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家的弘一大师墨宝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无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家的弘一大师墨宝

  <<陈无瑕>>

  弘一大师由儒入佛,是位才华绝世的文艺先驱,琴棋书画,戏剧篆刻无所不精。出家后更是位自利利他,持律精严的高僧泰斗。他上求佛道,下渡众生的菩提心,永为学佛僧俗的敬仰膜拜。他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金石墨宝歌曲词作,为后人传颂。尽管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人们还在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些墨宝遗物在红卫兵扫荡之后也有幸免于难的,我家便有二幅弘一大师的墨宝,逃脱劫难被珍藏着。一九九五年上海的家从淮海中路嵩山路的康福里拆迁到梅陇,竟使二件湮没了四十年的弘一大师墨宝重现了庄严风仪。

  一九二九年我的父亲陈海量在闽南皈依弘一大师。执弟子礼。大师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我父亲从此深研佛教教理,勇猛精进。与大师结下的情谊,奠定了他一生的道路。父亲与大师分袂后,虽关山险阻,但鸿雁不绝,情谊甚笃。其间大师曾有多幅手书寄赠。一九四一年父亲在上海主编《觉有情》月刊,大师应他的请求,撰写了我祖父的传记,并写成横幅。父亲视为至宝,装裱供养。大师圆寂后,父亲于一九四三年主编了《弘一大师永怀录》一书,缅怀大师,并在自己创办的大雄书店出版(该书现被收入《民国丛书》第三编历史,地理类第75册中)。文革后的一九七八年,父亲蒙赵朴初先生的关注,从青海南归,但已遍寻大师墨宝不着了。全家都认为已失落在文革之中,父亲无时不扼腕痛惜。一九八○年父亲应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先生的邀请,赴北京参加举办“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他还为自己没有大师墨宝参展而深感遗憾。

  我记得弘一大师的墨宝与另外一些字画,原先都挂在故居三楼的北面墙上。一九五五至五六年间康福里房屋大修,要拆掉北面的危墙重砌。那时我还在南洋中学读高中,对墙上字画的价值不甚了解,于是便把他们收起来,放到楼下原大雄书店书间的阁楼上。五八年我便去了湖北,母亲说文革中,红卫兵扫四旧,家中的字画文物全部清出,装了满满两部三轮车,交给上海电瓷厂的造反队,以后便泥牛入海,音讯全无了。大家估计,弘一大师的横幅大概也在劫难之中了。九五年康福里拆迁,搬家时妹夫在阁楼上与邻家相接的横梁夹缝中,发现了一卷原先挂在三楼北墙上的字画,弘一大师的墨宝竟也在其中,而且是二幅,现在我回忆起,当时阁楼上已杂物堆满,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字画,正好有个横梁之间的空隙,便随手塞了进去。日子长了,也就遗忘了,谁知这随手一塞,倒让这两幅墨宝渡过了浩劫。尽管上面留有水痕鼠迹,却更显得其珍贵了。全家莫不喜出望外,额手称庆了。

  写著「陈复初居士传”的横幅,用的是四尺宣。连两头装裱约一百四十厘米长,宽三十厘米。祖父传计廿五行,二百五十七字,字形约为1.5x2厘米的长方体。记叙着祖父的身世才学,道德品行,语言畅达诚挚。内容具体生动,以“俾示子孙,世知奉佛。”后面略低附有,“立钧童子生西事略”,立钧是我的四叔,十五岁病故。全文计十七行,一百二十三字,字形略小,为1x1.2厘米的长方体形。二段文字均有朱笔圈点断句。落款为“于时三十年岁集鹑尾,大慈沙门一音撰并书。”上有印章三枚。卷首一枚,左边为阴文“南无阿弥陀佛”,右边为阿弥陀佛坐像。卷尾印章二枚,其一为“弘一六十以后所作”;其二为“名字性空”。均为阴文小篆。大师出家后曾留下众多墨宝,多为楹联诗词,佛经集句,为人作传并不多见。把传记写成书法作品,这似乎是唯一的了。这一幅作品在林子青先生的《弘一法师年谱》中有全文记录(该书第三百页)。全文如下:

