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性与阿赖耶识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是我们虚妄生命的积累,本身就包含着很多烦恼和不真实的成份在里面。而佛教所说的佛性,则是真实而远离颠倒梦想的,也就是《般若经》里所说的般若,它是指人认识宇宙人生的能力,是一种无限的智慧。成佛就是要开发出这种智慧。所以阿赖耶识与佛性的区别就在于虚妄和真实的区别。唯识宗认为,学佛修行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将虚妄的识别转变掉,将智慧和佛性开发出来。如果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是以虚妄的阿赖耶识为主,那么仍是处于生死杂染中,本有的佛性就无法得到显现。

对此,惭愧僧先指正一下其中不太准确的地方:智慧是属于所生得,而佛性是所显得而不是开发出来的。就像太阳被乌云覆盖一下,其光仍然存在,只有乌云消失,太阳光才能真正到见到。
第二阿赖耶识、佛性都是如来藏在不同分位上的说法,在染位是称为阿赖耶识,就境界而言,就是自性涅槃;在因位,如来藏具足如来的智慧和佛的功德,是佛的种性。在果位上称为如来法身。

第三在唯识宗中,阿赖耶识的体性是杂染的,而《起信论》中则说,心性本净则指藏识自性清净,这两者导致一部人认为如来藏藏识与阿赖耶识本性不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阿赖耶识是杂染的,并不是心性本染。

第四佛性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成佛的可能性,二是本具的佛种性,在唯识宗中分别为习所成种和本住种姓。本住种性,是无始以来,生来就具足无漏种子,但有情因机缘未熟,一直未发菩提心,自然也就无法听闻正法,没有修令其无漏种子发芽增长的方便加行,唯住于菩提种性中,称为本性住种性。习所成种,原有的大乘本性住种,经发菩提心后,如果是不定种性的二乘回心向大后,因听闻法界等流正法,以此闻、思、修三慧的力量来熏习有漏善种,同时增长本有的无漏种子,才称为习所成种姓。这二种大乘种性先要具备本有的大乘种子,然后通过对佛法的闻思修,使本有种子不断地增长直至圆满,从而最终证道成佛,所以说,成佛是可能的,因为存在本有无漏种子;成佛也不是普遍的,有缘正法熏习,可遇而不可求,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有些人,甚至大部分人,毕生都没有机缘听闻正法,因此即便有无漏种子,也因缺少听闻熏习这一增上缘,而不能成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