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门中事知多少?(1)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章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门中事知多少?

  章蕴

  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佛门中的事,尤其最基本的名称,知道的人并不多,故以下分述如后:

  佛教徒为什么叫做“四众”?有哪些人组成?什么称谓?

  佛教僧尼团体称为“僧伽”(Samgha),意译为“众”等。“众”一般需四人以上。佛教有佛、法、僧三宝之说,其中佛指释迦牟尼诸佛;法指教义;僧则指佛教徒。僧团内部必须是志同道和,怀著对佛教的信仰,愿意遵守佛教戒律,出家到寺院同住一起共同生活的人。出家的僧人也称沙门,或“桑门”,意译“息恶”、“修道”等。沙门是古印度及婆罗门教思潮的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后来成为佛教僧侣的别名。佛教把佛教徒分为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已出家男众又名“比丘”,意译“乞士”、“薰士”等。“比丘”必须是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僧人,依靠乞食为生,具备破烦恼、持戒、止恶修善的良好戒行。和尚也是比丘,原为印度称呼师傅的俗称,中国则一般为对佛教师长的尊称,后演变为泛指僧人。但是西藏地区例外,藏族地区习惯把僧人称做喇嘛,含有师傅尊称的意思。比丘、沙门多用于文字著作,和尚多为口头用语。与比丘相对应的女出家者比丘尼,也称“沙尼”,“尼”是梵文阴性名词尾的发音,代表女性。因为比丘尼都是一些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在中国俗称为“尼姑”,七岁以上至二十岁以下受过十戒的男僧是“沙弥”,俗称“小和尚”;与沙弥一样的出家女子则是“沙弥尼”,在家男女二众俗称“居士”,音译“迦罗越”,原指居积财货的富人,转称居家修道的佛教徒。在家男众称“优婆塞”意译清信士,也称近事男,谓亲近奉事三宝的人。在家女众称“优婆夷”,意译清信女或近事女。佛教除了以上“四众弟子”的说法外,还有按出家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和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的“七众”说法。其中“学戒女”是指年满十八岁受式义摩那戒的沙弥尼,因为佛教规定沙弥尼到比丘尼必须要经过二部受戒,只有受过义摩那六戒的女子,才能在二十岁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

  佛教寺院内部是怎样管理的?

  僧伽是佛教僧侣团体,僧侣居住的地方是“僧伽蓝摩”,简称“伽蓝”,意谓大众共住的园林。在印度它一般是由国王和富人施舍给僧人居住的。“阿兰若”意为空闲处,指单独僧人或二、三个僧人建筑的小屋,也是僧侣居住修道之所。伽蓝可以接纳远道来的僧人,又称十方常住,又如树林丛聚,也名丛林。在中国自唐代以后则更多地使用“寺院”来代替伽蓝。“寺”原指古代官署,后来成为佛教伽蓝的别称。“院”指寺内的院落,有些建筑规模较小的伽蓝也可以称为院。但更多的时候是把寺和院连在一起统称寺院。寺院有时也被称“庙宇”。佛教的寺院必须男女分开居住,不得混住一起。习惯上把比丘居住的地方称为“寺”,比丘尼活动的场所则称为“庵”。由百姓公共场所建立的奉佛场所和一些佛教徒在家里辟出的供佛之地叫做“佛堂”。唐宋以前,建立寺院不太受限制,以后国家对佛教进行了控制,规定新建寺院要向政府申请,得到批准方可兴建,甚至寺院名称也要由政府颁发。至元时期,寺院按禅、教、律三种内容划分,规定各守其业,不得兼跨它派。到了近代又有从大寺派生的“小庙”或“子孙”寺院,这些小寺多是丛林、十方的法脉续延,地位很低,不能卖买,只能转让。

  寺院既是僧侣居住的地方,也是僧侣念经、坐禅的活动场所。在印度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僧侣的膳食通常由百姓供养,僧人必须每天到外面化缘,回寺修行。伽蓝的僧侣依受戒时间长短按序排位,戒腊(从受戒时起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一腊)最长的人称为“上座”,集会时坐在最前面,表示受人尊敬,地位最高。日常事务由大家推选的“知事僧”负责管理,但是较重要的事务则由全体僧人开会讨论共同决定,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办理。在中国,凡是出家的僧人其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寺院,寺院就是僧人之家。寺院由上座、寺主、维那三人组成,俗成三纲。唐代对佛教控制较严,三纲的人选由政府任命。到了宋代,寺主改由当地官员和百姓共同荐举邀请就职。中国寺院管理制度受禅宗影响最大,唐百丈怀海编过《禅门规式》(已佚),元代据此重修《百丈清规》,对寺院组织管理有详细规定。寺主为一寺之主,负责统管寺院的工作。寺主也称住持,意谓久住护持佛法之人。住持的住所称“方丈”,意谓地方狭窄仅方丈之地,却容量无限。后来方丈也成了住持的另一称谓。维那就是领导众僧念颂修持的负责人。住持一般六年一任,可以连任,也有实行终身制的,退休的住持被称为“退居和尚”。唐以后,禅宗强调衣钵传承的重要性,寺院住持遂演为宗派门人来继承。寺院除了三纲之外,还有负责全寺经济,管理库房财务的“监院”,接待客人的“知客”,管理外来寄宿僧人的“寮元”,监督僧人仪表行为的“僧值”,安排众人饭食“典座”,职掌书翰文疏的“书记”,住持的助手“衣钵”等管理人员。他们都是由住持委任,任期一年。在西藏佛教三大寺里则设有堪布(相当住持)、翁则(相当维那)、格贵(相当僧值)、涅巴(相当监院)、强佐(相当衣钵)等职分司各事。以上是佛教寺院内部管理的概况,因为佛教流布亚洲大部份国家,内部宗派林立,各个国家、派别的寺院管理都不尽相同,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再作一些比较,你一定还会发现不少有趣的内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