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高校学生信仰问题研究概要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5日
来源:不详   作者:董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高校学生信仰问题研究概要
  董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当前,在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宗教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而伴随着这一社会现象,高校学生信教问题在我国总体上也呈现出升温态势。大学生的信仰既关系到个人成长的方向,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信仰的导向,因此,高校学生的信仰问题必须深入研究,正确对待。本文考察了近期有关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整理,以供参考。
  一、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1、大学生信教的比例和数量问题
  根据各地区调查的数据统计,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信仰宗教的大学生相对比例较高,是信教比例较高的社会群体(全社会平均比例仅为1%左右),且绝对数量大。回顾过去的统计数字,可以基本印证这一结论。
  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14%。
  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问题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信教的合计为11。8%。
  2005年安徽合肥学院与安徽合肥蜀山区委联合开展的“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960名大学生中,赞成并信仰某种宗教的有65人,占总数的6。8%。
  2007年,赵宗宝等人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秦皇岛等地的五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据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有4 255名,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有474人,占总数的11.14%。
  2007年上半年,冼德庆对广东省对18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你是否信仰宗教”一题,统计结果显示,高达19.1%的学生表示赞成或信仰某种宗教,80.9%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
  2008年5月,卢远等人对暨南大学254名大学生的随即抽样调查显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占9%,研究者认为这个数据与实际状况比较接近。2、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持宽容态度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有相当高比例的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 ,
  在赵宗宝等对河北省的调查中,67.78%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可以使人向善”,56.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信教完全是个人的事,不必理会”,并且62.89%的大学生反对“掌握科学知识的大学生不应该信仰宗教”。特别是在问“您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态度”时,选择“反对”的只占15.14%,而“赞成”和“无所谓”的则分别占到总数的11.63%和69.66%。
  在安徽合肥学院与安徽合肥蜀山区委进行的调查中,称“有规律地参加宗教活动”的学生为60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25信/q表示“从未参加,以后也不会参加”的学生人数为575人,占总人数的59.9%。明确表示对宗教感兴趣的学生有415人,占43.2%;“偶尔参加”和“想参加”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的学生分别为150人和175人,占15.6%、18.2%。
  附表l:合肥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态度分析(有效抽样总计960人)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明确表示反对宗教的只占总人数的l%,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宗教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冼德庆对广东省高校学生的调查,反映出广东地区高校学生认同无神论的比例不高。有26.5%的学生反对“大学生应当成为无神论者”,29.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有17.9%的学生反对“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23.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大学生对宗教的宽容态度还表现在他们对一些宗教观点的认同,对于“上帝创造了世界”这一观点有5.1%的学生表示赞成,而“不清楚”的比例为17.2%:对于“万物皆有灵魂,形灭而灵魂不灭”这一观点有19.7%的学生表示赞成,表示“不清楚”的比例为26.3%;对于“善恶皆有报应,生死均有轮回”这一观点有29.7%的学生表示赞成,表示“不清楚”的比例为23.0%;对于“过去和现在的一切都由天命发生,未来的一切都由天命预先安排”这一观点有7.8%的学生表示赞成,表示“不清楚”的比例为17.0%。虽然对这些宗教观点的认同并不代表对某种宗教的虔诚信仰,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无神论教育在高校学生中的认同度不高。
  在卢远等人对暨南大学学生的访谈过程中,有的大学生表示:“只要宗教信仰盛行,社会就会安定,就会繁荣,所以希望大家都有宗教信仰。”还有学生认为:“信仰只是一种精神支柱,不要太追根求源,我现在和你差不多,上帝就那样在我心里似是而非的存在着,但我很快乐。”
  3、各种宗教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不一
  统观各项调查,基本结论是:佛教在高校中的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基督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呈上升趋势,其它宗教所占比例较少。《前沿》杂志2007年第3期刊登了题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的文章,该文章称,在信教大学生中,65.8%的人认为教堂、寺院是人们联络思想感情的好场所,“佛”、“主”是人们倾诉自己隐私的最佳对象;在左鹏2004年对北京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中,79.3%的人认为基督教可以净化心灵,使人过充实的精神生活,64.6%的人认为基督教可以使灵魂得救,死后升人天堂。
  虽然有些学生比较认同佛教,但对佛教教义并不十分清楚,平时也没有佛教的饮食习俗,更没有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仅仅局限于对佛教比较熟悉,因此可以认为大多数声明信奉佛教的人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还没有达到从精神到形式的信仰层次。
  虽然表示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不多,但参与基督教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接受过洗礼,成为教徒,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按照教规履行了相应的教内礼仪,比如饭前祷告,到教堂做礼拜,诵经等。从“望教者”到“慕道友”再到虔诚的基督徒,这种情况在基督教中比较普遍,大学生对基督教的委身程度要高于佛教。近些年来,由于基督教的迅速发展,家庭教会等基督教组织日渐活跃,加上基督教带有西方文化色彩的独特吸引力,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种种现实性问题,使得基督教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4、宗教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途径多样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宗教影响大学生的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有: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接触宗教组织的宣传品、收听广播电台、通过网络接触、与境外人士的交流、有宗教背景的学业资助、亲友介绍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无线通信、卫星等渠道,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高校学生进行宗教宣传成为—-种新的手段,且影响广泛。
