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五台山大白塔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五台山景区中,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寺庙,在寺庙间有一座塔特别显眼,蔚为壮观,不能不说,这就是被当地所称的大白塔。

据《山西省佛教名胜》记载,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有一座高耸入云洁白浑圆的巨大佛塔——大白塔,它是五台山的象征,被誉为“清凉第一胜境”。大白塔所处的寺院叫塔院寺,寺以塔名,颇为得体。
  该寺原为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阇,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五台山塔式建筑,就其建筑年代、建筑规模、建筑形式、建筑材料而言,都称得上是中国现存塔建中类型较多的地区之一。在众多的佛塔中,要数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它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它。
  大白塔始建于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据《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传言,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舍利)梵文Sarira的音译,一译“设利罗”、“室利罗”,意指尸体和身骨,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乘的骨头。据说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又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生身舍利之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了84000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19座,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法之灵鹫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庙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北魏时,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起码在北魏时期已耸立于五台山了。现存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因塔的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首屈一指。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帝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皇太后李娘娘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1952年,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修葺。
  大白塔位于殿阇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再由粗而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由铜链来固定,望去似北方的草帽,南方的斗签。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每逢风和日丽,云过塔移,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别有一番幽雅情趣。明代镇澄法师曾有诗赞曰:“浮图何缥渺,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择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大白塔的下层,建有塔殿三间,塔周身筑有木栅栏,栏内有可容两人对行的转道。附塔转绕,人越显其小。大白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传大成就,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或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白塔也是朝台佛教信徒的心中偶像。据说从前香客,多绕行白塔还愿,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在大白塔东例,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的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古时候,塔院寺每年春三月,要设“无遮大会斋”。斋期,无论远近僧俗,也不分男女贫富,凡来求斋的,都能分到一样的饮食。
  大白塔底座石族一个旅洞里有佛足碑。刻在石碑上的佛足印长一尺六寸,宽六寸,足心有千辐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指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以便僧人百姓们朗拜和参观。
  大白塔南端的大慈延寿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这样的殿,在其它寺庙里称大雄宝殿,而这里挂的匾额特书“大慈延寿宝殿”,就是为了与大慈延寿宝塔即大白塔一致,成为一体。按佛教规矩,大慈延寿宝殿当为塔院寺的主殿,但该殿院落狭窄,出殿数步,便到山门跟前。该殿是寺内僧人烧香点灯、诵经念佛、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白塔北侧建有面宽五间问,高两层的大藏经阇。正中门须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清乾隆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藏经阇内有一木制的经槃,叫转轮藏,六角形,33层,高约10米,最上面一层周长11.5米,最下面一层周长6.5米,构成上大下小形状,每层分若干小格,放置经书。最下层底下有转盘,人力推动,能够来回运转。所以制成这种转轮藏,按佛教的说法是,转动诵经,能为朝山拜佛者消灾除难。藏经阇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2万多册,其中属于宋以后至乾隆年间版本的2000余册经卷为国家缮本书。五台山各寺庙珍藏着历代大量经书,在已整理的经书中,有两部《清藏经》、两部《频伽藏》、两部《碛砂藏》、两部《续藏经》、两部藏文《藏经》和一部《大正藏经》以及若干单行本,共计12部,327种,39820册。另外,还有藏文、日文手妙和血写的各种经卷。这些经书,是研究中国佛教理论的珍贵资料。
  塔院寺东侧还有一座青龙楼。其形状如古城楼,下部为砖结构的四棱台形,上部为木结构的楼阇,高与塔院寺西侧的山梁相近。塔院寺西有一道山梁围护,而东面却显得空旷,筑起青龙楼,起了东西对称的作用,弥补了自然环境造成的东侧有失重感的缺陷。这座高楼俗名山海楼,楼东长廊夹道的尽头雕有“山云水月”四字,起到了化虚为实的效果,托起了一个风光满目的形象意境。游人登楼,巡廊观望,但见四壁青山环绕,殿堂庙宇错居其间;一流清溪潺潺而下,两畔奇花异草争芳吐艳,极是赏心悦目。塔院寺山海楼,实是五台山登高览胜的好去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五台山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路居陈列馆。后院内正房的左间,就是毛泽东主席当年路居的住宅。门两边写有对联一副:“子在巢中盼母归 劝君莫打三春鸟”。进门的照壁上刻有毛主席的题词:“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着一床军被,地上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放有砚台和插着毛笔的竹筒,桌子前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的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槃一只铜茶壶。后院东房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的住宅。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平山昙西柏坡。4月9日傍晚时分,来到台怀镇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泽东、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庙文物。毛泽东视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处,一路上他亲切地与僧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佛事活动,并勉励地方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文物,要忠实地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爱国僧人,把五台山建设好。周恩来视察了菩萨顶、显通寺、罗睺寺、万佛阇,观看了无量殿、铜殿、铜塔、“开花献佛”等文物古迹。 4月10日下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五台山启程,继续向西柏坡进发,路经石嘴镇,转向东过长城岭,入河北省阜平昙境。毛泽东在五台山路居,虽仅有一宿,访问了汉、藏、蒙同胞,与次日离开五台山,前往了西柏坡,指挥了三大战役,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亿。

塔院寺现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大白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