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门龙象 江南高僧——略读《茗山文集》兼怀茗老生西一周年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俞朝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门龙象 江南高僧——略读《茗山文集》兼怀茗老生西一周年

  ◎俞朝卿

  一、作文缘起

  茗山老法师,是我久所崇仰的一位佛界人物。论年龄,他比我长一辈;论学识,尤其在佛学等方面,老人家更是我的师祖。虽然他长住镇江焦山寺,我蛰居苏州学校中,又有僧俗之隔,似乎了无瓜葛。但确然又有某种因缘。原来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对佛教佛学有所接触,因此知有茗山法师其人。后来,有机会在无锡、苏州聆听过茗老三次开示(先后),留下较深印象。九十年代中某年,去南通市参加宗教局举办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专题理论讨论会。会议期间,有位孙居士赠我一本精装的《茗山文集》,稍稍翻读,顿时“佛门龙象、江南高僧”之感油然而起!当时即发愿:至少该写一篇学习体会的文章,既谢孙居上的结缘,更为对茗老雄文大作的点滴感悟。但一直未遂愿。原因是我在作江苏佛教史人物的点滴研究,有些人与事等方面的问题,期待有缘向茗山老当面请教,就此拖延下来!谁知,收读《香港佛教》二零零一年七月号,始惊悉茗老已于六月一日沪上圆寂,当时不禁怅然若失,潸然泪下,憾未早知……。默誓:“面聆教诲既无缘。心愿作文该述写”。以此,重读《茗山文集》,作为方外俗人,浅谈几点感受,既就正于贤者,又缅怀茗老生西一周年。

  二、生平略历

  茗山上人(一九一四农历二月——二零零一年六月),江苏盐城人。俗名钱延龄,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生于书香门第,幼从父诵古诗文,打下儒学基础;又随母念佛诵经而学佛,由此播下佛学种子。一九三二年(十九岁),于建湖罗汉院依宏台老和尚出家,法名大鑫,字茗山。后以茗山名世。一九三五年秋,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同年于镇江太平寺初见太虚法师。一九三六年因缘际会,太虚到焦山,茗山第二次亲近太虚,即呈上“早已做成的四首七律诗”,“一面表现我崇仰与久思亲近之意,一面表现我的学历并请求你准我往武院〈武昌世界佛学院)研究院深造”。1得太虚大师推荐,未几,即去武院研修佛学。抗日战争期间,受太虚大师委派,去湖南来阳、衡阳等地住持丛林,办理“佛教会及佛学讲习所”等,还协助太虚大师编辑出版《海潮音》著名佛刊。一九四六年夏,参加太虚于焦山举办的“中国佛教会会务人员训练班”,结业后留焦山佛学院主持教务。一九五一年荣任焦山定慧寺方丈,直至圆寂。一段时期内还兼任南京栖霞寺、句容隆昌寺、无锡祥符寺方丈,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第一副院长。晚年,还任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等重要职务。

  三、几点感受

  综观茗老一生,僧腊七十载,其弘法事业似可分为两大历史阶段。全国解放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师从太虚大师,弘法护法,精进研修,不时撰写弘法、护法论评,主持佛教会务和刊物等,为太虚大师在江南之股肱;第二阶段,就是在全国解放以后,直至圆寂的整整半个世纪,紧跟赵朴老,为佛教文化在新中国的继承发扬,为佛教接班人的培养教育,而费尽苦心,成效卓著。从而也就成了朴老护弘佛教文化在东南之一大支柱。诚如其门徒在一挽联中所云:“大兴宗风拟偕太虚启后人,开化当世亟与朴老同不朽。”兹将初读《茗山文集》之感受,分述如后。