  《陈复初居士传》:“居士讳克贤,浙江天台人,世业儒,父榜山公,德学卓著,矜式乡里。居士少读儒书,工文词,天性仁厚,乐为人排难解纷。尝入市拾巨金,访其遗者还之。贾于仙居,受厚俸。值母许氏小疾,遂辞返,不复远游,其孝思纯笃如此。天台质肆,昔有陋规,苦逼贫民。居士恫其弊,乃私撰状,告于有司。规废,人无知其为者。晚岁览《安士全书》归信佛法。二十八年夏季示疾,遗诫诸子,勖以乐贫敦品,隐恶慎言,迨疾笃,安祥舍报,如入禅定,春秋六十又二。配芧氏,勤俭治家,长斋奉佛,族党称其贤。子曰:立鳌立超、立鼎、立均,女一,立鳌字海量,别字普悲。囊居南闽,从余修学。迩以书来,述居士懿德,并立均童子生西瑞相,请为之记。俾示子孙,世知奉佛。因书共概,委如别记云。”

  附:立钧童子生西事略

  居士四子立钧,童年信佛。在学堂劝人学佛,从者綦众。偶小妄言,立鳌哂之,童子大惭不自容,宿慧盖有在也。二十九年夏,病肺亡。先自云见观世音菩萨放白光,将导之往,因起坐,复曰:“我乘白光去。”口念佛不辍,遂尔坐化。历时久,顶门犹温,往生极乐,盖无可疑。世寿十五龄。为附记传来,以示来哲焉。

  于时三十年岁集鹑尾,大慈沙门一音撰并书。

  传记中所记的几件事,我从祖母、母亲口中经常听见,謘得比较清楚、详细。“尝入市,拾巨金,访其遗者还之。”记了我祖父拾巨金不昧的事。那时祖父还年轻,成家不久,一次路过一个路廊(浙东旧时道路边常有类似长亭一类的建筑,供行人歇脚,有石凳可休息,称之为路廊),见一蓝色裢褡放在石凳上,四下无人。祖父翻开裢褡,见一包得整齐而沉甸甸的东西估计是银洋。祖父想这么多钱丢了,失主不知会急成甚么样子,便坐在那里等候失主,但半天也未见有人来寻。祖父便把裢褡拿回家,又回到路廊等候失主。天快黑时,来了一个三十光景的汉子,急忽忽走进路廊。只见他脸发白,眼发直,呆呆地坐在石凳上流泪。祖父问他做啥流泪。那人道:“我说给你听也没有用。”边上人说:“你说说看,说不定有用。”他说,把收账的钱丢了。祖父便问他,用甚么包装。包装是甚么颜色,那人一一回答了。祖父说:“你跟我来。”那人道:“钱都丢了,我也活不成了,跟你去也无用。”边上人说:“叫你跟着去总有道理的。”那人才醒悟过来,跟祖父回家。问他内装多少银洋,他说有一百一十八元。祖父打开裢褡,拿出纸包,整齐的一百一十八块银洋一个不少。那人顿时跪在地上磕向头,说你救了我一家人的命,并取出十八银洋要送给祖父,祖父谢绝了馈赠。那个人说他是台州府人,是替主人去新昌收账的伙计。收账回来路经天台,因旅途困顿,在路廊歇息,睡醒后把裢褡遗落在路廊里了。如果找不到这一百一十八元银洋,真的活不成了。那伙计千恩万谢地走了。他与主人过年时还特地从台州赶来送礼,道谢。当时祖父在一家当店当会计,月薪二块银洋,年薪二十四元,便能养家活口过日子。一百一十八块银洋当时的确可称得上是巨款了。

