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粤地古塔趣闻轶事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章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粤地古塔趣闻轶事
  章蕴
  广东被称为“千佛塔”的很多,大多与塔上或雕或刻众多的佛像有关。潮州开元寺千佛塔为明末金木雕艺术佳品,塔高二米多,塔身每一洞门置有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塑像,塔基六柱头刻作六尊力士,基座六面刻唐僧取经的故事,人物生动。梅州市东山岭千佛塔,为南汉大宝八年(九六五年)南汉主刘鋹所铸造。塔高约五米,四角七层。原在修慧寺内,清乾隆年间移至东山岭。按每面计,第二至第六层依次铸有七十七佛、六十七佛、五十七佛、三十七佛、十二佛,合为二百五十尊佛像,四面合计适满千佛。又第四层佛像中,四角各有一尊大佛,趺坐莲花座上,它们是东方善德佛、南方旃坛德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相德佛。佛像均轮廓清晰,造型精美,此塔为稀有文物。惜已毁损严重。在广州光孝寺大殿后的东、西两侧铁塔,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古最大而且最完整的铁塔。东铁塔为南汉大宝十年(九六七年)以刘鋹的名字铸造,塔高七点六九米,四方形,七层,全身有九百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初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今已是铁色。西铁塔是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于大宝六年(九六三年)联合铸造,形式与东铁塔相同,实是东塔仿西塔铸造。西铁塔原为七层,抗日战争期间被塌房压崩四层,今仅存三层。在新会县城北部圭峰东南面的白石塔,也称千佛塔,但却名不符实。全塔高六点一米,六角七层,实心。底座的六面分别镂刻二龙戏珠、狮子、狻猊、凤凰、麒麟和象;塔顶刻相轮、葫芦。全塔却没有佛像。
  广东的风水塔占了很大数量。这里又有两种:一是以“镇妖避邪、保民平安”为主的;一是以“兴文引禄”为主的,希冀保祐读书人功成名就、青云直上。前者比较闻名的有镇风塔(饶平县)、文福古塔(蕉岭县)、三元塔(德庆县)、凤凰塔(深圳市)、凌云古塔(台山县)、琶洲塔(广州市)、桂洲文塔(顺德县)、雁塔、水口塔、长福塔(新丰县)、双峰塔(吴川县)等。饶平县柘林镇地处滨海。古人建塔取“镇风镇水”之意;又石塔座落于风口,故取名镇风塔。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年)二月,高二十二米,七层八角,是汕头市辖区内保存最齐整、最古老的石塔。台山县城西郊的凌云古塔为明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年)知县王尚贤所建。塔高四十八米,外表七层,内实九层。传说当年为造此塔,烧砖三年,共四百多万块,费工二年才建成。因当时人民生活困苦,常有人跳塔自杀,故清代知县把塔门封闭,并立碑:“凌云古塔,永远封闭,如敢废损,严拘不贷”。一九二四年,塔山虽辟成公园,但后来却成了烟赌集中之地。在一九六○年,一九七九年,政府曾拨款维修,使古塔生辉。德庆县三元塔在德城镇东郊白沙山上,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八角九层,砖造。塔内从底向上观望,各层的组合图案、几何线条精致多彩。传说当年塔身全部用银朱灰涂抹,故有“只新不旧”之说,至今尚鲜艳如昔。
  *****
  吴川县双峰塔位于吴阳区文塔乡。因县治内有尖山、丽山两山峰而得名。塔为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知县周应熬所建,高二十一米,砖石结构,七层。顺德县桂洲文塔在掁华乡外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为当地胡族“风水保障”。塔高三十六米,六角七层,门楣镶“四山群赴”石额。塔砌砖方法独特;开始一顺一横,接著两顺一横,三顺一横,四顺一横,墙最厚处为一点五米。各层楣额均有刻字,由下至上分别是:“飞出上青霄”、“秀甲狮阳”、“聚奎阁”、“题名处”、“涵高下”、“凤鸣”、“灵照”,字迹分楷、草、行、隶、篆五体,味不薄,耐人观赏。