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如何理解当今宗教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博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理解当今宗教

  ◎周博汶

  宗教的意义在乎其导人向善和助人脱离世俗颠倒是非的教育。例如,孔教的“大同社会”、道教的“天人合一”、基督教的“天国永生”和佛教的“缘起性空”,都是各有所依,各有所导的思想教育。最终就是带领众生踏上充实丰盛的人生道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派之间却未能藉着殊途同归的方向而理想地彼此建立一个“共和”、“共存”的思想交流空间。相反,“宗教”一词却常被用作为一种“单向式的标签”定格,因此,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顽固障碍。

  所谓“单向式标签定格”则是指判断者以主观自我的眼光对被判断者的表现形态作出划一剖析和归类。比方说,从西方文化(以新教徒为例)看东方文化縯绎,“佛陀教育”便顺现成章地变成“佛陀宗教”——一种由佛陀作主体的信奉行为。这种宗教行为包括信众体的礼拜仪式,经文诵读,打坐禅修等。总括而言,佛教的核心是佛陀一人,一切行为表达均以他作依归。

  新教徒却视《圣经》为唯一真理。经文所记载的是最终绝对。因此,从新教徒的视窗看佛学,佛学就有如圣经所指的邪迷之说。原因在于信众礼拜“佛祖”这个个体就等如“拜偶像”、“拜火”、“拜金牛”的行为。两者行径目标一致,不可容之!

  这样的归类就是笔者在前文所提及的“单向标签定格”。亦即是说,外来现象会被动地和主体思想领域中的标签直接挂。但是,宗教不是一个独立个体,它是文化与历史演进过程中合人、事和物,三种互动元素,而产生的思想取向和价值认同。鉴于丰富变幻的和合条件,“宗教”一词便不能祇取其字面解释而忽略背后衬托环境。

  以佛学文化为例,它的核心维系于“无常”、“共生”、“互生”及“因果循环”的道理。三者都是解说“虚空无我”的状态。既然“无我”,何来一个“实我”作求拜对象?再者,即使修行者会以跪拜形式向佛的形象顶礼,但这也不乎合拜偶象之实。顶礼大德乃是透过身躯动作来表达尊重之意。最终目的不是求添福禄,而是透过向大智慧的恭敬了解自我的渺小。

  至于文字对宗教传译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来自西方的东方文化研究学者如:麦科斯.缪勒(Freidrich Max Muller)、蒙尼耶.威廉斯(Monier Monier-Williams)和戴维兹(T. W. Rhys Davids)就是利用文字,把梵文、巴利文的佛学典籍翻译成英语,带回西方国家去。从而让更多的东方文化研究者能有机会接触到佛教思想,奠定了东西宗教文化交流的基石。

  但是,要善用文字就必需理解文字本身的无自性。自性者,则能独立以个体身份存在于表达空间里。而文字却刚好完全相反。文字本身是一个组合体,例如:“笔”字所表达的不单是肉眼直接看见的物件,而且经过千丝万缕的因缘和合而组成的一种物件。而个中的组合条件又是由数不胜数的表示符号集合而成。简单而言,“笔”是由墨水、圆珠、胶质物等,经过人工制造、条件聚集而构成的画面。因此,“笔”代表的不是一个实在体,而是一个循环符号表示的组合过程。所以论为“无自性”的表达。从此推论出,文字符号是充满演绎、解解和改变的空间。

  毕竟,世间的所有人、事、物都是无永恒定性地在改变。当中,改变的过程更不是直线进行,而是错综复杂相连地在改变,正因如此,文字符号的含义也会随着时代、人物、地点的转移而作出相对改变。

  “宗教”一词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宗教便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远古时代,人类视大自然力量为生命的支配者,所以自然界现象——风、火、水、雷便成为了求拜的对象,继人类智慧不断提升,知识寻求扩展至哲学思考层面,宗教便演变成公理推论的根本。公理就是解释了生老病死、福祸疾苦等人间现象的根据,现今的社会,宗教含意更被注入多面体的理论和分析。很像比较文化理论、男女平等主义、马克斯主义、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及后现代主义,都是现代学术界提倡探讨人类智慧与玄奥现实的多元角度。从以上概括分析,可见文字的弹性和吸收度甚高,而且没有永恒不变的定义。如善用,文字能把思想记录保存下来;如不善用,用者的思维便会牢牢地停留在字面表层上。

  二十一世纪互联互通的社会带给我们接触认识不同宗教文化的机会,但是认识越深,分差越大。因此现今宗教文化信奉者以及研究者各有己任去从差异中寻求共通点,再从共点上建立“共存”,“共和”的沟通渠道。我想文化背景、历史章节、文字传译,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相连关系。单一的分析结论祇会带来断章取义的反效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