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今日雍和宫新貌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小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日雍和宫新貌

  <<郑小卫>>

  雍和宫是一座皇宫式的喇嘛庙,座落在北京东城安定门内,原是清代雍正皇帝(胤祯)当太子时的府邸,乾隆皇帝(弘历)一七一一年出生在这里。雍正登基后,改为行宫。内设为他刺探情报、捕杀异己的特务机构“粘杆处”,定为龙潜禁地,门卫森严。乾隆即位初年成为清帝供祀祖先的祠堂,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为喇嘛庙,成为喇嘛教的上院。

  雍和宫规模宏伟,布局严整,融王府和寺庙建筑艺术为一体。主要分为三路。中跨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由牌楼、昭泰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佛阁等七进院落五进殿宇组成。左路和右路辅以配殿、翼楼和亭台。大致从低到高,层层叠叠。南北以昭泰门为分界线,南半部松柏浓郁,甬道深远,显得疏朗开阔;北半部则殿阁错落,飞檐起伏,显得密集幽深。

  一进雍和宫,迎面耸立着三座气势雄伟、古色古香的琉璃牌坊,牌坊上雕有龙凤图案,玲珑剔透,技艺独特,正中是乾隆御笔题的匾额。北牌坊前面蹲伏着一对石狮,坊内一条方砖甬道直达昭泰门。昭泰门内两旁是钟楼和鼓楼,中间即雍和宫的山门天王殿。殿前有一对古铜狮子,雕刻精细。殿中供奉着一尊笑脸迎人的弥勒佛,两侧是衣着盔甲的四方护法神,俗称四大天王。殿后供着手握金刚杵的韦驮。相传韦驮是拜迦牟尼的弟子,因守卫释迦牟尼的坟墓有功,佛教徒也称他为韦护。古印度的佛教寺庙是释迦牟尼的坟院,塔是坟墓,建在山门里的大雄宝殿前面,大雄宝殿作为享堂。我国唐末以前寺庙建筑依此制度,唐末以后将塔与享堂分成两处建筑物,但仍沿袭韦驮站立山门背后的制度。天王殿左右各有一座八角形黄瓦碑亭,记载雍和宫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至二月初一这三天,喇嘛们化装在殿前举行“跳布札”驱鬼。跳布札是蒙语,意为送祟,俗称打鬼。共分十三幕,由跳白鬼、跳黑鬼、跳蝶神、跳护法金刚、跳星神、跳天王、跳救度佛母、跳弥勒、斩鬼等组成。殿后甬道上陈列的铜鼎炉与北海真谛门和故宫宁寿宫的两座九龙壁及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并为“北京三绝”。炉中部六个“二龙戏珠”的火焰门上雕有云龙图案,炉座上铸有“三狮戏球”图案。铜炉前的御碑亭内刻有乾隆所作《喇嘛说》碑文。

  雍和宫的正殿原是亲王府的银安殿,改建为喇嘛庙后相当于大雄宝殿,匾额“雍和宫”三字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写成。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即现在佛释迦牟尼、过去佛燃灯和未来佛弥勒,两旁站有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和迦叶。左右山墙的宝座上坐着十八尊罗汉,塑像为中国和尚装束,面目清秀,态度文雅,像后各挂有同名罗汉的天竺装束绣像。相传十八罗汉是印度佛门弟子,因修行得道成为菩萨。殿外丹墀旁竖有嘛呢杆,县挂着喇嘛教用来驱邪镇魔的嘛呢幡;上绣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据说这是佛教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唵表示佛部心,念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只有身、口、意与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功;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于龙王脑中,如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称聚宝,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象征法性和莲花一样纯洁无瑕;吽表示钢部心,即祈愿依靠佛力,得到正觉,成就一切。喇嘛教把这六字真言看作经典的根源,认为循环往复地持诵思惟,念念不忘,就能功德完满,得到解脱。殿东厢的楼房是学习密宗经典的讲经堂,供奉密宗佛像,西厢的楼房是学习显宗经典的讲经堂,供奉显宗佛像。密宗佛像中有不少形状怪诞的男女合抱裸身像,俗称欢喜佛。古代印度原始宗教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于创造女神的性力产生和繁衍而来,这种思想对密宗有一定影响。佛教中显宗是严禁色欲的,但密宗经典《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中则认为女性是供养物,她们是佛或菩萨化身而成,用色欲来调伏那些阻碍修法的魔障和无明,然后将修法者引渡到佛智。欢喜佛实际上并不专指某一佛,从释迦牟尼到观音、文殊以及密宗的祖师都有双身像。按密宗的说法,佛和菩萨都有两种化身,一种称为自性身,即我们平时在寺庙中常见的表情平静形体正常的佛像;一种称为教令轮身,即平时罕见的表情凶恶形象怪异的护法神像。欢喜佛喻意修习佛法要用威猛来战胜魔障,破除无明,代表“悲”;同时像征用色染来收敛野性,调伏愚昧,代表“智”,寓有“悲智和合”的佛理。密宗修习的最高阶段必须男女双修,双身修法是喇嘛教修法最为艰深隐秘的一种,教理玄奥。喇嘛教供奉的单体和双体欢喜佛都是表示降服妖魔得到大胜利的寓意纪念像,“欢喜”二字在这里的含义是指用大无畏的气概和勇猛的力量把异教徒俘虏到手,尽兴蹂躏,内心因得到巨大胜利而欢喜。

