书分别予以解释,写成了《理惑论》一书。

  《理惑论》亦称《牟子理惑》、《牟子理惑论》、《牟子辨惑论》,又通称《牟子》。该书最早见于南朝宋明帝中书侍郎陆澄所撰写的《法论》第十四帙“缘序集”中,后被收入南朝梁代和尚僧祐的《弘明集》。由于《法论》早已散佚,只有目录尚保存在《出三藏记集》中。而《弘明集》在辑入其文时又未明确交代其来源,故其成书年代及原貌到底如何,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理惑论》全书共39章,由序传、正文和跋语组成。“序传”部分介绍了牟子的经历和著书的缘由,所述史事多可与史实相印证,其中一些记述可以补史料之不足。正文分为37篇,采取自设宾主、一问一答的方式写就。所假设的“问者”是一个从北方来的儒者,对佛教提出种种疑问;而设置的答者即是牟子本人,根据对方提出的问题,引经据典予以解答。跋语则解释了本书之所以取“三十七条(篇)”,乃是效法佛教“三十七品”和《老氏道经》三十七篇之数的缘故。

  首先,在《理惑论》一书中,牟子明确告诉世人:释迦牟尼既是人又是佛。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被他的弟子和信徒尊称为圣人,说他生下来就与众不同,有“三十二相”(指佛两足平正、手足有轮纹、面颊如狮子、牙床有40颗牙等)、“八十种好”(指佛眉如月等)。针对时人的怀疑,牟子以中国古代原有的“圣贤”相貌的各种神话传说进行了解释。

  其次,牟子在书中以儒、道思想来比附佛教,巧妙地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鲜明的佛教中国化倾向。作为一个舶来品,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由于许多主张和做法与中国旧有的风俗习惯不同,和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也有差异,因而受到各方面的激烈反对。世人对佛教多持怀疑、讥毁的态度,常以儒、道经典、言论为依据,提出种种责难。因此,牟子常用儒、道之言来解释佛教,以向世人证明儒、道、佛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如佛教的居士戒有五戒,沙门戒有二百五十戒。当有人责难僧侣修行的戒律不符合国情时,牟子便用儒、道观点释疑,说明这些戒律与中国的传统礼仪没有本质差别;如果能按照佛经和戒律修行,对社会是有好处的。当有人责难僧侣终身不娶、过禁欲生活时,牟子解释说,妻子、财物是过世俗生活的人所必需的。僧侣离开妻子、家庭,放弃世俗生活,就像伯夷、叔齐为“义不食周粟”而逃到首阳山饿死一样,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这些修行佛道的人,重视的是生命而不是财欲,其精神与儒、道是相通的。他还举孔子讲过“食谷者智、食肉者鄙”的话,用以证明佛教吃谷及戒酒肉的正确。当有人责难佛教戒律违反《孝经》时,牟子便用古例加以驳斥,强调孝与不孝,不能只看是否违反“身体发肤”之义,更重要的是看实际行动。

  中国古代虽有人死灵魂不灭之说,但没有佛教的灵魂转世之言。对此,儒者提出了非难。牟子以民间人死时上屋叫魂的习俗,证明灵魂之不灭;又把灵魂比作五谷的种子,身体比作五谷的根叶,根叶会老死腐朽,而种子却能生根发芽,故灵魂也可以转世复生。

  牟子生活的时代,正是道教刚创立的时代。牟子认为道家和佛教思想是一致的,故《理惑论》中的不少论断都引了《老子》等道家之言,甚至还引《老子》以解释佛经。但是,牟子对原始道教和神仙方术却持批判态度。他在书中不惜以四个篇章的笔墨批判神仙方术之荒谬,指出道教那一套“炼丹服药、长生不老”之术,全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与佛教所宣讲的大道无为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秦始皇、汉武帝都追求过长生不死之药,事实证明都是办不到的。他还现身说法,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揭露道教“辟谷”可以使人长生、成仙的骗局。牟子说,在转入佛门之前,他曾经学过“辟谷”之术,拜过三个师傅,分别自称七百岁、五百岁、三百岁,跟他们学习不到三年,就先后死去了。可见“辟谷”之术是虚假的。

  总之,《理惑论》是中国佛教理论的开山之作,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史和儒、道、佛三教关系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20世纪以来,国内外佛教界和学术界均对该书作了深入的研究。如我国的胡适、梁启超、周叔迦、余嘉锡、任继愈,法国的马思伯乐、伯希和,日本的福井康顺、常盘大定以及荷兰学者许里和等知名学者均对《理惑论》写下研究论著。20世纪初,该书还曾被译成法文和日文。

  鉴于《理惑论》产生了如此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比丘明在《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中评价牟子为“我国著论弘佛之第一人”。同时,牟子也是岭南地区最早全面系统地阐论佛教的学者,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