座落在新丰县城东郊的雁塔,又称文峰塔,为清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知县张翼倡建,以“镇水造福”。塔为阁楼式砖砌,高三十三点二米,六角,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塔心全为六角直井式。楼梯原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而上,可登顶层,极目四望。广州东南面的琶洲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年)。外观八角九级,内分十七层,每层设有神龛。塔脚的石雕托塔力士,是明代石雕罕见之物。
  古代广东“兴文引禄”的塔主要有:元魁塔(梅县)、文峰塔(澄海县、兴宁县)、文昌塔(怀集县)、文塔(开平县)、文光塔(潮阳县)、文明塔(高要县、饶平县)、登方塔(徐闻县)、雁塔(渐州市)、文笔塔(惠州市)等。梅县元魁塔位于松口镇铜盘乡,为明万历年间翰林李二何倡建。塔高四十余米,八角七层,青砖砌筑,塔势高耸。文峰塔位于澄海县龙田,创造于明万历七年(一五七九年),明崇祯六年(一六三三年),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年),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重修。塔原高十五点七米,七层;重建后高十一点六四米,五层,改名文明塔。一九七三年,一九八○年重修,改名田宝塔。兴宁县城南郊的文峰塔,建于清光绪年间。塔八角十层,砖砌坚固稳重,造形美观。位于怀集县下阁的文昌塔,原为文昌书院一部分。建于明万历十七年(一六一九年),三年后竣工。塔座东面西,高约二十五米,六角五层。塔顶是圆锥形,上盖硫璃瓦,翘角高出,颇具规模。文光塔在潮阳县棉城镇中心。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年),宋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年),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年),重建清嘉庆二十年(一八一五年)重修。传说地震时放出“毫光”,时人以为是“人文昌盛”之兆,遂取名文光塔。塔高四十三米,砖砌空心八角七层。每层有塔门、塔廊,塔身由各种不同形状与规格的砖石砌成,结构严谨、坚固。一九五六年、一九八一年曾两度维修。高要县文明塔位于新县城南岸,建于明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年),为肇庆知府郑一麟建。塔高七层,六角。一九八六年曾维修加固。饶平县文明塔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十年后竣工。塔高十七米,八角七层,用青砖条石砌成。一九五六年曾维修。惠州市桥西区文笔塔建于清初,高二十点二九米,八角五层。该塔自建筑未曾修改,故真实反映了清塔的形制特点。
  *****
  开平县文塔又称开元塔,位于马山。清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知县叶重秀认为,开平县当时科举不达,连举人也没有,是“风水”不妥,便创建文塔,作为开平的文笔。塔高二十四米多,七层。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知县张帮泰想开平县“文运昌隆”,能出状元,议修文塔。修建后,塔改开元塔,意指开平从此出状元,塔旁加建“印星”--方块小屋“金章阁”,作为状元的官印;并规定,不出状元不开塔底塔门。塔加建至三十多米。但此后开平县也没有出状元,因而塔未曾打开,要到第四层才有门可通。一九四六年,一九八三年曾重修。徐闻县城的登方塔明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由知县赵一鹤起建,八年后建成。塔象征文笔,意在“荫”其十子登方直上,高中科甲,故名登方塔。塔高三十六点四一米,八角七层,为泥砖灰结构。塔每一角伸出处都有用生铁铸成的鹰鸟头装饰,塔顶有铁锅覆盖,造型别致。