  正殿后的永佑殿原是亲王府的寝殿,殿中供奉阿弥陀佛,左侧是狮吼佛,右侧是药师佛。殿内曾停放雍正灵枢。据说雍正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戮尸示众,吕留良孙女吕四娘为报此仇,深夜潜入宫中打开雍正灵柩,一刀剁下雍正的脑袋,提了就走。第二天,皇宫内大乱,又不便对外张扬,只得给雍正铸了个金头来掩人耳目。葬于泰陵的雍正到底有没有脑袋还是个谜,要等将来打开泰陵地宫时方可揭开谜底。

  法轮殿取法轮常转永世不灭之意,原是亲王府的内寝殿。殿堂高大,黄瓦玉阶,殿顶上建有五座暗楼,楼上各建一座镏金铜喇嘛宝塔,具有以汉族传统加西藏宗教式装饰的独特风格,阳光从暗楼的天窗透进来,照得殿中佛像闪闪发光,有一种自发佛光之感。殿中供奉一尊宗喀巴铜像,像身遍贴足金叶片。像后的紫檀木雕五百罗汉山是雍和宫三绝之一,山上群峰叠立,石梯盘旋,古柏参天,亭阁错落,洞穴深邃,宝塔矗立,恍如仙境。遍布山中的五百罗汉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或立或坐,或走或动,形态生动、神采奕然。山前有一鱼龙变化盆,相传是乾隆降生后用的洗三盆。

  万佛阁原是一座观音殿。一七五○年乾隆发兵平定了西藏郡王朱尔默特的叛乱,把西藏军政大权交给七世达赖。达赖为了报恩,听说乾隆想在雍和宫后院造一座高楼,但苦于找不到巨大的佛像,便将尼泊尔国王从印度运回的一棵直径三米的白檀买来,送给乾隆。阁中的大佛即用这整根檀木雕成,连基座八米共有廿六米高。佛像造成后,拆去了原有的观音殿,先矗起大佛,然后在佛像外建成万佛阁,故北京流传有“先有佛像,后有宫殿”的俗谚,后讹传为“先有大佛,后有雍和宫”。大佛也是雍和宫三绝之一。佛像方脸浓眉,凸目巨口,胸前手臂上搭一条长几十米的黄绸哈达,全身贴满金箔,头戴嵌宝金冠。佛像头部在阁的第三层,胸部在第二层,人们可沿着阁中的楼梯和环廊从各个角度观瞻大佛。佛像旁树有两株四米高的海藻化石,石上布满细长孔,好似两根巨大的凤眼香,阁两侧建有延绥阁和永康阁,两座飞虹似的天桥从空中将三阁连在一起,形成一座造型新奇的笔架形大建筑。

  永康阁内建有八角塔形的转轮藏,上供八尊长寿佛座像。旋转机关,转轮藏就像走马灯似的旋转起来,佛教认为法轮转动好似释迦牟尼说法讲经,能免去众生的罪孽。延绥阁内设有木刻莲花台,转动抠纽,莲花绽开,花蕊中即现出一尊合掌端坐的释迦牟尼佛像。阁后的照佛楼供有一尊铜胎旃檀佛,佛后的围屏式火焰背光好似一盆烧红的木炭。佛龛用楠木雕成,上有金龙九十七条,有的腾云翘首,有的中流击水,有的摇身起舞,中间是二龙戏珠,雕刻精巧绝伦,巧夺天工,也是雍和宫三绝之一。

  民间传说雍正当太子时曾在府内筑有一条地下通道与府外的观音寺相通,寺内隐藏着他结交的一些江湖武师和高僧。据说,康熙临死前,曾留有遗嘱要“传位十四子”,雍正是四子,他利用结交的江湖秘密势力,派人潜入宫内偷出康熙遗嘱,改“十”为“于”,变遗嘱为“传位于四子”,篡得帝位。乾隆改建雍和宫时生怕其父的密事暴露于世,乃了令填平了这条通道。这种说法虽无实证,但康熙因有三十五个儿子,兄弟间激烈争夺皇位之事倒是有史可证的。据史载,库熙死后,雍正是内靠舅舅隆科多(一等侍卫、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的威势,外恃心腹年羹尧(定西将军、川陕总督)的兵力继承帝位的,他继位后有鉴于兄弟争夺皇位的教训,创立秘密立储的办法,事先秘密写好皇储名字装在小匣内,放在干清宫正屋内挂的“正大光明”匾后。皇帝、驾崩后,由大臣们打开匣子,宣布指宗的继位入。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四个清帝部是这样被立储的。

  雍和宫是清帝舍宅为寺的家庙,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这座皇宫式的喇嘛庙自一九一五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天前往观瞻的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人们礼佛和游览的胜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