  在各种途径中,阅读相关宗教书籍仍是大学生了解宗教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了解宗教知识的学生占很大比例。互联网的作用显著增强,各种宗教网站、网页冲击大学生视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随意性、国际性、无距性、匿名性、包容性等特征。据中国民意调查网《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到3个小时的人数占到34.48%,3到5个小时的人数占到37.93%,5个小时以上的占到10.34%,而1小时以下的仅有17.24%。另有数据显示,当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网站大约就有1500多个,多数为天主教、基督教网站。正是因为网络的诸多特征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逐异的心理特征,互联网便成了近些年来影响大学生信仰的一条重要渠道。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1、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宗教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取向往往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家庭的影响,作为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这方面的熏染。
  2、大学生个体的需求
  这包括大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生存状况、精神状态、心理需求等。面对紧张的学习、经济上的困难、就业难题和社会压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波动,如果此时他们感受到宗教的观念和氛围,就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强烈震撼,由好奇到“望教”到“慕道”,最后皈依宗教成为教徒。
  3、宗教文化的吸引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碰撞,宗教文学作品、带有宗教色彩的建筑雕塑艺术、传说故事、诗歌等逐渐兴起。大学生思想活跃,宗教中的思想精华对他们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许多的大学生对宗教的兴趣表现在对宗教场所的建筑物和宗教活动中的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的欣赏,学习、模仿宗教元素成为一部分学生追求的时尚。
  4、社会规范的缺失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激烈的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失范与社会结构重建,必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道德的失范和诚信体系的瓦解,而宗教中所宣扬的平等、博爱等理念使部分大学生获得了内心的和谐与安慰。
  5、大学生自己的理性选择
  宗教思想里包含了许多的哲理,甚至一些宗教是高度理性化的宗教,极少数学生皈依宗教是出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出于对心灵慰藉的探寻,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困惑。他们都是带着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而接触到宗教的。宗教提供的答案,正好给他们以合理的解释,使他们对宗教的态度产生暧昧,最终改变世界观而确立宗教信仰。
  6、西方宗教势力的有意渗透
  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向大学校园渗透是一个基本事实,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有加剧的趋势。随着大学呈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伴随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大学生出国、锻炼外语应用能力的意愿普遍增强。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外籍教师、国际学术界人士以传授知识、交流思想为契机,直接进行宗教宣传的活动在大学校园日渐频繁。
  7、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宗教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加上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疏忽,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问题,不能准确把握宗教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知之甚少。同时,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阶段,高校对大学生人生信仰、人生价值等深层次问题很少有具体和现实性的回答,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形式单一,人文关怀不够。学生普遍对高校的人生信仰教育内容感到厌倦,感到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8、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活的特点在于它的松散陆,对家庭的感情依托弱化,家庭的影响减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淡漠。这种“不安定状态”和“疏离感”往往是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的心理基础。
  三、各项调研反映出的问题
  1、邪教问题在高校依然存在
  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对大学生仍有影响。在赵宗宝等人对河北省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曾有2名学生表示相信“法轮功”,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反映曾在校园里看到过张贴的“法轮功”宣传单,在电子信箱中有法论功的非法宣传晶,在个别院校的教室里也曾发现法轮功组织的宣传晶,此外还有的境外法轮功分子把电话打到学生宿舍进行宣传。
  2、党员信教问题向团员信教延伸
  有少数学生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意味着入党以后仍可以信教。在对河北省五所高校的调查中,少数学生党员和9.72%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填写调查表时明确表示自己已经信仰宗教。这说明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还存在薄弱环节,过于偏重对学生能力、成绩等的考察,忽视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等内涵的考察,对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指导教育还存在欠缺。同时,在被调查的人数中有近80%是共青团员,这就说明有部分团员也有宗教信仰。
  5、大学生严重缺乏宗教法律、法规知识
  有的学生认为“宗教应高于国家”,有的认为“宗教活动不受法律约束”,有的认为“非法宗教活动不该干涉”。不排除有些学生对调查问卷不负责任的可能性,但也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宗教政策,法规宣传的欠缺。据冼德庆对广东省18所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阅读过国家有关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的大学生不多,表示自己阅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和《广东省宗教事务条例》的比例分别为15.7%、15.2%和8.0%。
  4、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活动在高校依然存在
  这主要体现在,国外到中国的留学生和教授、讲师以及访问学者和旅游者进人高校,通过探讨学术问题和文化交流等活动,灌输宗教信仰,发展宗教信徒,开展宗教活动,有的还利用宗教节日、礼拜活动吸引一些大学生参与,施加宗教影响。
  这些宗教宣传者的身份具有隐蔽性,大部分都有正当的职业,并且在工作时间正常上班,很难引起的注意。他们一般都属于某个宗教机构或者宗教团体,有着自己的宗教领袖和宗教教义、教规,在信念和行为上遵从自己的宗教教义和宗教领袖。
  5、西部地区高校学生信教情况
  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信仰与民族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并不表示西部地区高校学生信教比例总体较高,因此对西部高校学生信教问题的研究要走出成见和误区。根据《西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管窥》一文的调查,在959位学生中,表示信仰宗教的有66人,占总人数的6.9%,而在陕西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1006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表示信仰宗教的学生有629人,占总人数的6.2%。