  (一)尊师为重道 爱教先爱国

  “尊师重道”,是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之一,尤为儒家思想一大特色。茗老于太虚大师,可说是尊师重道、继往开来在现、当代的一位典范!尊师为重道,重道必尊师。这是普遍而浅显的道理。时下有些人,对此似乎淡漠了,看轻了。殊不知,无论孔子之道,或马克思之道,科学之道,宗教之道,其为“道”者,都有个承上启下、适应时代需要而继往开来的任务。因此韩愈《师说》中尊师、爱徒、重道之理,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这里注重说的“道、当然是指佛道。茗老于太虚,经历著:仰——亲——学——任(命)的长过程,时间长达十余年(1935—1947)。这是说对太虚由景仰而亲近,由亲近而问学受教,再由问学受教而受命重任的长过程。师生之间交往,可说渐入佳境。以至相融相即,心印默契。这由茗老亲笔的《哭老人》和《精神不死》(P69—85)可为确证。悼文又泣又诉,娓娓道来,随处是情。诚如茗老自己说的犹如《陈情表》。真所谓日久见人心,尤见真情。说到太虚大师于茗山,也经由面试(茗山献诗)——识才——栽培、促刚——委以重任——同体代表的历程。在国难当头的十多年中,师生间心性交流,弘法护教,救国爱教,念佛修持,始终不忘爱国。这里是说,太虚大帅于抗日期间先后委派茗山去衡阳南岳,为抗战积极筹办“僧众救护班”、组织救护队为国家服务(P77),还办理“佛教会及佛学讲习所”等。一九四二年又派茗山去湖南莱阳。创设彻悟学校等。当时太虚反复强调并实行“我定要办振兴佛教、利益众生的事业……”而茗老,则在《痛哭老人》悼文中说“你‘振兴佛教利益众生’的思想永远种在我的八识福田中”。(P73)抗战期间,一次太虚在视察湖南衡阳佛教活动和设施后,给当时衡阳的赵市长说“茗山是我的学生。我已将衡阳的佛教事业交予他代为办理,请把你们爱护我的心爱护茗山!”还特别加一句:“爱护茗山就是爱护我,爱护佛教。”(P77)这就是我们上文所说,太虚在委茗老以重任时,俨然视作“同体代表”之意。正如当时南岳一位法师在太虚面前赞扬说“茗山的为人处处都学到大师(太虚)一样了!真可算是大师的高足吧!”而太虚则说“茗山只学到我的柔,还未学到我的刚呢!”(p75)接著茗山老就曾急切地去“学刚”结果还曾闹出“匹夫之勇”的笑话来!这里显见:尊师为重道(佛),重道尤尊师、而爱徒也为道,为道必爱徒。用现下时行的话说,就是佛教“可持续发展”之道。总之,尊师、爱徒、重道、爱国四者,均是内在联系、相互制约的。尤其爱教、重教(道),必先爱国;没有国,何谈教?为保国土恩,众生恩,也该懂爱教必先爱国之理。茗老对此倡导一生、身体力行一生。特别令人钦敬的是,他在弥留之际,还作出“临死倡议”(原话)“面向全人类、全世界佛教界,希望一致呼吁和平,”“反对超级大国以霸权主义,仗势发动战争!”2

  全国解放后的五十多年,茗老先后为恢复、开放、建设焦山定慧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的创办,弹精竭虑,为大力培养僧才呕心沥血,他是赵朴老在江南的一位贴心得力助手。他担任佛学院的副院长,一段时期内兼任隆昌寺、栖霞寺、焦山定慧寺、无锡祥符寺等的住持、方丈,并先后兼任镇江市、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等要职,为佛教文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继承发扬克尽全力。他为(栖霞山佛学院前身)南京栖霞山僧伽培训班的纪念专刊所写“发刊词”的题目。就用了赵朴老一九七八年冬到焦山时所作的一首七律中的两句诗:“关心岂限眼前事,启后宜先天下忧。”3(指培养佛教接班人)按:表明他与朴老在共谋筹划培养佛教接班人这点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他在“深表同感”的《和朴老诗》中有四句诗云:“六朝胜迹称浮玉/,千古江山数润州(镇江)/,指日重兴仗鼎力/,再来更上一层楼”。(指办栖霞山佛学院)按:(P143)后来,栖霞山终于办起了佛学院,茗老矢志以爱国爱教统一的精神培训后辈。他明示规定,僧伽培训班课程与教学时间安排,60%教佛学(经律论),40%教政治、历史与语文(见P140);后来的佛学院教学时间安排也大致贯彻这一精神。办教育的行家深知,课程安排和时间比例,关系到办学方向和僧才质量。茗老以其早年积有的办学经验,以及爱国爱教统一的一贯初衷,一开始就很明确坚定。他在对受戒僧提出希望时说“非国家政策之保护。岂有宗教信仰之自由。愿诸戒子爱国爱教,永记勿忘……,总为人天师范,高僧大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方不负汝等出家受戒之宏愿。”(P146)可见,太虚大师之爱国爱教、尊师爱徒为重道(佛)之精神,茗山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典范地继承和大大发扬了。