  祖父诉讼废陋规一事是母亲讲给我们听的,祖父曾在当铺当会计,天台的当铺有个自古沿续下来的先付利息的习惯。若一物到当铺典当,定价十元,那么要先付三分利息,当户只能拿到七元,取当时却要付十元,另付利息,双重盘剥。祖父认为来典当的绝大部分是家无隔夜粮的穷人,已是走投无路了,才拿东西来典当救命渡日,这种规矩是外地当铺所没有的。于是他便写了一份诉状,告到县政府。政府接到状子后,实地调查确实,便下令废除了这一苦逼贫民的陋规。同行的业主失去了重利,对此事恨之入骨,扬言找到告状的人要打断他的脚骨,挖掉他的眼睛,不久,祖父便离开了当铺到仙居经商去了。祖父这一大胆的义举,得益的是许多穷困潦倒的人,但人们始终不知是何人所为。

  我的四叔立钧受家庭影响,从小信佛。但十余岁便染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临终前几天,在病榻上忽然大叫:“妈妈,大嫂,快点把门关上,把灯笼点起,有好几个解差拿着铁链,要拉我去!”说得我母亲和祖母毛骨悚然,便对他说你快点念观世音菩萨,她们也在边上帮着念,这样才平平安安过了三天。临终前,他对祖母和母亲说:“观世音菩萨坐在莲花上来了,放出白光,要我坐白光去。”于是要人扶他起来,盘腿合什,口念观音菩萨不止,直到停止呼吸。停尸一天多,头顶还是温热的。弘一大师也把此事写在祖父传后,“以示来哲焉”。

  家中发现的另一幅弘一大师墨宝为二尺条幅。有约4x5厘米的长方体大字十四个:“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落款为“岁次鹑火春仲华严经句亡言”。闲章二枚,卷首同为“南无阿弥陀佛”及佛像,卷末则为“弘一”阳文印章。大师晚年把《华严经》的偈句集成楹联三百,有人请他写字,总是写这些联语偈句,其目的为“明昌佛法,潜挽世风”,这幅作品大约作于一九四二年二月,离大师圆寂只有几个月时间了,是他最后留在人间的墨宝之一,显得格外的珍贵。这两幅作品相隔仅一年,字体敛神藏锋,拙朴平整,笔力坚秀,布局妥贴,达到了出尘绝俗,不染人间烟火的精严净妙境界,折射出大师无我的心态,超脱的神情和空灵的意境,作品冲淡静远的韵致完全是大师崇高人格的表抒。它们是弘一大师书法艺术中的极品。

  弘一大师赠我父亲的手书应该不止上面二幅,据《弘一法师年谱》记载,还有一幅,“四月自灵应寺重过水云洞,手书古德偈句赠陈海量”,“手书赠陈海量偈句跋”:“即今休去便休去,若欲了时无了时”古德偈句,辛巳四月十九日,第二次居南浦水云,明朝将复之福林。书此以奉海量居士,晚晴老人,时年六十又二,未御目鱼书,(目鱼,眼镜也)(见该书第292-295页)此幅墨宝大概已和那辆三轮车的“四旧”一起落到了造反派手中,不知下落了。

  弘一大师的这两件墨宝从隐湮到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间已有四十年的漫长岁月了,虽然不能说经磨历劫,但也意外地躲过了极左思潮的血洗。有人告诉我们,光从文物角度来说可值多少钱,我母亲当即表示,这两件大师墨宝日后若出现在拍卖行里,那即是陈门的悲哀和耻辱。我们决定将寻觅一合适的场所,捐献墨宝,让人瞻仰顶礼,永久供养。以启迪智慧,净化人生,这符合弘一大师的初衷,也是父亲的遗愿。

  我们继承父辈的遗愿准备捐赠弘一大师墨宝的讯息传出后,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找到满意的地方。后来有位居士推荐台湾南投灵岩寺方丈妙莲法师,他曾多次著文对我父亲的为人品德表示十分敬仰,对父亲的著作也大加赞颂。我们便有意将大师墨宝赠予灵岩寺。但屡次设法,都未联系上,过不久便有九九年的台湾大地震,地震中心就在南投。墨宝未行,倒又躲过了一劫,真是佛力不可思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