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启导人心向善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广智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启导人心向善

  ◎广智

  一个信仰宗教的人,他对社会有责任感,像基督徒讲博爱,佛教徒说慈悲。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为国家解除困难,给社会大众安乐,救济大众的苦恼,拔除大众的灾难。

  佛教徒有很优良的传统,总是劝人行善,给与大家方便的善事。现今,到处可看到佛教出版的杂志、经书。佛教用文化教育来指导社会大众,提升人类的道德观、慈悲心,非常必要。这也是现代佛教对社会所提供的极重要的贡献。

  一个佛教徒,他的人格、他的道德是良好的。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容易有视人如己的心胸。如果他有了佛教的信仰,他就会为人间从事很多的慈善事业,对人间做很多的服务,也为人间留下很多的贡献,使人景仰怀念。在化人方面:用平等的观念来美化人心,有了平等的观念,我们就能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就能守法,就能与人分工合作;用惭愧的观念来美化人心,惭愧羞耻之心,人皆有之。有了惭愧之心,就能耻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清净、有所不善美。因为有了这份惭愧心,所以能知耻图强,改过向善;用感恩的观念来美化人心,懂得感恩的人,表示自己富有。平时我们可以说好话,做好事,给人方便,给人欢喜来表示感恩;用慈悲的观念来美化人心,所谓慈悲,就是我保护你的生存,不让你受到侵犯。帮助老弱,使老弱妇孺都有所依靠。救济危难,扶持正义,仗义直言,主持公道,这些都能美化我们的心。

  佛教的信仰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没有信仰,生活便没有立场,而失去意义。信仰,在生活里面,不会感到没有办法,这样生活自然美化。有信仰的人,对于困难、折磨,都能正确的面对,因此困难挫折对他们而言,已不是困难,而是迈向成功的砺石!

  佛教信徒对于工作,是负责勤劳,并且有服务的精神。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表现了对工作的热忱与服务的精神,他的勤劳给予后辈学子很好的榜样。六祖惠能大师于五祖处参学时,躬操舂碓,苦作供众,遂有传法之美事。经中所谓“工作是道德,服务是幸福;懒惰是罪恶,空闲是堕落。”即是这个道理。

  佛法很讲究人际间的相处之道。有很多人所以感到苦恼,都是由于人际间的不协调所致。想协调人际间的关系,行四摄法是最好的法门。所谓四摄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经常教我们要广结人缘,就是要我们不侵犯他人,不辜负他人,并且要多多予人方便,因为予人方便往往就是予自己方便;不侵犯他人,才能使得他人乐意与你交往。

  生存在社会上,对于善恶,应该具有辨别清楚的判断力。俗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自认为是不足轻重的善恶行为,应该谨慎才是。所谓“滴水虽微,可以穿石。”佛教对于善恶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教所讲的道德,超过世间的一般善行,那就是大乘行愿的菩萨道德。佛教所讲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徒严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刚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合,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甚至由于违犯五戒而做出违法之事,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有了五戒,社会就宁静、安乐了,因此我们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教的“十善”,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快乐和舒适。我们的身体所造作的坏事有三样,即:杀生、偷盗、邪淫。我们的嘴巴所造作的坏事有四样,即: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由我们的心所存着的坏念头有三样,即:贪欲、瞋恚、邪见。这身、口、意三业所造作的坏事就叫十恶,如果能够不违犯,那么就叫做“十善”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是一个佛教徒的基本道德。

  人生匆匆不过数十寒暑,要让我们的人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当美化心灵,心灵改革须从个人身体力行做起,越有道德的人,爱心越扩大,甚而连亲疏差别都泯除,这就是民包物与、物我一体的胸襟,也就是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怀。因此,要美化我们的心灵,我们必须从学佛开始。因为佛教是启导人心向善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