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通教寺:让佛法多了些柔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吴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通教寺:让佛法多了些柔情
  吴艳
  东直门是北京的交通枢纽,随着年初香港地铁公司、嘉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两大商业巨鳄双双进驻,现在东直门商业氛围越来越浓。东直门北小街再往南就是著名的夜宵一条街“簋街”,与三里屯构成北京夜生活的一个区域。而就在这样一个热闹非凡的区域中却有着一片静地:在东直门北小街的东边有一条小胡同叫针线胡同,在胡同口一眼能看到红墙灰瓦的一座院落,院墙上写有“南无阿弥陀佛”,显然是座寺院,那就是有名的通教寺。
  通教寺不仅因为是北京城唯一的尼寺而闻名,而且曾经以戒律精严享誉东南亚。小巷不大但很整洁安静,寺院东面是南管公园,周围是居民区,通教寺正是闹市中的一片佛门清静地。走进庙门就能看到大雄宝殿,也一眼就能看尽了寺院。寺院坐西朝东,有2500多平方米,算是个比较小的寺庙。几个比丘尼正在忙着上殿,诵经法会要开始了,殿内响起了木鱼声和诵经声。
  当你从喧嚣的街道走进来,会觉得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时间变得慢了些,空气变得轻了些。坐在寮房的台阶上,会看到香客来进香,点3支香虔诚祈祷,遇到法师就会双手合十跟她说上几句话。尼寺应该是比其他的寺庙多了一些温情,虽然法师们应该是出世的,脱离俗情的,但她们还是有着女性的特质,似乎让佛法也多了些柔情。
  昨日的通教寺风雨波折
  通教寺的创建年代已无史籍可考。相传创建于明朝,是太监出资兴建的僧庙,清代改为尼庙,并更名为“通教禅林”,是一座殿宇几楹、僧房数间的小庙。通教寺在民国时期日益破败,尼僧流离他处,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座小庙已十分残破,佛像损坏,仅有一位老比丘尼印和法师住寺修行。  
  1942年,从福建来的开慧和胜雨两位尼师驻赐通教寺,着手重建殿堂,安单接众。她们历经艰苦,通过各种关系向孙传芳等军阀、官僚及资本家募资修建了大雄宝殿、五观堂、念佛堂、大寮等建筑,使通教寺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当时,通教寺为培养僧才,还创办了八敬学苑,并呈文备案,悬挂钟板,使它成为北京市第一座尼众丛林。原在八敬学宛毕业了30多名尼僧,她们遵守戒律,诵经念佛,行住坐卧极有威仪,从而使这座名不见经传的佛寺闻名佛教界。  
  根据通教寺石碑记载,当时的通教寺“以持戒念佛为宗,学教习规为助”。它的共住规约是:“坚持不论台、贤、济、洞,但以戒行精严,深信净土法门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专一念佛,亦摄三学,除打念佛七外,概不应酬经忏佛事;无论年纪老小,不遵戒律者,概不留单。”正由于它规章严明,归者甚众,常住尼众达50多人。在胜雨与开慧管理寺庙时,通教寺尼僧生活皆以板为号,除年老体弱者,所有尼僧全部到斋堂用膳。在通教寺的大部分尼僧严守佛教“过午不食”的戒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教寺一直是北京尼众活动场所。全寺尼众以持戒念佛、学教习规称誉海内外。她们还发扬“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佛教优良传统,先成立缝纫小组,后发展为服装加工厂,制做僧衣,同时为社会服务。“文革”中,寺院一度改为北新桥派出所,寺里的佛像、经书被毁,尼众流散,寺门关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通教寺又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恢复开放。北京市佛教协会重修了通教寺,流离失所的尼众也相继归来,10多名年轻尼众经过学习,也留寺修行,为静寂的寺庙增添了活力。
  今天的通教寺名扬海外
  通教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大雄宝殿、念佛堂、五观堂、尼舍等,其中较为独特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因其殿内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像》而名闻遐尔。寺内还有碑刻两块,珍藏日本《大正藏》一部。
  通教寺的尼僧除每天要做早晚功课、打佛七等佛事外,每月农历十五和三十两天为诵戒日,尼僧一起诵《比丘尼戒》,每逢初八、二十三,都要诵《菩萨戒本梵网经》。诵戒时,诵者居中,尼僧两侧分坐听戒。寺院每周有四次讲座,参加的有寺里的僧人,及周围的居士和一些感兴趣的人,女性相对较多。平时很多居士来做义工,帮助法师们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看她们对法师们很亲切但又不失敬重。
  寺内生活因以修持戒律为本,以净土为宗,故通教寺尼僧还遵守着“结夏安居”的修持生活。就是在每年从农历四月十五起到七月十五止,全寺尼众专修“戒、定、慧”三学,除为僧众办事和父母师长病丧等事外,90天不许出山门。据说这是释迦牟尼依据当时印度的情况而定的,印度为热带地区,四月起万物生长,幼草虫蚁遍地皆是,举足行走怕伤生命;又由于气候酷热,人们多赤臂露体,僧尼托钵乞食,多方不便。因此戒制:四月结夏安居。
  因为寺院的食物都是施主布施的,所以法师们都很珍惜。平时吃得很简单,而且一点都不能浪费,如果头天做的斋饭剩下了,第二天也必须加热吃了,就算有时饭菜都有了点馊味。法师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对衣食都没有什么要求,她们注重的是修行和度人。
  通教寺现任当家思智系辽宁朝阳市羊山镇人。1980年出家华严寺,1982年剃度般若寺,依逝波法师受沙弥尼戒。思智法师不失东北人的爽快干练,主持着通教寺,很辛苦,她仍旧从容面对。今天的通教寺,常驻尼僧共20多名,年纪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年方23岁。大家在一起修行学习,像一个大家庭。
  到重大佛教活动节日,小小的尼寺要容纳千人之众。因为长久以来的佛缘名气,东南亚一带的佛教信众来访者络绎不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