  广东不少古塔是为纪念名人而建的,如光塔(广州市)、榴花塔(东莞市)、御史塔(潮安县)等。光塔在广州怀圣寺(光塔寺)内,为早期来华的阿拉伯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于唐贞观元年(六二七年)所建。塔为圆柱形砖塔,高三十六点三米,实心,仅有两条狭窄的螺旋形暗梯从塔内通向塔顶。塔顶原置一“金鸡”以测风向,明初毁坠,万历间复修,换上铜葫芦,清康熙时又坠毁。现塔顶为近代所修。榴花塔位于东莞市东郊,是南宋抗元英雄熊飞的家乡。明万历年间,乡人袁昌祚筹建此塔,取名“榴花”,纪念熊飞。塔八角七层,砖砌。御史塔位于潮安县中离溪边,原为一所禅院塔,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为八角砖塔。明朝潮安人薛侃在朝中任行人司职(管传旨、册封等事)。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年),他因上疏朱厚总被削职为民。薛侃回乡后,兴建了中离书院,聚集了百余士子,塔养了一批人才。他死后,被追赠御史。人们为纪念他,称塔为御史塔。民间有“水绕御史塔,碑出状元来”之说,意指塔影投到那里,那里就出贤才。
  广东也有不少“古塔之最”如:我国至今所见到的两座最古的铁塔--广州光孝寺东铁塔、西铁塔;广东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石塔--南雄县城珠玑巷珠玑塔,高三点五米,八角七层,距今六百三十八年,广东现存最早的石塔之一-新会县城龙兴寺石塔,为隋唐时代建筑,高三点九四米,八角六层,仿木构式,石砌实心;广东唯一的喇嘛塔--新会县会城北郊镇山宝塔,建于元代,高二点七六米,八角,实心,用红色砂岩雕凿而成;广东罕见的宋代古塔--澄迈县美亭区美郎双石塔,宋朝乡人陈道叙长女出嫁,次女为出家尼,他为纪念二女而建双塔,高约十七米,层檐七层,一座六角,一座四角;广东铜葫芦最重的塔--三水县河口镇魁岗文塔,明代所建,八角九层,高四十二点五米,塔顶铜葫芦高四点七米,重三百六十公斤,广东最高的古塔--肇庆市崇禧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年),三年后建成外观八角九层,内分十七层,高五十七点五米。
  *****
  广东不少古塔,经过战争的考验和洗礼,更富风采,为人景仰。澄海县龙田文峰塔,清咸丰初年,海阳、澄海、潮阳、普宁等县农民聚集在桑浦山金方寺,举旗起义,响应洪秀全起义,反对清廷,遭到潮州知府吴均“进剿”。义军利用文一塔作屏障,吴均久“剿”不克,损失惨重,不久吴均病死。而塔亦被吴均炮火所毁,十年后(一八六四)在原址重建。新会县城北郊的白石塔、饶平县柘林镇的镇风塔、合山县城西郊的凌云古塔等,都遭受过日本侵略军的炮,留下弹痕,亲睹日军暴行,成为历史的见证。
  广东每一座古塔都有动人的传说,都有神奇的故事。慧光塔(连县)仙人和土地公斗法、正相塔(龙川县)乌鸦化砖建塔、龟峰塔(高明县)神龟除祸、三影塔(南雄县)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追瘟、熊子塔(新会县)梁海击鼓鸣冤救小凤、兴文塔(连县)“船篙”撑连州、登云塔(徐闻县)贤堂公智斗狠财主、三元塔(潮州市)镇压鲤鱼精、聚奎塔(琼海县)庐章夜梦霄霍、珠玑塔(南雄县)胡贵妃投井避兵祸、象塔(东莞市)镇压野象群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一些古塔的楹联,用词洗炼,寓意隽永。五华县城东郊雄狮古塔始建于宋,明万历间知县詹子忠重建,五年建成,八角九层,高三十五点五米。塔门上嵌“万代瞻仰”,两旁有詹子忠刻联:
  “山作屏,地作毡,月作灯,烟霞作楼阁,雷鼓风箫,长庆升平世界
  塔为笔,天为纸,云为墨,河瀚为砚池,月圈星点,乐观大块文章”
  饶平县文明塔于清康熙四十七年(一七○八年)竣工后,曾镌一石碑,上题“新事隐语”,碑文是首五言诗:“天高一望空,水至青如许,悬看本无心,贪多贝应去;横目点离州,廊上开新宇;竿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健儿欠夫人,木侧堪乔举”。这原是一首谜语诗,大意是:大清县令四川郭于蕃造建桥。塔还有一联:
  “文明已授青藜杖
  科甲联绵报土心”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惠来县玉华塔,其对联寓意高塔是一座鱼船往来的帆标:
  “泻影人沧溟,静浪恬波,早见鲸潜鲵伏
  高标出云障,扪星滴斗,待看凤起蛟腾”
  梅县松口镇的元魁塔,明万历年间建,塔底正门有李二何撰写的楹:
  “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
  峰是天外秀,万年腾奎壁之光”
  此外,潮州市凤凰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著地,龙蟠赤海镇三阳”等塔联,都耐人寻味,诗意绵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