  但是西部地区大学生信教问题有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信教者在小学前就人教的比例很大,中学阶段人教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因此对西部民族地区宗教与国民教育的关系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高校的层面,而是要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宗教选择上,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皈依最多的是基督教,而不是各民族的传统宗教。在“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干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一问题上,有23.4%的信教学生表示反对,另有14.1%的信教学生表示说不清楚,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四、对大学生信教问题的建议
  针对大学生信教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今后该问题的解决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现将此类观点整理如下:
  1、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做好正面引导工作,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在高校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和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切实加强宗教政策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活动、体育文娱活动以及节假日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有效地把德育融化在各种活动之中,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晶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从重建理性认识、完善自我意识、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学会情绪调节、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等方面人手,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
  2、区别对待大学生信教问题
  面对大学生信教问题,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放任自流,既不能对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掉以轻心,也不能简单把大学生信教看作是思想上愚昧,政治上异己。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其行为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对于信教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讲明党的政策,劝其放弃宗教信仰:对于坚持信教者,应按党章要求处理。对来自贫困家庭和弱势家庭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物质扶持和进行必要的心理引导。对于经济状况特别好的学生,有的是衣食无虑的情况下追求一种时尚,有的是父母曾在国外生活工作过也接受了宗教信仰,也有的是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因缺少奋斗的需求而产生精神的空虚,进而想要从宗教中获得慰籍,要注意他们不同群体的思想倾向性,着重给予思想的关心和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于少数民族信教学生,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全面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思想成长。
  3、关注文化安全问题
  构建和完善校园文化安全体系,积极防范和抵制宗教对大学校园的渗透是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聘任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了解掌握其文化背景和政治倾向,聘任后应加强管理,要求其严格遵守我国的法律。二是要加强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的辅导活动应有监控措施。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管理。邀请外国人作学术报告和举行涉外文化交流活动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四是要加强对“英语角”活动的关注和引导,提醒学生在参加“英语角”活动时,如果发现外国人利用“英语角”来进行传教活动,应当坚决抵制并立即向辅导员或保卫处报告。五是对境外的助学项目应当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发现带有传教目的或政治倾向,应当予以拒绝。六是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发现传教人员应当果断采取相应措施。
  4、落实政策、依法管理
  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予在制止和打击。
  5、重视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必须增强大学生宗教法律意识,积极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信仰选择。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宗教学方面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学生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满足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应注重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宗教知识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很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中做什么”的问题,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宗教知识知之甚少,心有佘而力不足,因此这一任务显得尤为紧迫。推进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的宗教学科建设,建立一只在宗教方面懂专业、懂政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并形成长效机制,这一点对各个高校应对大学生信教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赵宗宝、李小梅、王兆云:《大学生宗教观现状分析及良性变化对策——基于河北省五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6卷第?期
  张晶晶:《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7月第4期
  邵一江、王迅《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以安徽合肥高校大学生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11期
  冼德庆:《对广东高校学生宗教观的调查与分析》,《高教探索》,2008年第2期
  杨显平:《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前沿》,2007年第3期
  杨健民、高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宗教信仰问题》,《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卢远,林文旭:《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教探索》,2009年第1期
  贾红棉:《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研究》,《理论观察》;2008年第5期
  王永智、王颖:《西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管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李晓宁:《校园“宗教热”、“民族热”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9月第5期
  孔卫英:《新兴媒体条件下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预防思考》,《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贺守喜:《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及其预防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占建青:《宗教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