  (二)道心坚贞 受难不移

  茗老护法、弘法一生,学修一生,持戒一生,可称七十年如一日,其道风高尚,道心坚贞,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护卫正法不容贬损、歪曲。

  时当一九三七年,茗老师从太虚不久,时有一吴姓社会学家,在当时《文化建设》杂志发表《中国文化所受印度佛教之影响》一文,内容对佛教颇多误解、贬抑之处。太虚见而令茗山为文评论之。(p1-30)茗老受命后即悉心准备,多方面切磋琢磨。虽说此时伊方入佛五年,然不久即写出洋洋洒洒共十节一万多字的大文章,深剖详析,正、反论评,后经太虚修改定稿后发表于当时《海潮音》杂志。现收于《茗山文集》为首篇长文。(Pl-30)“评论”著重对吴文诬称佛教为“迷信”“厌世”等社会常有之误解进行辩驳,并引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任公)论“信仰”之六条述说(P22)以予以辨正。实际上是寓弘扬正知正见于辩难之中。文章虽写在一九三七年,六十五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有相当深广的学术文化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文中不光论佛学义理,且广涉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和社会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以及多个艺术品种及其历史。于此文,亦可见茗山老当时学养深广之基础,诚不愧为太虚大师之传心高足!毌怪乎,在五十三年后(1990年)出《茗山文集》时,前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为之作序时说“我感到他(茗山)是一位很有德行和学识的高僧,又攒长诗作和书法。他不仅以其出众的才学使人赞叹。更以其高尚的德行令人钦佩。”(《序》一)可见,茗老虽西去,人品、文品且永在!

  茗老护持正法,还表现于不畏权势,挺身护卫庙产。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十月,于上海,公开驳斥时任上海市府民政处长的张某,并请“最高当局”废除《关于监督寺庙条例》,(P48-58)以该条例打著「保护寺庙”的幌子,借口“荒废寺届”而行占用侵吞寺庙房产之实。茗老当时对该《条例》写长文进行逐条驳斥,理真气壮地申明“寺庙是私产不是公产”!对该张处长进行指名道姓的责问,对该“条例”的害人之处,详列“信教不自由,政治不民主,规定不合理,爱护不真诚……”等十大点。由此可见,经八年抗战的磨砺和修炼,茗山老此时不但有柔,而且有刚,早不是在衡阳时那种“学刚”学个“匹夫之勇”的皮毛。(其自语)而是能柔刚相济、柔中也有刚了。这既是世俗人品的锻炼。更是道心道品的修炼!(待续)

  注 释:

  1、《茗山文集》(Pl0)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版,以下凡引自本书者,只注页码。?

  2、详见《香港佛教》2001年7月号(P6)觉真:《一代宗师,万众典范》?

  3、赵朴初诗:

  孙子当如孙仲谋/不缘年少万兜鍪。

  关心岂限眼前事/启后宜先天下忧!

  玉中流迎北固/真堂隔岸望扬州,

  壮观二字应无负/第一江山第一楼。(P142)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